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折舊的 加速折舊方法 年數總和法 直線法 年限平均法怎麼解釋
會計學裡面的固定資產在固定年限要進行折舊,本月增加的固定資產要計提折舊,本月減少的固定資產還需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三種: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折舊法、年限平均法。前兩個折舊方法就屬於加速折舊法,之所以稱為加速折舊法,是因為這兩個折舊方法比年限平均法的折舊速度要快。這裡面的意思就是說加速折舊比年限平均折舊法在折舊期間的前期折舊額比較大,而在後期的折舊金額較小。這就相當於提前折舊了固定資產的價值,所以稱為加速折舊法。舉個例子:有一台設備,原值78000元,預計殘值2000元,預計可用4年。
(一)年限平均法:(78000-2000)/4=19000元。每年的折舊額都是相等的。
(二)年數總和法:年數總和=1+2+3+4=10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元。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元。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元。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元。
(三)雙倍月遞減法:
第一年:78000*2/4=39000元。
第二年:(78000-39000)*2/4=19500元。
雙倍余額遞減法在最後兩年的折舊額是按照凈值進行平攤的。
第三、四年:(78000-39000-19500-2000)/2=8750元。
我們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在前兩年的時候,加速折舊法裡面的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折舊額比年限平均法都要大。所以可以視為提前折舊,加速折舊了固定資產。
B. 根據新會計准則,汽車折舊年限是多少年
4年。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版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權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有關汽車折舊的幾個基本概念:
汽車折舊基數是指以貨幣表示的汽車價值,當汽車價值增加或減少時,折舊基數也隨之變化。
賬面殘值是指汽車使用期終時的賬面價值,主要用於財務計算,它並不等於此時的實際價值。無論何種折舊方法都不考慮賬面殘值以下的資產價值。
估計殘值是指在更新計算時對不同使用年限汽車的估價。
實際殘值是指汽車在轉賣或報廢處理時實際成交的價格。
折舊壽命是指完全回收汽車投資的時間長度。它一般不等於汽車投資有效使用期,也不等於汽車實際使用壽命。
C. 稅法折舊年限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不能低於:
一、房屋建築物,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其他生產設備10年;
三、器具工具傢具(與生產活動有關的)5年;
四、除飛機火車輪船外的運輸工具4年;
五、電子設備3年。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自生產性生物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3)會計上的加速折舊年限擴展閱讀:
對於企業來說,有一個簡單的公式,收入-支出=利潤,固定資產實際上也是企業花錢買來的,所以也是一種支出,但是往往這種支出金額很大,而且受益期很長,如果將此支出一次性計入某個月,會導致當月明顯虧損,而實際上當月從該固定資產得到的受益不會這么多。
同時,其他受益的月份,又沒有體現應有的支出,所以,將固定資產入賬後,在受益期內平均其支出,按月列支。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注意問題
1.注意計提折舊的范圍,按現行企業會計准則規定,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a.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b.按照規定單獨計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c.處於更新改造過程中的固定資產。
2.未使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工具、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也要計提折舊。
3.注意再計提固定資產這就是應考慮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4.注意折舊期間跨年度時年折舊額的確定。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不得低於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企業確定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年限高於稅法規定最低年限的,應按照企業確定的折舊年限計提折舊,在匯算清繳時,不需要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帳時,一般是按會計年限計提折舊。如果會計確定的折舊年限短於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那麼企業應當在會計確定的折舊年限內,每年就會計折舊大於稅法允許的最大折舊的差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如果會計確定的折舊年限長於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可視為會計與稅法無差異。企業也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按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或更長年限)計算稅前扣除的折舊,即企業應當在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或更長年限)內,每年就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的差額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D. 縮短計提折舊年限算不算加速折舊
縮短計提折舊來年限不算加速源折舊,算會計變更,加速折舊是指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但需要注的是,如更改折舊方式,需滿足兩個條件: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較快的;常年處於高腐蝕,強振動的。並在更改之前到稅務機關審批
E.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年限
有關稅法規定,以前年度應提未提、應攤未攤的成本費用,以後年度不得補提或攤內銷;也就是說,它相當於容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一樣,不得擅自改變
1、你公司取得轉讓土地後,應該辦理土地證過戶手續,按照土地證年限進行攤銷。
2、土地入賬時間,按你單位實際支付土地款取得發票時間入賬。
3、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4、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採用:直線攤銷法。
5、入帳時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等
6、攤銷分錄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或累計攤銷)
註:新會計准則,使用累計攤銷科目。
F. 會計上折舊方法採用「平均年限法」,可以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嗎
你好!
新注冊的小公司,會計上折舊方法一般是用「平均年限法」,那麼用「平均年限法」的話可以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對所有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 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G. 會計上的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專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屬×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注會
H. 會計年度和折舊年度不一致時加速折舊法該如何理解
加速折舊法的年限總和法是怎麼計算的呢,牛賬網小編對此給您帶來了相對應的計算公式,同時還舉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以便您可以更好的理解這一點。
加速折舊法的年限總和法該如何計算?
答:加速折舊法又稱遞減折舊費用法,指固定資產每期計提的折舊費用,在早期提得多,在後期則提得少,從而相對加快了折舊的速度。納稅人在選擇採用加速折舊方法時,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增加當年的管理費用,進而減少當年的應納稅所得稅額,最終可以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原值減去其凈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這個分數就是折舊率。年數總和法每年的折舊率不同,每年的折舊率用公式表示為: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數〕÷〔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比如一項固定資產1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殘值率為5%
第一年折舊率為5/(1+2+3+4+5)=5/15
第二年折舊率為4/(1+2+3+4+5)=4/15
第三年折舊率為3/(1+2+3+4+5)=3/15
第四年折舊率為2/(1+2+3+4+5)=2/15
第五年折舊率為1/(1+2+3+4+5)=1/15
看完了牛賬網的上述文章,關於加速折舊法的年限總和法的計算,您現在清楚了嗎?更多會計方面的具體內容與計算,您可以試聽一下我們的課程進行了解一下。
I. 請問一下在會計中加速折舊的具體概念,還有企業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採用加速折舊
加速折舊是指按照稅法規定準予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提高折舊率的辦法,加快折舊速度,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一種稅收優惠措施。
加速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內,前期折舊率及折舊費用大於後期的折舊方法,其目的一是可以減少企業所得稅,二是可以增強公司未來競爭和融資能力。
加速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較多的折舊。採用這種折舊方法,可以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內早一些得到折舊費和減免稅的稅款。例如,1954年美國稅法規定企業可按放寬了的條款來計算折舊費,使得企業在一項新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前一半時間內收回的投資,要比按直線法計提折舊時能收回的投資多出將近50%。
加速折舊,是一種特殊的稅收支出形式。雖然它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較大的折舊,但由於折舊累計的總額不能超過固定資產的可折舊成本,所以,其總折舊額並不會比一般折舊高。折舊是企業的一項費用,折舊額越大,企業的應課稅所得越小,稅負就越輕。從總數上按,加速折舊並不能減輕企業的稅負,政府在稅收上似乎也沒損失什麼。但是,由於後期企業所提的折舊額大大小於前期,故稅負較重。對企業來說,雖然總稅負未變,但稅負前輕後重,有稅收遞延繳納之利,亦同政府給予一筆無息貸款之效;對政府而言,在一定時期內,雖然來自這方面的總稅收收入未變,但稅收收入前少後多,有收入遲滯之弊。政府損失了一部分收入的「時間價值」。因此,這種方式同延期納稅方式一樣,都是稅收支出的特殊形式。
加速折舊法的依據是效用遞減,即固定資產的效用隨著其使用壽命的縮短而逐漸降低,因此,當固定資產處於較新狀態時,效用高,產出也高,而維修費用較低,所取得的現金流量較大;當固定資產處於較舊狀態時,效用低,產出也小,而維修費用較高,所取得的現金流量較小,這樣,按照配比原則的要求,折舊費用應當呈遞減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