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期收益率與持有期收益率的區別
到期收益率與持有期收益率在收益對象和收益計算方式不同。
1、收益對象不同
持有期收益率的收益對象是投資者持有股票期間的股息或紅利收入與買賣價差占股票買入價格的收益;而到期收益率收益對象是債券持有到償還期所獲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
2、收益計算方式不同
到期收益率計算公式是r=[D+(P1-P0)/n]/P0,D是年現金股利額,P0是股票買入額,P1是股票賣出額,n是股票持有年數。持有期收益率Rhp :Rhp =持有期期末價值/持有期期初價值-1 ⑴。
而到期收益率計算公式是到期收益率=(收回金額-購買價格+總利息)/(購買價格×到期時間)×100%。
在市場經濟中有四個決定收益率的因素:
1、資本商品的生產率,即對煤礦、大壩、公路、橋梁、工廠、機器和存貨的預期收益率。
2、資本商品生產率的不確定程度。
3、人們的時間偏好,即人們對即期消費與未來消費的偏好。
4、風險厭惡,即人們為減少風險暴露而願意放棄的部分。
2. 如果持有期限短於到期期限,政府債券會否出現負回報率請做出解釋
你好,絕大部分是不會出現負回報的.
出現負回報情況如下:債券的面值利息小於(買入價 - 賣出價)
決定債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債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值和購買價格。最基本的債券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 (發行價格 *償還期限)*100%
由於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券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和債券侍有期間的收益率。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
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 (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買入價格*剩餘期限)*100%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
如某人於 1995年1月1日以10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1年發行5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6年1月1日到期,則
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 (100+100*10%-102)/(102*1)*100% = 7.8%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 (102-100+100*10%*4)/(100*4)*100% = 10.5%
再如某人於1993年1月1日以120元的價格購買廠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2年發行的10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8年1月1日以140元的價格賣出,則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 (140-120+100*10%*5)/(120*5)*100% = 11.7%
3. 為什麼息票債券持有期等於到期期限的時候回報率等於到期收益率
你的理解是正確的。
公司先是發行債券給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給債券定價。你的專C =屬 coupon rate i=YTM 面值=1000
當ytm大於coupon rate的時候 npv 就會小於1000的面值
公司800=C/(1+i)+C/(1+i)^2+...+C/(1+i)^n+1000/(1+i)^n 是沒有錯的。
所以說 息票債券持有期等於到期期限的時候回報率等於到期收益率!npv=800就是原先假設ytm是不變的,這是條件
就是說ytm不變,息票債券持有期等於到期期限的時候回報率等於到期收益率
是這個意思
所以不要鑽牛角尖啦~
4. 長期股權投資和持有至到期投資有什麼區別
二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性質不同:長期股權投資是會使投資者成為企業的所有者即股東,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投資人只是企業的債權人。
2、獲取的收益方式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獲利方式是通過企業利潤分配的方式獲取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以定期定額的利息收入的方式獲利的。
3、期限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期限是沒有時間限定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有明確的期限。
4、投資的目的不同:長期股權投資其目的是對被投資企業進行與自身企業相關的經營資源的整合或是為了擁有、控制或對其有重大影響,以取得一定股權為出發點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只是為了資金的合理利用或使其閑置資金進行必要增值的策略行為,不以取得股權為出發點。
5、投資的工具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工具可以是股票、債券,也可以是現金、銀行存款,還可以是其他資產為對價進行投資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只能是債券。
6、投資的金額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較大,而持有至到期的金額較小。
5. 當一項資產的到期期限和投資者的持有期限相等時,這項資產是無風險資產嗎
隨著我國私人部門財富的積累,海外資產配置也成為更多人關心的話題,為分散風險,獲取穩定回報而開展海外資產配置,那具體應該怎麼做?
常見的幾種資產包括現金、股票、房地產、組合投資,組合投資就是在資產類別上做了分散,以一個組合的形態做配置、用公募或者ETF的形式實現,從風險和收益的角度對比下幾種投資方式。
存款:海外的利率低很多,無法平抑通脹影響。
股票:在海外其實很難做股神。因為信息不對稱,資產不分散。很多個人投資者手中的股票跌了50%是很難再繼續沉穩地堅持持有的。
房地產:是長期投資的不錯標的,增值保值,但是缺乏流動性,換手會存在隱形成本,比如稅、物業管理,最近國內對海外房產購置更嚴格,且需海外中介幫助打理。比如澳洲和中國經濟相關度高,因此澳洲房產也非良好的對沖工具。
從國內分散到海外方向是對的,但也要從單一資產類別分散到多資產類別。可學習借鑒挪威主權基金NBIM的方法,堅持適中的盈利目標,目標5%-10%;保持流動性,以公開市場為主。保持穩定的風格,讓復利來說話,愛因斯坦說過: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耶魯基金的經驗也值得借鑒,對另類資產(類比國內的非標產品)做專業化投資。當好的標的出現,並可以持續兩三年甚至更久,為什麼不投呢?不一定是公開市場,有可能是一級市場,這些就是對那些資產量級比較大、投資風險偏好比較大,和對這些產品有理解力的人提供的。耶魯基金從2013年開始每年的收益都高於10%,就是因為它投了一些私募股權類的「非標」產品,由於非標類產品比公開市場產品的信息更難獲取,需要依靠專業人士提供方案。
因此海外資產配置很有必要選擇專業平台和團隊。充分了解自己風險偏好,是激進穩健或者保守,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去做,篩選專業機構幫助設計專業又適合的方案,包括股債比例等。
本人與中金、瑞銀等機構的海外資產管理團隊保持密切聯系,有需要可詳細咨詢,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加深對海外市場產品和投資
6. 貨幣金融學問題:為什麼債券的到期期限等於持有期,回報率等於已經確定的收益率,即不存在利率風險這期
你是說久期(Duration)吧,久期之前的現金流有再投資風險,而久期之後的現金流有價格風險回,當持有時長等於久期答時利率上升帶來的久期前現金流的升值能很好地低效久期後現金流折現的損失,反之亦然,所以當持有時長等於久期,就能很好地規避利率風險
7. 為什麼持有期與到期期限一致的債券不存在利率風險這句話怎麼理解以及算下一年價格的問題,舉個例子,
如果你中間不轉手賣出債券,那麼債券到期時兌付的價格就是你賣出的價格+當期利息,這個時候不存在面值折價的問題,所以不存在利率風險,只是可能同樣期限,別人一年賺20%,你一年賺10%。
債券購買時距離到期年數為5年,說明這是五年期的債券,當初價格為1000,如果這是利率從10%變成20%,下一年的現值為741,計算邏輯為每年現金流利息按利率20%折現:
PV=100/(1+0.2) + 100/(1+0.2)^2 + 100/(1+0.2)^3 + 1100/(1+0.2)^4 = 741。
8. 理財產品最短持有90天和期限90天有什麼區別
理財產品
最短持有90天,是說這個理財產品,90天內是不允許贖回,退出的,要想退出贖回,必須大於90天了,產品本身的續存時間不清楚,持有最長時間,可能是最大續存時間了
期限90天,是說這個理財產品,是短期產品,續存時間只有90天,到期後產品贖回,清盤了。。。。。。。
9. 債券的到期期限與持有期
這個跟你當時購買的商品有關系
10. 持有至到期投資有什麼區別,長期股權投資
二者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性質不同:長期股權投資是會使投資者成為企業的所有者即股東,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投資人只是企業的債權人。
2、獲取的收益方式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獲利方式是通過企業利潤分配的方式獲取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以定期定額的利息收入的方式獲利的。
3、期限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期限是沒有時間限定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有明確的期限。
4、投資的目的不同:長期股權投資其目的是對被投資企業進行與自身企業相關的經營資源的整合或是為了擁有、控制或對其有重大影響,以取得一定股權為出發點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只是為了資金的合理利用或使其閑置資金進行必要增值的策略行為,不以取得股權為出發點。5、投資的工具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工具可以是股票、債券,也可以是現金、銀行存款,還可以是其他資產為對價進行投資的,而持有至到期投資只能是債券。
6、投資的金額不同: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較大,而持有至到期的金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