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伯爾尼公約保護期限

伯爾尼公約保護期限

發布時間:2021-04-03 21:12:56

❶ 《世界版權公約》規定的一般保護期限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

《世界版權公約》保護期限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25年。我國的是50年。(知識產權主要指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 。
《世界版權公約》
第一條 締約各國承允對文學、科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字、音樂、戲劇和電影作品,以及繪畫、雕刻和雕塑——的作者及其他版權所有者的權利,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
第二條
(一)任何締約國國民出版的作品及在該國首先出版的作品,在其他各締約國中,均享有其他締約國給予其本國國民在本國首先出版之作品的同等保護,以及本公約特許的保護。
(二)任何締約國國民未出版的作品,在其他各締約國中,享有該其他締約國給予其國民未出版之作品的同等保護,以及本公約特許的保護。
(三)為實施本公約,任何締約國可依本國法律將定居該國的任何人視為本國國民。
第三條
(一)任何締約國依其國內法要求履行手續——如繳送樣本、注冊登記、刊登啟事、辦理公證文件、償付費用或在該國國內製作出版等——作為版權保護的條件者,對於根據本公約加以保護並在該國領土以外首次出版而其作者又非本國國民的一切作品,應視為符合上述要求,只要經作者或版權所有者授權出版的作品的所有各冊,自首次出版之日起,標有?的符號,並註明版權所有者之姓名、首次出版年份等,其標注的方式和位置應使人注意到版權的要求。
(二)本條第(一)款的規定,不得妨礙任何締約國在本國初版的作品或其國民於任何地方出版的作品為取得和享有版權而提出的履行手續或其他條件的要求。
(三)本條第(一)款的規定,不得妨礙任何締約國做出如下的規定:凡要求司法救助者,必須在起訴時履行程序性要求,諸如起訴人須通過本國辯護人出庭,或由起訴人將爭訟的作品送交法院或行政當局,或兼送兩處;但未能履行上述程序性要求,不應影響版權的效力,而且如對要求給予版權保護的所在地國家的國民不作這種要求,也不應將這種要求強加於另一締約國的國民。
(四)締約各國應有法律措施保護其他各締約國國民尚未出版的作品,而無須履行手續。
(五)如果某締約國准許有一個以上的版權保護期限,而第一個期限比第四條中規定的最短期限之一更長,則對於第二個或其後的版權期限,不應要求該國執行本條第(一)款的規定。
第四條
(一)根據第二條和本條規定,某作品的版權保護期限,應由該作品要求給予版權保護所在地的締約國的法律來規定。
(二)甲、受本公約保護的作品,其保護期限不得少於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的二十五年。但是,如果任何締約國在本公約對該國生效之日,已將某些種類作品的保護期限規定為自該作品首次出版以後的某一段時間,則該締約國有權保持其規定,並可將這些規定擴大應用於其它種類的作品。對所有這些種類的作品,其版權保護期限自首次出版之日起,不得少於二十五年。
乙、任何締約國如在本公約對該國生效之日尚未根據作者有生之年確定保護期限,則有權根據情況,從作品首次出版之日或從出版前的登記之日起計算版權保護期,只要根據情況從作品首次出版之日或出版前的登記之日算起,版權保護期限不少於二十五年。
丙、如果某締約國的法律准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續保護期限,則第一個保護期限不得短於本款甲、乙兩項所規定的最短期限之一。

❷ 著作權保護期限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著作權保護期限相關法律規定,關於著作權的保護期限,各國一般根據其本國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情況確定。從著作權立法的歷史來看,通常早期的著作權立法保護期較短,那麼著作權保護期限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時間保護期限著作權保護期限相關法律規定:根據《伯爾尼公約》的第7條的規定,各公約成員國對一般作品的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50年;對電影作品的保護期為作品公之於眾後的50年或者作品完成後的50年;對攝影作品和實用藝術品的保護期不低於作品完成後的25年。歐盟成員國的著作權法和美國版權法規定的著作權保護期限現在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70年。由於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的性質不同,各國著作權法和國際公約對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期限的規定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強調保護作者的人身權,因而規定作者人身權的保護期是無限制的、永久的;英美法系國家和少數大陸法系國家規定著作人身權的保護也是有期限的,或為延長至作者死亡後一段時間或與著作權財產權保護期相同。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分別加以規定。根據著作權法第20條規定,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不受限制。即這三項權利永久受法律保護。作者的發表權由於與作者行使著作財產權密切聯系,著作權法作了另行規定。根據著作權法第21條規定,發表權的保護期與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的保護期相同,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的50年。

❸ 《伯爾尼公約》的全文內容有哪些

你好。
1.具體內容:
國民待遇原則
聯盟任何一成員國公民的作者,或者在任何一成員國首次發表其作品的作者,其作品在其他成員國應受到保護,此種保護應與各國給予本國國民的作品的保護相同。
保護范圍
公約保護的作品范圍是締約國國民的或在締約國內首次發表的一切文學藝術作品。 「文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作品,如圖書、講課、演講、講道、戲劇、啞劇、舞蹈、樂曲、電影作品、圖畫、建築、雕塑、攝影作品,實用藝術品,地理學、解剖學、建築學或科學方面的圖表、圖示及立體作品等。 其次還包括「演繹作品」,即翻譯、改編、樂曲整理,以某一文學或藝術作品的其他改造,只要不損害原作的著作權,這種改造就得到與原作同等的保護。《公約》生效時保護期未滿的作品也給予保護,即有追溯力。
保護權利
公約既保護精神權利,又保護經濟權利。 關於精神權利,它只規定了作者的署名權和修改權,而沒有規定發表權。 關於經濟權利,公約規定了翻譯權、復制權、公演權、廣播權、朗誦權、改編權、錄制權和電影權。 此外,公約還有關於"追續權"的規定,但並非最低保護要求,各成員國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採用。
自動保護
作品的國際保護,根據該公約受保護作品的作者,自動享有各該國法律現在和將來給予其國民的權利和該公約規定的權利,不履行任何手續;現行的公約的核心是規定了每個締約國都應自動保護在伯爾尼聯盟所屬的其它各國中首先出版的作品和保護其作者是上述其他各國的公民或居民的未出版的作品。聯盟各國必須保證使屬於其他成員國國民的作者享受該國的法律給予其本國國民的權利。如果作者最初是在一個伯爾尼聯盟成員國內出版,但其作者是非聯盟成員國的國民,該成員國對這一作品的保護可以只限於作者系其國民的國家對這種作品給予保護的程度。
獨立保護原則
作品在各成員國受到保護不以作品在起源國受保護為條件。
保護主體
公約將作者列為第一保護主體,保護其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在內的專有權利。公約規定了作者享有以下幾種財產權利:翻譯權、復制權、公開表演權、廣播權、公開朗誦權、改編權、延續權(此權系大陸法系版權法的產物,帶有精神權利的特點。英美法系國家的版權法大都沒有規定這項權利。因此,公約允許承認延續權的國家在外國作品是否享有該項權利,實行互惠原則)。公約保護作者不依賴其財產權利而獨立存在的精神權利,就是即使作者把自己某部作品的版權(即財產權利部分)全部轉讓給了出版者或廣播組織,後者也無權將作者的名字從作品上刪去,或者篡改他的作品。
保護期限
作品的保護期限,公約針對不同的作品作了不同的規定: 對於一般文學藝術作品而言,公約給予的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五十年。這個期限為作品保護的最低期限。 對於電影作品,是指從作品公映後五十年期滿,如果作品攝制完成後五十年內未公開放映,那麼這一作品受保護的期限自作品攝制完後五十年期滿。 對於匿名作品(沒有署名的作品)和署筆名的作品,其保護期為作品發表之日起五十年。 如果不署名或署筆名的作品在發表之後五十年內公開了自己的身份,對其作品的保護期便適用第(1)條的規定。 對於攝影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的保護期由各國法律自行規定,但最短期限不能少於作品完成後的二十五年。 對於合作作品,也適用上述各有關規定,但作者死後的保護期應從最後一位作者死亡時算起。 對於有的成員國規定了比上述期限短的保護期,公約作了變通規定,即以1928年6月2日羅馬修訂文本為界,如在此文本簽署有效時的本國法律已經作了規定,該國有權保留這種期限。
特別條款
公約規定,發展中國家出於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約規定的限制范圍內,按照公約規定的程序,發放翻譯或復制有版權作品的強制許可證。這是在1971年修訂公約時因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而增加的特別條款。 公約規定締約國組成保護文學藝術作品國際同盟(通稱伯爾尼同盟)。同盟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總部設在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國際局同時也是伯爾尼同盟的常設辦事機構。聯盟的日常工作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負責。各成員國每年要交納會費。參加公約的程序為:加入書必須交總幹事保存。加入公約成為聯盟成員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總幹事通知其交存加入書之日後3個生效。
編輯本段補充修訂
《公約》自生效以來曾進行過7次補充和修訂: 1896年,公約成員國代表在巴黎舉行了一次增補公約內容的會議。增補的主要內容有: 1.國民待遇原則將不僅適用於公約成員國國民,而且適用於將其作品於公約成員國首次出版的非公約成員國國民。 2.對「出版」下了定義,指出僅有「間接傳播方式」(復制)屬於出版,展覽、演出等「直接傳播方式」不屬於出版。 3.延長了翻譯權的保護期。 1908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改變了公約原有的大部分條款。主要的變動有: 1.取消了對出版權國際保護所要求的一切附加標記或手續,實行「自動保護」原則。 2.擴大了受公約保護的客體的范圍。 3.規定把翻譯權保護期延長到與作品整個版權的保護期相同。 4.確定了作品整個版權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時,對公約作了第二次增補,旨在對交戰中的敵對國不保護或降低保護其國家的作品予以報復。 增補的內容是:對於非公約成員國國民,又不在本國居住的外國作者,即使其作品在成員國中首次出版,也可以對其保護作某些限制。 1928年第二次修訂公約,增加了下列內容: 1.對廣播作品開始保護。 2.把口頭作品歸入受公約保護的范圍。 3.宣布對作者的「精神權利」給予保護。 4.對公約的褓條款追溯效力。 1948年,對公約進行了第三次修訂,增加了下列內容: 1.國際法的規范對於成員國國內法來講,應處於制約地位。 2.將實用藝術品增加為公約保護的對象。 3.將文學藝術作品的匯集(如網路全書、資料匯編)增加為公約保護的對象。 4.法律條文、政府文件及其譯本被列為「可保護」對象。 5.對廣播作品的保護方式進一步具體化。 6.對「合理使用」及其他限製版權的規定進一步具體化。 7.把「追續權」列為「可保護」內容。 8.對「出版」下了進一步的具體定義(即:必須以製作大量復制本並使公眾可以獲得的方式進行傳播)。 9.對「國民待遇」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10.對不同作品的保護期的計算方法分別作出具體規定。 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四次修訂《伯爾尼公約》的大會。在這次修訂會上通過了一份作為《伯爾尼公約》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關於發展中國家的議定書」。由於可能被發展中國家使用的作品主要來源於發達國家,所以這個議定書一直沒有被發達國家所承認。又由於斯德哥爾摩文本規定了議定書僅能約束承認它的那些成員國,所以在實際上這個議定書起不了什麼作用。到1971年修訂《伯爾尼公約》時,該文本在第29條之二及第34條第(二)款中,對斯德哥爾摩議定書作出了失效的規定。 1971年,對《伯爾尼公約》進行了第五次修訂。修訂後的《伯爾尼公約》的實體條文沒有原則上的變動,它的實質性條文則是絕大多數成員國已經批准了的。

2.對象:締約國國民的或在締約國內首次發表的一切文學藝術作品。 「文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作品,如圖書、講課、演講、講道、戲劇、啞劇、舞蹈、樂曲、電影作品、圖畫、建築、雕塑、攝影作品,實用藝術品,地理學、解剖學、建築學或科學方面的圖表、圖示及立體作品等。 其次還包括「演繹作品」,即翻譯、改編、樂曲整理,以某一文學或藝術作品的其他改造,只要不損害原作的著作權,這種改造就得到與原作同等的保護。《公約》生效時保護期未滿的作品也給予保護,即有追溯力。

❹ .根據《伯爾尼公約》,我國出口的計算機軟體應作為版權予以保護,保護期限為( )

10年。

❺ 尼泊爾公約的詳細介紹

准確的翻譯應該是伯爾尼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Berne Convention) 19世紀,西歐尤其是法國涌現出許多大文學家、大藝術家,他們創作的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流傳到世界各地,這些國家開始相應地也就重視版權的國際保護。1878年,由雨果主持在巴黎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文學大會,建立了一個國際文學藝術協會。1883年該協會將一份經過多次討論的國際公約草案交給瑞士政府。瑞士政府於1886年9月9日在伯爾尼舉行的第三次大會上予以通過,定名為《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簡稱《伯爾尼公約》)。原始簽字國有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比利時、西班牙、賴比瑞亞、海地和突尼西亞10國,1887年9月5日簽字國互換批准書(只有賴比瑞亞沒有批准),公約3個月後生效(1887年12月),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版權公約,所有參加這一公約的國家組成一個聯盟,稱伯爾尼聯盟。並選出了聯盟的國際局,規定了以後參加國應履行的手續,公約的修訂程序。
《伯爾尼公約》的產生,標志著國際版權保護體系的初步形成。美國也派代表參加了1886年大會,但因當時美國的出版業遠不如英法等歐洲國家發達,參加公約對美國不利。所以,美國代表便以該條約的許多條款與美國版權法有矛盾,得不到美國國會的批准為借口,拒絕在公約上簽字,直到1989年3月1日才參加伯爾尼聯盟,成為第80個成員國。
截止2002年7月15日,共有149個國家批准或承認這個公約的不同文本,參加了這個聯盟。
《公約》自生效以來曾進行過7次補充和修訂:
1896年,公約成員國代表在巴黎舉行了一次增補公約內容的會議。增補的主要內容有:1.國民待遇原則將不僅適用於公約成員國國民,而且適用於將其作品於公約成員國首次出版的非公約成員國國民。2.對「出版」下了定義,指出僅有「間接傳播方式」(復制)屬於出版,展覽、演出等「直接傳播方式」不屬於出版。3.延長了翻譯權的保護期。
1908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改變了公約原有的大部分條款。主要的變動有:1.取消了對出版權國際保護所要求的一切附加標記或手續,實行「自動保護」原則。2.擴大了受公約保護的客體的范圍。3.規定把翻譯權保護期延長到與作品整個版權的保護期相同。4.確定了作品整個版權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時,對公約作了第二次增補,旨在對交戰中的敵對國不保護或降低保護其國家的作品予以報復。增補的內容是:對於非公約成員國國民,又不在本國居住的外國作者,即使其作品在成員國中首次出版,也可以對其保護作某些限制。
1928年第二次修訂公約,增加了下列內容:1.對廣播作品開始保護。2.把口頭作品歸入受公約保護的范圍。3.宣布對作者的「精神權利」給予保護。4.對公約的褓條款追溯效力。
1948年,對公約進行了第三次修訂,增加了下列內容:1.國際法的規范對於成員國國內法來講,應處於制約地位。2.將實用藝術品增加為公約保護的對象。3.將文學藝術作品的匯集(如網路全書、資料匯編)增加為公約保護的對象。4.法律條文、政府文件及其譯本被列為「可保護」對象。5.對廣播作品的保護方式進一步具體化。6.對「合理使用」及其他限製版權的規定進一步具體化。7.把「追續權」列為「可保護」內容。8.對「出版」下了進一步的具體定義(即:必須以製作大量復制本並使公眾可以獲得的方式進行傳播)。9.對「國民待遇」的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10.對不同作品的保護期的計算方法分別作出具體規定。
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了第四次修訂《伯爾尼公約》的大會。在這次修訂會上通過了一份作為《伯爾尼公約》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關於發展中國家的議定書」。由於可能被發展中國家使用的作品主要來源於發達國家,所以這個議定書一直沒有被發達國家所承認。又由於斯德哥爾摩文本規定了議定書僅能約束承認它的那些成員國,所以在實際上這個議定書起不了什麼作用。到1971年修訂《伯爾尼公約》時,該文本在第29條之二及第34條第(二)款中,對斯德哥爾摩議定書作出了失效的規定。
1971年,對《伯爾尼公約》進行了第五次修訂。修訂後的《伯爾尼公約》的實體條文沒有原則上的變動,它的實質性條文則是絕大多數成員國已經批准了的。
現行的《公約》的核心是規定了每個締約國都應自動保護在伯爾尼聯盟所屬的其它各國中首先出版的作品和保護其作者是上述其他各國的公民或居民的未出版的作品。聯盟各國必須保證使屬於其他成員國國民的作者享受該國的法律給予其本國國民的權利。如果作者最初是在一個伯爾尼聯盟成員國內出版,但其作者是非聯盟成員國的國民,該成員國對這一作品的保護可以只限於作者系其國民的國家對這種作品給予保護的程度。
《公約》從結構上分正文和附件兩部分,從內容上分實質性條款和組織管理性條款兩部分。正文共38條,其中前21條和附件為實質性條款,正文後17條為組織管理性條款。
《公約》將作者列為第一保護主體,保護其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在內的專有權利。《公約》規定了作者享有以下幾種財產權利:翻譯權、復制權、公開表演權、廣播權、公開朗誦權、改編權、延續權(此權系大陸法系版權法的產物,帶有精神權利的特點。英美法系國家的版權法大都沒有規定這項權利。因此,《公約》允許承認延續權的國家在外國作品是否享有該項權利,實行互惠原則)。《公約》保護作者不依賴其財產權利而獨立存在的精神權利,就是即使作者把自己某部作品的版權(即財產權利部分)全部轉讓給了出版者或廣播組織,後者也無權將作者的名字從作品上刪去,或者篡改他的作品。對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期限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攝影和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期為作品完成之日起25年。作者享有和行使版權權利毋需履行任何手續。
《公約》保護的作品范圍是締約國國民的或在締約國內首次發表的一切文學藝術作品。「文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作品,如圖書、講課、演講、講道、戲劇、舞蹈、樂曲、電影作品、圖畫、建築、雕塑、攝影作品等。其次還包括「演繹作品」,即翻譯、改編、樂曲整理以某一文學或藝術作品的其他改造,只要不損害原作的著作權,這種改造就得到與原作同等的保護。
《公約》生效時保護期未滿的作品也給予保護,即有追溯力。
《公約》由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總部設在日內瓦)。聯盟的日常工作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負責。各成員國每年要交納會費。參加《公約》的程序為:加入書必須交總幹事保存。加入《公約》成為聯盟成員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總幹事通知其交存加入書之日後3個月生效。
《公約》附件為關於發展中國家的特別條款,它規定,發展中國家出於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約》規定的限制范圍內,按照《公約》規定的程序,發放翻譯或復制有版權作品的強制許可證。這是在1971年修訂《公約》時因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而增加的。
1992年7月1日中國決定加入該公約,10月5日成為該公約的第93個成員國。

❻ 伯爾尼公約的相關條約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是關於著作權保護的國際條約,1886年9月9日制定於瑞士伯爾尼。截至2014年12月2日,隨著科威特的加入,成為該公約新締約國,該公約締約方總數達到168個國家,1992年10月15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下面,就該公約簡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核心結構
現行的《公約》的核心是規定了每個締約國都應自動保護在伯爾尼聯盟所屬的其它各國中首先出版的作品和保護其作者是上述其他各國的公民或居民的未出版的作品。
公約從結構上分正文和附件兩部分,從內容上分實質性條款和組織管理性條款兩部分。正文共38條,其中前21條和附件為實質性條款,正文後17條為組織管理性條款。該公約的規定比較具體、詳細,規定作品享有版權不依賴於任何手續(如注冊登記、繳納樣本等),保護期也比較長。
《公約》附件為關於發展中國家的特別條款,它規定,發展中國家出於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約》規定的限制范圍內,按照《公約》規定的程序,發放翻譯或復制有版權作品的強制許可證。這是在1971年修訂《公約》時因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而增加的。
主要內容
四個基本原則
1、國民待遇原則
聯盟任何一成員國公民的作者,或者在任何一成員國首次發表其作品的作者,其作品在其他成員國應受到保護,此種保護應與各國給予本國國民的作品的保護相同。
2自動保護原則
指作者在成員國中享受和行使《伯爾尼公約》規定的權利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
3獨立保護原則
根據《伯爾尼公約》第5條第2款規定,各國依據本國法律對外國作品予以保護,不受作品來源國版權保護的影響。
4最低保護限度原則
雖然公約中並沒有設定「本公約的規定為最低保護」的規定。但是最低保護限度作為公約的基本原則在一些條款中體現出來。根據這一原則,伯爾尼公約要求各成員國對著作權的保護必須達到公約規定的最低標准,即公約特別規定的作者所享有的各項權利。
保護范圍
公約保護的作品范圍是締約國國民的或在締約國內首次發表的一切文學藝術作品。
「文學藝術作品」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作品,如圖書、講課、演講、講道、戲劇、啞劇、舞蹈、樂曲、電影作品、圖畫、建築、雕塑、攝影作品,實用藝術品,地理學、解剖學、建築學或科學方面的圖表、圖示及立體作品等。
其次還包括「演繹作品」,即翻譯、改編、樂曲整理,以某一文學或藝術作品的其他改造,只要不損害原作的著作權,這種改造就得到與原作同等的保護。《公約》生效時保護期未滿的作品也給予保護,即有追溯力。
保護權利
公約既保護精神權利,又保護經濟權利。
關於精神權利,它只規定了作者的署名權和修改權,而沒有規定發表權。
關於經濟權利,公約規定了翻譯權、復制權、公演權、廣播權、朗誦權、改編權、錄制權和電影權。
此外,公約還有關於"追續權"的規定,但並非最低保護要求,各成員國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採用。
自動保護
作品的國際保護,根據該公約受保護作品的作者,自動享有各該國法律現在和將來給予其國民的權利和該公約規定的權利,不履行任何手續;現行的公約的核心是規定了每個締約國都應自動保護在伯爾尼聯盟所屬的其它各國中首先出版的作品和保護其作者是上述其他各國的公民或居民的未出版的作品。聯盟各國必須保證使屬於其他成員國國民的作者享受該國的法律給予其本國國民的權利。如果作者最初是在一個伯爾尼聯盟成員國內出版,但其作者是非聯盟成員國的國民,該成員國對這一作品的保護可以只限於作者系其國民的國家對這種作品給予保護的程度。
獨立保護原則
作品在各成員國受到保護不以作品在起源國受保護為條件。
保護主體
公約將作者列為第一保護主體,保護其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在內的專有權利。公約規定了作者享有以下幾種財產權利:翻譯權、復制權、公開表演權、廣播權、公開朗誦權、改編權、延續權(此權系大陸法系版權法的產物,帶有精神權利的特點。英美法系國家的版權法大都沒有規定這項權利。因此,公約允許承認延續權的國家在外國作品是否享有該項權利,實行互惠原則)。公約保護作者不依賴其財產權利而獨立存在的精神權利,就是即使作者把自己某部作品的版權(即財產權利部分)全部轉讓給了出版者或廣播組織,後者也無權將作者的名字從作品上刪去,或者篡改他的作品。
保護期限
作品的保護期限,公約針對不同的作品作了不同的規定:
對於一般文學藝術作品而言,公約給予的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五十年。這個期限為作品保護的最低期限。
對於電影作品,是指從作品公映後五十年期滿,如果作品攝制完成後五十年內未公開放映,那麼這一作品受保護的期限自作品攝制完後五十年期滿。
對於匿名作品(沒有署名的作品)和署筆名的作品,其保護期為作品發表之日起五十年。
如果不署名或署筆名的作品在發表之後五十年內公開了自己的身份,對其作品的保護期便適用第(1)條的規定。
對於攝影作品和實用美術作品的保護期由各國法律自行規定,但最短期限不能少於作品完成後的二十五年。
對於合作作品,也適用上述各有關規定,但作者死後的保護期應從最後一位作者死亡時算起。
對於有的成員國規定了比上述期限短的保護期,公約作了變通規定,即以1928年6月2日羅馬修訂文本為界,如在此文本簽署有效時的本國法律已經作了規定,該國有權保留這種期限。
特別條款
公約規定,發展中國家出於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需要,可以在公約規定的限制范圍內,按照公約規定的程序,發放翻譯或復制有版權作品的強制許可證。這是在1971年修訂公約時因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而增加的特別條款。
公約規定締約國組成保護文學藝術作品國際同盟(通稱伯爾尼同盟)。同盟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總部設在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國際局同時也是伯爾尼同盟的常設辦事機構。聯盟的日常工作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負責。各成員國每年要交納會費。參加公約的程序為:加入書必須交總幹事保存。加入公約成為聯盟成員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總幹事通知其交存加入書之日後3個生效。

❼ 《巴黎公約》和《伯爾尼公約》的基本原則各有哪些

《巴黎公約》是《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簡稱,締結於1883年。其在知識產權方面規定了三項基本原則:
1、國民待遇原則。即簽約國的國民,在工業產權保護方面,可享受該被申請國的國民待遇。
2、優先權原則。即在一個成員國提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注冊的正式申請的人,在其正式提出申請之後的特定期限內,再向公約其他成員國提出內容相同的申請的,享有優先權。
3、專利商標權的獨立保護原則。其內容包括:第一,商標專利權的獲得在不同的成員國相互獨立;第二,權力的消滅獨立;第三,全力保護的實體內容相互獨立;第四,專利商標權保護的范圍也相互獨立。
《伯爾尼公約》是《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簡稱,締結於1886年9月,1887年12月5日生效,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成員最多的國際著作權公約。其基本原則有:
1、國民待遇原則。即作者就其完成創作的作品享有權利,在七運國以外的其他締約國享有各該國法律現在給予或今後將給予其國民的權利,以及公約特別規定的權利。
2、自動保護原則。公約約定,作者依國民待遇原則在其他同盟成員國享有和行使就作品的著作權,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
3、獨立保護原則。指作者在同盟成員國享受和行使著作權,獨立於其在起源國享壽和行使的著作權。
4、最低保護原則。公約強調,作者依本公約特別規定應當獲得的權利不得受到任何損害,即依本公約受保護的作者,在出作品起源國以外的成員國,除享受國民待遇以外,還享受本公約特別授予的權利。
5、互惠原則。《伯爾尼公約》對非本同盟成員國的作者,其作品首次發表於同盟國的,享有本條項下規定的就其發表於同盟成員國的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權的國民待遇。
6、追續權。對於追續權,只能在相互給於追續權立法保護的國家主張這種權利,而國內立法不保護追續權的成員國將不受此限。

❽ 《世界版權公約》對作者的權利規定與伯爾尼公約有什麼不同

您好!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1)《世界版權公約》規定的保護期限比《伯爾尼公約短》。前者版對一般作品保權護25年,後者50年。
(2)《伯爾尼公約》規定締約國法律向其他成員國作品提供的保護具有追溯力。《世界版權公約》無溯及力規定。
(3)《伯爾尼公約》確立了對版權的自動保護原則,而《世界版權公約》則實行附條件的自動保護原則。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❾ 作品發表前的保護期限是多少

《著作權法》
第二十條 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內
第二十容一條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閱讀全文

與伯爾尼公約保護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
永樂票務投訴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