A. 會計學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
確實,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應當在按照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小於按照平均年限法計算的折舊額時,改為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額。
舉一例說明。
某固定資產初始成本210萬元,預計可使用年限10年,預計凈殘值10萬元,企業選擇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則,根據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依次如下(計算公式略):
第1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210.00萬元;年折舊額:42.0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20.00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2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68.00萬元;年折舊額:33.6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7.56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3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34.40萬元;年折舊額:26.88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5.55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4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07.52萬元;年折舊額:21.5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3.92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5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86.02萬元;年折舊額:17.2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2.67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6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68.82萬元;年折舊額:13.76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1.76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7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55.06萬元;年折舊額:11.27萬元;(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年折舊額:11.01萬元,小於平均年限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改按平均年限法法計算折舊)
第8年:
年折舊額:11.27萬元
第9年:
年折舊額:11.27萬元
第10年:
年折舊額:11.25萬元(較上年年折舊額少0.02萬元,為尾數調整)
十年累計提取折舊額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27 + 11.27 + 11.27 + 11.27 = 200萬元
由此可見,上述改用平均年限法以前的每年,都需要計算雙倍余額遞減法下的年折舊額,又要計算改為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並將其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年應當提取的年折舊額。所以,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較為復雜。
為簡化雙倍余額遞減法的運用,在我國,對雙倍余額遞減法採用的是變通的一種方法,即無需每年比較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以確定應當提取的折舊額,而一律在預計可使用年限的最末兩年改為採用平均年限法。由此,上述例子在我國則應當如下運用:
第1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210.00萬元;年折舊額:42.00萬元;
第2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68.00萬元;年折舊額:33.60萬元;
第3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34.40萬元;年折舊額:26.88萬元;
第4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07.52萬元;年折舊額:21.50萬元;
第5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86.02萬元;年折舊額:17.20萬元;
第6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68.82萬元;年折舊額:13.76萬元;
第7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55.06萬元;年折舊額:11.01萬元;
第8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44.05萬元;年折舊額:8.81萬元;
第9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35.24萬元;年折舊額:12.62萬元
第10年:
年折舊額:12.62萬元
十年累計提取折舊額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01 + 8.81 + 12.62 + 12.62 = 200萬元
由此可見,按照我國所慣用的雙倍余額遞減法,上述例題中在第9年將出現年折舊額大於上年年折舊額的現象,違背了加速折舊法年折舊額逐年下降或者持平的特徵。而只有按照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才能避免一種現象的出現,使得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前期的年折舊額大於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滿足「加速折舊」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使得固定資產提取的年折舊額逐年下降或持平。
但不管怎樣,我國所使用的雙倍余額遞減法,由於其計算的相對簡便,而成為法定計算方法。
B. 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如何計算
1、平均年限法年折抄舊率=(1-預計凈殘值襲率)/折舊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價值*月折舊率。
2、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適用於固定資產折舊。
3、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余價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
4、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C. 年限平均法第二年怎麼算折舊額
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舊額都是一樣的,=400000*(1-4%)/5=76800元。
年數總和法:
第一年=(400000*<1-4%>)*(5/15)=128000元
第二年回=(400000*<1-4%>)*(4/15)=102400元
第三答年=(400000*<1-4%>)*(3/15)=76800元
第四年=(400000*<1-4%>)*(2/15)=51200元
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年折舊率
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D. 怎麼採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數總和法算出各年的折舊額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
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回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答舊額均相等。
年數總和法的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
(4)年限平均法計算第五年的折舊額擴展閱讀:
年限平均法的條件:
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計,或投資成本假定為零;
2、修理和維修費用在整個資產使用年限內是固定不變的;
3、最後一年資產的效率與最初一年是相同的;
4、使用資產所取得的收入(或現金流量)在整個使用年限內是固定不變的;
5、各種必要的估計(包括預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當確定的預計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數總和法
網路——年限平均法
E. (1)根據年限平均法計算公司2015年的年折舊額及月折舊額,並寫出每月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
(1)
2015年的年折舊額=(100-10)÷5=18萬
2015年的月折舊額=18÷12=1.5萬
借:生產成本內 1.5
貸:累計折舊 1.5
(容2)
折舊率=(100-10)÷30=3
第一年折舊額=8×3=24萬
借:生產成本 24
貸:累計折舊 24
第二年折舊額=5×3=15萬
借:生產成本 15
貸:累計折舊 15
F. 平均年限法幾年怎麼算固定資產折舊
平均年限法是指抄按固定資襲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適用於各個時期使用情況大致相同的固定資產折舊。
平均年限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G. 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如何計算
平均年限法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折舊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版舊額=固定資產價值*月折舊率權。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適用於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余價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
(7)年限平均法計算第五年的折舊額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反映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內的損耗程度便於計算折舊,每月計提的折舊額一般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值乘以月折舊率計算。
擴展文件; 《平均年限法會計資料大全》
H. 怎樣用平均年限法的計算計提折舊
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年折舊率=(內1-預計凈殘值容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附註:【例1】甲公司有一幢廠房,原價為5000000元,預計可使用2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2%。該廠房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如下:年折舊率=(1-2%)/20=4.9%
月折舊率=4.9%/12=0.41%
月折舊額=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採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其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等的。
I. 怎樣用平均年限法的計算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方復法:
一、制 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二、 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三、 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四、 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擴展文件; 《會計資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