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稻穀能保存多少年
一般情況下,稻穀一般能存放3年
1、根據《糧油倉儲管理辦法》第四章,糧油儲存管理第二十條中規定,在常規儲存條件下,糧油正常儲存年限一般為小麥5年,稻穀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類2年。
2、稻穀具有完整的外殼,能緩和稻米吸濕,對蟲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過程中,稻穀有較高的儲藏穩定性。在正常儲藏條件下,稻穀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強,呼吸旺盛,一年以後,則逐漸減弱,變化較小,儲藏穩定性相應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後,稻穀儲藏性即比較穩定。
3、稻穀的品質變化因倉儲條件而不同。常溫儲存的平均溫度控制在20℃左右,低溫儲存的平均溫度則在10℃左右,所儲存稻穀的品質在同樣的時間內差別很大,只要控制好溫度,質量問題不大。
(1)倉儲糧年限擴展閱讀:
儲藏方法:
1、控制稻穀水分。
(1)稻穀的安全水分標准,根據種類、季節和氣候條件確定。
(2)稻穀的安全水分界限標準是:①30℃左右:早秈13%以下,中、晚秈13.5%以下;②10℃左右:早秈15%左右,中、晚秈15.5%左右;③5℃左右:早秈16%以下,中、晚秈16.5%左右。
2、清除稻穀雜質。通常把稻穀中的雜質含量降低到0.5%以下,就可提高稻穀的儲藏穩定性。
3、稻穀分類儲藏。入庫的稻穀要做到分類儲藏,即要按品種、好次、新陳、干濕、有蟲無蟲分開堆放,分倉儲藏。
4、稻穀通風降溫。稻穀入庫後要及時通風降溫,縮小糧溫與外溫或糧溫與倉溫的溫差,防止結露。從而能有效地防止稻穀發熱、結露、霉變、生芽,確保安全儲藏。
5、防治稻穀害蟲。稻穀入庫後,特別是早、中稻入庫後,容易感染儲糧害蟲,遭受害蟲嚴重危害,造成較大的損失。通常多採用防護劑或熏蒸劑進行防治。
6、密閉稻穀糧堆。完成通風降溫與防治害蟲工作後,在冬末春初氣溫回升以前糧溫最低時,要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壓蓋糧面密閉儲藏,以保持稻穀堆處於低溫(15℃)或准低溫(20℃)的狀態,減少蟲霉危害,保持品質,確保安全儲藏。
B. 國家糧食部門明確規定,糧食儲存到規定年限後(一般是4-5年)不能再做糧食出售,原因是() A.糧
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種子是有生命的需要進行呼吸,糧食儲存到規定年限後(一般是4-5年),種子長期的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導致種子營養成分缺乏,因此不能在食用. 故選:A. |
C. 裝糧食的筒倉 折舊年限 是幾年
按照土地使用證上的剩餘使用年限攤銷如果小於10年則需要做納稅調整
D. 國家糧食部門明確規定,糧食儲存到規定年限(一般是4--5年)後,不能再作糧食出售,其依據主要是因為糧食
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熱量.糧食儲存過久,糧食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而造成營養成分缺乏,甚至產生有毒物質,影響糧食的品質.
故選:B.
E. 國家糧食部門明確規定,糧食儲存到規定年限(一般是4-5年)後,不能再作糧食出售,其
答案B
試題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熱量.糧食儲存過內久,糧食進行呼吸作用,消耗容了大量的有機物而造成營養成分缺乏,甚至產生有毒物質,影響糧食的品質。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呼吸作用影響糧食的品質。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
F. 國家糧食部門明確規定,糧食儲存到規定年限後(一般是4-5年)不能再做糧食出售,原因是()A.糧食儲
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種子是有生命的需要進行呼吸,糧食儲存到規定年限後(一般是4-5年),種子長期的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機物,導致種子營養成分缺乏,因此不能在食用.
故選:A.
G. 國家糧食部門明確規定,糧食儲存到規定年限後(一般是4—5年)不能再做糧食出售,原因
國家糧食部門明確水稻等陳化糧做飼料糧銷售最終還不
H. 怎樣能長期儲存糧食,存5年以上
儲藏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常規儲藏
常規貯藏 在倉房內適時通風或密閉保管的貯藏方法。一般是在大氣溫、濕度低於糧溫和糧食水分時,打開門窗進行自然通風;反之,則以密閉為主,或在糧食上壓蓋結構疏鬆的物料,以保持糧食溫濕度。
(二)低溫貯藏
低溫貯藏 利用低溫限制害蟲、微生物的活動,降低糧食呼吸作用,以達到安全貯藏的方法。根據低溫的來源可有3種方法:①冬季冷卻。②機械通風。③機械製冷。
(三)氣調貯藏
在密閉條件下,採用低氧(1%以下)、高氮(99%)或高二氧化碳(40%以上)氣體保存糧食的方法。常用的密封材料有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尼龍和聚乙烯的復合薄膜等。
(四)化學貯藏
利用化學葯劑抑制糧食本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可防止糧食發熱霉變並消滅貯糧害蟲。常用的化學保藏劑有丙酸、山梨酸等。
(五)地下貯藏
地下貯藏 地下糧倉糧溫的降低與升高都極緩慢,所能獲得的低溫常因地理位置不同而相差甚大,故應用上受一定限制。如在中國北部與中部地區的地下喇叭倉可以分別達到12~15℃和18~20℃的低溫;而在南部則很難獲得這樣理想的貯藏溫度。
(8)倉儲糧年限擴展閱讀:
貯藏前處理主要包括下列程序:
①乾燥。糧食入庫前須使其含水量降低至安全水分標准12.5~13.5%或更低。乾燥方法有日光爆曬和機械烘乾兩種。前者在天氣晴朗、空氣相對濕度低於70%並有風的條件下能獲得良好效果。
後者常在潮濕的收獲季節或晚秋收獲時採用。主要的烘乾設備有塔式烘乾機、流化烘乾機、輥筒烘乾機、太陽能乾燥機和微波乾燥機等。
②清理。即清除在收割、脫粒、翻曬過程中混入的各種雜質。雜質影響糧食的純凈度,而有機雜質一般由於帶菌多、吸濕能力大,還是引起糧食發熱、霉變和生蟲的重要因素。
清除的主要辦法是利用糧粒與雜質在顆粒的大小、形狀、比重和氣體動力學性質等方面的差異,應用風力揚谷機和各種篩具使二者分離。入庫糧食的含雜量一般應低於 1.5%。
③堆放。入庫時根據倉庫的形式與性能,糧食的品種、質量與用途,貯存的時間以及貯藏期間的季節變化等合理堆放,並須將新糧與陳糧、干糧與濕糧、有蟲與無蟲糧、商品糧與儲備糧分開存放。
為保證糧食安全貯藏,除上述貯藏前處理和應用適當的貯藏技術外,還須在防止糧倉失火、粉塵爆炸、有毒污染、熏蒸事故、洪澇浸水以及鼠、雀為害等方面,採取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