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0年全面實施12年制義務教育嗎
是的。2020年全國實施12年免學費義務教育。
學雜費更高,擇校費更貴
❷ 材料一: 材料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 一2020 年)》 在提到我國教
(1)人口總量仍有較大增加。理由:①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③影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會給我國的資源、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④影響我國社會的全面進步。 (2)① 人口增速減緩。② 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高)。原因:① 我國堅持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② 我國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或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3)①有助於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有利於我國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
❸ 什麼是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專,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受屬教育年限的平均數,這是一項反映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綜合指標,表現勞動力文化教育程度的現狀和發展變化。按照現行各級教育年數的一般規定,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為16年、高中12年,初中為9年、小學為6年、文盲為0。
*
平均受教育年限:指一定區域內的某個人口群體在某個時期平均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不包括各種學歷培訓)的時間和程度。計算上一般先統計出該人口群體接受學歷教育年數的總和,然後再作總人口的平均,通常統計總受教育年數時計算方法可自行選擇。
大陸一般按現行學制來計算受教育時間
,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按16年計算,高中12年,初中9年,小學6年,文盲為0年。—無錫市統計局核算處。
❹ 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部內容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第一部分總體戰略
第一章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把握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堅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規律,夯實基礎,優化結構,調整布局,提升內涵,促進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方針。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會力量出資興辦教育的體制和政策,不斷提高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優質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准。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准,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第二章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
(三)戰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掃除青壯年文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
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滿足。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各類人才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有效銜接。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以上。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開放水平,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四)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改革創新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把德育滲透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
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保證體育課和體育鍛煉時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表1 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學前教育
幼兒在園人數(萬人) 2658 3530 4000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 50.9 62.0 75.0
學前一年毛入園率(%) 74.0 90.0 95.0
九年義務教育
在校生(萬人) 15772 16100 16500
鞏固率(%) 90.8 93.0 95.0
高中階段教育
在校生(萬人) 4624 4500 4700
毛入學率(%) 79.2 87.0 90.0
職業教育
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萬人) 2179 2250 2350
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萬人) 1280 1390 1480
高等教育
在學總規模(萬人) 2979 3350 3550
在校生(萬人) 2826 3080 3300
其中: 研究生(萬人) 140 170 200
毛入學率(%) 24.2 36.0 40.0
繼續教育
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萬人次) 16600 29000 35000
表2 人力資源開發主要目標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數(萬人) 9830 14500 19500
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5 10.5 11.2
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 9.9 15.0 20.0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4 13.3 13.5
其中:受過高中階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67.0 87.0 90.0
❺ 據說,我國將在2020年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是不是真的
真的。不收學費。擇校費、雜費更貴
❻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屬於哪個部門統計
《勞動統計年鑒》里有勞動力受教育程度
《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7年報告》里有回平均受教育年限答
值得注意的是 受教育年限 可調整的空間太大
因為受教育年限基本都是賦值來算 如文盲對應(1) 小學對應(6) 然後乘以對應人數佔比
因此操作空間十分大(比如研究生算幾年,學碩專碩也都不一樣)
如果你需要做實證 最好自己賦值 別拿現成的 用勞動統計年鑒里的自己算
❼ 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教育事業巨大變化
變化:
經過60年的努力,我國職業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發展。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總規模達到1100萬人,在校生超過3000萬人,分別占據了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國教育體系結構實現了深刻變革。
到2008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達99.5%,初中毛入學率達98.5%,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了,3.58%,2009年,中等職業教育連續3年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一方面說明職業教育質量很高,另一方面也真正實現了一人讀職業教育、全家脫貧致富,從而提高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7)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擴展閱讀
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我們堅持教育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地推進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體制改革等,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的基本框架。
我國15歲以上人口和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超過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從業人數達到8200萬人,均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這個巨大變化,使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的目標,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