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際會計准則和中國會計准則的區別
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存在的主要差異:
(一)在內容上,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還存在差別: 1.中國目前還缺少一個概念框架。國際會計准則和大多數發國家在制定會計准則時均有一個概念框架作為參照,以起到指導作用。但中國還沒有這樣一個概念框架。其結果是,中國沒有採用一套系統一致的方法去發展會計准則,而採用了將中外會計准則的個別差異分項處理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 2.中國尚未對許多會計問題發布具體准則,如企業合並、合並報表、職工福利義務、金融工具、所得稅、政府補貼、資產減值,等等。 3.中國准則對某些重要會計信息的披露尚無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終止經營的部門、每股收益(包括攤薄)的計算方法、分部報告,等等。 4.在中國已有準則或制度加以規范的一些會計業務問題上,同國際會計准則之間也還存在一定的差別,如商品銷售和提供勞務收入的計量、債務准備的計量、最佳估計數的確定方法、債務准備的適用范圍、追加的資產建造、利潤分配方案、債務重組,等等。
(二)在形式上,中國准則同國際會計准則有重要差別。中國的准則正式條文都比較簡略,而國際會計准則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的正文比較詳盡;國外的會計准則均具備幾個不同的層次,准則下面還有準則解釋、技術公告等層次,而中國的會計准則沒有這樣的層次。
(三)在制定機制上,中國准則同國際會計准則有重要差別。中國准則由財政部會計司負責制定,會計准則委員會只是一個咨詢機構,准則制定過程中的調研和徵求意見范圍較為有限。
② 關於國際會計准則的和中國會計准則的區別
根據目前國際會計准則和我國會計准則的有關規定,本文現簡析兩者在會計處理方面上的10項主要差異,包括:固定資產采購計價、借款費用資本化、非貨幣性交易、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商譽、研究與開發費用、開辦費、資產類政府補助、債務重組、所得稅。固定資產采購計價中國准則規定,固定資產一般以其歷史成本或凈值計價。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政策變更。國際准則規定,固定資產計價應當考慮公允價值的影響,包括資產重估和折現的影響。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估計變更。假設某企業2003年1月1日購房,價款1億元,分10年等額還款,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9千萬元。借款費用資本化中國准則規定,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條件時應予資本化,直至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資本化金額=借款利息+輔助費用和匯兌差額。國際准則規定,用於構建資產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條件可以資本化。資本化金額=所有專門借款費用-暫時投資收入。假設某企業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萬元專門借款用於建造廠房,03年平均支出為800萬,企業將借入款項余額放入專項銀行戶口,利息收入為5萬。根據中國准則計算的資本化金額=80萬,根據國際准則計算的資本化金額=95萬。這樣,IAS比PRC多計入資本化金額15萬,同時少確認利息費用15萬。非貨幣性交易中國會計准則規定,非貨幣性交易中換入的資產應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入賬。國際會計准則區分了同類和非同類的資產互換,規定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同類資產按換出資產價值加相關稅費入賬,而不同類的資產交換按收到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損益=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短期投資中國准則規定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僅對跌價損失計入損益。國際准則規定短期投資按公允價值計量,對市價與成本的盈利或損失變動都計入損益。長期投資商譽中國准則規定股權投資以投資成本計價,債權投資以成本,貸項計入資本公積。國際准則規定持有至到期日債務證券的投資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認應折舊/攤銷資產的加權平均剩餘年限攤銷,如負商譽超過FV,超過部份立刻確認為收益。假設企業A用100萬元購買企業B30%的股權,企業B凈資產是200萬元,但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總額是300萬元。根據中國准則計算的股權投資差額=40萬,根據國際准則計算的商譽=10萬,此後分享被投資者損益時,需考慮因公允價值調整而產生的影響。無形資產研究與開發費用中國准則規定研究與開發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資本化,只有為依法申請取得的自行開發無形資產而發生如注冊費、律師等費用才能資本化。國際准則規定研究支出在其發生時確認為費用,開發支出符合一定條件時才確認為無形資產。開辦費中國准則規定開辦費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國際准則規定開辦費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資產類政府補助中國准則規定企業按銷量或工作量等,依據國家規定的補助定額計算並按期給予的定額補貼0應於期末按應收的補貼金額記入補貼收入國際准則規定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列為遞延收益oswa在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有系統並合理地確認為收益。債務重組中國會計准則規定按重組債權賬面價值作為受讓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2840重組利得不能確認為收益,而為資本公積。國際會計准則規定按公允價值作為受讓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公允價值與重組債權賬面價值差額計入損益。所得稅中國准則規定所得稅可採用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應付稅款法按當期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確認為當期所得稅費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餘下全文>>
③ 國際會計准則下固定資產折舊問題
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下月不再計提。
④ 美國會計准則 和 國際會計准則的區別
國際會計准則與美國會計准則的比較的區別:
制定程序不同:
國際會計准則的制定程序是:由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理事會選定題目,提交籌劃組;
初稿經理事會2/3以上表決通過,作為徵求意見稿廣為分發,搜集意見;征詢期通常為6個月,期滿時由籌劃組根據各方面意見研究修改,修改稿交理事會審議,經
3/4以上表決通過,用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名義頒發。在制定準則以前,還可能對某些題目發表討論文件。從選題到制定頒發,一般約需3年。
美國會計准則通常被稱為「公認會計准則」(GAAP),主要由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包括150多項財務會計准則(FAS)。按照美國法律,美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或管理權力屬於美國證監會(SEC),美國證監會將制定會計准則的工作委託給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但保留了否決權。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成立於1972年,性質上是民間專業機構,由高
等院校專家、會計師事務所專家等組成,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獨立性。
共同點:
一是運作機制相似,二者均為民間機構,由企業、專業團體資助,專
門制定會計准則,不過FASB獲得了SEC的授權。二是制定準則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準則都經過大量的調研、徵求意見、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
非常高。三是准則內容相似。盡管FASB發布的會計准則數量多於IASB,但其對相同業務的會計處理原則、方法等基本相似。
不同點:
一是出發點不同。
IASB的出發點是制定全球通用的會計准則,FASB則主要根據美國國內經濟活動的需要制定會計原則,主要適用於美國。二是基礎不同。IASB發布的會計
准則主要是原則導向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則一致的條件下,兼顧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因而比較精練、粗線條;FASB發布的會計准則主要是規則導向,其准則數量多,內容具體、細致。
⑤ 比較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下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准則規范范圍的比較 IAS-16規范的范圍與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准則規范的范圍大致相同,即均不包括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建築物和生產性生物資產。 二、固定資產確認的比較 我國會計准則對固定資產的定義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IAS-16中,不動產、廠房和設備的定義指符合下列條件的有形資產:
(1)企業為了在生產或供應商品或勞務時使用,出租給其他人,或為了管理的目的而持有;
(2)預期能在不只一個的期間內使用。 可以看出,IAS-16中並沒有給出固定資產的具體使用年限和價值標准,只是規定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應超過一個經營周期或會計期間。我國對於固定資產壽命的描述則是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定義不是很嚴謹。
對於固定資產的確認標准,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是基本一致的:
(1)該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5)國際會計准則折舊年限擴展閱讀:
根據目前國際會計准則和我國會計准則的有關規定,本文現簡析兩者在會計處理方面上的10項主要差異,包括:固定資產采購計價、借款費用資本化、非貨幣性交易、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商譽、研究與開發費用、開辦費、資產類政府補助、債務重組、所得稅。
固定資產采購計價
中國准則規定,固定資產一般以其歷史成本或凈值計價。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政策變更。
國際准則規定,固定資產計價應當考慮公允價值的影響,包括資產重估和折現的影響。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估計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