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一般不超過30天,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30天以上。
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
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
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辦理治安案件,不嚴格執法或者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行政監察機關檢舉、控告;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職責及時處理。
治安案件是指公安機關和基層保衛組織依法對需要給予治安行政處罰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行為和不夠立為刑事案件的輕微違法犯罪行為,通過立案確認、進行查處的案件。
根據有關規定,社會上發生的治安案件一般由當地公安派出所負責查破;發生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的治安案件,由本單位保衛組織查破,沒有保衛組織的單位,由所在地公安機關負責查破。
另外,在農村沒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對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中需要給予警告、50元以下罰款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委託鄉(鎮)人民政府裁決。
Ⅱ 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超過半年不追究了嗎
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超過半年不追究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二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六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
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本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追究時效。追究時效,又稱追溯期,是指對違法犯罪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有效期限。按照本條的規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追究時效為6個月,即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6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也就是說,在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後的6個月內,公安機關未發現這一違反治安管理的事實,那麼在規定的6個月後,公安機關無論在何時發現了這一違反治安管理的事實,對當時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不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追究時效的期限從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是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例如,運輸危險物質,在途中用了5天時間,應當以最後一天將危險物質轉交給他人起開始計算追究時效。
連續狀態,是指基於同一的或者概括的違反治安管理故意,連續實施數個獨立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構成性質同一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狀態。
對有連續狀態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以最後一個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追究時效。例如,連續盜竊,應當以最後一個盜竊行為實施完畢之日起開始計算追究時效。繼續狀態,又稱持續狀態,是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及其所造成的不法狀態在一定時間內處於持續狀態。
對有繼續狀態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以持續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追究時效。例如,非法拘禁,應當以非法拘禁行為停止之日起開始計算追究時效。
Ⅲ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過了,如果過一個月如果公安機關沒接收處罰決定,那案件是如何處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九十九條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Ⅳ 公安機關超過治安管理處罰法辦案期限作出處罰是否有效
1、無效,違反了法定程序。
2、你可以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處理的最終結果無非是撤銷這一違反法定程序的處罰決定,而做出一新的處罰決定,這一新的處罰決定的內容和前一處罰決定基本上是一樣的。
Ⅳ 某派出所在辦理一起行政案件中,超過辦案期限乃為辦結,處理正確的是
某派出所在辦理一起行政案件中,超過辦案期限乃為辦結,處理正確的是繼續調查取證並作出相關處理決定。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25號)第一百四十一條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辦理其他行政案件,有法定辦案期限的,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辦理。
對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逃跑等客觀原因造成案件在法定期限內無法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的,公安機關應當繼續進行調查取證,並向被侵害人說明情況,及時依法作出處理決定。
第一百四十四條對違法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予以行政處罰,因違法行為人逃跑等原因無法履行告知義務的,公安可以採取公告方式予以告知。自公告之日起7日內,違法嫌疑人未提出申辯的,可以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一百四十五條違法嫌疑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對違法嫌疑人提出的新的事實、理由和證據,公安應當進行復核。
公安不得因違法嫌疑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拓展資料:
規范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機關在辦理行政案件中正確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
修訂後的《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已經2012年12月3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Ⅵ 治安案件辦理期限超過了一年如何追究派出所責任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超過期限需要延長辦案期限的,應當報所屬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的規定,現對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如下解釋: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9條規定:「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這里的「鑒定期間」,是指公安機關提交鑒定之日起至鑒定機構作出鑒定結論並送達公安機關的期間。
公安機關應當切實提高辦案效率,保證在法定期限內辦結治安案件。對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逃跑等客觀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內辦結的,公安機關應當繼續進行調查取證,及時依法作出處理決定,不能因已超過法定辦案期限就不再調查取證。
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在逃,導致無法查清案件事實,無法收集足夠證據而結不了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向被侵害人說明原因。對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治安案件的辦案期限,應當從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之日起開始計算。公安派出所承辦的案情重大、復雜的案件,需要延長辦案期限的,應當報所屬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
(6)治安處罰超過辦案期限擴展閱讀:
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的規定
關於詢問查證時間問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83條第1款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公安機關傳喚後應當及時詢問查證,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情況復雜,依照本法規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這里的「依照本法規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是指本法第三章對行為人實施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設定了行政拘留處罰,且根據其行為的性質和情節輕重,可能依法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決定予以行政拘留的案件。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82條和第83條的規定,公安機關或者辦案部門負責人在審批書面傳喚時,可以一並審批詢問查證時間。
對經過詢問查證,屬於「情況復雜」,且「依照本法規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案件,需要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適用超過8小時詢問查證時間的,需口頭或者書面報經公安機關或者其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對口頭報批的,辦案民警應當記錄在案。
Ⅶ 公安辦案期限可以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多久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超過期限,當事人可向其上級機關投訴,由上級機關給予相回應行政處分。
答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
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2、《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的通知 公安部文件公通字〔2006〕12號規定:
對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逃跑等客觀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內辦結的,公安機關應當繼續進行調查取證,及時依法作出處理決定,不能因已超過法定辦案期限就不再調查取證。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在逃,導致無法查清案件事實,無法收集足夠證據而結不了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向被侵害人說明原因。
對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治安案件的辦案期限,應當從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之日起開始計算。
公安派出所承辦的案情重大、復雜的案件,需要延長辦案期限的,應當報所屬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
Ⅷ 普通治安案件,派出所處罰決定耗時6個月,是否超期限辦案是否屬於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雖然理論上司法機關對於案件的處理都規定有時限,但是他是留有後路的,如果是一些復雜的案件,經過辦案機關領導簽字後可以延長,而且只要不斷簽字就可以無限延長,所以你在期限上和對方較真毫無勝算。其實網上也有很多新聞報道的案件,一辦就是好幾年,都是用了這一規定來延長的。
Ⅸ 普通治安事件超過60日未做出處罰的會怎麼解決
超過期限還能否做出處罰,這是一個復雜的理論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治安管理處罰程序的淵源即包含行政處罰法,又包含刑事訴訟法:從刑事訴訟法的監督來分析,程序超期並不會導致取得的證據(口供)作廢,也不會導致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被確認為無罪的後果;但是,從行政法學的角度來分析,程序的違法,將導致處罰決定的無效,而超期這個事實如果認定是程序違法,它將是一個無法補正的事實,從而導致公安機關就此案件再也無法做出不違反程序的處罰決定。
這是有判例的。
目前公安部認為治安案件超過辦案期限可以繼續辦理,並可以做出處罰決定。這個立場可以從公安部《公安機關 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有關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看出。條文內容附後。
關於辦理治安案件期限問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9條規定:「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上一級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三十日。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計入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這里的「鑒定期間」,是指公安機關提交鑒定之日起至鑒定機構作出鑒定結論並送達公安機關的期間。公安機關應當切實提高辦案效率,保證在法定期限內辦結治安案件。對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逃跑等客觀原因造成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內辦結的,公安機關應當繼續進行調查取證,及時依法作出處理決定,不能因已超過法定辦案期限就不再調查取證。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在逃,導致無法查清案件事實,無法收集足夠證據而結不了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向被侵害人說明原因。對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治安案件的辦案期限,應當從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之日起開始計算。
公安派出所承辦的案情重大、復雜的案件,需要延長辦案期限的,應當報所屬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
明確的結論是:詢問筆錄依法取得的,不會作廢;按照規定,超過期限應當繼續調查取證;超過辦案期限作出的處罰決定是否合法有效,實務和理論中存有極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