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同的名詞解釋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
B. 請教一下 怎麼理解附條件和附期限合同啊 最好舉個例子 萬分感謝
合同中附有「十五天後該合同生效」的條件,就是附期限的合同;在合同中附有「等孩子上小學時該合同失效」的條件,就是附有解除條件的合同。
C. 附條件和附期限合同判斷
您好,根據1、2兩個的案情描述,兩個案件都是屬於附解除條件的內合同,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容當事人在合同中特別規定一定的條件,並以條件是否成就來決定合同是否生效的合同。《合同法》第4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附期限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設定一定的期限,並將期限的到來作為合同效力的發生或消滅的依據,這種合同就是附期限合同。例如,甲乙約定,在房屋租賃合同成立之日起10日內,甲將房屋交付給乙使用,這就是一個附期限合同。
D. 如何區分附期限和附條件的合同中的條件和期限
附條件與附期限都是屬於合同的附款,但兩者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作為條件的附專款必須是將來客觀屬上不確定的事實,如果不屬於將來或該事實是確定要發生的,則不能成為條件附款;而期限是以將來確定的事實的到來為前提的,如果不屬於將來的或不是確實的事實,則不能成為期限附款。
假設甲、乙之間約定,如果簽證下來,我的房子就賣給你,這就屬於附生效條件的行為,因為簽證是將來的事情,能否簽下來是不確定的,所以應該是在條件成立的時候,行為才生效,該合同屬於附條件的合同。
對於附期限的合同,假設甲、乙之間約定,在12月1日的時候甲出國,屆時甲就將房子賣給乙。這里確定了發生的時間,因此在期限屆至的時候,這個買賣行為就生效了,該合同屬於附期限的合同。
E. 附期限合同的合同認定
附期限合同與附條件合同的認定方區分有些模糊,下面以一個案例來說明附期限合同與附條件合同的認定。 1、因還款協議本身規定不明確,應確認該協議無效,被告應立即向原告還清欠款。
2、雙方達成的還款協議為附條件的合同,被告應在王某還清債務以後,才向原告還款,不應於2000年4月以前還款。
3、原、被告達成的還款協議應理解為一種附期限的合同,還款協議實際上只是規定了被告應在2000年4月底以前「還款」。 本案被告欠原告10萬元債務,雙方曾約定於1999年10月底還清。被告未及時還款,已構成違約,但因為雙方達成了還款協議,因此表明原告已放棄請求被告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雙方規定:被告「應在2000年4月底以前王某還款以後,還清欠款」。被告根據這一還款協議的規定,認為原告已同意在王某還款給被告之後,被告才向原告還款。因王某沒有還款,因此被告不能立即還款。從上述還款協議規定的內容來看,確實是不清楚的,據此原告、被告之間就還款問題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被告認為,他應在王某還清債務以後,才向原告還款,這實際上是將還款協議視為附條件的合同。也就是說,雙方在還款協議中,被告將王某向被告還款作為一個條件,並將該條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作為還款協議是否能實際履行的根據,換言之,如果條件不成就,則被告就不應按還款協議還款,當然,這並不是說被告沒有義務還款,只是說他應在王某還清債務以後,才向原告還款,不應於2000年4月以前還款。然而,從原告的理解來看,還款協議實際上只是規定了被告應在2000年4月底以前「還款」。這實際上是將還款協議理解為一種附期限的合同。所以本案爭議解決的關鍵是認定該還款協議是附期限的合同還是附條件的合同。
從理論上看,附期限的合同是指在合同中指明一定期限,並把該期限的到來作為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發生或消失的前提的合同。附條件的合同是指在合同中規定了一定的條件,並且把該條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作為確定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發生法律效力或者失去法律效力的根據的合同。合同所附期限與條件,都是對效力所作的限制,但兩者又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即條件的成就與否是當事人在設定時所不能確定的,也就是說,條件有可能成就,也可能不成就。如果條件是必然成就的,那麼當事人在民事法律行為中只需要附期限,而無須附條件了。因為期限是必然到來的,也是當事人能夠預知的。就本案來說,如果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那麼到2000年4月底,被告就必須履行還款協議,如果是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則被告必須在條件成就,即王某還款以後,才能履行還款協議。
從當事人雙方訂立還款協議的目的、還款協議的整體內容等方面來理解,該還款協議應屬於附期限的合同。雙方之所以規定王某還款的問題,是因為被告提出,王某可以在2000年4月底以前還款,因此原告同意達成還款協議。還款協議中規定的被告應「在2000年4月底以前還款」,是最核心的內容,還款協議中規定「王某還款以後」是從屬於「2000年4月底以前還款」這個前提的,也就是說,王某還款不過是對為什麼規定這個還款時間的一種解釋,不能將這個解釋孤立地作為一項條件來看待。所以,盡管還款協議的內容規定得不十分明確,但是該協議是指被告應於2000年4月底以前還款。據此應認為還款協議仍然有效,被告應依據還款協議,於2000年4月底以前履行還款協議,付清全部欠款。
F. 名詞解釋:合同
http://ke..com/view/1551.html?wtp=tt
根據《民法通則》
合同(參考英譯:agreement●bargain●contract●covenant●deal●engagement●handfast●pact●promise●signing●treaty)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根據《合同法》第2條之規定: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法國法的定義:《法國民法典》第1101條規定:「合同為一種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於其他一人或數人負擔給付某物、作為或不作為的債務」。這是大陸法系關於合同的經典定義。
德國法的定義:《德國民法典》第305條規定:「以法律行為發生債的關系或改變債的關系的內容者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必須有當事人雙方之間的合同」。
美國《法律重述:合同》(第2版):合同是一個允諾或一系列允諾,違反該允諾將由法律給予救濟;履行該允諾是法律所確認的義務
合同是由訂立合同的雙方在特定條件下對商定事件的文字形式的紀錄,只要是沒有違反法律,沒有自我矛盾的合同條文,雙方自願訂立,沒有傷及第三人利益,訂立合同的出讓方對標的物有處分權,訂立合同的一方或雙方沒有出於欺騙目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受法律保護的。
合同,也就是協議,是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約定、合意。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只有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約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
合同作為一種法律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這里所說的合同是指受《合同法》調整的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l)合同是兩個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2)合同以產生、變更或終止債權債務關系為目的;(3)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G. 附期限合同的特點有哪些,附期限合同有哪些種類
您好,附條件合同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所附條件是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並且作為合同的一個條款列入合同中。其與法定條件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後者是由法律規定的,不由當事人的意思取捨並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件。因此,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得以法定條件作為所附條件。
2.條件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事實。過去的、現存的事實或者將來必定發生的事實或者必定不能發生的事實不能作為所附條件。此外,法律規定的事實也不能作為附條件,如子女繼承父親遺產要等到父親死亡,就不能作為條件。
3.所附條件是當事人用來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屬意思表示。它同當事人約定的所謂供貨條件、付款條件是不同的,後者是合同自身內容的一部分,而附條件合同的所附條件只是合同的附屬內容。
4.所附條件必須是合法的事實。違法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如雙方當事人不能約定某人殺死某人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所附條件可分為生效條件和解除條件。生效條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不發生的條件。
在此條件出現之前,也即本條所說的條件成就之前,合同的效力處於不確定狀態,當此條件出現後,即條件成就後,合同生效;當條件沒有出現(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