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持票人對前手再追索權,自清償或者被提起起訴之日七多長時間
這個需要區抄分,詳見《票據法》第17條的規定。
第十七條 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
(一)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二年。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自出票日起二年;
(二)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六個月;
(三)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六個月;(根據票據法解釋第18條之規定,不包括對票據出票人的追索權)
(四)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三個月。(根據票據法解釋第18條之規定,不包括對票據出票人的追索權)
票據的出票日、到期日由票據當事人依法確定。
另外,根據票據法解釋第19條之規定,票據法第四十條第二款和第六十五條規定的持票人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不包括對票據出票人的追索權。
② 持票人首次行使追索權的時間是() A.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3個月 B.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
持票人首次行使追索權的時間是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
追索權的時效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內容。筆者將其分為兩項,一是追索權本身的時效,二是行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效。
前者指的是<票據法>第65條的內容,持票人應按規定期限提供合法證明進行追索,否則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上述「規定期限」按照理解應是指《票據法》第 17條規定的行使權利期限,分為三種:1.針對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是2年;
2、一般前手的是6個月;3.如果是票據債務人付款後獲得票據權利而再行追索的,則為3個月。
雖然《票據法》第65條規定了持票人喪失追索權的情況下仍可以要求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的補救措施,以為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前提就是承兌人或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甚至於死亡、逃匿、破產、被責令停止業務活動等情況。因此,前述補救措施的實際意義存在疑問,也就是說即使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持票人也可能無法獲得實際的受償。而且,喪失了對前手的追索權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圍縮小。所以,及時進行追索以盡可能在最大范圍內保障權利是持票人應當加以注意的。
後者是指《票據法》第66條強調的持票人在規定期限內履行追索通知義務的規定,雖然該項規定並不影響持票人行使追索權,但是對於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損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損失)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③ 關於財產代管人的追索權的期限!
法院在宣告失蹤的判決中,為失蹤人指定財產代管人。按照有利於管理失蹤人的財專產來確定財產代管人屬。
財產代管人在涉及到失蹤人的訴訟裡面是直接作為原告或者被告的身份出現,而不是以失蹤人的代理人的身份出現。這里的代管就是暫時的看管,比如若失蹤人之前有債務,在債務到期時,代管人必須用失蹤人的財產來還債。相反,若有人欠失蹤人的錢,代管人也可以以失蹤人的名義要求他還款。若失蹤人有另外一些費用需要交納,比如稅,代管人還必須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替失蹤人支付。
財產代管人追索權的期限:應是追索到失蹤人失蹤後其朋友代管之時。
訴訟時效:從代管人被指定時起計算2年。
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33條第二款:「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向失蹤人的債務人要求償還債務或者代管財產受到他人侵犯的,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訴訟,要求償還債務或者賠償損失。」
(2)《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④ 經濟法票據再追索權問題
因為A是票據的出票人,根據票據法規定,出票人對支票持票人承諾付款的期限回是6個月。
票據法答第十七條: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六個月。
這時,B公司雖然行使再追索權,但適用17條第2款,即上款規定。你仔細看第十七條第(四)款: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三個月。
記住:這里是指「前手」,不是指出票人。前手不包括出票人,證據:票據法第十三條「 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抗辯事由,對抗持票人。」在票據法上,出票人與前手是分開表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如你認可,不知能否推薦為優質答案。網上能准確回答的應該不多的。
⑤ 票據追索權的期限過了還能行使嗎
你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六十六條 持票人應當自收到被拒絕承兌或者被內拒絕付款的有關證明之容日起三日內,將被拒絕事由書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內書面通知其再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時向各匯票債務人發出書面通知。
未按照前款規定期限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權。因延期通知給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損失的,由沒有按照規定期限通知的匯票當事人,承擔對該損失的賠償責任,但是所賠償的金額以匯票金額為限。
⑥ 不是說在追索權是3個月嗎 怎麼又兩年了
再追索權是3個月沒錯,但是再追索權的時效不適用開票人,換個方式來說,如果被追索的對象是開票人,那就是看票據的時效是到什麼時候,那再追索權的期限就是到什麼時候。
本題中貌似考再追索權的時效,實際靠的是商業匯票的時效。(是自到期日起2年內)
仔細看看,還有問題的話再追問吧。
⑦ 支票的在追索權期限是多長時間
應在收到拒絕證書後3日內通知前手。追索權最遲不超過遭拒付後的6個月。再追索權不得超3個月。
⑧ 追索權的時效
追索權的時效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內容。筆者將其分為兩項,一是追索權本身的時效,二是行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效。
前者指的是《票據法》第65條的內容,持票人應按規定期限提供合法證明進行追索,否則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上述「規定期限」按照理解應是指《票據法》第 17條規定的行使權利期限,分為三種:1.針對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是2年;2.一般前手的是6個月;3.如果是票據債務人付款後獲得票據權利而再行追索的,則為3個月。
雖然《票據法》第65條規定了持票人喪失追索權的情況下仍可以要求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的補救措施,以為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前提就是承兌人或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甚至於死亡、逃匿、破產、被責令停止業務活動等情況。因此,前述補救措施的實際意義存在疑問,也就是說即使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持票人也可能無法獲得實際的受償。而且,喪失了對前手的追索權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圍縮小。所以,及時進行追索以盡可能在最大范圍內保障權利是持票人應當加以注意的。
後者是指《票據法》第66條強調的持票人在規定期限內履行追索通知義務的規定,雖然該項規定並不影響持票人行使追索權,但是對於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損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損失)仍要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