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期徒刑刑罰執行的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
從進拘留所的那天起算。
Ⅱ 新刑法無期徒刑最低服刑年限是多少年
無期徒刑,是剝奪罪犯終身自由的刑罰,是對嚴重犯罪分子強制勞動改造、僅次於死刑的嚴厲懲罰,對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刑法的規定仍然是給出路的政策,即在判決宣判之日起兩年期間後確有悔改表現,或者立功表現,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依然給予減為有期徒刑,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為有期徒刑後,其刑罰執行期的計算依刑法規定,從裁定減為有期徒刑之日起計算。無期徒刑犯在執行期間,如果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後,可以減刑。《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無期徒刑罪犯在刑罰執行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服刑二年以後,可以減刑。減刑幅度為: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一般可以減為二十年以上二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八條 無期徒刑罪犯經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後,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十三年,起始時間應當自無期徒刑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我國《刑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對無期徒刑罪犯的減刑後的最低服刑期限規定為13年,即不管對無期徒刑罪犯怎麼進行減刑,至少要13年後才能出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八條第二款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不能少於下列期限:(一) 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 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三年;(三) 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限制減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
Ⅲ 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期5年執行,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的解答,涉及緩刑制度。 我們通常所說的緩刑指的就是暫緩執行刑罰,也就是對於被判處一定刑罰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內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的一種刑罰制度。它不是一種刑罰種類,只是刑罰執行的一種制度。 在我國,緩刑是指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情節和認罪、服罪、悔罪表現,認為原判刑罰可以暫緩執行,規定一定期限的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的撤銷緩刑的清形,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 1.適用緩刑的對象和條件 (1)適用緩刑的對象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即法院認為不關押也不致再危害社會。以上兩條缺一不可。 (3)刑法規定,對累犯,不論其刑期長短,一律不能適用緩刑。 2.緩刑的考驗期 《刑法》第73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2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t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緩刑考驗期限,從筍少央確定之日起計算。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3.對緩刑犯的考察和緩刑的撤銷 根據《刑法》第76條,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如果沒有《刑法》第77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y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4.刑與死緩的區別 除了一般的緩刑外,還有一種刑罰的緩期執行,即死刑緩期執行。通常稱為死緩。這兩種刑罰執行制度容易發生混淆。所謂死緩是指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死緩與緩期盡管都是刑罰的緩期執行,但是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1)適用前提不同。緩刑的適用以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為前提;死緩的適用,以犯罪分子被判處死刑為條件。 (2)執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不予關押,而是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須予以關押,並實行勞動改造。 (3)考驗期限不同。緩刑的考驗期必須依所判刑種和刑期而確定。所判刑種和刑期的差別決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驗期;死刑緩期執行法定期限為2年。 (4)法律後果不同。緩刑的法律後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是否發生法定情形而分別為:原判的刑罰不再執行,或者撤銷緩刑,把前罪與後罪所判處的刑罰按照數罪並罰的原則處理,或收監執行原判刑罰。死刑緩期執行的後果為:在緩刑期限屆滿時,根據犯罪人的表現,或予以減刑,或執行死刑,在緩刑執行期間也可因犯罪人違反法定條件而執行死刑。 根據以上分析,被告人屬於一般緩刑,如果被告人在緩刑期間沒有違反緩刑條件,那麼他將不需要再到監獄服刑。
Ⅳ 國家規定的判刑年限有哪幾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章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二)拘役。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三)有期徒刑。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
(二)剝奪政治權利。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本法分則的規定。
(三)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 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
(4)刑罰執行年限擴展閱讀
我國的刑罰種類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通過上述的兩種分類,主要可以概述如下:
1、 在上述第一種分類方式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其中驅逐出境是針對在我國的外國人的。
2、 在上述第二種分類方式中,資格刑包括剝奪政治權利;財產刑包括罰金和沒收財產;自由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驅逐出境;生命刑指死刑。
上述的分類是立足於不同的基礎進行的,其中各自的涵義並不會因為處於不同的分類而有差異,對於其中每一種刑罰種類,法律都作了具體的規定。每種刑罰種類都有清晰的界定,每種刑罰種類都有各自的適用對象和適用條件,因此,在適用時要嚴格分清楚,不能混淆。
Ⅳ 【刑事案件的申訴期限】是判決生效→刑罰執行完畢後2年呢還是只能在刑罰執行後2年內呢
申訴的期限是從判決生效開始到刑罰執行結束兩年內是有效期限,過了兩年期限就不行了,但是超過兩年提出申訴,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受理:
(一)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宣告無罪的;
(二)原審被告人在本條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三)屬於疑難、復雜、重大案件的。
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Ⅵ 什麼是刑罰執行階段
刑罰的執行就是人民法院判決生效以後,判決有罪的,根據所判決刑罰的情況予以執行的階段,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有主刑和附加型兩類。其中主刑有以下五種:
1、管制。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不得超過3年。由司法局實行社區矯正。
2、拘役。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不得超過1年。由公安機關執行。
3、有期徒刑。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不得超過20年。由監獄執行,剩餘刑期3個月以下的,看守所執行。
4、無期徒刑。監獄執行。
5、死刑。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人民法院執行。
附加刑有以下三種:
1、罰金;人民法院執行。
2、剝奪政治權利;公安機關執行。
3、沒收財產;人民法院執行。
針對外國人,還有驅逐出境,由公安機關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 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依法將該罪犯送交監獄執行刑罰。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對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
對未成年犯應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執行刑罰。
執行機關應當將罪犯及時收押,並且通知罪犯家屬。
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執行期滿,應當由執行機關發給釋放證明書。
Ⅶ 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期5年執行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的解答,涉及緩刑制度。
我們通常所說的緩刑指的就是暫緩執行刑罰,也就是對於被判處一定刑罰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內附條件不執行原判刑罰的一種刑罰制度。它不是一種刑罰種類,只是刑罰執行的一種制度。
在我國,緩刑是指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情節和認罪、服罪、悔罪表現,認為原判刑罰可以暫緩執行,規定一定期限的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的撤銷緩刑的清形,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
1.適用緩刑的對象和條件
(1)適用緩刑的對象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即法院認為不關押也不致再危害社會。以上兩條缺一不可。
(3)刑法規定,對累犯,不論其刑期長短,一律不能適用緩刑。
2.緩刑的考驗期
《刑法》第73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2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t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緩刑考驗期限,從筍少央確定之日起計算。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3.對緩刑犯的考察和緩刑的撤銷
根據《刑法》第76條,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如果沒有《刑法》第77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y第69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4.刑與死緩的區別
除了一般的緩刑外,還有一種刑罰的緩期執行,即死刑緩期執行。通常稱為死緩。這兩種刑罰執行制度容易發生混淆。所謂死緩是指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死緩與緩期盡管都是刑罰的緩期執行,但是二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1)適用前提不同。緩刑的適用以犯罪分子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為前提;死緩的適用,以犯罪分子被判處死刑為條件。
(2)執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不予關押,而是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須予以關押,並實行勞動改造。
(3)考驗期限不同。緩刑的考驗期必須依所判刑種和刑期而確定。所判刑種和刑期的差別決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驗期;死刑緩期執行法定期限為2年。
(4)法律後果不同。緩刑的法律後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驗期內是否發生法定情形而分別為:原判的刑罰不再執行,或者撤銷緩刑,把前罪與後罪所判處的刑罰按照數罪並罰的原則處理,或收監執行原判刑罰。死刑緩期執行的後果為:在緩刑期限屆滿時,根據犯罪人的表現,或予以減刑,或執行死刑,在緩刑執行期間也可因犯罪人違反法定條件而執行死刑。
根據以上分析,被告人屬於一般緩刑,如果被告人在緩刑期間沒有違反緩刑條件,那麼他將不需要再到監獄服刑。
Ⅷ 刑罰執行期間又犯新罪的,實際執行的刑罰可能超過數罪並罰法定最高刑期的年限。
沒有的,數罪並罰不超過二十年,但是死刑緩期執行的,後來改判無期的,有可能實際執行超過二十年
Ⅸ 中國刑法當中——「數罪並罰」的執行期限,怎麼個計算方法
中國《刑法》中的數罪並罰分為三種情況:
判決宣告前一人犯數罪的,採取總和刑期以上,單位最高刑期以下處刑的方法合並計算;死刑、無期徒刑除外。
判決宣告後發現漏罪的,採取先並後減的方法,即先按上述第1條的方法計算,然後減去已經實際執行的刑期,剩餘的,為還需要執行的刑期。
判決宣告後又犯新罪的,採取先減後並的方法,即先將新的犯罪判處刑罰,將前罪剩餘的刑期與新罪刑期按照第1條的方法合並計算。
《刑法》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前一人犯數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第七十條【判決宣告後發現漏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第七十一條【判決宣告後又犯新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