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行政迴避期限

行政迴避期限

發布時間:2021-05-15 20:00:25

A. 什麼是行政迴避制度

迴避程序

1.自行迴避。自行迴避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法律規定的迴避情形時,向本機關的負責人主動提出要求迴避處理本案的請求,本機關負責人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申請依法進行審查並做出是否准許的決定。自行迴避程序大致有以下內容:

(1)請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在對案件做出決定之前的任何時候,如認為自己與案件有法律規定的迴避情形時,可以提出迴避請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提出迴避請求,應當以書面形式,並說明迴避的理由。

(2)審查。行政機關負責人在收到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迴避請求時,應當盡快給予審查。迴避審查以書面形式為主,必要時也可以當面聽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陳述。如行政機關負責人提出迴避請求的,任命機關或者監督機關可以作為審查機關行使審查權。為了確保行政效率,審查期限一般以三天為限。由於自行迴避系行政機關的內部行為,因此不需要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但是,行政機關負責人如認為有了解迴避情形必要地,也可以聽取當事人的陳述。

(3)決定。迴避請求經審查後,行政機關負責人如認為迴避情形成立的,應當立即終止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處理本案的職權,並任命另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接替此案的處理。應迴避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接到此決定後,應當盡快將案件材料移交給接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如果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迴避情形不存在的,則應命令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繼續處理本案,直至行政程序結束。對於此決定,當事人不得提出異議。如果有許可權的行政機關一時不能確定接替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應決定中止本案的行政程序。

B. 行政程序法上迴避制度中的迴避理由有哪些

迴避制度在訴訟中不是針對當事人而規定的。它是要求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因有法律規定的不得參與案件的審理或執行有關的任務的情形,不參加對有關案件的審理或免除有關任務的執行的制度。
迴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行迴避,即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遇有民事訴訟法等40條規定的某種情形時,主動不參加對案件的審理或任務的執行。另一種是申請迴避,即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存在民事訴訟法第40條規定的某種情形時,提出申請,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的自行迴避和當事人申請迴避結合起來,有利於促使迴避制度的貫徹實施,保證對案件的公正審判。
申請迴避是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當事人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等有權提出迴避申請。
1、審判和執行人員的迴避理由: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訴訟中,發現審判人員(執行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2)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5)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2、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的迴避理由:
當事人有權在下列情況下,對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等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C. 行政迴避的程序

自行迴避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法律規定的迴避情形時,向本機關的負責人主動提出要求迴避處理本案的請求,本機關負責人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申請依法進行審查並做出是否准許的決定。自行迴避程序大致有以下內容: (1)請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以在對案件做出決定之前的任何時候,如認為自己與案件有法律規定的迴避情形時,可以提出迴避請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提出迴避請求,應當以書面形式,並說明迴避的理由。
(2)審查。行政機關負責人在收到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迴避請求時,應當盡快給予審查。迴避審查以書面形式為主,必要時也可以當面聽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陳述。
(3)決定。迴避請求經審查後,行政機關負責人如認為迴避情形成立的,應當立即終止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處理本案的職權,並任命另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接替此案的處理。 申請迴避是當事人認為處理案件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法律規定的迴避情形時,在行政程序結束之前依法向有許可權的行政機關提出要求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迴避處理本案的請求,有許可權的行政機關依法對此申請進行審查後做出是否准許的決定。申請迴避程序大致有以下內容:(1)申請。當事人在行政程序進行過程中,如發現負責案件處理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法定迴避的情形時,應當在程序終結之前向有許可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要求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迴避處理案件。
(2)審查。有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在接到當事人的迴避申請後,應當盡快給予審查。
(3)決定。經審查後,有許可權的行政機關認為迴避申請理由不成立的,應當決定駁回申請。對於駁回申請的決定,當事人有權申請復核一次。

D. 行政處罰迴避適用情形

行政處罰法規定,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所謂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是指執法人員本人是當事人;或者是本案當事人的近親屬,案件處理的結果可能對其權益產生影響等情況。所謂可能影響公正處理的其他關系,是指除上述有利害關系以外的關系,如朋友關系、師生關系等,有可能利用這些關系影響對案件的公正處理的情況。

E. 行政處罰法當中行政機關調查取證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沒有規定調查取證時間,只對調查取證方式有要求,具體如下:

《中華人內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容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5)行政迴避期限擴展閱讀:

行政處罰法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准,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F. 行政迴避的限制

1.迴避不能瓦解行政機關的管轄權。這一限制意味著行政迴避不能使行政機關體系內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無法對案件行使管轄權。這一規定基於公共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之原則。因這一規定可能導致個人利益受到損害,因此,其適用必須受到嚴格限制。 2.行政程序結束後當事人不得提出迴避申請。當事人要求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迴避是一項程序權利,這項程序權利的行使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事後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的情況可能是:(1)事先知道迴避情形存在,事後因不滿結果而提出迴避申請。這種情況應視為其放棄申請權。因為,為了確保程序的有效進行,當事人有義務隨時行使自己的權利,抵制無效程序的開始。知道迴避情形的存在而不提出異議,只能說明當事人心懷不良動機,法律不能使人出於不良動機而獲利。(2)迴避情形事後才知道,當事人因此而提出迴避申請。對於這種情況,如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告知迴避申請權的,可以作為程序違法的理由在行政救濟程序中提出來。如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已經告知迴避申請權的,則可以視為當事人放棄迴避申請的權利。
3.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下做出的行政行為的效力。迴避本身是為了防止行政機關工作可能作偏私的決定,因此,這並不意味著存有偏私情形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做出的決定必然不公正。但是,對一個有偏私情形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沒有迴避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盡管在法律上可能無可挑剔,但人們也可能會有在美餐時咽下一隻蒼蠅時產生的惡心、排斥之感。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有偏私的情形,在法律上意味著他已喪失了作出裁決的資格,一個沒有資格的人做出的裁決怎麼可能是有效的呢?因此,應當迴避而沒有迴避做出的行政行為應為可撤銷,除非當事人放棄申請權。

G. 行政迴避

不可以的,公務員應迴避的職務有:
1、同一機關擔任雙方直接隸屬於同一領導人員的職務;
2、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
3、其中一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機關從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財務工作的。
以上三種都是迴避的情況。

H. 迴避可以申請幾次

迴避適用於刑事訴訟偵查、起訴、審判、執行各階段,也適用於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審判、執行各階段,只要有充分的迴避理由,在各階段都可以申請迴避。

I. 民訴中申請迴避的期限計入審限么

不計入審限的范圍有明確規定,不包括申請迴避的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 第九條 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託、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備辯護的時間; (三)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後,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四)刑事案件二審期間,檢察院查閱案卷超過七日後的時間; (五)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六)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鑒定的期間; (七)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和處理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八)民事、行政、執行案件由有關專業機構進行審計、評估、資產清理的期間; (九)中止訴訟(審理)或執行至恢復訴訟(審理)或執行的期間; (十)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或者提供執行擔保後,執行法院決定暫緩執行的期間; (十一)上級人民法院通知暫緩執行的期間; (十二)執行中拍賣、變賣被查封、扣押財產的期間。 第十條 人民法院判決書宣判、裁定書宣告或者調解書送

滿意請採納

J. 行政處罰聽證 申請迴避的時間

行政處罰法第42條,未對聽證迴避及迴避申請的時間,做出具體規定。但各部委發布的聽證程序規章,一般都做了具體規定。比如,衛生處罰行政聽證迴避申請,聽證前7日至聽證開始前均可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行政處罰程序》(1997年6月19日衛生部令第53號發布)第三十四條衛生行政機關決定予以聽證的,聽證主持人應當在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之日起二日內確定舉行聽證時間、地點和方式,並在舉行聽證的七日前、將聽證通知書送達當事人。
聽證通知書應載明下列事項並加蓋衛生行政機關印章: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
(二)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
(三)聽證人員的姓名;
(四〕告知當事人有權申請迴避;
(五)告知當事人准備證據,通知證人等事項。行政處罰法第42條,未對聽證迴避及迴避申請的時間,做出具體規定。但各部位在制定聽證程序

閱讀全文

與行政迴避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
佛山市聯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68
相鄰權糾紛民事起訴狀 瀏覽:526
兵團心理咨詢師證書查詢 瀏覽:863
徐州金連春合同糾紛 瀏覽:839
戎林馬鞍山 瀏覽:121
東莞世紀創造模具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