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執業醫師每年要多少學分,一類多少,二類多少,每年還要參加什麼考試
《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shu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其中,一類需要十分,二類需要十五分。
報考試用期截止日期及試用期證明有效期。
醫師資格考試報考人員試用期截止至考試當年8月31日。考生報名後未按期完成試用的,取消報名資格。
試用機構出具的試用期滿1年並考核合格的證明當年有效。再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需重新在試用機構試用並提供考核合格證明。
(1)二類學分有效期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相關規定,內容如下:
第九條 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一)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
(二)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具有中等專業學校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
❷ 二類學分
據2000年12月28日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其中,一類需要十分,二類需要十五分。
所以醫生護士等醫護人員每一年均需要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的!
學分獲得的途徑有:
醫院內部培訓能獲得小分值的,0.5,1分的繼續教育學分
去聽地方舉辦的醫學論壇能獲得學分證,
通過繼續教育學習,繳費申請獲得學分證
發表論文,能獲得學分。
這些均是獲得現年度學分的辦法,就好象現在2013年只能獲得13年的學分了.
醫生護士注冊晉升評職稱等連續五年每一年都是需要學分的,所以你要是缺那年的就得去補了。
[12:044-840:59]括弧中的十位數字連串起來,是學分代理的Q號,你加下問問補辦一事~
❸ 醫用教育學分Ⅱ類學分怎麼計算
一類學分是由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省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授予的學分。二類學分是以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他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授予的學分,其中一類學分5學分到10學分,二類學分不低於15學分到2O學分,兩類學分不可相互代替。
❹ 自學考試,通過的學分有有效期嗎
您好,158教育在線為您服務部分省市實施單科合格證有效期為8年,這個有效期是指您的考試期間,畢業了以後會給您畢業證,那麼就不存在學分的差異了,學分制是一個代名詞沒有任何意義,只要您通過所學課程就代表了您有相應的學分!如有疑問,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❺ 繼續教育二類學分是什麼書
一類是中級以後才用上的,屬於國家級學分,每年需要不低於5分。二類學分是省級以下的,中級以下職稱才用,每年不低於20分。
❻ 請問,醫學學分的作用什麼是一類學分和二類學分
一類是中級以後才用上的,屬於國家級學分,每年需要不低於5分。二類學分是省級以下的,中級以下職稱才用,每年不低於20分。
醫生繼教考核 需達到25學分 1類學分需參加學術活動或網上答題獲取;2類學分簡單,單位的講課、病例討論即可。
醫學繼續教育學分,工作後進職稱有關系
❼ 一類學分可以當二類學分使用嗎
一類學分可以當二類學分使用。
根據《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其中,一類需要十分,二類需要十五分。
一類學分計算方法:
1、國家級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活動一般 在一個月內,如學術講座、學術會議、專題討論會、研討班、講習班、學習班等,參加者經考核合格,按3小時授1學分。
2、主講人按每小時授2學分。
3、參加一個月以內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審批認可或由其授權單位組織的項目,以及衛生部部屬院校、直屬單位、中華醫學會總會舉辦並向衛生部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專項備案的項目,按6小時授1學分,主講人按每小時授1學分。
(7)二類學分有效期擴展閱讀:
(一)I類學分
1、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批准並公布的項目。
(2)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申報,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公布的項目。
(二)Ⅱ類學分
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它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授予Ⅱ類學分。
❽ 一類學分,二類學分什麼區別啊
區別
一、一類學分:為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二類學分為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
二、一類學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和公布。二類學分,由當地所在繼續就要醫學院授予。
(8)二類學分有效期擴展閱讀
根據2000年12月28日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
學分卡是用來登記學分的,這個去注冊時辦理一下就行,至於學分就需要獲得。學分獲得的途徑有醫院內部培訓能獲得小分值的,0.5,1分的繼續教育學分去聽地方舉辦的醫學論壇能獲得學分證,
通過繼續教育學習,申請繳費獲得學分證,但這些都是獲得現年度的,就好象現在2013年只能獲得13年的學分了。
❾ 繼續教育學分有效期限是多長時間
目前,天津、黑龍江、陝西、江西、遼寧、河南省份的自考成績有效期規定為內單科8年有效期。而容北京、上海、山東、河北、湖南等省份則沒有執行這一規定,也就是說這些省份自考成績沒有期限。
-----建議你根據你學校所在的省份 自己對號入座!
❿ 一類學分和二類學分各指什麼有什麼區別
一類學分指的是: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和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二類學分指的是: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它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區別:一類學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和公布。二類學分,由當地所在繼續就要醫學院授予。
(10)二類學分有效期擴展閱讀:
學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種,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學分制首創於美國哈佛大學。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有條件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改革已在國內高校全面推開。
「學分」是用來計算學生學習份量的一種單位。一個學分約等於一個學生在課堂或實驗室從事1時學術工作並且連續一個學期的量,它不包括學生與教師或同學進行的課外討論與交流、准備考試以及從事其他與課程有關但與課程教學無直接聯系的學術工作的量。這個關於學分的定義是由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提出的,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用學分來衡量學生學習的量便是學分制,又稱學分累計制。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認為學生若要獲得某個學術性的學位,如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必須達到某一個最低限度的學分量。這個學分量代表著學生所修習的課程量。1894年學分制源於美國,美國的哈佛大學首先採用學分制,哈佛大學醫學院在選課制的基礎上創建了學分制。到了20世紀初,美國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陸續推行了學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