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航行通告有效期

航行通告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05-14 18:51:19

❶ 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的內容簡介

第一條為加強對民用機場的管理,保障民用機場安全、正常運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國家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民用機場(含軍民合用機場的民用部分)的使用許可管理及其相關活動,臨時機場不適用於本規定。
民用機場分為公共航空運輸機場和通用航空機場,以下簡稱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
第三條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以下簡稱民航總局)負責對民用機場使用許可及其相關活動的統一管理和持續監督檢查。包括:
(一)制定有關規章、標准,並依法監督檢查機場運行情況;
(二)審批並頒發飛行區指標為4E(含)以上運輸機場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
(三)負責運輸機場名稱的批准;
(四)設立國際機場的審核;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職責。
第四條中國民用航空地區管理局(以下簡稱民航地區管理局)負責對所轄區域內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實施監督管理。包括:
(一)根據民航總局授權審批頒發本轄內飛行區指標為4D(含)以下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
(二)負責本轄區內通用機場名稱的批准;
(三)監督檢查本轄區內民用機場的運行情況;
(四)民航總局授權的其他職責。
第五條民用機場實行使用許可制度。民用機場取得使用許可證,方可開放使用。
在特殊情況下,民用機場不完全符合本規定要求,需要開放使用的,機場管理機構向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提出申請,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經過特別批准後,可以頒發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
第六條民用機場名稱經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審批後方可使用。
未經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批准,不得擅自使用或更改機場名稱。
第七條設立國際機場,應當經民航總局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
未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運輸機場,不得開展國際、香港、澳門、台灣航線航班業務。
第八條機場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本規定的要求,建立民用機場安全管理系統並接受監督檢查。
第九條民用機場的運行管理應當符合民航總局的有關規定。
第一節民用機場使用許可的一般規定
第十條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是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頒發的准許機場開放使用的許可文件。
第十一條取得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格式見本規定附錄一《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樣式),應當由機場管理機構按照本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提出申請。
第十二條依照本規定頒發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
第十三條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由民航總局統一印製,許可證編號由民航總局統一編排。
第十四條機場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規定的機場使用范圍予以開放使用。
第十五條取得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並已開放使用的機場,機場管理機構不得擅自關閉機場。機場運營時間應當在航行資料中予以公布。
備降機場應當隨時保持接受備降航班飛機的能力。作為備降場的機場,該機場應當在航行資料上公布其為哪些機場、哪種機型提供備降服務的相關資料。
被航空承運人選定為備降機場的機場管理機構應當與該航空承運人簽訂接受備降航班飛機的各項保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保證備降航班飛機的正常備降。
第十六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機場管理機構應當於機場預期關閉前至少45天報原審批機關審批,審批機關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
(一)機場因改擴建暫不接受航空器起降;
(二)航空業務量不足,暫停機場運營的;
(三)決定關閉機場不再運營的。
機場恢復開放使用時,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報原審批機關批准。對於前款(三)的情況,應當在預期的機場關閉日期注銷該機場使用許可證。機場使用許可證持有人應當根據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的批復,及時通知有關的航行情報服務部門,發布航行通告,並在批準的關閉日期,撤掉識別機場的標志、風向標等,塗刷跑道、滑行道關閉標志。並在關閉後的5天內,將機場使用許可證交回原頒證機關。
機場關閉1年以上的應當注銷機場使用許可證。
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在批准機場關閉時,應當充分考慮航空公司航班安排和公眾利益,盡可能減少機場關閉帶來的影響。
第十七條機場因故不能保障航空器運行安全的,機場管理機構可以臨時關閉機場,但應當及時通知有關空中交通管制部門,由空中交通管制部門按相關規定發布航行通告,盡可能減少對航空器正常運行的影響,並應當立即採取積極措施消除機場臨時關閉因素,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機場運行。
第十八條機場設施設備未能得到有效維護,機場人員未能進行必要的培訓,機場運行環境遭到破壞,航空器安全運行存在隱患的,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暫停機場開放使用。
第二節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的申請
第十九條申請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的機場,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機場管理機構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人資格;
(二)機場高級管理人員具備相應的資格和條件;
(三)機場的資本構成比例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四)機場內設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系完備;
(五)與其運營業務相適應的飛行區、航站區、工作區以及服務設施和人員;
(六)必要的空中交通服務、航行情報服務、通信導航監視、航空氣象等設施和人員,符合民航總局空中交通管理部門的規定,並制定相關的運行管理程序;
(七)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准已經批准;
(八)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規定的安全保衛設施和人員;
(九)處理特殊情況的應急預案以及相應的設施和人員;
(十)滿足機場運行要求的安全管理系統;
(十一)民航總局認為必要的其他基本條件。
前款第(一)、(四)、(八)、(十)項不適用於通用機場。
第二十條申請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報送下列文件資料:
(一)按本規定附錄二《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申請書》(樣式)的要求填寫的申請書;
(二)機場管理機構(法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高級管理人員的主要學歷及工作經歷等證明文件;
(三)證明資本構成的有效文件的影印件;
(四)機場建設的批准文件和竣工驗收文件;
(五)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批准文件;
(六)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設施設備開放使用的批准文件;
(七)按照本規定的要求編寫的民用機場使用手冊(以下簡稱手冊);
(八)持有崗位資格證書的人員簡況一覽表,含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學歷、資格證書名稱、資格證書頒發機關和日期;
(九)民航總局要求報送的其他必要材料。
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對申請機場使用許可證文件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提交以上書面申請材料一式四份及其電子版本。
第二十一條飛行區指標為4E(含)以上的運輸機場,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由機場管理機構向民航總局申請,飛行區指標為4D(含)以下的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由機場管理機構向民航地區管理局申請。
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應當在受理後於20個工作日內作出准予頒發或者不予頒發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三節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的審查與頒發
第二十二條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收到機場管理機構報送的申請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的文件資料,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審查:
(一)對文件資料的完整性和民用機場使用手冊的格式進行審核;
(二)對手冊內容進行審查;
(三)必要時現場核實機場管理機構所報文件材料、設施設備、人員的情況。
負責審查前款事項的人員由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指派人員或者監察員擔任,但只有監察員有權在相應的文件上簽字。
第二十三條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認為機場管理機構報送的文件資料、機場的設施設備、人員不完全具備本規定第十九條和第二十條的條件時,應當書面通知機場管理機構。
在機場管理機構為彌補前款提及的缺陷採取措施後,仍不能滿足有關要求時,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拒絕頒發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拒絕頒發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機場管理機構,並說明理由。
第二十四條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經過審查,認為機場管理機構的申請符合本規定第十九條和第二十條規定的條件時,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應當批准該申請,並把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批准文件、監察員簽字的手冊一並交與機場管理機構。
頒發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時,手冊的每一頁(不含機場資料冊和附圖)應當由負責審核的監察員簽字,手冊方能生效。
民航地區管理局在頒發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時應當向民航總局申請許可證編號。
第二十五條取得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的機場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民航總局的有關規定將該機場的資料提供給航行情報服務部門予以公布。
第四節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的變更及換發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機場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本規定申請變更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
(一)機場飛行區指標發生變化的;
(二)機場擬使用機型超出原批准范圍的;
(三)機場道面等級號發生變化的;
(四)機場目視助航條件發生變化的;
(五)機場消防救援等級發生變化的;
(六)機場使用性質發生變化的;
(七)機場資本構成比例發生變化的;
(八)機場名稱發生變化的;
(九)跑道運行類別、模式發生變化的;
(十)機場所有者或者機場管理機構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化的;
(十一)機場管理機構發生變化的。
第二十七條申請變更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機場管理機構可僅報申請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資料的變化部分。
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變更後,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在7天內將原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交回原頒證機關。
第二十八條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有效期到期前45天,機場管理機構應當申請換發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並按照本規定第二十條的要求報送文件資料。
第五節民用機場使用手冊
第二十九條手冊是隨同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一並批准機場運行的基本依據,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手冊運行和管理機場。
第三十條手冊應當載明本規定附錄三《民用機場使用手冊主要內容》所要求的內容。
第三十一條手冊的格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採取便於修訂的活頁格式並由機場管理機構的法定代表人簽署;
(二)手冊內應備有修改記錄空白頁,以便記錄修訂內容的目錄編碼、執行日期、修訂日期、換頁人;手冊的修訂應當反映在手冊的目錄和手冊文本中;
(三)以便於編寫、審查的形式編排。
手冊的具體格式要求見《〈民用機場使用手冊〉編制與管理基本要求》。
第三十二條機場管理機構應當為民航總局、所在地民航地區管理局各提供1本完整的和現行的手冊。
第三十三條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在機場至少保存1本完整的和現行的手冊,供監察員檢查機場時使用。
第三十四條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及時修改手冊:
(一)民航總局、民航地區管理局要求修改的;
(二)機場客觀情況發生變化與手冊的內容不相符合的;
(三)手冊執行過程中,對於同一條款出現多種理解或者執行結果的;
(四)手冊規定的內容不利於保證機場安全運行或者存在安全隱患的;
(五)手冊規定的內容不能保證機場的設施設備得到有效維護的;
(六)手冊規定的內容不能全面反映安全運行管理要求的;
(七)手冊規定的內容不能滿足國家、行業最新發布的規定和標準的。
第三十五條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對手冊實行動態管理,各駐場單位應當嚴格遵守機場的管理規定。
第三十六條手冊的整體修改或者單章的全面修改,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報原審批機關審批,審批機關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手冊章節中相對獨立內容的修訂,監察員簽字即可生效。
手冊的修改,負責審核的監察員應當在相應的修改頁上簽字。
第三章民用機場的名稱管理
第三十七條民用機場的命名應當以確定機場具體位置並區別於其他機場為准則。
第三十八條運輸機場名稱應當由機場所在地城市(或地、州)名稱後綴機場所在地具體地點名稱組成。
第三十九條運輸機場名稱應當符合以下規定:
(一)應當與國務院或各級地名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機場所在地行政區劃的地名名稱相一致;
(二)與現有其他機場不重名,避免使用同音字;
(三)使用規范的漢字或者少數民族文字;
(四)按照國家漢語拼音使用相關規定,規范拼寫機場名稱;
(五)按照國家譯名管理相關規定,規范拼寫機場英文譯名。
第四十條運輸機場的更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機場所在地城市(或地、州)名稱或具體地點行政區劃名稱經國務院或各級地名主管部門批准更名的,該機場應當更名;
(二)當地群眾因風俗或讀音而強烈要求修改機場名稱中後綴具體地點名稱的,該機場可以更名;
符合上述(一)、(二)更名條件的,更名應符合本規定第三十九條規定。
(三)由民航總局報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國際機場的,需在機場名稱內增加「國際」二字。
第四十一條運輸機場的命名或更名,應由機場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機場所在地市、州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民航總局審批。
第四十二條軍隊產權的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的更名,機場管理機構應當事先徵求相關軍隊機關的書面意見。
第四十三條運輸機場命名或更名應向民航總局報送下列文件:
(一)機場管理機構關於機場命名或更名的申請文件;
(二)機場所在地市、州級人民政府的審核意見;
(三)軍隊產權的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應附相關軍隊機關的意見;
(四)機場名稱內需增加「國際」二字的,應附國務院批准其設立國際機場的文件。
第四十四條民航總局收到符合本規定要求的機場命名或者更名申請後,在20個工作日內審查並做出決定。
第四十五條運輸機場管理機構接到民航總局批准命名或者更名的決定後,方可正式啟用經批準的機場名稱,並對外公布信息、製作標志標牌等。
機場管理機構應當在機場入口和航站樓顯著位置設置機場名稱標志。航站樓屋面上可僅設置城市名。
機場名稱標志的主要內容包括:標准機場名稱漢字的規范書寫形式,標准機場名稱漢語拼音字母的規范拼寫形式。在民族自治區域,可依據民族區域自治法有關文字書寫規定,並列該民族文字規范書寫形式。
國際機場還應當規范標示英文機場名稱。
第四十六條通用機場的名稱應當由機場所在地城市或地、州、縣、鄉名稱後綴機場所在地具體地點名稱組成。
第四十七條通用機場的名稱應當符合本規定第三十九條的規定。
第四十八條通用機場的命名或更名,由機場管理機構或機場所有者提出申請,報機場所在地民航地區管理局審批。
第四十九條申請通用機場的命名或更名的,機場管理機構或機場所有者應當向民航地區管理局報送下列文件:
(一)機場管理機構或機場所有者關於機場命名或更名的申請文件;
(二)機場所在地縣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審核意見。
第五十條民航地區管理局收到通用機場管理機構或機場所有者提出的申請後,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審查決定,並報送民航總局備案。
第五十一條通用機場管理機構或者所有者收到民航地區管理局命名或更名的批復後,方可正式啟用經批準的機場名稱,對外公布信息,並在機場顯著位置規范標示機場名稱。
第四章設立國際機場
第五十二條現有運輸機場申請設立國際機場,由機場所有者或者機場管理機構徵得機場所在地省(區、市)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向民航總局提出申請。
第五十三條申請人向民航總局申請設立國際機場時,應當提交下列申請文件:
設立國際機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機場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機場安全運行和經營狀況;機場設置出入境檢查檢驗機構及其設施的可行性。
第五十四條民航總局收到申請文件並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後,提出審核意見報請國務院審批。
第五十五條國務院批准運輸機場設立為國際機場後,由機場所在地省(區、市)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落實出入境檢查檢驗機構,建設機場各相關專業檢查檢驗設施。
第五十六條新建運輸機場申請設立國際機場,在機場立項報告中一並申請。
國務院批准後,在機場建設期內按國際機場的標准和出入境檢查檢驗機構的規定要求,完成配套設施的建設,並經各相關主管部門驗收合格。
第五十七條國際機場開放使用應當具有與開展國際航空運輸業務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和人員,並經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的行業驗收合格。
經批准設立並經驗收合格的國際機場方可對外籍航空器開放使用,開通國際航線、航班運行。
第五十八條國際機場的開放使用由民航總局公布。
國際機場資料由民航總局空中交通管理部門統一對外公布。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九條違反本規定第六條、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未經審批擅自使用或變更機場名稱的,由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責令其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改正,並視情節輕重予以警告或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條違反本規定第五條,未取得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而開放使用機場的,由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責令停止開放使用,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下罰款。
第六十一條機場管理機構申請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提供虛假材料的,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應當注銷該機場的使用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並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規定第十四條,擅自擴大機場使用范圍的,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對機場管理機構予以警告,並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三條違反本規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擅自關閉或者未按規定程序關閉民用機場的,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對民用機場管理機構予以警告,並可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四條未按本規定的要求對民用機場的運行實行持續管理,致使機場的部分設施達不到有關技術標准要求,影響機場安全運行和正常使用的,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對機場管理機構給予警告,並可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經警告仍不及時改進的機場管理機構,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責令其停止開放使用。
有前款規定情節,造成事故徵候或者等級事故的,由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暫停該機場的使用許可證,並可以建議有關單位對直接責任者和相應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五條,未將機場資料提供給航行情報部門予以公布的,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對機場管理機構予以警告,並可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六條,機場管理機構未及時申請變更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的,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對機場管理機構予以警告,並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七條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五條,未按照手冊運行機場或者未對手冊實行動態管理的,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對機場管理機構予以警告,並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規定第七條、第五十七條的規定,運輸機場擅自接受外籍航空器使用的,由民航總局或民航地區管理局責令其立即停止使用,並視情節輕重予以警告或者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九條未經批准擅自關閉機場,民航總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可以注銷該機場使用許可證。
第七十條民航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民用機場使用許可管理、民用機場名稱管理、設立國際機場的審核以及對民用機場的監督檢查過程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七十一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30日後執行。1998年10月15日發布施行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同時廢止。

❷ 航海通告的主要分類

英國的《航海通告》由英海軍海道測量局出版,發行較廣,主要有每星期出版的周版和每年出版的年度摘要兩種。周版內容有:①正式通告,是性質重要、長期有效的通告;②臨時通告,是短期內有效的通告;③預先通告,是提前發布將要發生的變化的通告。周版還刊登世界無線電航行警告系統播發的仍然有效的航行警告。年度摘要每年元旦出版,刊載永久性的通告和到上一年底仍然有效的臨時通告和預先通告。
中國的《航海通告》由中國航海圖書出版社編輯出版,有中文版和英文版。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規定的基本信息

法規類別: 航運、港監 發布部門: 交通部 發布日期: 1993-1-11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管理規定的法規內容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水域從事影響或者可能影響海上交通安全的各種活動的船舶、設施和人員,以及負責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有關單位和人員。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構(以下簡稱國家主管機關)主管全國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統一發布工作。沿海水域港務監督機構(以下簡稱區域主管機關)主管本管轄區內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統一發布工作。
沿海水域港務監督機構的管轄區域由國家主管機關確定。
第四條 海上航行警告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其授權的機關以無線電報或者無線電話的形式發布。
海上航行通告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以書面形式或者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發布。
第五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水域從事下列活動,必須事先向所涉及的海區的區域主管機關申請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一)改變航道、航槽;
(二)劃定、改動或者撤銷禁航區、拋泥區、水產養殖區、測速區、水上娛樂區;
(三)設置或者撤除公用羅經標、消磁場;
(四)打撈沉船、沉物;
(五)鋪設、撤除、檢修電纜和管道;
(六)設置、撤除系船浮筒及其他建築物;
(七)設置、撤除用於海上勘探開發的設施和其安全區;
(八)從事掃海、疏浚、爆破、打樁、拔樁、起重、鑽探等作業;
(九)進行使船舶航行能力受到限制的超長、超高、笨重拖帶作業;
(十)進行有礙海上航行安全的海洋地質調查、勘探和水文測量;
(十一)進行其他影響海上航行和作業安全的活動。
軍事單位劃定、改動或者撤銷軍事禁航區、軍事訓練區,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第六條 組織或者從事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所列各項活動的單位,應當在活動開始之日的七天前向該項活動所涉及海區的區域主管機關遞交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書面申請。但是,有特殊情況,經區域主管機關認定,需要立即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除外。從事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第(九)項所到活動的,依照本規定第七條執行。
書面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活動起止日期和每日活動時間;
(二)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
(三)參加活動的船舶、設施和單位的名稱;
(四)活動區域;
(五)安全措施。
第七條 船舶從事本規定第五條第(九)項所到活動的,應當在啟拖開始之日的三天前向啟拖地所在海區的區域主管機關遞交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書面申請。
書面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拖船、被拖船或者被拖物的名稱;
(二)啟拖時間;
(三)啟始位置、終到位置及主要轉向點位置;
(四)拖帶總長度;
(五)航速。
第八條 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發布後,申請人必須在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核準的時間和區域內進行活動;需要變更活動時間或者改換活動區域的,應當依照本規定,重新申請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第九條 船舶、設施在海上發現下列情形,應當盡快向就近的區域主管機關報告:
(一)航海圖書上未載明的淺灘、礁石;
(二)異常磁區或者海水變色;
(三)沉船、沉物、危險物、礙航漂流物;
(四)助航標志或者導航設施變異、失常;
(五)其他有礙海上航行安全的情形。
報告內容應當包括:發現時間、地點和被發現物的狀況。
第十條 區域主管機關收到有礙海上航行安全的報告或者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申請後,應當立即核實有關資料,根據實際需要和接收范圍,決定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
通告。
第十一條 區域主管機關對本管轄區域內的下列情形,應當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
(一)設置、調整或者撤銷錨地;
(二)設置或者撤銷海難救助區、防污作業區、海上作業重大事故區;
(三)設置、變更或者撤銷分道通航制;
(四)設置、撤除、改建、變更或者恢復助航標志和導航設施。
(五)其他有礙海上航行和作業安全的情形。
第十二條 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在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以及收到本規定第九條規定的各項報告時,應當及時向海軍航海保證部門提供有關資料並通報有關情況。
第十三條 海岸電台負責並按照規定的時間、頻率和要求播發海上航行警告。播發的程序和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十四條 船舶、設施的有關人員必須按照規定抄收海岸電台播發的海上航行警告。
第十五條 有關單位收到海上航行通告後,必須採取有效手段,及時通知所屬船舶、設施。
第十六條 對於執行本規定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給予獎勵。
第十七條 違反本規定第五條第一款、第八條規定的,由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責令其停止活動,並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十八條 未依照本規定第六條、第七條規定的時間申請發布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可以給予警告,可以並處八百元以下罰款。
第十九條 對違反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責任人員,根據情節,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可以給予警告、扣留職務證書或者吊銷職務證書。
第二十條 違反本規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外,國家主管機關或者區域主管機關可以根據情節給予罰款、扣留職務證書或者吊銷職務證書;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對罰款、扣留職務證書或者吊銷職務證書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構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
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申請復議也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主管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二條 在漁港水域內新建、改建、擴建各種設施或者進行其他施工作業,由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根據本規定和國家其他在關規定發布海上航行通告。
第二十三條 軍事單位涉及海上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事宜的管理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由交通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規定自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❺ 英版的航海通告 也就是周版航海通告發布日期 是星期幾

書上說是星期四,UKHO網站上發布的

❻ 行程;通告 的英文

行程
n. journey
vt. route
misc. distance of travel
stroke
Process
Travel
mm
短語
行程開關 travel switch ; position limit switch ; Limit switch ; position switch
空行程 idle stroke ; spare travel ; virtual travel ; Idle Motion
行程表 itinerary ; hodometer ; Route Card ; Schele
如果你只關心回來時的行程,你可以在返回前把它弄好。
If you only care about the return trip, you can set it up before you return.

他的行程改在星期四。
He instead travels on Thursday.
通告
vt. annunciate
Circular
announce
Announcement
notification
短語
引用通告 TrackBack ; Citation Alerts
航行通告 notice to navigator ; NOTAM ; NOTAM Notice to Airmen ; Notice to Airman
進度通告 Visa Stages

他們在通告後立即開始發射。
They began shooting immediately after the announcement.

本通告不能從源發布版本中移除或做修改。
This notice may not be removed or altered from any source distribution.

本研究將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每月通告的。
This research will appear in the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Society.

❼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管理規則的規章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的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適用於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以下簡稱管制員執照)的申請、頒發、管理和監督。
第三條管制員執照由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統一頒發和管理。民用航空地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地區管理局)負責本轄區管制員執照的具體管理工作。
依照本規則規定承擔執照管理相關工作的其他單位和個人應當根據授權范圍做好相關工作,並接受民航局和地區管理局監督。
第四條本規則中所用部分術語的含義如下:
(一)管制員執照,是指管制員執照持有人(以下簡稱持照人)具有符合要求的知識、技能和經歷,有資格從事特定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證明文件。
(二)空中交通管制檢查員,是接受民航總局委任,代表民航總局從事有關空中交通管制人員資質管理和空中交通管制單位質量管理等工作,並協助實施行政檢查、參與安全檢查、不安全事件調查的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
(三)體檢合格證,是指依據民航局規章,由民用航空衛生管理部門頒發的,表明體檢合格證持有人的身體狀況符合相應醫學標準的證明文件。
(四)管制員理論考試合格證(以下簡稱理論考試合格證),是表明合格證持有人具備從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所需專業知識的證明文件。
(五)管制員技能考核合格證(以下簡稱技能考核合格證)是表明合格證持有人具備從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所需專業技能的證明文件。
(六)作用於精神的物品,是指酒精,鴉片、大麻、可卡因及其他興奮劑,安眠葯及其他鎮靜劑,幻覺劑,但咖啡和煙草除外。
第二章一般規定
第五條管制員執照類別包括機場管制、進近管制、區域管制、進近雷達管制、精密進近雷達管制、區域雷達管制、飛行服務和運行監控等八類。
第六條空中交通管制員實行執照管理制度。未持按本規則頒發的有效管制員執照的人員,不得獨立從事相應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第七條除持照人未滿足近期經歷要求且未在規定時間內補正外,按本規則頒發的管制員執照長期有效。
第八條持照人應當滿足下列近期經歷要求:
(一)最近6個月內在管制員執照載明地址履行工作職責的時間不少於80小時;
(二)熟悉所有與履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職責相關、現行有效的規則、程序和資料;
(三)按照《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崗位培訓管理規則》的規定完成有關崗位培訓並達到相關要求;
(四)上一個日歷年內接受了執照檢查並合格;
(五)上一個日歷年內進行航線實習一般不少於2次。
持照人持有2個(含)以上類別簽注的,應當結合現崗位工作保持其中至少1個類別簽注的近期經歷要求。
第九條持照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從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一)持照人身體具有《中國民用航空人員醫學標准和體檢合格證管理規則》(CCAR-67FS-R1)所規定的缺陷而不符合現行體檢合格證標准時;
(二)在飲用任何含酒精飲料之後的8小時之內或處在酒精作用之下、血液中酒精含量等於或者大於0.04%,或受到任何作用於精神的物品影響損及工作能力時;
(三)管制員被暫停行使執照權利期間。
第十條持照人使用英語進行無線電陸空通信的,應當通過民航總局規定的管制英語等級考核,獲得英語無線電陸空通信資格的簽注。
第十一條民航總局可以根據航空新技術發展應用情況以及採用的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和手段,對持照人的知識、技能和經歷做出補充要求。
第十二條空中交通管制單位應當將管制員的崗位培訓、技術考核、執照檢查、崗位工作等技術經歷完整、如實地記錄在《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技術檔案》中。
第十三條管制員執照應當保存在最接近持照人通常行使執照權利的區域內,便於接受執照檢查。
第十四條管制員執照遺失或者損壞後,持照人應當向所在地區空管局以書面形式申請補發,由地區空管局報總局空管局審核後補發。申請應當寫明管制員執照的持有人姓名、編號、地址、類別簽注、頒發日期等有關信息。
第三章管制員執照的申請與頒發
第十五條管制員執照申請人(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熱愛民航事業,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年滿21周歲;
(四)具有大學專科(含)以上文化程度;
(五)能正確讀、聽、說、寫漢語,口齒清楚,無影響雙向無線電通話的口吃和口音;
(六)通過規定的體檢,取得有效的體檢合格證;
(七)完成規定的專業培訓,取得有效的培訓合格證;
(八)通過理論考試,取得有效的理論考試合格證;
(九)持有效技能考核合格證明;
(十)符合本規則規定的管制員執照申請人經歷要求。
第十六條管制員執照的申請與頒發程序如下:
(一)符合本規則第二十條規定條件的管制員執照申請人應當向工作單位所在地的地區管理局提交本規則附件一規定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申請表》以及申請人身份證明、學歷證明、體檢合格證、培訓合格證、理論考試合格證、技能考核合格證、崗位培訓和工作經歷證明及近期照片等申請材料。
(二)對於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格式要求的,地區管理局應當在收到申請之後的 5 個工作日內一次性通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通知視為在收到申請之日起受理。
(三)地區管理局應當對申請人是否具備條件進行初步審查,並將申請材料及初步審查意見於受理後 20 個工作日內報送民航局。
(四)民航局自收到地區管理局報送的執照申請材料及初步審查意見後 20 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並做出決定。符合條件的,應當准予批准,並自批准之日起 10 個工作日內頒發管制員執照;不符合條件的,應當不予批准,並通知地區管理局和申請人,說明不予批準的原因。
第十七條申請人的理論考試應當由空中交通管制檢查員主持,並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申請人理論考試合格的,應當為其頒發理論考試合格證;理論考試合格證有效期為3年。
第十八條申請人的技能考核應當由空中交通管制檢查員主持,並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申請人參加技能考核應當已經取得理論考試合格證並滿足申請人經歷要求;申請人技能考核合格的,應當為其頒發技能考核合格證;技能考核合格證有效期為1年。
用於技能考核的管制模擬機、軟體及相關設施應當符合總局空管局的規定和要求。
第十九條管制員執照由民航總局局長或者其授權人員簽署頒發。
第四章管制員執照的變更
第二十條持照人要求在管制員執照上更改姓名、增加類別簽注、增加英語無線電通信資格簽注、變更管制員執照地址或其他變更的,應當向所在地區空管局提交申請及有關材料;符合條件、標準的,總局空管局應當辦理管制員執照變更手續。管制員執照的變更程序具體參照本規則第十六條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臨時變更管制員執照地址的,按照管制員執照地址臨時變更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申請人應當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經歷
第二十二條管制員執照申請人應當具備下列與管制員執照及其工作職責相適應的知識:
(一)與空中交通管制員、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規定;
(二)工作中所用設備的一般原理、使用與限制;
(三)飛行原理,航空器、動力裝置與系統的操作原理與功能,與空中交通管制運行相關的航空器性能;
(四)與空中交通管制有關的人的因素;
(五)航空氣象學,有關天氣現象的起源與特徵,測高法;
(六)空中導航的原理,導航系統與目視助航設備的原理、限制及精度;
(七)空中交通管制、通信、無線電通話(正常、非正常及應急)用語程序,相關航空文件的使用,與飛行有關的安全措施;
(八)機場飛行程序設計、最低運行標准制定的基本知識;
(九)飛行動態電報、航行通告的拍發;
(十)有關航行資料、航圖;
(十一)飛行組織保障;
(十二)負責區域的空域結構、機場飛行程序、地形和顯著地標、天氣現象、空中導航設施和空中交通特性;
(十三)適用的規則、程序和資料;
(十四)應急、搜尋與援救的計劃和程序;
(十五)與有關單位之間的協調;
(十六)與航空情報服務、航圖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規定;
(十七)飛行流量管理;
(十八)飛行計劃的受理、處理、審批;
(十九)航空情報服務的組織與實施。
第二十三條機場管制、進近管制、區域管制、進近雷達管制、區域雷達管制、精密進近雷達管制類別簽注的申請人應當具備如下技能:
(一)掌握各類工作程序,正確實施管制,合理調配飛行間隔;
(二)熟練使用各種工作設備;
(三)熟練進行地/地、地/空通信;
(四)正確使用航行通告、航行資料、航圖、氣象資料、航空電碼簡字簡語;
(五)正確實施緊急處置程序;
(六)提供安全、有序和高效的管制服務所需的技能、判斷力與表現,達到與所授予權利與履行崗位職責相適應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四條飛行服務類別簽注申請人應當具備如下技能:
(一)熟練進行飛行動態電報、航行通告的編發和處理;
(二)熟練處理飛行計劃;
(三)熟練提供飛行服務;
(四)熟練處理航空數據;
(五)正確使用航空情報資料和航圖;
(六)正確實施緊急處置程序;
(七)能夠看懂氣象報文、天氣圖,能夠進行天氣形勢的一般分析,能夠擇優選擇航路航線和有利飛行高度層;
(八)能夠對機型的性能、機場、航路航線情況進行分析;
(九)能夠獨立主持提供飛行前和飛行後航空情報服務;
(十)能夠正確使用航行通告代碼和簡縮字,獨立編寫民航機場使用細則;
(十一)其他提供及時、准確和完整的飛行服務所需的技能,達到與所授予權利與履行崗位職責相適應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五條運行監控類別簽注申請人應當具備如下技能:
(一)掌握空中領航計算;
(二)能夠看懂氣象報文、天氣圖,能夠進行天氣形勢的一般分析,能夠擇優選擇航路航線和有利飛行高度層;
(三)無線電、電子設備的使用;
(四)各類航空電報的編發;
(五)熟練地進行地/地、地/空通信;
(六)緊急處置程序的實施;
(七)能夠對機型的性能、機場、航線情況進行分析;
(八)熟練地制定飛行計劃;
(九)各類飛行保障設備的服務程序和組織程序;
(十)航圖的使用,航行通告的應用;
(十一)熟悉飛行組織工作,會擬定飛行和各保障部門在飛行工作中的協同方案;
(十二)其他與履行崗位職責相適應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六條申請人應當符合下列經歷要求:
(一)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培訓管理規則規定的崗位培訓並達到相關要求;
(二)完成《中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崗位培訓管理規則》規定的崗位培訓並達到相關要求;
(三)機場管制、進近管制、區域管制、飛行服務、運行監控類別簽注申請人,在具有相應類別簽注持照人的監督下,完成至少3個月的管制見習工作;
(四)進近雷達管制、區域雷達管制、精密進近雷達管制類別簽注申請人,在具有相應類別簽注持照人的監督下,完成至少4個月的管制見習工作;
(五)申請精密進近雷達類別簽注,還應當在批準的雷達模擬機上實施不少於200次精密進近,在所在單位使用的設備上實施不少於100次精密進近;
(六)申請進近雷達類別簽注,還應當在所在單位使用的監視設備型號上(用於監視雷達進近)實施不少於25次平面位置指示器進近。
申請人的(二)、(三)、(四)、(五)、(六)款經歷可以同時進行,並應當在申請前的6個月內完成。
第二十七條申請人持有軍方管制員執照、已經持有另一類別簽注的管制員執照、另一管制單位相同類別簽注的管制員執照或為院校空中交通管制專業教師的,其經歷要求可視情降低,但不得低於規定時間和次數要求的二分之一。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管制員執照的監督檢查由空中交通管制檢查員按照規定具體實施。
第二十九條管制員執照每個日歷年應當定期檢查1次。檢查一般包括對持照人的技能考核、近期經歷的核實、技術檔案的審查、身體狀況的掌握以及要求的其他檢查項目,必要時應當對持照人進行理論考試。檢查結果應當簽注在管制員執照記錄欄以及《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技術檔案》中。
第三十條總局空管局或地區空管局認為必要時,應當對持照人進行不定期的執照檢查。
第三十一條總局空管局和地區空管局機關持照人應當參與管制一線崗位的工作,空中交通管制檢查員每個日歷年內不得少於240小時,其他持照人每個日歷年內不得少於120小時。
持照人模擬機培訓時間可視為管制一線崗位工作時間。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總局空管局應當辦理管制員執照的注銷手續:
(一)管制員執照被依法撤銷或失效的;
(二)持照人超過規定的年齡或死亡的;
(三)持照人放棄管制員執照所有權利的;
(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罰則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規則第六條規定,未持有效管制員執照獨立上崗工作的,由民航總局委託總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委託地區空管局對當事人處以警告或者人民幣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對當事人所在單位處以警告或人民幣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對違反本規則第八條規定的持照人,由民航總局委託總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委託地區空管局對持照人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處以人民幣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暫時停止持照人行使執照權利3至6個月,同時持照人應當按照空中交通管制檢查員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補正近期經歷。
第三十五條對違反本規則第九條規定的持照人,由民航總局委託總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委託地區空管局對持照人給予警告或人民幣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對違反本規則第十二條規定,不記錄管制員技術經歷或不如實記錄管制員技術經歷的,由民航總局委託總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區管理局委託地區空管局對管制員所在單位給予警告並責令改正。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七條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1986年4月14日發布,1999年1月8日經民航總局令第82號第二次修訂的《中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TM-I-R2)同時廢止。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申請表(略)
關於《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TM-I-R3)的說明(略)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上水下活動通航安全管理規定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維護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安全,保護水域環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線上和國家管轄海域從事下列可能影響通航安全的水上水下活動,適用本規定:
(一)勘探、採掘、爆破;
(二)構築、設置、維修、拆除水上水下構築物或者設施;
(三)架設橋梁、索道;
(四)鋪設、檢修、拆除水上水下電纜或者管道;
(五)設置系船浮筒、浮躉、纜樁等設施;
(六)航道建設,航道、碼頭前沿水域疏浚;
(七)舉行大型群眾性活動、體育比賽;
(八)打撈沉船、沉物;
(九)在國家管轄海域內進行調查、測量、過駁、大型設施和移動式平台拖帶、捕撈、養殖、科學試驗等水上水下施工活動以及在港區、錨地、航道、通航密集區進行的其他有礙航行安全的活動;
(十)在內河通航水域進行的氣象觀測、測量、地質調查,航道日常養護、大面積清除水面垃圾和可能影響內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三條水上水下活動通航安全管理應當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便群眾、依法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水上水下活動通航安全管理工作。
國家海事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負責全國水上水下活動通航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各級海事管理機構依照各自的職責許可權,負責本轄區水上水下活動通航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從事本規定第二條第(一)項至第(九)項的水上水下活動的建設單位、主辦單位或者對工程總負責的施工作業者,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行政許可條件規定》明確的相應條件向活動地的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報送相應的材料。在取得海事管理機構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上水下活動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後,方可進行相應的水上水下活動。
第六條水上水下活動水域涉及兩個以上海事管理機構的,許可證的申請應當向其共同的上一級海事管理機構或者共同的上一級海事管理機構指定的海事管理機構提出。
第七條從事水上水下活動需要設置安全作業區的,應當經海事管理機構核准公告。
建設單位或者主辦單位申請設置安全作業區,可以在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許可證時一並提出。
第八條遇有緊急情況,需要對航道進行修復或者對航道、碼頭前沿水域進行疏浚的,作業單位可以邊申請邊施工。
第九條許可證應當註明允許從事水上水下活動的單位名稱、船名、時間、水域、活動內容、有效期等事項。
第十條許可證的有效期由海事管理機構根據活動的期限及水域環境的特點確定,最長不得超過三年。許可證有效期屆滿不能結束施工作業的,申請人應當於許可證有效期屆滿20日前到海事管理機構辦理延期手續,由海事管理機構在原證上簽注延期期限後方能繼續從事相應活動。
第十一條許可證上註明的船舶在水上水下活動期間發生變更的,建設單位或者主辦單位應當及時到作出許可決定的海事管理機構辦理變更手續。在變更手續未辦妥前,變更的船舶不得從事相應的水上水下活動。
許可證上註明的實施施工作業的單位、活動內容、水域發生變更的,建設單位或者主辦單位應當重新申請許可證。
第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許可證的申請者應當及時向原發證的海事管理機構報告,並辦理許可證注銷手續:
(一)涉水工程及其設施中止的;
(二)三個月以上不開工的;
(三)提前完工的;
(四)因許可事項變更而重新辦理了新的許可證的;
(五)因不可抗力導致批準的水上水下活動無法實施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從事本規定第二條第(十)項列明的活動的,應當在活動前將作業或者活動方案報海事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四條從事按規定需要發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水上水下活動,應當在活動開始前辦妥相關手續。
第十五條按照國家規定需要立項的對通航安全可能產生影響的涉水工程,在工程立項前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組織通航安全影響論證審查,論證審查意見作為工程立項審批的條件。
水上水下活動在建設期間或者活動期間對通航安全、防治船舶污染可能構成重大影響的,建設單位或者主辦單位應當在申請海事管理機構水上水下活動許可之前進行通航安全評估。
第十六條涉水工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業主單位和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涉水工程水上交通安全制度和管理體系,嚴格履行涉水工程建設期和使用期水上交通安全有關職責。
第十七條涉水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工程招投標前對參與施工作業的船舶、浮動設施明確應具備的安全標准和條件,在工程招投標後督促施工單位落實施工過程中各項安全保障措施,將施工作業船舶、浮動設施及人員和為施工作業或者活動服務的所有船舶納入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體系,並與其簽訂安全協議。
第十八條涉水工程建設單位、業主單位應當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要求,明確本單位和施工單位、經營管理單位安全責任人。督促施工單位落實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各項要求,並落實通航安全評估以及活動方案中提出的各項安全和防污染的措施。
第十九條涉水工程建設單位、業主單位應當確保水上交通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二十條涉水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資質。
第二十一條涉水工程施工單位應當落實國家安全作業和防火、防爆、防污染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方案,完善安全生產條件,採取有效安全防範措施,制定水上應急預案,保障涉水工程的水域通航安全。
第二十二條涉水工程業主單位、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採取有效安全措施,保證涉水工程試運行期、竣工後的水上交通安全。
第二十三條在水上水下活動進行過程中,施工單位和作業人員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按照海事管理機構批準的作業內容、核定的水域范圍和使用核準的船舶進行作業,不得妨礙其他船舶的正常航行;
(二)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通報施工進度及計劃,並保持工程水域良好的通航環境;
(三)使船舶、浮動設施保持在適於安全航行、停泊或者從事有關活動的狀態;
(四)實施施工作業或者活動的船舶、設施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明顯處晝夜顯示規定的號燈號型。在現場作業船舶或者警戒船上配備有效的通信設備,施工作業或者活動期間指派專人警戒,並在指定的頻道上守聽;
(五)制定、落實有效的防範措施,禁止隨意傾倒廢棄物,禁止違章向水體投棄施工建築垃圾、船舶垃圾、排放船舶污染物、生活污水和其它有害物質;
(六)遵守有關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的相關規定,不得有超載等違法行為。
第二十四條水上水下活動經海事管理機構核准公告設置安全作業區的,建設單位或者主辦單位應當設置相關的安全警示標志和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或者警戒船,切實落實通航安全評估中提出的各項安全防範措施和對策,並做好施工與通航及其它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協調工作。
第二十五條與批準的水上水下活動無關的船舶、設施不得進入安全作業區。
建設單位、主辦單位或者施工單位不得擅自改變施工作業安全作業區的范圍。需要改變的,應當報經海事管理機構重新核准公告。
第二十六條對水上水下活動產生的可能影響航行安全的障礙物,建設單位或者主辦單位應當將形狀、尺寸、位置和深度准確地報告海事管理機構,按照海事管理機構的要求設置標志,並按照通航要求及有關規定的要求及時清除遺留物。
第二十七條水上水下活動完成後,建設單位或者主辦單位不得遺留任何妨礙航行的物體,並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通航安全報告。
海事管理機構收到通航安全報告後,應當及時予以核查。核查中發現存在有礙航行和作業的安全隱患的,海事管理機構有權暫停或者限制涉水工程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涉水工程施工作業或活動現場監督檢查制度,依法檢查有關建設單位和施工作業單位所屬船舶、設施、人員水上通航安全作業條件和採取的通航保障措施落實情況。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責令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立即停止施工作業,並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一)因惡劣自然條件嚴重影響安全的;
(二)施工作業水域內發生水上交通事故,危及周圍人命、財產安全的;
(三)其他嚴重影響施工作業安全或通航安全的情形。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責令其停止作業:
(一)建設單位或者業主單位未履行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的;
(二)未落實通航安全評估提出的安全防範措施的;
(三)未經批准擅自更換或者增加施工作業船舶的;
(四)未按規定採取安全和防污染措施進行水上水下活動的;
(五)僱傭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船舶和設施進行水上水下活動的;
(六)其它不滿足安全生產的情形。
第三十一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涉水工程施工單位水上交通安全誠信制度和獎懲機制。在監督檢查過程中對發生的下列情形予以通告:
(一)施工過程中發生水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水域污染的;
(二)以不正當手段取得許可證並違法施工的;
(三)不服從管理、未按規定落實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或者存在重大通航安全隱患,拒不改正而強行施工的。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規定,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以欺騙或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許可證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撤銷其水上水下施工作業許可,注銷其許可證,並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有下列行為或者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責令施工作業單位、施工作業的船舶和設施立即停止施工作業,責令限期改正,並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內河通航水域水上水下活動的,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應申請許可證而未取得,擅自進行水上水下活動的;
(二)許可證失效後仍進行水上水下活動的;
(三)使用塗改或者非法受讓的許可證進行水上水下活動的;
(四)未按本規定報備水上水下活動的。
第三十四條有下列行為或者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責令施工作業單位、施工作業的船舶和設施停止作業。
(一)未按有關規定申請發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即行實施水上水下活動的;
(二)水上水下活動與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中公告的內容不符的。
第三十五條未按本規定取得許可證,擅自構築、設置水上水下建築物或設施的,禁止任何船舶進行靠泊作業。影響通航環境的,應當責令構築、設置者限期搬遷或拆除,搬遷或拆除的有關費用由構築、設置者自行承擔。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規定,未妥善處理有礙航行和作業安全隱患並按照海事管理機構的要求採取清除、設置標志、顯示信號等措施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海事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不按法定的條件進行海事行政許可或者不依法履行職責進行監督檢查,有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等行為的,由其所在機構或上級機構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在軍港、漁港內從事相關水上水下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九條本規定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1999年10月8日原交通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上水下施工作業通航安全管理規定》(交通部令1999年第4號)同時廢止。

閱讀全文

與航行通告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
龍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186
興國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131
開封計程車投訴電話是多少 瀏覽:101
甘肅省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612
馬鞍山父子身份 瀏覽:192
觀通杭州知識產權 瀏覽:10
認繳資本期限 瀏覽:855
黑龍江企業培訓師證書查詢 瀏覽:16
投資被騙報案有期限嗎 瀏覽:199
江蘇哲力知識產權招聘 瀏覽:186
溫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 瀏覽:54
英樹創造101投票 瀏覽:596
農業銀行卡有效期怎麼看 瀏覽:194
中威客車侵權 瀏覽:831
佛山市聯信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68
相鄰權糾紛民事起訴狀 瀏覽:526
兵團心理咨詢師證書查詢 瀏覽:863
徐州金連春合同糾紛 瀏覽:839
戎林馬鞍山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