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期限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期限

發布時間:2021-03-23 10:47:53

Ⅰ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有效時間段與扣除年度無交叉,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專項附加扣除的「扣除年度」是如何定義的。

根據政策規定,填寫納稅人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所屬年度。

例如:填寫「2020年度」,代表著即將在2020年度裡面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待遇。

其次,專項附加扣除有效時間段與扣除年度無交叉,指的是:納稅人填報的項目起止時間跟「扣除年度」無關。

51個稅管家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某人在2019年度申報了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取得的相關證書也是2019年的。

那麼,他在確認2020年度專項附加扣除時,就會顯示「已失效」,原因便是:專項附加扣除有效時間段與扣除年度無交叉。

根據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規定,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年3600元定額扣除。

這意味著:他已經在2019年一次性抵扣掉了3600元,2020年不能再享受相關待遇,這是一個與「扣除年度」無關的項目。

具體可以查看政策規定,哪些是「按年」享受的。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是為2019年度填報信息不謹慎「埋單」。

有不少納稅人在2019年年初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時,隨意輸入起止時間。

例如:某人在填報2019年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的起止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9月。

很顯然,他在確認2020年繼續享受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時,面臨項目「已失效」,此時,可以據實修改起止時間即可。

最後,51個稅管家建議大家,如果系統提示填寫信息「已失效」,則說明事項不在扣除有效期,需要據實修改扣除有效期。如果2020年已無法扣除,則需要刪除。

Ⅱ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通過扣繳義務人和綜合所得年度自行申報,怎麼選擇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方式有兩種:一種由扣繳單位按月申報、另一種須等到年終匯算清繳時自行申報。

如果您選擇申報方式為「通過扣繳義務人申報」,單位可以使用扣繳端軟體,獲取您填寫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按月計算應預扣預繳稅款後,向稅務機關辦理全員全額納稅申報。

在這種方式下,您可以在預扣預繳期間享受扣除。如果您未能及時報送,也可在以後月份補報,由單位在當年剩餘月份發放工資時補扣,不影響享受專項附加扣除。

(2)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期限擴展閱讀:

自行納稅申報是指以下兩種情形:

(一)納稅人取得應納稅所得後,根據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項目、數額,計算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並在稅法規定的申報期限內,如實填寫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報送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終了後,根據全年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項目、數額、應納稅額、已納稅額、應補退稅額,在稅法規定的申報期限內,如實填寫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報送稅務機關、辦理相應事項。

Ⅲ 新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專項附加扣除是否在2018年10月1日後就可以依照規定申報扣除

2018年個人所得稅法完成第七次修法,採取「一次修法,兩步實施」的方式落實稅改紅利,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執行每月5000元的減除費用標准並適用新稅率表,2019年1月1日起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新稅制全面實施階段。2018年12月2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稅務總局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文件規定,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納稅人自2019年1月起就可以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改革紅利。

Ⅳ 2021年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什麼時候開始確認

2020年12月4日,個人所得稅APP顯示,2021年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開始確認。根據政策規定,次年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內容需於每年12月進行確認。納稅人未及時確認的,扣繳義務人於次年1月起暫停扣除,待納稅人確認後再行辦理專項附加扣除。

2021年度的專項附加扣除仍為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6項。納稅人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分項填報,如果扣除項目無變化,也可選擇快捷操作。

根據操作指引,填報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可以快捷操作:選擇扣除年度2021年,一鍵帶入,如有變動,還可以點擊修改,然後一鍵確認完成該項操作。

(4)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期限擴展閱讀: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的出台背景

2018年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配套措施,為廣大群眾減負。會議指出,要在確保2018年10月1日起如期將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並適用新稅率表的同時,抓緊按照讓廣大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要求。

明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普通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和標准,使群眾應納稅收入在減除基本費用標準的基礎上,再享有教育、醫療、養老等多方面附加扣除,確保扣除後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於5000元,進一步減輕群眾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2018年9月20日,李克強總理在回答出席2018年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企業家提問時表示,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要體現公平簡便原則。

Ⅳ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提交成功了,要幾個工作日才能審核通過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提交成功後,通常在一到兩個工作日就可以審核通過。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全稱: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是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配套措施之一。

(5)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期限擴展閱讀:

專項附加扣除折算到月收入的個稅計算方式如下: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稅扣除的意思就是將三險一金等專項費用進行扣除之後在計算更所得稅的額度,需要用月收入減去5000再減去專項扣除等費用就等於應繳納所得額

Ⅵ 專項附加扣除是每年都要申報嗎

專項附加扣除是每年都要申報。

2018年9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配套措施,為廣大群眾減負。會議指出,要在確保2018年10月1日起如期將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並適用新稅率表的同時,抓緊按照讓廣大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要求。

明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普通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范圍和標准,使群眾應納稅收入在減除基本費用標準的基礎上,再享有教育、醫療、養老等多方面附加扣除,確保扣除後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於5000元,進一步減輕群眾稅收負擔,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6)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期限擴展閱讀

納稅人選擇納稅年度內由扣繳義務人辦理專項附加扣除的,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納稅人通過遠程辦稅端選擇扣繳義務人並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根據接收的扣除信息辦理扣除。

(二)納稅人通過填寫電子或者紙質《扣除信息表》直接報送扣繳義務人的,扣繳義務人將相關信息導入或者錄入扣繳端軟體,並在次月辦理扣繳申報時提交給主管稅務機關。《扣除信息表》應當一式兩份,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簽字(章)後分別留存備查。

納稅人選擇年度終了後辦理匯算清繳申報時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既可以通過遠程辦稅端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也可以將電子或者紙質《扣除信息表》(一式兩份)報送給匯繳地主管稅務機關。

報送電子《扣除信息表》的,主管稅務機關受理列印,交由納稅人簽字後,一份由納稅人留存備查,一份由稅務機關留存;報送紙質《扣除信息表》的,納稅人簽字確認、主管稅務機關受理簽章後,一份退還納稅人留存備查,一份由稅務機關留存

Ⅶ 個人所得稅app 確認2020年度專項附加扣除 一鍵確認 提示扣除有效期起止不能為空怎麼處理

據了解,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辦理時間是有政策規定的,且肯定是不能為空的。

下面51個稅管家為大家詳細介紹專項附加扣除有效期起止時間的規定。

1、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起止時間

(1)學前教育:子女年滿3周歲的當月至小學入學前一月

(2)全日制學歷教育: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學當月——教育結束當月

特別提示:因病或其他非主觀原因休學但學籍繼續保留的期間,以及施教機構按規定組織實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可連續扣除。

2、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起止時間

(1)學歷(學位)繼續教育:入學的當月至教育結束的當月

特別提示: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長不能超過48個月。

此外,同「學歷教育」一樣,因病或其他非主觀原因休學但學籍繼續保留的期間,以及施教機構按規定組織實施的寒暑假等假期,可連續扣除。

(2)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取得相關職業資格繼續教育證書上載明的發證(批准)日期的所屬年度,即為可以扣除的年度

特別提示:由於專項扣除政策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證書也應當為2019年後取得才可以生效。

3、住房貸款利息專項附加扣除起止時間

貸款合同約定開始還款的當月——貸款全部歸還或貸款合同終止的當月

特別提示:扣除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40個月。

4、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起止時間

租賃合同(協議)約定的房屋租賃期開始的當月——租賃期結束的當月

特別提示:提前終止合同(協議)的,以實際租賃行為終止的月份為准。

5、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起止時間

被贍養人年滿60周歲的當月至贍養義務終止的年末。

6、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起止時間

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是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在不超過8萬元的限額內,可以據實扣除。

閱讀全文

與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申報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