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確定根據,可將其分為( ),( ),( )。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一定時間。期限由事實構成,並以將來確定要發生的事實為內回容。構成答期限的事實,亦稱為期限。依《民法通則》規定的精神,期限分為法定、指定和約定三種。比如,合同約定借款於1988年10月30日返還,則債權人的請求權在該年的10月30日以前不發生效力,而到了10月30日,債權人的請求權和債務人的還款義務均於此確定之日同時發生效力。期限通常可以附加於法律行為,稱為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附期限合同的期限,指當事人約定的作為合同生效或終止的條件的時間。 附期限合同期限的特徵: ①是將來肯定發生的事實; ②是「能」的期限,而不是不能的期限。 ③是約定期限,而不是法定期限、指定期限。 期限的種類: ①生效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才發生 ②終止期限: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消滅 固定收益證券的期限(maturity) 對於固定收益證券,所借金額全部返還的時間長度,也就是到清償全部借款為止的時間長度。
❷ 附期限的法律行為的期限的種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對期限進行不同種類的劃分。
①以期限能否肯定,回可分確定期限和不答確定期限。前者的時期是完全確定的,如某年某月某日;後者指事實的發生可以確定,但其發生的時間不能確定,如某人的死亡日期。
②從期限對法律行為所起的作用,可分始期和終期。附始期的法律行為,於期限到來時發生效力,因此,始期又稱延緩期限。附終期的法律行為,於期限屆滿時喪失效力,因此終期又稱解除期限。
③從期限計算的方法,可分連續期間和非連續期間。前者自開始到終了,其間所有的日數一律計算,如3月1日起4個月,則到6月30日為屆滿。後者則自起算後到終了的中間只算有用的天數,如建築房屋,約定3月1日起4個月完工,雨天除外,則計算時僅計算晴天和陰天,不計算雨天。
❸ 附期限與附合同的區分
這是附條件+附期限的合同,條件是三間廠房竣工並使用,期限是10月前。
❹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如何區分期限與條件
在實務中,同一件事實,究竟應認定為期限,還是應認定為條件,須基於必成事內實抑或偶成事實。在長容期的司法實務和學說理論中,積淀了不少區分方法。
1.條件是不確定的偶然性事實,期限是確定的必然性事實。
(1)時期確定,到來不確定,為條件。例如「俟60大壽送電視一台」,60歲雖確定,但人之壽命不可測,是否能活到60歲不可知,具有偶發性。
(2)時期不確定,到來也不確定,為條件。如「司法考試通過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屬不確定,至於哪一年考得上,則更加不確定,故顯然屬於條件。
2.條件之事實成就與否是不確定的,期限是肯定會到來的。
(1)時期確定,事實的發生也確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
(2)時期不確定,到來確定,為期限。例如「臨終時將物送給你」,何時死雖難預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終會到來。
❺ 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的類型有哪些
1.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時到時生效;
2.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❻ 附期限合同的特點有哪些,附期限合同有哪些種類
您好,附條件合同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所附條件是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並且作為合同的一個條款列入合同中。其與法定條件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後者是由法律規定的,不由當事人的意思取捨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件。因此,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得以法定條件作為所附條件。
2.條件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過去的、現存的事實或者將來必定發生的事實或者必定不能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所附條件。此外,法律規定的事實也不能作為附條件,如子女繼承父親遺產要等到父親死亡,就不能作為條件。
3.所附條件是當事人用來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屬意思表示。它同當事人約定的所謂供貨條件、付款條件是不同的,後者是合同自身內容的一部分,而附條件合同的所附條件只是合同的附屬內容。
4.所附條件必須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如雙方當事人不能約定某人殺死某人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所附條件可分為生效條件和解除條件。生效條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不發生的條件。
在此條件出現之前,也即本條所說的條件成就之前,合同的效力處於不確定狀態,當此條件出現後,即條件成就後,合同生效;當條件沒有出現(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