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知道電影《四根羽毛》的下載有效地址我找不到啊
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CB%C4%B8%F9%D3%F0%C3%AB&type=0
【伊甸園論壇】四根羽毛.The.Four.Feathers.2002.iNT.DVDRiP.XViD-DvF
◆原 名:The Four Feathers
◆譯 名:四根羽毛
◆導 演:謝卡 卡普爾 (Shekhar Kapur)
◆演 員:威斯 班特里 (Wes Bentley) ...Jack Durrance
Mohamed Bouich ...Sudanese Storyteller
Campbell Brown ...Dervish Ansar
丹尼爾 卡爾塔吉龍 (Daniel Caltagirone) ...Gu
◆類 型:冒險/劇情/戰爭
◆片 長:126分鍾
◆上 映:2002年
◆國 家:美國
◆語 言:英語
◆字 幕:波蘭文
◆文 件:2 cd: 76x20 mb (1396 mb)
◆鏈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240510/
◆評 分:6.2/10 (5,374 votes)
-----------------------------------------------------------------
◆視頻尺寸:640 x 272
◆壓縮格式:XviD + AC3
-----------------------------------------------------------------
◆簡 介:
美國派拉蒙、米拉麥斯兩大電影公司,秏資億萬美金首度合作攝制。本片根據英國文豪梅遜(A.E.W. Mason)筆下最膾炙人口的戰爭冒險小說改編,該鉅著被譽為20世紀前半期最重要的經典
由於氣勢恢宏,場景橫跨歐、非兩大洲,長久以來,一直被好萊塢視為拍攝難度最高的名著之一,這回史無前例地集合【 鐵達尼號 】【 致命吸引力 】【 伊莉莎白 】等好萊塢最傑出的奧斯卡金獎製片班底聯手監制,並找來影城當紅新生代偶像明星主演,再為這出曠世經典賦與新意,並為影迷帶來全新震撼。
劇情以19世紀末,全球最強盛的大英帝國軍隊,為維護霸業版圖,遠征北非決戰當地回教聖戰份子組成的血肉長城為史實背景,在成敗關鍵的亂世驚濤中,勾勒出一段感人肺腑的英雄兒女情緣
全片結合【 阿拉伯的勞倫斯 】般的壯闊場景、磅礴氣勢,與【 英倫情人 】式的刻骨銘心愛情,被譽為2002年好萊塢影壇最具野心企圖的戰爭愛情冒險史詩鉅片,尚未推出,即被全美重要媒體視為競逐明年奧斯卡獎的重量級大片。
本片是金獎導演謝科卡普繼獲獎連連的宮闈大片【 伊莉莎白 】後,費時三年全心投入的代表作,為求逼真重現千軍萬馬,碧血黃沙的浩大戰役場面,特地遠赴環境險惡的北非摩洛哥沙漠實地拍攝,並動用上萬臨時演員與阿拉伯駿馬、駱駝扎營進駐場景,為期五個月的沙漠外景拍攝期間
在烈日炙烤下,除遇上沙暴、流沙等不可預料的自然災害挑戰外,一場英軍與回教徒人海戰術的終極決戰大戲,甚至造成7位特技演員意外墜馬重傷,2人不幸身亡。由此可見該片攝制之艱難,以及導演力求完美、毫不妥協的堅持。
■911歷史關鍵
重回百年前 首度回教聖戰 文明沖突現場
【關鍵時刻】的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帝國主義霸權的強盛年代,當時歐洲強國為了自己利益瓜分非洲大陸,1884年,一名自稱是 救世主 的回教領袖瑪赫迪告訴支持他的群眾,先知穆罕默德授命他發動聖戰,奇跡將會發生!
他率領一群蘇丹阿拉伯人起義反叛大英帝國統治,這是近代史上,回教徒首度有組織性、大規模的反抗殖民帝國主義回教聖戰行動,也是非洲反帝斗爭史上最重要的篇章,瑪赫迪堪稱是伊朗柯梅尼、阿富汗賓拉登等人的前身,日後更被蘇丹人尊稱為「獨立之父」。
當時英國派遣曾來中國組織「常勝軍」反擊太平天國之亂的戈登將軍,遠征北非鎮壓這場回教叛變。但是戈登低估了叛軍的實力,他和他的部隊被迫困守在喀土木,最後該城於次年1885年被攻陷,戈登將軍以及他的部隊全數遭到殲滅。
【關鍵時刻】這部戰爭冒險史詩鉅片改編自英國文豪梅遜的經典小說,故事於喀土木淪陷的十年前,也就是1875年揭開序幕,故事描寫一支英勇的英國後援部隊奉命前往北非,企圖解救喀土木的圍城之困,這也是對一群不怕死的年輕士兵的歌頌。
雖然【關鍵時刻】一片描繪的愛國情操和當今美國社會在發生九一一事件後激起的愛國主義相互呼應,但是片中主人翁卻對於盲目地為大英帝國擴張版圖的作為感到懷疑,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導演謝科卡普說:「當時的年輕士兵都視效忠國家以及英國女王為理所當然的事,因此男主角哈利對這種愚忠的想法產生疑慮使得整個故事更為有趣,因為他為了面對內心的恐懼,必須克服這些恐懼,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他退出軍隊的決定究竟是懦弱抑或是勇氣的表現?」
「這部電影主要是一群男孩如何參戰然後成為男人的過程,中心主題則是他們如何從天真的服從,正視內心的疑慮,最後獲得成熟的自覺。片中的大英帝國是不容懷疑的霸權,但是我透過遠征蘇丹的這場戰役,呈現一個一切都應當受到質疑的地方。」導演說。
對編劇邁可席佛以及胡森艾米尼兩人而言,他們希望透過這部電探討全劇靈人物哈利是如何對自己以及對他的國家為何急於征服蘇丹提出質疑。
曾編寫【 赤色風暴 】【 戰略殺手 】等賣座名片的邁可席佛說:「當時的年輕人毫不遲疑就為了擴展大英帝國的版圖而誓死奮戰,這故事有趣的是這個年輕人決定與社會背道而馳,然後失去一切,包括他自己的名譽,最後卻重獲這一切,並且得到人生的領悟。」
另一名編劇艾米尼改編的作品【 慾望之翼 】曾為他贏得一項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他則認為面對兩種不同的文化是哈利這角色成長的關鍵,他說:「當時的大英帝國面對它所不了解的世界和社會,片中的年輕士兵從英國鄉間的宅邸來到酷熱的沙漠,由於他們太過於自信,也太相信自己的優越感,因此導致他們最後的滅亡。這是一個很精採的故事。」
【關鍵時刻】是一部氣勢磅礴的史詩冒險鉅片,故事探討的是英雄的救贖、對國家的忠誠以及為愛情的斗爭。全片場景橫跨歐、非兩大洲,從華麗的英倫貴族宮廷到壯闊的北非 撒哈拉 沙漠,讓觀眾一窺難得一見的異國風情,並且探索不同文明的鮮明對比。這部史詩鉅作不但描述朋友之間堅定的情誼以及一名英雄的命運,並且闡述一個人為求生存所表現出來不屈不撓的精神。
■烈日炙烤 飛沙走石 最艱辛的拍攝過程
【關鍵時刻】在摩洛哥的壯闊沙漠以及充滿異國情調的場景拍攝,場景遍及摩洛哥各地,包括境內延綿的高山以及一座擁有六百年歷史的古城。除此之外,片中一望無際的沙丘場景則是在名為梅索格的小城外拍攝。
劇組在摩洛哥拍攝完畢後,便前往英國各地繼續拍攝工作,拍攝地點包括邱吉爾的出生地布倫亨宮、海德克萊堡,以及英國各地的鄉間豪宅。
對拍片經理馬可吉卡隆尼來說,在摩洛哥拍片挑戰性最高,他說:「雖然摩洛哥的風景非常壯觀,但是拍起片來卻不容易」。加上摩洛哥的夏天溫度會高達華氏120度,因此他們只能在冬天進行拍攝,但是就算是冬天天氣還是相當炎熱,因此拍片時他們必須請當地的摩洛哥人不斷送水給工作人員。當然,沙暴也是一大挑戰。
吉卡隆尼說:「為了抵抗酷熱的天氣和嚴苛的拍片環境,工作人員必須在外景地點搭建臨時營地,所以當觀眾看到壯麗的風景,絕對想不到後面有一大堆帳篷讓工作人員和演員們休息。」製片經理羅伯托瑪列巴說:「這些以帳篷組成的營地就像是在沙漠中的片廠,其中包括服裝帳篷、主控帳篷、醫護帳篷、化妝帳篷等等。」
在沙漠拍這種戰爭冒險片可以說是工程浩大,尤其是最後那場大決戰的高潮戲,工作人員必須動用上萬名臨時演員和數千隻阿拉伯駿馬、駱駝,所以要准備的食物和用品數量更是驚人。
瑪列巴補充說:「我們也必須尊重當地的回教文化。」他記得有一個小村落非常不歡迎大批工作人員前來,因為他們怕村裡的年輕女孩會愛上工作人員,對村裡的男孩失去興趣。
但是為了在銀幕上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千軍萬馬、日落黃沙等獨特的沙漠征戰風景,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而曾於1995年以【 誰殺了甘乃迪 】一片榮獲奧斯卡獎,並分別以【 愛在冰雪紛飛時 】、【 七月四日誕生 】及【前進高棉】等片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金獎攝影指導勞勃李察森,就是捕捉這些壯麗畫面的幕後功臣。
他說:「我在沙漠主要的拍攝技巧就是面對著太陽以背光拍攝,這樣才能讓人物和背景產生強烈的對比。」導演卡普說:「全片以這種風格拍攝的確是很不常見,但是卻讓整部電影呈現一種完全真實的感覺,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軍事顧問亨利卡莫拉利的重任則是營造出充滿戲劇性和真實感的戰爭場面,雖然許多臨時演員都是職業軍人,但是要重現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軍隊嚴謹的攻擊動作卻不是件易事。卡莫拉利說:「當時士兵沖鋒的動作跟現在完全不同,所以充當臨時演員的職業軍人必須忘掉他們所學的一切,重新學習十九世紀的作戰方法。」
服裝設計師露絲梅爾負責片中真實的英軍制服、凱特哈德森穿著的維多利亞時代禮服,以及回教聖戰份子穿的服飾。曾以【愛瑪姑娘要出嫁】及【 阿達一族 】二度入圍奧斯卡獎的梅爾觀察到片中的軍官都是貴族出身,他們都是自己購買軍服,所以就會在服裝上添加細微的裝飾,突顯出不同的個性。
當這些軍人踏上異國土地便進入一個混亂的狀態,因此他們的服裝打扮也應該反應這種改變,尤其是一場群眾集結的戲,導演希望突顯每一個人的不同,所以梅爾就為每一個角色添加不同的小細節,突顯這些年輕士兵離家背井的混亂心情。
B. 談農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勢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隨著近年來的支農力度不斷加大,進一步鞏固了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主導地位。然而,在面臨當前經濟和金融形勢、縣域內八家金融機構競爭局面,以及國家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農村信用社未來的經營發展面臨挑戰和考驗。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以獲得更多利潤增長點。 一、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一是繼續完善「三會」制度,明確劃分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權力、責任和利益。二是進行清產核資,對模糊的資產認真界定。通過提高入股門檻,真正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局面,增強其經營管理能力,培養其「合作、守信、服務、互惠」意識,要積極動員富農、城鎮個體工商戶、個體承包戶和私營業主取得社員資格。三是正確認識激勵與約束機制。激勵與約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在法人治理結構中,正確認識激勵與約束機制是一個重要的話題。經營管理上要倡導走市場化機制,同時要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和短期行為,構建多元化的激勵與約束體系。 二、繼續依託傳統存貸款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實現方式 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我們帶來的收益是無可非議的,並且由於自身的體制以及多年來形成的發展模式,我們還將在很長的時間里繼續依靠存貸款業務來達到既定目標。農村信用社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軍,做好存貸款業務是滿足「三農」正常生產、生活的基礎條件。然而,金融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味依靠傳統業務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因循守舊。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我國銀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銀行業的競爭空前激烈。為了擴大發展空間,各商業銀行都在守住傳統業務陣地的同時,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因此我們應緊跟國內商業銀行發展步伐,拓展業務領域,有效調整業務結構,提高整體盈利水平,增強自身競爭實力,擴大市場佔有份額,以創造更大的利潤收益。 1、大力拓展中間業務。結合農村信用社實際,以及商業銀行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必須大力推進中間業務。縱觀國內外的金融機構,大量的不爭事實和數據似乎都正在說明這樣一個問題:中間業務已成為金融競爭的新戰場。近幾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為適應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形勢和增加收益,紛紛將戰略目標轉向了中間業務,目前已與資產、負債業務共同構成了現代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傳統銀行存貸款業務利差將逐漸縮小,我行要在競爭中發展就必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作為金融創新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間業務,將是我行拓展業務空間,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必然選擇。可見,我們大力推進中間業務確實能帶來巨大的收益,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好代理類中間業務。代理類中間業務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託、代為辦理客戶指定的經濟事務、提供金融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的業務。開辦代理業務不但能夠實現一定的手續費收入,而且能夠爭取到大量的客戶資源,輔助資產負債類業務發展,對打造農村信用社的品牌具有巨大作用。 2、積極開辦銀行卡業務。吉卡發行以來,方便、快捷的服務功能滿足了廣大客戶的要求,有力的提升了吉林農信的社會形象,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度。一是我們可針對吉卡持卡人展開一系列的宣傳、促銷活動,如刷卡消費雙倍積分、存款贈送禮品等。盡可能提高存量卡片的復活率,並以此為契機提升吉卡的品牌形象。二是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務。開通VIP金融通道,可以是收費型VIP,即收取一定服務費獲得VIP客戶的權利,也可以是大客戶型VIP,即大的存、貸款客戶,免費為其提供VIP服務。三是免費提供金融咨詢服務,為吉卡持卡人提供櫃面等咨詢服務。四是藉助白金卡的發型,提升客戶社會地位和檔次。 三、做好中小企業貸款工作,有效防控風險 相對於其他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的中小企業貸款准入條件是寬松的,手續也是簡化的。中小企業為了發展,勢必要通過貸款融資的方式促進生產,以達到增加收益的目的。農村信用社拓展中小企業貸款是發展戰略調整的需要。我們的盈利模式還較為粗放,主要是向大客戶放款,將眼光投向中小企業是對發展戰略的適度調整。農村信用社拓展中小企業貸款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完善自身風險管理的需要。貸款投向大客戶或某些集中行業,容易造成集中度風險。包括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在內的整個貸款風險問題是我們經營發展中的致命問題,不能有效防控風險,就會造成資產流失,失去客戶對我們的信任,後果將會極其不堪設想。首先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用制度來約束人為的風險的產生。其次加強職工道德教育,從思想源頭上遏制人為風險產生的念頭。再次構建風險評價體系,使職工對貸款的風險評估有據可依。最後嚴懲惡意造成資產損失的職工,以達到警示目的。 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增強綜合競爭實力 全體員工是農村信用社輝煌歷史的締造者,只有牢牢抓住員工的心理,輔之以正確的激勵,才會任勞任怨的為信用社工作。因此,切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可以為我們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起到推動促進的作用。一要加強員工思想道德教育,樹立「以社為家、愛社如家」觀念。二要增強服務意識,以客戶為中心,將客戶視作自己的親人。三要制定出台激勵政策,形成「人人向上」的競爭局面,優勝劣汰。四要發揮領導帶頭的作用,以領導為楷模,形成全員一心、上下一心的磅礴氣勢。農村信用社面臨的金融形勢已經今非昔比,包括農行在內的幾家金融機構業已看好農村這個大市場,如何在新一輪的金融變革中勝出是擺在我們全體農信人面前的重大課題。一是認真研究當前形勢和農村信用社的市場份額,制定未來發展規劃及對策。二是發揮網點和六十餘年的社民感情的優勢,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服務功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需求,科學制定讓利政策。三是加強業內交流,借鑒總結發達省、市或地區的成功經驗,知己知彼的與其競爭。四是把握和領會國家關於農村金融的政策,未雨綢繆,搶占市場先機。 五、大力清收不良貸款 不良貸款的沉重包袱已嚴重製約了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發展,必須加大力氣清收不良貸款才能為自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責任清收。對內部員工發放的違規貸款給予清收期限,對造成損失的要嚴肅追究責任;二是堅持依法清收。對有償還能力卻不履行償還義務的借款人、保證人實行依法清收,切實維護債權。三是保全清收。對有償還意願,但暫時缺少資金償還的貸戶要對其資產進行保全,防止信貸資金損失。
C. 信用社支持製造業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由於受國際、國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美元的走弱和人民幣升值,國際石油、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飆升,以及融資成本、用工成本、節能減排成本等都不斷增加,使我國不少外貿企業陷入了困境。
(一)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萎縮
(二)企業成本上升,企業利潤空間更小
(三) 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猖獗
(四)稅費負擔重
(五)資金短缺,融資困難
(六)創新能力弱
D. 農信卡原始密碼不能取錢在外地可以重置密碼嗎
農信卡原始密碼不能取錢,在外地可以重置密碼。首先得持有效證件辦理掛失。掛失期滿,然後才能重新辦理銀行卡,重置密碼。現在的銀行都是全國聯網的。到哪都可以辦理。
E. 四大銀行信用卡比較,你認為哪個好啊
浦發可以在任何ATM機上取款
不收手續費在任何地方向任何地方匯任何款項都不收手續費免年費
免卡費.....免查詢費.....免管理費.....浦發網點通常免等候...免口渴...有口香糖和薄荷糖....態度較親切....允許儲戶進入銀行技術部咨詢問題...有技術部主管接待這都是我經歷的.......
F. 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人用農村信用社的銀聯卡啊,而不用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卡
農村信用社 省錢 。。辦理貸款 。。。什麼業務的都比他們省 。。由於他們名氣響的 緣故 每天都需要排隊 而農村信用社不需要排隊 。。而且農村信用社節假日不休息的
G. 有關於'眼葯水
珍珠明目液滴眼,2小時一次.
潤潔什麼新樂敦一類的,不要用紅黴素等一類效果強烈的
氧氟沙星滴眼液,(抗生素眼葯水)
其實用眼葯水不如平時好好保護眼睛。用眼葯水中就是對眼睛不好的哇。
H. 剛果(金)
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扎伊爾共和國),簡稱剛果(金)。首都金沙薩。位於非洲大陸中部,大西洋東岸,赤道橫貫北部,長約 1300 多 km。南北相距 2190 km,東西相距2110 km,陸地邊緣長約 9375 km,東鄰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坦尚尼亞,北鄰中非、蘇丹,西鄰安哥拉飛地卡賓達、剛果(布),南鄰尚比亞、安哥拉,被稱為「架鎖國」。面積234.5萬km2 ,在非洲僅次於蘇丹和阿爾及利亞。
人口5500萬,班圖族人約佔84%。官方語為法語。民族語為剛果語、林加拉語、斯瓦西里語和盧巴語。大部分剛果人信奉泛靈教、基督教,小部分人信奉金邦古教、伊斯蘭教和原始宗教。
剛果(金)北部屬赤道型氣候,高溫、潮濕、多雨。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兩季,旱、雨季交替。東部海拔較高,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量為 1500~2000mm。年均氣溫為27℃。
海岸線37km,沿岸有巴納納、博馬和馬塔迪三港,馬塔迪為主要海港,辟有通往北歐、法國、地中海、美國、日本5條定期航線,年吞吐量約為 80多萬t。金沙薩恩吉利國際機場連接世界主要大洲,還有金沙薩、盧本巴希、基桑加尼和戈馬4個國際機場、35個普通機場和 100多個小機場及起降跑道,設有比利時、喀麥隆、肯亞、安哥拉、幾內亞和衣索比亞6家外國航空公司辦事處,LAC和 CAL 兩家國內航空公司,洲際航線約為 2.7 萬km,非洲航線約為 1.4萬km,國內航線約為 3.9 萬km。邊境城市迪洛洛連接安哥拉的洛比托,卡萊米可通坦尚尼亞的達斯港,薩卡尼亞連接尚比亞,戈馬連接盧安達,阿魯連接烏干達,宗戈連接中非共和國,金沙薩的恩戈比拉碼頭連接剛果(布)的布拉柴維爾。擁有公路 15萬km。實際上 85%為土路。鐵路長約 5254km,其中金沙薩-馬塔迪干線,總長 365km。年設計承運能力為600萬t,但目前實際能力僅為 120萬t。全國河流總長2.3萬km,其中1.5萬km可航行150~400t的船隻,2785km可航行 800~1000t的船隻。
金沙薩(首都)、盧本巴希(加丹加省省會)、基桑加尼(東方省省會)、班頓杜(班頓杜省省會)、戈馬(北基伍省省會)、布卡武(南基伍省省會)、金都(馬尼埃馬省省會)、姆班達卡(赤道省省會)、卡南加(西開賽省省會)、姆布吉~馬伊(東開賽省省會)、馬塔迪(下剛果省省會)。
人均國民收入127美元。
貨幣:1998年6月30日,剛果(金)發行新貨幣——剛果法郎。當時官方比價:1剛郎=10萬新紮伊爾,1美元=3 剛郎。因受內戰的影響,經濟每況愈下。1998年,經濟負增長約為-3.5%;1999年,達到-14%,創歷史新低。至2001年4月官方比價1美元=53.5剛郎,平行市場比價1美元=230剛郎。通貨膨脹率突破500%大關。
14世紀,班圖人在剛果河下游建立剛果王國。15至18世紀,葡、荷、英、法、比相繼入侵。19世紀,比利時國王將其劃為「私人采地」。1956年,民族主義者發動獨立起義。1960年6月30日,剛果(利)共和國成立。卡薩武布為第一任總統,盧蒙巴為第一任總理。1965年11月24日,蒙博托執政,成立第二共和國。1971年改國名為扎伊爾共和國。1997年5月17日,卡比拉領導的解盟推翻蒙博托政權,成立第三共和國,更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中剛外交關系:1961年2月20日中剛建交,同年9月18日兩國斷交,1972年11月24日復交。
國家元首:總統:約瑟夫·卡比拉。
執政黨:解放剛果民主力量聯盟(簡稱:解盟)。
政治制度:根據第三共和國憲法草案,實行參眾兩院和總統內閣制。
一、礦產資源
剛果(金)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銅(評價時間久遠,須重新評價)、鈷、金剛石的儲量名列世界前茅(表1),其他礦產還有石油、天然氣、煤、鋅、金等。
表1 剛果(金)礦產儲量
2.銅、鈷
吉卡礦業(Gecamine)是剛果(金)最主要的銅、鈷生產者,2002年產銅19495t,比2001年的20621t下降5.46%;產鈷2209t,比2001年的3875t下降42.99%。2002年佛瑞斯特金屬集團(Malta Forest Group)、奧托昆普采礦集團(Outukumpu Mining Group)和吉卡礦業參與組成的風險組織盧布姆巴西特瑞爾協會(Societe des Terris de Lubumbashi)產銅1298t,氧化鈷1930t。吉卡礦業和佛瑞斯特金屬集團參與創建的盧韋希西(Lwishishi)選礦工程,2002年產銅5597t(精礦金屬含量),鈷5499(精礦金屬含量);2001年分別是12236t,5506t;買主是奧托昆普采礦集團(OMG)。社會政治問題、戰爭、劫掠是礦山生產下降的主要原因,管理差、缺少資金、缺少能源、運輸設施陳舊導致礦山超負荷生產。吉卡礦業採取了一些挽救措施,包括關閉虧損工廠,恢復與國際機構的聯系等。最近世界銀行同意提供4500萬美元,助其解決1萬名冗餘雇員的問題。
其他的主要國有生產者,剛果工業協會的索迪姆科公司(Sodimco)也遇到類似的問題,估計其所屬的姆索西(Musoshi)和金森達(Kinsenda)兩個銅礦儲量240萬t,平均品位Cu3%。
美國菲爾德礦產(American Mineral Fields)公司、英美公司(Anglo-American)和吉卡礦業組成的風險組織剛果礦產發展組織(CMD)打算利用科爾韋茲礦山(Kolwezi)的尾礦生產銅和鈷,尾礦儲量11200萬t,平均品位Cu1.48%,Co0.32%,一期工程產能銅4.2萬t/a,鈷0.7萬t/a。
菲爾普斯道奇公司(Phelps Dodge)與澳大利亞BHP公司協議共同承擔勘查坦科夫古魯米(Tenke Fugurume)的工程,估計礦石儲量54700萬t,平均品位Cu3.5%,Co0.27%,一旦開采,生產能力可達銅10萬t/a,鈷0.7萬t/a。
第一昆藤礦物公司(First Quantum)擁有里卡西(Likasi)和金阿米阿姆布博(Kingamiambo)礦山尾礦壩51%的控制權。計劃開發迪庫盧西(Dikulushi)銅銀礦,估計礦石儲量190萬t,平均品位Cu8.6%,Ag266g/t。初期送尚比亞的穆夫里拉(Mufulira)選礦廠生產精礦。
3.鋅
2002年1月美國菲爾德礦產(American Mineral Fields)公司和因科公司(Zincor)達成一致協議,因科公司是庫姆巴資源公司(Kumba,前身是埃斯科公司(Iscor),共同管理恢復基普希(Kipushi)鋅礦的生產,該礦1929年開始投產1993年基本停產,1994~2000年平均年產鋅1700t。生產能力研究報告表明,產能可達到生產鋅精礦10t/a(金屬量),壽命20年。礦山1150~1500m水平段礦石儲量1700萬t,平均品位Zn16.7%,Cu2.23%;1500~1800m水平段礦石儲量900萬t,平均品位Zn23.3%,Cu1.93%。
4.金
許多地區都有金礦分布,最主要是在上剛果區。政府沒有控制金的開采和生產,因為叛軍控制國家的東部地區。2002年未見有產量的報道。
過去加拿大班羅資源公司(Banro)控制的薩吉瑪公司(1997年成立,包括控制區內金、錫、鉭開采權)93%的產權,政府控制7%,控制區面積10271km2,10個允許采礦礦區和47個可轉讓區。由於戰爭基伍(Kivu)省布卡武(Bnkavu)西南的金礦包括卡米圖加-墨堡(Kamituga-Mobale)、盧圭什瓦(Lugushwa)、納莫亞(Namoya)、提萬茲戛(Twanziga)於1997年被迫關閉。加拿大班羅資源公司提出訴訟,政府敗訴,2002年4月18日歸還班羅資源公司在卡米圖加、盧圭什瓦、納莫亞、提萬茲戛100%的產權,恢復生產30年的慣例。
南非的安格魯(Anglo)黃金公司和加拿大巴瑞克(Barrick)黃金公司等風險開發公司控制著剛果(金)北部布尼阿(Bunia)地區基羅-莫托(Kilo-Moto)金礦田的57000km2的勘查權,因戰爭原因2000~2001年沒有進行勘查工作。
5.金剛石
據報道(Mining Journal Ltd.,2003),2002年產量2170萬ct,比2001年增長19.23%,價值3.96億美元。
剛果(金)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剛石生產國之一。最大的金剛石富集區分布在東開賽省的姆布吉-馬伊(Mbuji Mayi)到西開賽省的緹西卡帕(Tshikapa)和上剛果區的基桑加尼(Kisangani)。主要開采者米尼爾巴克萬伽(Miniere Bakwanga,簡稱Miba),國家佔80%,比利時西貝卡(Sibeka)公司佔20%。Miba開始對恢復森迦礦山35%佔有權的談判,估計該礦擁有3500萬ct的儲量。另外,還有一些小規模的開采商和經營商。政府最近批准了7個貿易場所,還引入尋找金伯利岩筒的國際規則,開展反對戰爭地區的走私工作。
6.礦產品貿易
剛果(金)於1971年加入關貿,1995年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已同世界(包括中國)44個國家簽訂了雙邊經貿協定,參加了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9個地區性組織,還參加了國際錫協和ACP等14個國際和多邊經貿組織。主要礦產品貿易對象是美國、比利時、法國、德國、日本和南非。
三、礦業政策
1.礦業法
剛果(金)政府為進一步促進本國的礦產資源開發與開采,2002年7月11日頒布了新的礦業法。勘查許可證的主要內容有:
(1)勘查許可證期限2年,可續期3次,每次最多為2年。
(2)一般同一人獲得的勘查許可證不得超過20個。
(3)符合下列條件者勘查許可證可續期:①證明上一期勘查期間遵守了有關合約;②提交上一期勘查工作的技術報告、附詳細圖件和資料;③提交初步的工作及相應的費用計劃;④負責官員對技術報告和工作計劃的批准書。
(4)在勘查許可證面積范圍內,許可證持有人在履行有關條例後有權獲得采礦許可證或出讓許可證。
采礦許可證的主要內容有:
(1)采礦許可證允許許可證持有人在地面面積已定、深度不限的范圍內從事許可證所授予的所有勘探、普查和開采所屬礦產資源活動的專屆權利。
(2)采礦許可證也授予持證人以從事選礦、冶煉、加工、化學處理等所有一切與礦產有關活動的權利。
(3)采礦許可證期限5年,在前一有效期內履行合法的和規定的義務之後,可續期,續期最多3次,每次期限也是5年。
(4)下列諸種情況不授予采礦許可證:①不執行勘查許可證,或開采許可證所定范圍確定的義務;②沒有發現可采礦床;③未提交與礦床規模相應的生產和投資計劃書、未提交就執行委員會所定開發目標的活動計劃書和未確定實施計劃的充分的技術和金融手段。
2.鼓勵投資法
剛果(金)投資法產生於1986年。此法目前正在修訂中。該投資法規定了3項優惠制度:①一般優惠制度。凡投資不少於1000萬扎幣(金額為舊扎幣,下同。根據購買力變化,可作適當調整)的企業,如投資者系外國人,投資總額80%來源國外,投資借款低於70%,可申請享受一般優惠制度,可免交注冊比例稅或固定稅,免交股息所得稅(免交期為5年),免交佔用地皮稅(免交期為5年),免交設備、材料和零配件等進口關稅,免交工資稅(免稅期視僱工人數,1~5年不等),對幫助實現幹部當地化的外籍人員,予以免交個人所得稅(免交期為5年),對有利於平衡國際收支的出口產品,予以免交出口關稅,對設在外省的外商企業,予以免交地方稅(免交期為5年)。②協議優惠制度。凡符合上述一般優惠制度規定的投資,如系對國家、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且投資特別巨大(超過5億扎幣),可申請享受協議優惠制度。剛果(金)給予上述一般優惠待遇外,還可予以減免多種直接、間接稅和其他附加稅,減免期為10年。詳見剛果(金)投資法。
3.稅收管理法
剛果(金)視稅收政策為宏觀調控手段之一,旨在增加國庫收入,減少預算赤字。剛果(金)稅種大體如下:
直接稅:
(1)屬物稅
①土地稅(修訂中);②礦區、林區和石油區土地稅(待定);③車輛稅(修訂中)。
(2)所得稅
①租房稅(35%);②不動產稅(20%);③職業活動稅。
A.公司利潤稅(40%)B.自由職業固定稅(35%)C.工資所得稅(35%)D.外籍人員工資特別稅(33%)
間接稅:
(1)關稅
①進口稅5%~30%不等(+進口營業稅3%~13%不等+統計稅+行情稅+罰款等);②出口稅0.7%~10%不等(+出口營業稅0.25%~3%不等+統計稅+罰款)。
(2)營業稅
①銷售營業稅(3%+13%不等);②服務營業稅(6%+18%不等);③房建營業稅(18%)。
(3)工業促進稅
(4)市政稅等
4.工商登記法
在剛果(金)組建公司,需要辦理下列手續:①在所轄市區公證部門對公司章程進行公證;②在所轄地法院進行商業注冊號登記;③對外國公司進行商業注冊號登記時,還須在指定商業銀行開立賬戶,並凍結賬戶存款;④在公司組建或改組時,需要在政府的每日公報上公布公司章程,繳納固定稅或比例稅和登報費;⑤如系股份有限公司,須報請總統批准,並繳納保證金;⑥在經濟工業部辦理國家鑒定號;⑦在剛果(金)央行辦理進出口商名錄登記;⑧在環境保護部等辦理環境保護許可證等證書。
5.勞動管理法
剛果(金)勞動法產生於1967年,1989年作了重要修改,條文規定了企業與工人從僱傭到合同完結過程中的關系。勞動法的主要內容是:①確定工資級別;②工人的僱傭和解僱手續;③休假和事假的期限;④中止合同的規定,預先通知的期限;⑤勞動場所的安全;⑥醫療費、交通費、住房津貼。關於工資:剛果(金)政府保護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工人按規定的工資級別領取工資,工頭和幹部的工資按企業與個人簽訂的合同執行。工資中不包括應由業主承擔的交通費、住房津貼、家庭補助及醫療費用。關於外國人就業:剛果(金)法律明顯保護本國人的就業機會。外國人須獲得工作證後方能就業。獲取工作證的條件繁多,僱主將為獲證者支付250美元至750美元不等的稅費。關於社會保險,勞動法規定僱主須向社會保險機構登記並繳納工人退休或事故保證金。保證金為工人月工資的7.5%,其中4.5%由僱主承擔,3%由工人自己承擔。關於職業培訓,僱傭5人以上工人的企業每年必須向國家職業培訓學校繳納一筆保證金作為對工人進行職業培訓的經費。金額為企業上一季度工資總額的1%。
四、重要事件
(1)自從卡比拉執政以來,部族戰爭不斷。1998年8月爆發的戰爭,先後有7個非洲國家的軍隊捲入。盧安達和烏干達分別出兵支持反政府武裝「剛果民主聯盟」和「剛果解放運動」,而安哥拉、辛巴威和納米比亞則出兵支持剛果(金)政府。剛果(金)成為非洲大規模武裝沖突的場所,至今已奪去了大約300萬人的生命,200餘萬人淪為難民。戰爭同時殃及周邊國家,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包括南非在內的許多國家一直在進行外交斡旋,以早日結束這場戰爭。2002年4月15日,其東北部的蘭杜族人和赫馬族人為了爭奪土地和自然資源再度發生部族沖突。2002年7月22日,在南非副總統祖馬的調停下,剛果(金)和盧安達代表在比勒陀利亞經過5天的談判,終於達成了和平協議。但是2003年6月東方省伊圖里縣縣府布尼亞市的倫杜和赫馬兩個部族的民兵再次發生激烈武裝沖突。2004年3月27日午夜至28日中午,一夥武裝分子突襲了首都金沙薩的多個軍事目標,企圖發動軍事政變。
(2)根據聯合國有關規定,中國政府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2003年4月中國首次派遣維和部隊赴剛果(金)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003年12月3日中國第二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官兵前去替換第一批維和部隊。
(3)2003年3月初剛果(金)政府有關部門在首都金沙薩查獲一批走私的核材料。這是4年來第五次查獲走私核材料。這批走私核材料不能用來製造核武器,最多隻能用於生產放射性「臟彈」,製造放射性污染。情報機構已經採取措施,努力遏制在本土上進行的核材料販賣活動,尤其是在大城市金沙薩、基桑加尼及礦產豐富的加丹加省。
I. 請教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的歷史沿革
班瑪縣的歷史沿革 唐代以前屬羌地,唐屬「羈縻州」轄地,後屬吐蕃政權,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師府轄,明屬朵甘思宣慰使司地,明末清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轄,清屬下郭羅克百戶地。青海建省後曾隸果洛行政督察區、白玉設治局。1955年建班瑪縣,隸果洛藏族自治州。 2000年,班瑪縣轄10鄉,縣府駐賽來堂(在莫巴鄉境內)。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208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達卡鄉 2404 吉卡鄉 1814 知欽鄉 1888 瑪柯河鄉 1454 多貢麻鄉 2045 莫巴鄉 1958 江日堂鄉 2559 亞爾堂鄉 2061 班前鄉 1362 燈塔鄉 1709 賽來塘未批鎮 2834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號文批復:撤銷莫壩鄉,設立並命名為賽來塘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班前鄉,並入燈塔鄉。 2001年底,班瑪縣轄1個鎮、8個鄉,31個牧委會。 賽來塘鎮 駐吉達,轄3個牧委會(班鬧、德昴、合科)。 達卡鄉 駐多拉昴松多,轄4個牧委會(多娘、東中、佐洛、蘭木青)。 吉卡鄉 駐吉要當吾達,轄3個牧委會(當吾、貢麻、瑪尼)。 燈塔鄉 駐青木達,轄6個牧委會(要什道、科培、格日則、忠知、仁青崗、班前)。 江日堂鄉 駐貝扎貢巴,轄3個牧委會(尕日麻、多日麻、阿羌)。 亞爾堂鄉 駐熱木卡,轄3個牧委會(王柔、日合洞、果芒)。 知欽鄉 駐赤米達,轄3個牧委會(開邁、赤溝、知欽)。 瑪柯河鄉 駐澤達,轄3個牧委會(澤多、瑪洛列、澤達)。 多貢麻鄉 駐索華塘,轄3個牧委會(瑪當吾、滿掌、多貢麻)。 班瑪縣位於州境東南部,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總面積6452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2004年)。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以上,還有漢、回、土等民族。 班瑪縣轄1個鎮、8個鄉:賽來塘鎮、多貢麻鄉、瑪柯河鄉、吉卡鄉、達卡鄉、知欽鄉、江日堂鄉、亞爾堂鄉、燈塔鄉。縣人民政府駐賽來塘鎮,距州府駐地315千米。郵編:814300。代碼:632622。區號:0975。拼音:Banma Xian。唐代以前屬羌地,唐屬「羈縻州」轄地,後屬吐蕃政權,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師府轄 ,明屬朵甘思宣慰使司地,明末清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轄,清屬下郭羅克百戶地。青海建省後曾隸果洛行政督察區、白玉設治局。1955年建班瑪縣,隸果洛藏族自治州。 地處青南高原東部、巴顏喀拉山東北麓,地勢東南低西北高。馬可河、多柯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縣境東部和西部,是著名的大渡河之源。屬高原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年均溫2.4℃,年均降水量638.4毫米。 省資源開發重點縣,州經濟開發實驗基地。位於州境東南部,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縣府駐莫巴鄉(賽來堂),距州府駐地315公里。人口1.9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5%以上, 還有漢、回、土等民族。面積6376平方公里,轄 10鄉。地處青南高原東部、巴顏喀拉山東北麓,地勢東南低西北高。馬可河、多柯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縣境東部和西部,是著名的大渡河之源。屬高原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年均溫2.4℃,極端最高氣溫28.1℃,極端最低氣溫-29.7℃,無絕對無霜期。年均降水量638.4毫米。 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藏為砂金,另有天然森林1.3萬公頌。工業以採金、畜產品加工為重點。農牧兼營,以牧為主。畜牧業以牧養氂牛、藏系羊為主。農業以種植青稞為主。 氣候條件相對較好。與果洛州其他各縣相比,班瑪縣平均海拔4093米,低於州內其他各縣。由於海拔較低,加上境內有全省最大的原始森林、巴顏喀拉山的支脈仁玉山橫貫東西形成群山環抱的盆地地形等原因,造成了縣內獨特的「小氣候」。全縣年平均氣溫2.4℃,氣候條件好於州內其他各縣。同時,境內年平均降水量638毫米,年蒸發量1281毫米,年降水量僅次於久治縣,為全省第二。夏秋季的班瑪,青山綠水,氣候濕潤,景色分外迷人。因此,班瑪縣也素有「果洛小江南」的美稱。 青(海)川(四川)公路橫穿境北,北達省會西寧,南至四川成都。縣設民族中學、藏文中學。各鄉設一至兩所鄉寄宿小學,民族教育初具規模。縣有醫院、藏醫院、衛生防疫站,各鄉有衛生所,地方病、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1936年紅軍長征曾經過班瑪縣,在亞爾堂鄉子木達溝的岩石上留存有當年紅軍書寫的標語。牧民群眾把紅軍走過的子木達溝改名為「紅軍溝」,把紅軍走過的橋更名為「紅軍橋」,已成為紀念紅軍和游覽勝地。子達木紅軍長征標語和亞爾堂鄉扎洛村紅軍哨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轄區國土面積較小,人口較少。班瑪縣總面積6343平方公里,佔全州總面積的9.56%,是全州六縣中國土面積最小的一個縣。現轄8鄉1(鎮)、32個行政村(牧委會)、112個合作社。2007年初,全縣總人口為6588戶24184人,其中,藏族人口22724人,佔94%;農牧民人口20365人,佔84.2%。 班瑪是「三果洛」的發祥地,是果洛藏族人民的老家。就果洛而言,班瑪縣藏傳佛教寺院最多,而且大多數寺院建築歷史悠久、特色獨具,藏傳佛教文化在全州有一定的影響。全縣共有藏傳佛教寺院23座,分屬三種派系,即寧瑪派、噶舉派、覺囊派。 班瑪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至今,在亞爾堂鄉子木達溝口的石崖上,紅軍當年書寫的標語「北上響應全國抗日反蔣斗爭」十二個大字保存完好、歷歷在目。因此,子木達溝也叫「紅軍溝」。目前「紅軍溝」已成為該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主要的紅色旅遊景點之一。2005年班瑪縣修建了紅色旅遊展覽館,使之成為我省第二個紅色旅遊紀念館。該縣在紅軍溝景點的基礎上,新增紅軍泉、紅軍路、紅軍墓等景點,為旅遊帶動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縣內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四大類:一是水能資源。縣內瑪可河、多柯河兩大「姊妹河」縱貫全境,屬長江上游大渡河支流,水能理論蘊藏量29.834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17.489萬千瓦。二是農林牧資源。班瑪是全州唯一農林牧資源齊全的縣。全省最大的原始森林「瑪可河林區」就在班瑪。縣內森林面積372萬畝,優勢樹種為雲杉、園柏、白樺、落葉松等。同時,全州除瑪沁縣外,只有班瑪有小塊農業區。現有耕地面積約1.1萬畝,主要種植青稞、小麥等農作物。全縣草場面積817.8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650.49萬畝。牲畜以氂牛為主,2006年初,各類牲畜存欄290223頭(只匹)。三是野生動物資源。縣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雪雞、狐狸、狼、豹、熊、鹿等。國家珍稀魚類「川陝哲羅鮭」就產於該縣瑪可河流域,已建立「川陝哲羅鮭」保護救護中心。四是中藏葯資源。主要有大黃、黃芪、貝母、秦艽、羌活、冬蟲夏草等約400餘種,其中大黃總儲量近3000噸,系全州之冠。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們堅持從縣情實際出發,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先後實施了「畜牧穩縣」、「生態立縣」、「項目建縣」、「資源富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等六大戰略,振興縣域經濟,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加快發展。據統計,2000年以來,該縣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農牧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農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3.5%;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8992萬元;教育、衛生、計劃生育、文化、廣播、電視、通信、通訊等社會各項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25家,衛生技術人員176名;有各級各類學校15所,在校生達2514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3.5%;以賽來塘鎮為中心,輻射全縣的交通網路已基本形成,實現通車里程750公里。 通過幾年的努力,班瑪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全縣今後的改革、發展、穩定積累了經驗,夯實了基礎,提供了有利條件。今後工作中,縣委、縣政府進一步立足縣情,按照縣委提出的圍繞一個任務(脫貧致富,富民強縣),實施六項重點工作(生態立縣、畜牧穩縣、項目帶縣、資源富縣、依法治縣、科教興縣),抓好兩個重點突破(在城鎮化建設上要有新突破,在發展第三產業上要有新突破),達到一個目標(逐步實現小康社會和諧班瑪)的總體目標,搶抓機遇,狠抓項目打基礎,調整結構抓生態,認真抓好社會主義新牧區,「平安班瑪」、「和諧班瑪」建設,努力促進全縣經濟更快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J. 尼羅河的綜合開發,以及納賽爾水庫的利弊
尼羅河的綜合開發
河流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尼羅河流域就全流域平均而言,是水資源短缺的地區。限於流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水資源的利用仍以農田灌溉為主,而且除埃及以外,水資源短缺問題尚不突出,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入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源將嚴重不足,需要流域內各國加強合作,合理、充分開發尼羅河水資源。為了動態地反映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提高、范圍擴大的全過程,下面按時間順序,以利用河水的主要途徑為標志劃分5個階段加以敘述。
公元前三四千年至19世紀20年代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主要發展引洪漫灌,也開始修建蓄水水庫,採用自流引水和提水灌溉。
尼羅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始於沙漠失水區。在埃及,水文測量和河水開發利用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就掌握了尼羅河定期泛濫的規律,沿尼羅河谷地引洪漫灌,發展農業。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一種傳統的灌溉方法一圩垸灌溉(Basin lrrigation)。每年汛期通過水渠將洪水引入面積不等的圩垸,水深1~2m,停留40~60天,淤積的泥沙成為一年一度的寶貴肥源。當河水位下降時,瀦水流回尼羅河,即行播種小麥、豆類等作物。除引洪漫灌的方式,也修建過灌溉水庫和採用提水灌溉的。據說,在公元前2700~2600年間,埃及曾在開羅東面30km的一條稱為瓦迪加拉瓦的河上修建了一座叫埃爾發拉的壩,以攔蓄山區的洪水。很早以前,埃及就出現了吊桶汲水灌溉,但是灌溉面積不大,而且沖積物含量很低,因而不能肥田。除埃及外,蘇丹北部尼羅河沿岸也發展了類似的傳統灌溉農業。
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初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在繼續引洪漫灌的同時,建閘壅水,引枯水灌溉,提高農田復種指數。
初具規模的常年灌溉始於1 9世紀20年代,1826年進行了尼羅河岸改善丁程並開挖了深渠系統,從而增加了灌溉面積。1843年埃及決定在尼羅河上建閘,以控制、抬高枯水位進行常年灌溉井宜泄洪水。1861年舀先在開羅以北23km羅塞塔和杜姆亞特支流上建成2座水閘,即三角洲(Delta)閘。這是尼羅河最早出現的大型壅水工程.標志著埃及的灌溉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至20世紀初又陸續興建了齊夫塔(Zi{ta)、阿西尤特(Assyut)、伊斯納(1sna)等水閘,壅水工程的建成和使用,使埃及在枯水期獲得灌溉用水,從此傳統的圩垸灌溉開始向常年灌溉過渡。埃及的灌溉面積從1820年的126萬hm2增至1907年的227萬hm2,相應的復種指數也由1提高到1.43。
20世紀初至60年代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修建年調節水庫,調節年內徑流,提高年徑流利用程度,並開始河流的綜合利用。
隨著常年灌溉的擴大,復種指數的提高,復種作物需水量的不斷增加,自然徑流已不敷灌溉需要,於是進一步開發利用的目標就轉向主要來自季節豐水區的大量汛期洪水。為了蓄洪濟枯,1902年埃及在阿斯旺建成尼羅河上的第一座水壩一阿斯旺老壩,庫容l0億m3,灌溉面積16.8萬hm2,這是尼羅河最早出現的現代化蓄水工程。老壩先後兩次加高,1912年加高6m,庫容增至25億m3,新增灌溉面積8萬hm2,1932~1933年第二次加高8m,庫容達到50億m3,壩高達到83m,增加灌溉面積。萬hm2,目前灌溉面積有32.8hm2,左岸有一座水電站,該壩還設有通航船閘。1937年埃及又在蘇丹境內喀土穆以南48km的白尼羅河上建成傑貝勒奧利亞(JebelAulia)水壩,庫容35億m3,枯水季節向埃及放水,灌溉面積33.7萬hm2。
除了興建上述水壩外,埃及還增建了納賈哈馬迪(NagHammadi)閘(1930年)和伊德費納(Edfina)閘(1950年),並對其它水閘進行加固、改造或重建。
這樣,自阿斯旺老壩以下沿尼羅河谷至三角洲,埃及已具備完整的灌溉系統。伊斯納閘左岸為阿司風渠,長125km,右岸為卡拉比亞渠,長225km。納賈哈馬迪閘以上則分東一西納賈哈馬迪渠。阿西尤特閘左岸有易卜拉希米亞渠,長317km,夏季流量30~80m3/s,洪水期達500—900m3/s,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渠之一。此外,另有優素福河從該渠引水至法尤姆綠洲。這些渠與尼羅河大致平行,灌溉尼羅河西岸的狹長地帶。三角洲地區共有4條乾渠,伊斯梅利亞渠、陶菲克渠、米努夫渠和布梅拉渠。其中伊斯梅利亞渠長123km,流量100m3/s,東接埃及蘇伊士運河,除了用於灌溉還可通航。所有十渠又依次分出眾多支渠,組成嚴密的灌溉網。1966年灌渠總長已達25500km。
灌渠每年2-12月放水,1月份停水進行歲修,灌溉方式為輪灌,輪灌期隨作物而異。
此外,埃及對於排水也十分重視,1964年排水渠總長達22000km,其中暗管排水總長為12000km,捧水干支渠已初步形成系統。同時埃及還大力發展提水灌溉並控制自流灌溉。
蘇丹的常年灌溉始於20世紀20年代。青、白尼羅河之間廣大的傑濟拉平原具備發展大面積自流灌溉農業的優越條件。]925年青尼羅河建成森納爾(sennar)水壩,庫容7.8億m3,從此自流灌溉取代了機泵提水灌溉,植棉面積迅速擴大,1951—1952年森納爾水壩加高擴建,庫容增至9.3億m3。1988—1959年傑濟拉灌區面積已達42萬hm2。
蘇丹獨立後又在傑濟拉灌區(MainGezira)西酉開辟曼吉爾灌區(Mangil Extension)。自1957年起至1963年分五個階段建成,總計發展灌溉面積25萬hm2。為了滿足新增灌區的農業用水,1960~1966年又在森納爾水壩上游興建規模更大的羅塞雷斯(Ro-seires)水壩,初期壩高57m.庫容達20億m3,後加高至68m,庫容增至74億m3,灌溉面積553hm2。
1964年蘇丹還在阿特巴拉河建成哈什姆吉爾巴(KhashannGirBa)水壩,開辟新的自流灌區以安置因阿斯旺高壩蓄水而遷居的5萬蘇丹入。水庫庫容為13億m3,可灌溉農田21萬hm2,60年代第一階段竣工,灌溉面積已達S萬hm2。
上述自流灌區均具有配套的灌溉系統,水渠縱橫,井然有序。如傑濟拉主灌區和曼吉爾分灌區各有一條總乾渠4m、流量168m3/s;曼吉爾總乾渠寬50m、深4m、流量186m3/s。兩條總乾渠分別向若干條乾渠(Major Canal)供水,每條乾渠又向支渠(MinorCanal)輸水,傑擠拉和曼吉爾兩大灌區總面積超過80萬hm2,由於管理嚴密、產量穩定、灌溉成本低,已成為非洲發展大面積自流灌溉農業的範例。
在這一段時期,尼羅河流域各國修建了一系列工程,雖然主要是為灌溉服務的,但一些工程也有一定的發電效益。
不過,在這一時期所建的水庫均屑年內調節水庫,為了防止泥沙淤積,一般採用排渾蓄清運用方式,只能蕾存當年洪水期的部分余水以補充翌年枯水期之不足,盡管如此,庫內淤沙仍然逐年增加,蓄洪能力每況盒下,一旦遇到枯水年份上述水庫就顯得無能為力。
此外,在本階段由於蘇丹現代灌溉農業的興起,影響到埃及夏季灌溉用水。為此,1929年埃及與英國簽訂了尼羅河水協議(Nile Water Agreement),對蘇丹傑濟拉農場的用水量和森納爾水庫的蓄水時間作了嚴格限制,埃及佔有480億m3,蘇丹可佔有40億m3(均以阿斯旺計算)的用水份額。這說明埃及、蘇丹開始出現用水矛盾。
為充分開發利用尼羅河水資源,埃及和蘇丹於1959年11月簽定了新的尼羅河水協議。該協議承認埃及、蘇丹的既得利益;同意在埃及興建阿斯旺高壩,高壩每年凈效益為220億m3,埃及享有75億m3,蘇丹則獲得145億m3,這樣埃及、蘇丹兩國的份額分別增至555億m3和185億m3;此外,兩國還同意在蘇丹興建招澤分水工程從而增加尼羅河水量,費用和利益均由兩國平分,並成立常設聯合技術委員會監督執行。新的協議體現了開發利用尼羅河水資源所出現的國際協作。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以修建阿斯旺高壩為標志,開始徑流的多年調節,提高枯水年的用水保證率,河流的綜合利用已初具規模。
前已述及,尼羅河水資源年際變化很大,有豐水年和枯水年之分,年徑流量最多曾達1510億m3,最少卻只有420億m3,相差懸殊,有的年份大量河水未經利用白白泄流入海,有的年份又遠遠不敷灌溉需要,解決上述矛盾的唯一辦法是在尼羅河興建多年調節水庫,容蓄豐水年的多餘水量以備枯水年所需。
尼羅河流域各國曾研究過「世紀蓄水計劃」,計劃在尼羅河上游干支流上修建一系列蓄水工程。該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工程:①修建蒙博托湖多年調節水庫,與維多利亞湖水庫共同調節徑流;②修建繞過蘇德招澤地的瓊萊渠以減少蒸發損失;③修建塔納湖多年調節水庫;④在阿特巴拉至瓦迪哈勒法之間的尼羅河幹流上修建一座年調節水庫(第四瀑布壩)。該計劃與修建阿斯旺高壩方案進行過比較。由於前者規模太大,實現的時間長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沒有採納,而決定先修建阿斯旺高壩。
大壩子1960年1月9日開工,1967年大壩基本建成,1970年工程全部竣工。
阿斯旺高壩建在老壩上游7km處的薩德埃阿利河谷,在開羅以南800km。最大壩高lllm,水庫總庫容1689億m3,有效庫容900億m3。水庫回水長500km,在埃及境內長約300km,稱為納塞爾湖,在蘇丹境內約200km,稱為努比亞湖。水庫平均寬度10km。水電站裝機12台,總裝機容量210萬kW,年發電量100億kW·h。
高壩建成後有效地消除了尼羅河水位的季節性能落。除去100億m3的平均蒸發、滲漏損失外,尼羅河每年可提供740億m3的穩定水量為埃及、蘇丹所用,比建壩前增加了220億m3。
高壩給埃及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為:①保證了灌溉用水需要,可擴大耕地55萬hm2,並使上埃及尚存的38萬hm2耕地由圩垸灌溉變成常年灌溉。提高廠耕地夏種指數,使埃及農業增產25%,並在1 972~1973年、1980~1987年極枯水期挽救了農業。②控制洪水、消除水災。大壩建成後,埃及已戰勝了1964、1967、1975年3次大洪水。③高壩建成非洲大型水力發電站,為埃及提供廉價的電力,從而減少熱電站的燃料消耗。④改善航運條件,使尼羅河(埃及段)貨運量增至1000萬t。③減少下游灌渠的清淤工作,節約疏浚費用。⑥納賽爾湖發展為大型淡水漁場,漁獲量逐年增加,漁業資源潛力很大。⑦阿斯旺地區旅遊業得到發展,增加政府收入。⑧促進城鎮繁榮、增加就業機會。
埃及利用高壩增加的尼羅河水份額制訂了1960~1980年土地開墾計劃。計劃共12項,其中7項在下埃及三角洲周圍和西奈半島,另外5項在上埃及尼羅河谷地。總共計劃擴大耕地52.5hm2,至1980年埃及利用新增的尼羅河水份額已開墾土地47萬hm2。另外,從60年代起埃及通過擴建灌渠、興建抽水站分兩個階段將上埃及尼羅河谷32萬hm2耕地由季節灌溉改為常年灌溉。
但另一方面,高壩對生態環境和社會也產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影響:①從庫區內遠遷和安置了13萬入,移民投資占總投資的25%。②泥沙淤積庫內,不但使下游失去一年一度的天然肥源,同時還引起下遊河床刷深。③破壞三角洲北緣沖淤平衡,引起尼羅河三角洲的侵蝕後退。④下泄淡水減少,導致三角洲地區水質變化。梅水倒灌,尼羅河口外沙丁魚嚴重減產。⑤常年灌溉面積擴大導致三角洲地區土壤次生鹽鹼化加劇、血吸蟲發病率上升。
當然,高壩的興建是出於埃及國民經濟的需要,盡管總費用高達5.9億埃鎊,但每年的經濟收益卻超過2.3億埃鎊。高壩建成運行以來,累計收益早已超過投資和損失。全面加以衡量認為利大於弊、得多於失。
蘇丹在這一時期繼續致力於尼羅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70年代仍優先發展灌溉、水電,增加對尼羅河水份額的使用。大型項目主要是興建賴哈德和凱納納灌區。
賴哈德(Rahad)灌區位於傑濟拉灌區東南賴哈德河岸,南北長160km、東西寬15—25km,總面積3160km2,可開墾27萬hm2土地。該灌區利用賴哈德河的青尼羅河水,採取提水灌溉和自流灌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灌溉。1973年在賴哈德築壩蓄洪。由於該河為季節性河流,旱季河床乾涸,水庫蓄水不敷旱季灌溉需要,為此在青尼羅河畔的米拉興建一座非洲最大的電泵站,抽取青尼羅河水,通過一條長84km,深2.5m的乾渠送往灌區。此外該工程還包括修建10座大橋,108座中小橋梁,9座泄洪站以及52個灌溉閘門。
凱納納(Kenana)灌區位於喀土穆以南約300km。青、白尼羅河之間的廣大熱帶灌叢草原,計劃從羅塞雷斯水庫開始沿青尼羅河西岸修築運河,發展自流灌溉,開墾土地50萬hm2。目前利用白尼羅河水進行提水灌溉。工程包括興建四座大型水泵站,乾渠29km,支渠279km以及配水建築物500處。提水高程40m,乾渠引水流量4.2立方米每秒。
地處季節豐水區上游的衣索比亞則繼續著手開發青尼羅河的水力資源。1973年在沃累加省青尼羅河支流建成芬恰(Finchaa)壩,裝機容量10萬kW,最大年發電量5.32億kW·h。
此外,位於東非高原全年豐水區的坦尚尼亞1 978年在維多利亞湖南岸姆萬扎地區建成尼卡卡達水電站,發電能力1.8萬kW。
到目前為止,尼羅河流域已有大型水閘7座,大壩10座,水電裝機容量290.1萬kW,全流域灌溉面積454.8萬hm2,其中尼羅河水所灌溉的耕地面積達446.8萬hm2。
20世紀80年代至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在繼續修建多年調節水庫的同時,採取增水、保水、省水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全面進行河流的綜合利用。
(1)供需矛盾。隨著尼羅河流域各國經濟的發展,對於尼羅河水的需求在逐步增加,水源不足的矛盾日趨嚴重。
埃及地處沙漠失水區,尼羅河水對於埃及經濟乃命脈所系。一個多世紀以來,埃及的耕地面積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仍趕不上入口增長速度,以致入均耕地面積及種植面積反而逐年減少,並且這種趨勢仍將繼續。耕地缺乏、糧食不足是埃及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開發水源、擴大耕地一向是埃及的既定國策。目前,阿斯旺高壩為埃及提供的尼羅河水份額已不能滿足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水資源的緊張程度日益加深。因此,保護和開發尼羅河水資源已成為埃及制訂經濟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蘇丹自然條件優越,水土資源豐富。尼羅河流經蘇丹國境約3300km,幾乎為全長之半,差不多所有重要支流均在蘇丹境內匯集,土地遼闊,可耕地面積達8400萬hm2,已耕地不到1000萬hm2,農業生產潛力很大。蘇丹經濟一向以農業為基礎,重點是發展灌溉,增耕地。灌溉用水急劇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也漸趨尖銳。擴大水源、增加尼羅河水份額亦大有必要。
衣索比亞位於季節豐水區上游,本身卻季節性缺水,按照氣候條件,全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作物,高原上普遍可以一年兩熟,農業甚至可以一年三熟,但由於灌溉不發達,因此極少復種。有限的灌溉面積主要集中在阿瓦什河流域和厄利垂亞(現已獨立),尼羅河流域幾乎空白。1978年衣索比亞決定在阿特巴拉河、特克澤河和青尼羅河支流丁德爾河、伯萊斯河築壩攔水,發展灌溉,以改變目前水土流失、旱季缺水的狀況。過去未參加簽訂尼羅河水協議的衣索比亞迫切要求分享尼羅河水,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程度。
此外,位於東非高原全年豐水區的一些國家也紛紛擬訂了開墾沼澤、發展灌溉的計劃。如烏干達准備開墾基奧加湖南部沼澤種植水稻;肯亞打算開墾維多利亞湖附近的亞拉河沼澤;坦尚尼亞擬在維多利亞湖岸發展提水灌溉,擴大棉花、水稻種植面積,同時還與盧安達、蒲隆地、烏干達合作開發卡蓋拉河沼澤,發展農業。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尼羅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將日趨尖銳,當初簽訂尼羅河水協議時僅涉及埃及、蘇丹兩國之間的用水分配問題,而現在尼羅河水資源不僅為多數流域國家所關注,甚至還為流域以外的國家所矚目,大有供不應求之勢。
(2)開源節流的主要措施。挖掘尼羅河水資源潛力的關鍵在於減少河水的蒸發損失,包括湖面、河面、水庫面和沼澤的蒸發。比較可行的是減少沼澤的蒸發損耗,尤其是減少蘇丹境內大面積沼澤的蒸發損失。
旨在減少傑貝勒河在蘇德沼澤失水的瓊萊(JongLei)運河計劃幾經修改後已開始付諸實施。該工程於1976年7月由法國國際建築公司承包,採用巨型斗輪式挖掘機施工。以瓊萊以南70km的博爾作為起點,運河全長350km,底寬46~52m,深4.5m,邊坡l:2,總共挖掘土方8700萬m3,引水能力830m3/s,相當於傑貝勒河在蒙加拉平均流量的四分之一。運河於1978年6月破土動工。除了開挖運河外,還在運河首尾分別建節制閘以控制進出水量。分水運河竣工後由於沼澤:地區蒸發失水減少,尼羅河在馬拉卡勒的年徑流量將嗇47億m3,相當於在阿斯旺每年凈增水量38億m3,由埃及、蘇丹平分。
瓊萊分水運河工程的經濟效益十分明顯:①凈增水量可擴大埃及和蘇丹的耕地30萬hmz,井可增加下游水電站的發電量;②運河和宰拉夫河之間地區可免遭河水泛濫淹沒;③改善沿河地區牧草生長,並提供永久性水源,從而擴大放牧面積;④開辟新的內河航線,縮短朱巴—馬拉卡勒的航程約300km。
除了瓊萊第一期工程外,已擬訂的沼澤引水計劃還有:①瓊萊二期工程:開挖一條新運河或加寬第一期運河使引水能力從230m3/s增至500m3/s。預計尼羅河在馬拉卡勒的年徑流量最終可增至90億m3,相當於在阿斯旺每年凈增水量73億m3。②加扎勒沼澤引水工程:修建兩條分水運河,一條將東南部耶伊河、納姆河、馬里迪河和通傑河引入善貝以南的傑貝勒河;另一條將西北部朱爾河、吉提問、逢戈河、洛爾河和阿拉伯河引入白尼羅河。同時准備在某些土河道上游築壩。迄今已選定的壩址有:蘇埃河卜游9km處(庫容10億m3),耶伊河阿加瀑布(庫容3.3億m3),布塞里河口以南50km處(庫容10億m3)。加扎勒工程預期每年凈增水量70億m3,③馬查沼澤引水工程:從巴羅河經阿達爾河至白尼羅河開挖一條分水運河。在巴羅河上游甘貝拉建一座水庫調節流量,並從吉卡至馬查沼澤泄水處修建護岸丁程。工程預期每年凈增水量40億m3。
上述沼澤引水計劃一旦實現,每年總共可增水 200億m3,開發潛力較大。
「世紀蓄水計劃」雖因讓位於阿斯旺高壩工程而推遲實施,現在沼澤地區分水工程的實現實際上是「世紀蓄水計劃」的啟動,是進一步充分利用尼羅河水資源所必要的重大措施。
世紀蓄水工程由於能控制東非高原豐水區全年水量並進行多年調節,竣工後將為下游提供穩定可靠的自然徑流,從而保證沼澤分水運河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利用沼澤分水運河,世紀蓄水工程才具有實際意義。
除沼澤之外,每年水庫、湖泊的蒸發耗水量非常可觀。一旦招澤地區潛力開發殆盡,可以預見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設法減少水庫、湖泊的蒸發損耗以增加尼羅河水量。
除了上述措施外,其他措施還包括提高灌溉技術,節約用水,增加水的重復使用串等。例如,埃及迫於入口增長的巨大壓力,必須繼續擴大耕地,以使糧食增產。然而埃及本國境內的尼羅河水資源潛力幾於已開發殆盡。對於如何解決國內用水問題已採取以下對策:一是積極擴大尼羅河水以外其它水資源的利用;二是提高灌水技術,節約用水,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有效利用耕地,走精耕細作道路。在這方面已採取的措施有:改善排水系統,將露天排水改為暗管排水;提高河水重復使用率;發展提水灌溉、噴灌和滴灌。
(3)重視環境牛態問題。隨著入口增長、經濟發展,流域各國對尼羅河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入類活動對流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和沖擊愈來愈大,由此引起的牛態環境問題也愈來愈為入們所重視。這一點在開發利用歷史最悠久、程度最深的埃及表現尤為突出。
一個多世紀以來,埃及常年灌溉面積不斷擴大:由於渠道長期輸水,灌水下滲,地下水位顯著上升,從而導致三角洲地區上壤沼澤化和次生鹽鹼化,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產量。這是開發利用尼羅河水資源引起農業牛態環境退化的事例,為此埃及採取了相應的整治措施:重視農田基本建設,加強田間排水,推廣提水灌溉,控制農業用水。這些措施既節約了寶貴的灌溉用水,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次生鹽鹼化的發展,使農業牛態環境得到保護。
阿斯旺高壩的建成運行給埃及帶來廠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工程對埃及的環境、社會也產生了一系列副作用,這充分說明興建大型水利工程時不僅要考慮技術經濟效果,同時還必須兼顧工程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對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事先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權衡利弊、防患未然,對於今後進一步開發尼羅河水資源來說至關重要。
蘇丹瓊萊運河同樣存在上述問題,工程的經濟效益非常明顯,產生的環境影響也不容忽視。工程興建後,使沼澤地區原來的水文情況發生了變化,對漁業、水生生物等具有長期影響,改變了沼澤地帶的相對比例和面積,影響了當地部落的游牧生活。因此,規模宏大的運河工程在全部竣工前仍需對其環境、社會影響作出相應的評價,採取有效的整治措施,使運河兼具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環境質量效果。
衣索比亞林地面積小.森林覆蓋率不高,降雨強度和河床比降都很大,加上過度砍伐,水土流失嚴重,因此今後在開發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流域,發展灌溉農業時必須重視水七保持,開發和整治都不可偏廢。
(4)加強國際合作、統一規劃、共同開發、合理分配水資源。尼羅河是一條國際性河流,隨著流域各國用水量的增加,水資源的分配已逐漸成為一個國際政治問題。因此,流域各國應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合理地開發水資源。另外,尼羅河流域是一個涉及許多國家的地理單元,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從總的發展趨勢看,盡管矛盾和困難很多,但是流域各國已有經過協商合理分配水資源的先例,今後只要進一步加強協商合作,存在的矛盾可望得到解決。
(5)加強河流的綜合開發、利用。如上所述,在前幾個河流開發和水資源利用階段,多數為灌溉工程,僅有部分工程有一定的發電效益。這是由於尼羅河流域各國均屬於發展中國家,並且是農業國,投入資金有限,河流的開發利用程度仍然處於低的水平,特別是發電、航運、旅遊等方面的開發潛力很大。見尼羅河流域內已建成閘、壩表。目前,流域各國都在計劃修建水電站。如埃及計劃興建的納賈哈馬迪攔河壩以取代老壩,新壩位於老壩下游3.2km處,由船閘、泄水道和廠房3部分組成,目的是確保長期、持續地將尼羅河水引入2條灌渠,以灌溉31.5萬hm2農田;穩定河水位以確定該河段全年通航;安裝4台單機容量16萬kW的燈泡式機組,確保年發電量4.6億kW·h。蘇丹計劃在2010年修建5座水電站,裝機容量71萬kW。烏干達境內的維多利亞尼羅河有巨大的落差,從維多利亞湖到基奧加湖落差103m,從基奧加湖到蒙博托湖落差為413m,上游有維多利亞湖的調節,徑流均勻,開發條件優越。在其下游規劃可建6級電站,共計裝機容量200萬kW,1級即為布賈加利電站。衣索比亞查勘了184處壩址,將其中18處列為2020年開發計劃,年發電量達到439億kW·h。
納賽爾水庫及阿斯旺水壩利弊分析
利:
a擴大了農田灌溉面積
b為工農業提供電力資源
c 防止旱澇災害
d發展湖水養魚業
弊:
a下遊河道水位降低,原有下游水利設施作用減弱
b地下水位抬升,次生鹽漬化日趨嚴重
c尼羅河的泥沙被攔,失去寶貴的肥源
d下游生態環境惡化,污染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