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資產年數總和法怎麼理解
年數總和法又稱總和年限法、折舊年限積數法、年數比率法、級數遞減法或年限合計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一種。是指用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稱為折舊率),計算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
計算公式:
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分母即為1+2+3+……+n=n(n+1)÷2,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1、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2、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3、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4、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
(1)年限總和法在書中哪裡擴展閱讀:
年數總和法原理:
1、根據固定資產的折舊原則,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結束時,該固定資產的價值也全部轉到產品成本中。那麼轉移的價值應為100%,簡化為1。簡單地說當某個固定資產的價值全部折舊結束時,其折舊率總和應為1,用數學式子表示為:折舊率總和=1。
2、把這個式子展開如下:
折舊率總和=1
=(1+2+3+……+10)÷(1+2+3+……+10)
=(1+2+3+……+10)÷55
=1÷55+2÷55+3÷55+……+10÷55。
㈡ 年數總和法是怎麼計提折舊的
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額=折舊基數×逐年遞減的折舊率=(原值-預計凈殘值)×尚可使用的年限/1+2+…+n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
2007年12月,長江公司購入一台設備,當月投入使用。該設備的原值為158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8000元。
第一年年折舊額=(158000-8000)×5/(1+2+3+4+5)=50000(元)
第二年年折舊額=(158000-8000)×4/(1+2+3+4+5)=40000(元)
第三年年折舊額=(158000-8000)×3/(1+2+3+4+5)=30000(元)
第四年年折舊額=(158000-8000)×2/(1+2+3+4+5)=20000(元)
第五年年折舊額=(158000-8000)×1/(1+2+3+4+5)=10000(元)
(2)年限總和法在書中哪裡擴展閱讀:
年數總和法,是指用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稱為折舊率),計算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總和年限法、折舊年限積數法、年數比率法、級數遞減法或年限合計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一種。
年數總和法的主要用於以下兩個方面的固定資產:
(一)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
(二)常年處於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
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分母即為1+2+3+……+n=n(n+1)÷2,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
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體現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
㈢ 年數總和法是怎麼計提折舊的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殘值)╳可使用年數÷使用年數的序數之和
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公式:年折舊率=該年尚可使用年數/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
年折舊率=該年尚可使用年數/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年折舊額=應計提折舊總額×年折舊率
有一台設備,原值78000元,預計殘值2000元,預計可用4年,試用年數總和法計算每年折舊額。
年數總和=1+2+3+4=10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3)年限總和法在書中哪裡擴展閱讀:
年數總和法的優缺點:
優點:因資產的原始成本在早期獲取收入過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後期大,因此早期折舊費應大於後期。還有,資產的凈收入在後期要少於早期,即使不計利息成本,資產凈收入的減少。因此,加速折舊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趨於現金收支規律的一種方法。
缺點:對影響折舊分配需要考慮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慮並體現。
年數總和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一種。它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確定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年數總和法的適用范圍:
1、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
2、常年處於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
㈣ 年數總和法計算
計算公式
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分母即為1+2+3+……+n=n(n+1)÷2,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
採用年數總和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體現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
(4)年限總和法在書中哪裡擴展閱讀:
原理
根據固定資產的折舊原則,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結束時,該固定資產的價值也全部轉到產品成本中。那麼轉移的價值應為100%,簡化為1。簡單地說當某個固定資產的價值全部折舊結束時,其折舊率總和應為1,用數學式子表示為:折舊率總和=1。
現在我們把這個式子展開如下:
折舊率總和=1
=(1+2+3+……+10)÷(1+2+3+……+10)
=(1+2+3+……+10)÷55
=1÷55+2÷55+3÷55+……+10÷55
假如某企業實行加速折舊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是10年,那麼它的第一年折舊率我們就可以規定為10÷55,第二年規定為9÷55,第三年規定為……,第10年規定為1÷55,10年使用期結束就正好是折舊100%。
以上是使用期為10年的固定資產年數總和折舊法的折舊率式子的來源過程,如果是20年的話,我們只要用式子:
折舊率總和=1
=(1+2+3+……+20)÷(1+2+3+……+20)
=(1+2+3+……+20)÷210
=1÷210+2÷210+3÷210+……+20÷210
同樣可以求得20年中各年的折舊率。
擴展文件;《會計資料大全》
㈤ 年數總合法的計算問題
書上的公式及例題都是對的,年數總和法就是把所有年數的和加在一起作為分母,例如5年就是1+2+3+4+5=15。對於你理解的那個100%,是這樣的,對於公式來說,他要告訴你的是一個原理,即折舊率*應計折舊額,那作為一個比率必然是要用百分比來表示,所以要乘以一個百分比。實際中你可以理解為100%,也就是100/100,也就是1。這樣你就可以明白了吧。
㈥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年數總和法的公式中有個尚可使用年限指得是什麼年限
因為零三年末買入.零四年開始計提折舊.
零四年時是5/15.這一步你是明白的吧.
零五年時就是4/15了.明白了吧.
㈦ 財務會計中所得稅題目。年數總和法。9/15哪裡來的 謝謝
(5+4)/(5+4+3+2+1)
年數總和法意思就是當年的折舊=總折舊額*當年的已經使用年限/能用的總年限
㈧ 財務會計中年數總和法最後一步到哪為止
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額=折舊基數×逐年遞減的折舊率
=(原值-預計凈殘值)×尚可使用的年限/1+2+…+n
第一年年折舊額=(900000-100000)×6/(1+2+3+4+5+6)=228571.43(元)
第二年年折舊額=(900000-100000)×5/(1+2+3+4+5+6)=190476.19(元)
第三年年折舊額=(900000-100000)×4/(1+2+3+4+5+6)=152380.95(元)
第四年年折舊額=(900000-100000)×3/(1+2+3+4+5+6)=114285.71(元)
第五年年折舊額=(900000-100000)×2/(1+2+3+4+5+6)=76190.48(元)
第六年年折舊額=(900000-100000)×1/(1+2+3+4+5+6)=38095.24(元)
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年折舊額=年折舊率×每年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 折余:折舊以後的余額
第一年年折舊額=2/6×900000=300000(元)
第二年年折舊額=2/6×(900000-300000)=200000(元)
第三年年折舊額=2/6×(900000-300000-200000)=133333.33(元)
第四年年折舊額=2/6×(900000-300000-200000-133333.33)=88888.89(元)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的前兩年內(即:倒數兩年),將固定資產賬面折余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剩餘價值在兩年間平均攤銷
第五年、第六年每年年折舊額=1/2×[900000-100000-(300000+200000+133333.33+
88888.89)]=38888.89(元)
【注意】固定資產折舊的時間范圍:一般應按月提取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下月見效)。——當月增加,當月不提;當月減少,當月照提
例如本題中,從2005年3月開始計提:
第一年:2005年3月—2006年2月
第二年:2006年3月—2007年2月
第三年:2007年3月—2008年2月
第四年:2008年3月—2009年2月
第五年:2009年3月—2010年2月
第六年:2010年3月—2011年2月
㈨ 年數總和法到底怎麼算呀
年折舊率是用5除以15再乘77000,但是算折舊額的時候用的是固定資產的尚可使用年限,題中資產可使用五年,
第一年算折舊時,固定資產距離報廢時間還有五年,也就是還可以再使用5年,折舊額為:77000*5/15=25 666.67 ;
第二年資產距離報廢還有四年的時間,也就是尚可使用年限為四年 ,折舊額為:77000*4/15=20 533.33
以此類推
㈩ 什麼是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總和年限法、折舊年限積數法、年數比率法、級數遞減法或年限合計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一種。它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確定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年數總和法計算公式如下:
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分母即為1+2+3+……+n=n(n+1)÷2,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