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市防洪規劃方案的內容包括( )
【答案】B、C、E
【答案解析】城市防洪工程設施專項規劃主要內容:(1)對城市歷史洪水特點進行分析,現有堤防情況、抗洪能力的分析;(2)被保護對象在城市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洪災可能影響的程度。選定城市防洪設計標准和計算現有河道的行洪能力;(3)確定規劃目標和規劃原則;(4)制定城市防洪規劃方案。包括河道綜合治理規劃、蓄滯洪區規劃、非工程措施規劃等。
B.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的第二章防洪規劃
第九條防洪規劃是指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區域的洪澇災害而制定的總體部署,包括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防洪規劃,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劃以及區域防洪規劃。
防洪規劃應當服從所在流域、區域的綜合規劃;區域防洪規劃應當服從所在流域的流域防洪規劃。
防洪規劃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設施建設的基本依據。
第十條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洪規劃,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該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
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劃或者區域防洪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據流域綜合規劃、區域綜合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地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規劃由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會同江河、河段、湖泊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擬定,分別經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查提出意見後,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城市防洪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依據流域防洪規劃、上一級人民政府區域防洪規劃編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審批程序批准後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修改防洪規劃,應當報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十一條編制防洪規劃,應當遵循確保重點、兼顧一般,以及防汛和抗旱相結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考慮洪澇規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以及國民經濟對防洪的要求,並與國土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
防洪規劃應當確定防護對象、治理目標和任務、防洪措施和實施方案,劃定洪泛區、蓄滯洪區和防洪保護區的范圍,規定蓄滯洪區的使用原則。
第十二條受風暴潮威脅的沿海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把防禦風暴潮納入本地區的防洪規劃,加強海堤(海塘)、擋潮閘和沿海防護林等防禦風暴潮工程體系建設,監督建築物、構築物的設計和施工符合防禦風暴潮的需要。
第十三條山洪可能誘發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區以及其他山洪多發地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隱患進行全面調查,劃定重點防治區,採取防治措施。
城市、村鎮和其他居民點以及工廠、礦山、鐵路和公路干線的布局,應當避開山洪威脅;已經建在受山洪威脅的地方的,應當採取防禦措施。
第十四條平原、窪地、水網圩區、山谷、盆地等易澇地區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除澇治澇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單位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完善排水系統,發展耐澇農作物種類和品種,開展洪澇、乾旱、鹽鹼綜合治理。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區排澇管網、泵站的建設和管理。
第十五條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長江、黃河、珠江、遼河、淮河、海河入海河口的整治規劃。
在前款入海河口圍海造地,應當符合河口整治規劃。
第十六條防洪規劃確定的河道整治計劃用地和規劃建設的堤防用地范圍內的土地,經土地管理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地區核定,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批准後,可以劃定為規劃保留區;該規劃保留區范圍內的土地涉及其他項目用地的,有關土地管理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核定時,應當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
規劃保留區依照前款規定劃定後,應當公告。
前款規劃保留區內不得建設與防洪無關的工礦工程設施;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工礦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前款規劃保留區內的土地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准,並徵求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防洪規劃確定的擴大或者開辟的人工排洪道用地范圍內的土地,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有關地區核定,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批准後,可以劃定為規劃保留區,適用前款規定。
第十七條在江河、湖泊上建設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電站等,應當符合防洪規劃的要求;水庫應當按照防洪規劃的要求留足防洪庫容。
前款規定的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電站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准時,應當附具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的符合防洪規劃要求的規劃同意書。
C. 城市防洪規劃一般需要寫什麼內容
首先主要確定城市防洪標准;確定城市防洪的工程設施布局;確定排澇工程實施布局。具體來說要根據現狀問題來確定設防標准,接下來是河洪治理措施以及防洪的工程設施布局,還有一些詳細的管理措施以及排澇工程實施措施等、、、
D. 城市防洪50年一遇,100年一遇,哪個設防標准高,為什麼
20年一遇的洪水是指最大降雨量、水庫蓄洪量、沿岸泄洪量的控制設施根據規劃在20年內的變動值相對穩定,如果設計5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需要考慮50年內的最大降水量、水庫因泥沙沉積導致蓄洪量下降等因素。因為50年可能發生的事情太多,比如植被破壞、水道堵塞等情況。
E. 最新國家標准《城市防洪規劃規范》是有哪些部門學習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下稱《規范》)的規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標准為大寒日≥2小時,冬至日≥1小時,老年人居住建築不應低於冬至日日照2小時的標准;在原設計建築外增加任何設施不應使相鄰住宅原。
F. 城市防災規劃的主要方面與基本內容
城市規劃中為抵禦地震、洪水、風災等自然災害保護人類生命財產而採取預防措施的規劃的通稱。
主要是四個方面:城市防洪規劃、城市防火(消防)規劃、城市減輕災害規劃和城市防空規劃。
城市防災規劃當中在硬體方面,是布置各種防災工程設施;在軟體方面,是擬定城市防災的各種管理措施和指揮運作系統。總的目的是重點保障生命線系統,即指維持市民生活的電力、煤氣、自來水供應等系統繼續運行。
目前,開發區已編制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規劃中包括危險源分布、區域人口疏散策略以及各等級避難場所選址等內容。
疏散市中心區過密人口,留出足夠的綠地、廣場和疏散通道,並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防災避災。
加強對易燃、易爆、劇毒化學葯品的生產,儲存和疏送設施的管理,防止出現一種災害發生時引發多種次生災害。
交通及市政公用設施需地上地下結合,市區內主、次幹道均應環狀連通,多路輸送,十層(含十層)以上樓房必須滿幅設地下室,增強災時應變能力。建立城市災害預測和應急報警系統,健全城市防災機構。
加強對軍事設施和城市要害部門的保護。
按照人防要求安排隱蔽工程、疏散手段和地下基地的建設。本規劃期內要基本完成人防工程建設,形成人防工程系統。
威海為7度設防城市,城市的主要街道、橋梁、隧道、建(構)築物應有足夠的抗震措施,災變發生時能迅速做出反應。
設立四級消防安全區,進一步完善市區消火栓建設。市政消火栓保持間距120米左右,保護半徑在150米左右。
本著消防道路與城市道路相結合的原則,一般消防間距不大於160米,寬度不小於6米,長度超過120米的盡端式道路需設15×15米的停車場和回車場。山林要留出防火帶路。
城市防洪等級為二級,重現期20年一遇,沿海護岸工程以50年一遇進行安全設計,防潮高度按20年一遇設計,50年一遇校核。
15年內需解決城市常渾澇區域的排澇問題,其中主要有和平路與統一路交叉口、東門外積水區、塢口積水區、船廠二中積水區、市南出口工業區等。
G. 城市防洪的一些想法以及規劃
好籠統的問題...就城市防洪規劃而言,拋開書本和主流的一些觀點,自己有幾點看法:1新建城區原有的坑窪盡量不填,這點兒和樓上的觀點剛好想法,自然形成的東西都是有其原因的,坑塘的自我消耗蓄水能力都很不錯,事實也證明,填掉後周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2防洪規劃中雨水等排水泵站的選擇一定要細致明確,地下商場,人防工程等尤為需要注意,因為下大雨城市裡淹死人的事兒,從首都到地方到處都有。
資料和相關技術規范很多,要書面比較正式的想法,可以網路,到處都有
H. 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詳細規劃中的強制性內容是如何界定的
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是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必備內容,應當在圖紙上有準確標明,在文本上有明確、規范的表達,並應當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
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省域內必須控制開發的區域。包括:自然保護區、退耕還林(草)地
區、大型湖泊、水源保護區、分滯洪地區,以及其它生態敏感區。
(二)省域內的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線公路、
鐵路、港口、機場、區域性電廠和高壓輸電網、天然氣門站、天然氣主幹管、區
域性防洪、滯洪骨幹工程、水利樞紐工程、區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鄰城市的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
放口、城市垃圾處理場等。
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市域內必須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
等生態敏感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二)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發展方向,根據建設用地評價確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規定;城市各類園林和綠地的具體布局。
(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主幹道的走向、城市軌道交通的線路走向、大型停車場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護區范圍、給水和排水主管網的布局;電廠位置、大型變電站位置、燃氣儲氣罐站位置;文化、教育、衛
生、體育、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包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建築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五)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
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六)近期建設規劃。包括: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近期建設用地
的具體位置和范圍;近期內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風景資源的具體措施。
城市詳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規劃地段各個地塊的土地主要用途;
(二)規劃地段各個地塊允許的建設總量;
(三)對特定地區地段規劃允許的建設高度;
(四)規劃地段各個地塊的綠化率、公共綠地面積規定;
(五)規劃地段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的規定;
I. 河道建築物的設計使用年限是多少年查什麼規范
查《防洪標准》(GB50201-94),城市防洪標准主要是看城市重要性及非農業人口,農村防洪標准主要是看防洪區的人口和耕地。
J. 最新城市防洪規劃圖紙包含哪些內容
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城市排水(雨水)防洪排澇綜合規劃》吧,這個規劃的編制大綱有:
一、規劃背景與現狀概況
二、城市排水防澇能力與內澇風險評估
三、規劃總論(主要部分,既規劃內容)
四、城市雨水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網系統規劃
六、城市防澇系統規劃
七、近期建設規劃
八、管理規劃
九、保障措施
十、附件(這一章有大量的表格,需要手機非常多的材料和非常多的計算)
圖紙的話,大綱要求至少得有一下圖紙:
城市區點陣圖
城市用地規劃圖
城市水系圖
城市排水分區圖
城市道路規劃圖
城市現狀排水設施圖
城市現狀內澇放置系統布局圖
城市現狀易澇點分布圖
城市現狀排水系統排水能力評估圖
城市內澇風險區劃圖
城市排水分區規劃圖
城市排水管渠及泵站規劃圖
城市低影響開發設施單元布局圖
規劃建設用地性質調整建議圖
城市內河治理規劃圖
城市雨水行泄通道規劃圖
城市雨水調蓄規劃圖
以上圖紙是基本要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用更多的圖紙表達規劃成果。
累死人了,對著大綱給你打這些字,好累人,還要躲領導的眼睛,具體你可以自己網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件:建城[2013]98號文件《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