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按份共有人享有優先購買權
《物權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一個是法律規定,另外就是設身處地地考慮,你我共有一塊土地,我想把我這份出賣,於情於理要先考慮你。
還有如果我因為你出價低想賣給另外出價高的我應該盡通知義務 ,當然這是在法定分期限內的。
⑵ 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有時效限制嗎
優先購買權並沒有明確的時效規定,但該權利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在同等條件下才能享受,也就是說擁有優先購買權的人如果比其他人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購買,就不具備所謂的同等條件,也就不享受優先購買權。
⑶ 股東優先購買權有沒有行使期限
行使期限:30日
根據《公司法》第72條規定;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3)按份共有優先購買權期限擴展閱讀
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條件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未就其股權轉讓事項徵求其他股東意見,或者以欺詐、惡意串通等手段,損害其他股東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主張按照同等條件購買該轉讓股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但其他股東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之日起三十日內沒有主張。
按照該規定,在侵害優先購買權的情形,其他股東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行使優先購買權之日起三十日內主張優先購買權。這一規定實質上賦予轉讓股東口頭通知相應的法律效力,但從舉證責任來講,轉讓股東有義務對其他股東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轉股一事,以及轉股的條件等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在股權轉讓已經辦理工商變更的情形,即便其他股東確實不知道股權轉讓的事實,那麼自股權轉讓工商變更登記一年後,其他股東也喪失優先購買權,只能接受股權轉讓的事實,認可股權轉讓的效力。
目前工商登記還存在很多的漏洞,時常發生未經股東會決議,私自轉讓股權的情形。針對這種情形,在司法解釋四生效後,公司的股東務必時常關注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避免自己優先購買權在股權變更登記一年後而喪失。
⑷ 按份共用人優先購買權受到侵害,份額已轉讓,受損害方在行使期限內可以繼續購買嗎
一般來講來商標侵權自分為了三個類型,商標使用侵權,商標銷售侵權,和商標標識侵權。
您這邊,建議您補充問題呢。
但是一般情況下,維權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1.發送律師函。
一封,簡單,准確,事實性強,邏輯正確的律師函,可以向對方描述清楚對方侵權的事實,以及您這邊的要求,這封律師函具有法律上的證明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現實中的警示作用。
2.向當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商標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查處侵犯商標注冊專用權的行為,是法律賦予其的一項重要職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行這項法定職責,這一點在法律中需要進一步明確。
您這邊可以到當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投訴,請求其依法查處該侵權行為,並責令其停止侵權,如果被告不履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請求法院強制執行。
3.向人民法院提出商標侵權訴訟
民事訴訟是商標權人在商標遭受侵權後,最後的一項維權救濟措施。民事訴訟的主要目的,在於讓侵權人停止侵權並解決權利人被侵權所遭受的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的補償問題。
這三項是基本的措施,當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些投訴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這一點,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⑸ 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行使中的幾個法律問題
我國《物權法》第101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民法通則》第78條第3款規定:「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這兩條規定確立了我國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但上述法律規定過於簡單,對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前提條件、方法及法律效果等問題均未加以明確,這不僅給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帶來了困難,也給轉讓人轉讓其共有財產份額帶來不少麻煩,由此引發了不少糾紛。
一、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基本前提:「轉讓」共有財產份額
《物權法》第101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產生的前提是其他按份共有人轉讓其財產份額。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核心詞,只有在符合該條規定的「轉讓」條件下,按份共有人才享有優先購買權,因此,正確理解該詞在本條規定中的涵義成為適用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的前提和關鍵。實踐中,對該條規定中「轉讓」的理解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小問題:一是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否包括無償轉讓?二是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否包括按份共有人之間的轉讓?三是該條規定中的「轉讓」是否包括因破產、實現擔保物權或執行法院判決而被迫轉讓共有財產份額的情形?下面分別加以闡述。
(一)《物權法》第101條中的「轉讓」是否包括無償轉讓
實踐中,有人認為,從《物權法》第101條的文義以及《物權法》總則中的有關條文用語(如第6條、第二章等)看,此處的「轉讓」顯然應當包括有償轉讓和無償轉讓,如果不這樣理解,《物權法》的邏輯一致性就會出現嚴重問題。筆者不贊同這種觀點,而是認為此處的「轉讓」僅包括有償轉讓,而排除了無償轉讓的情形。對於有償轉讓時按份共有人有權行使優先購買權並無爭議[1],而對於此處排除無償轉讓的情形,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雖然從理論和文義上講,轉讓包括無償轉讓和有償轉讓,但在《物權法》中,「轉讓」一詞在不同條文中的含義並不完全相同。例如,《物權法》第6條、第9條、第23條所稱的「轉讓」包括有償轉讓與無償轉讓,而第143條所稱的「轉讓」則僅指有償轉讓,因此,對第101條所稱的「轉讓」應當結合立法目的和制度內涵綜合加以解釋,並且如果對其進行限縮解釋也並不會給《物權法》本身的邏輯一致性帶來任何障礙。
其二,根據《物權法》第101條的規定,判斷按份共有人能否取得該轉讓份額的關鍵條件是其是否接受共有人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第三人)受讓該份額的「同等條件」,這里的「同等條件」主要是指數量、價格、支付方式等。實踐中,按份共有人將其享有的共有財產份額贈與第三人,因繼承、遺贈等原因致使共有財產份額的權利主體發生變化,是較為常見的無償轉讓情形。在這些無償轉讓的情形下,根本不存在交易價格、支付方式,是否存在擔保等條件更無從談起,因此,無法對其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同等條件」加以客觀判斷。也就是說,無償轉讓與優先購買權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沖突關系,轉讓的無償特點和價格的缺乏使優先購買權的適用成為不可能。[2]因此,基於《物權法》第101條的立法目的和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制度內涵,應當對該條所稱的「轉讓」進行限縮解釋,將無償轉讓排除在該條所稱的轉讓之外。
其三,從有關立法例看,大陸法系國家立法多將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僅適用於有償轉讓的情形,如《法國民法典》第815-14條、《魁北克民法典》第1022條所規定的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只適用於共有人有償轉讓共有財產份額的情形,而《德國民法典》第463條、第1097條、《巴西新民法典》第1322條所規定的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僅適用於共有財產份額出賣的情形。[3]可見,排除無償轉讓適用優先購買權是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的通例,是從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的制度內涵出發所應當作出的必然解釋。
⑹ 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期限有什麼規定
承租人優先購買抄權的性質系一種強制締襲約請求權,非形成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15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在15日屆滿後,承租人主張優先購買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結合司法實踐,若出租人未履行告知義務,多將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合理期限類推適用除斥期間1年的期限,即自出賣人與第三人訂立有效合同之日起計算,逾期1年權利歸於消滅。望採納,謝謝!
⑺ 我想知道優先購買權的訴訟時效是多久從何時開始算急!急!急!
法律上沒有針對來優先購買權明確源規定時效,主張優先購買權的關鍵是以優先購買權為由申請撤銷他們簽訂的買賣合同,因此通常認為你們應該在知道權利受到侵犯後一年內申請撤銷並主張優先購買權。
注意提供你們承租該房並實際使用該房的證據、繳納房租的相關證據,還有何時以何種途徑知道房屋被出售的證據。
⑻ 優先購買權行使期間一般是多少天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將優先購買權行使期間確定為15日有三種情況:一是轉讓人未通知的;二是轉讓人雖進行了通知,但通知中未載明行使期間;三是轉讓人雖進行了通知,也載明了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間,但該載明的期間短於通知送達之日起15日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轉讓人未通知的
1、此時的期間起算點為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最終確定的同等條件之日
實踐中,在轉讓人轉讓其享有的共有份額時未通知其他按份共有人的情況下大量存在,而優先購買權行使的前提是其他按份共有人對轉讓人轉讓共有份額的條件確切知道,否則,無法行使優先購買權,因此,轉讓人對轉讓同等條件未通知的情況下,其他按份共有人無從知道該條件,應以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最終確定的同等條件之日作為優先購買權行使期間的起算點。對於何謂知道或應當知道,實踐中涉及舉證責任的問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一般原理,當事人只能對積極的事實舉證證明,無法對消極的事實進行舉證,故對於要求主張行使優先購買人的其他按份共有人來講,無法對其不知道同等條件的事實舉證證明,且一般是以轉讓人抗辯主張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該同等條件為訴訟結構,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原理,也應就轉讓人對其他按份共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共有份額轉讓以及同等條件的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
2、優先購買權行使期間為15日
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轉讓條件後,其他按份共有人就具備了根據該條件判斷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購買該轉讓份額的基礎,此時,如果對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沒有期限限制,無疑將不利於財產關系的穩定,也將可能會對轉讓人和其他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考慮到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物的情況很熟悉,在已經知道轉讓條件的情況下,只要期限足夠讓其他按份共有人有合理時間考慮是否先行購買即可,從平衡轉讓份額的按份共有人和其他按份共有人的利益出發,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4條第(3)項關於「出租人履行通知義務後,承租人在15日內未明確表示購買的。」的規定,本條沒有區分動產還是不動產,確定了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間為15日。
(二)轉讓人雖進行了通知,但通知中未載明行使期間
1、此時的期間起算點為通知送達之日
在轉讓人就轉讓共有份額一事進行了通知的情況下,對其他按份共有人來講,就已經具備了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條件,可以認定為知道的情形,應以此為優先購買權行使期間的起算點。相反,即便轉讓人作出了通知,但是如果該通知沒有到達其他按份共有人,則對於其他按份共有人來講,該通知應視為不存在,因此,本條司法解釋明確,在轉讓人發出通知的情況下,將通知到達之日作為優先購買權期間的起算點。當然,如果存在多個按份共有人,各個按份共有人的優先購買權行使期間的起算點應分別計之,自不待言。
對於通知義務的履行期限,有人主張,可參照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制度中出租人之通知義務的規定,轉讓人應在3個月內告知其他按份共有人。在司法實踐中,基於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制度的目的,完全可以認定轉讓人應當在與第三人確定了轉讓條件後毫不遲延地將轉讓條件通知其他按份共有人,當然,違反該義務並不會直接導致轉讓人與第三人的轉讓合同無效,其法律後果是使得其他按份共有人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期限起算點從其應當知道時起算。
2、行使期間仍為15日
在收到轉讓人就轉讓條件的通知後,其他按份共有人就具備了根據該條件判斷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購買該轉讓份額的基礎,在轉讓人未載明行使期間的情況下,應根據上述規定統一認定為15日。
(三)轉讓人雖進行了通知,也載明了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間,但該載明的期間短於通知送達之日起15日的
由上所述,本解釋將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間確定為15日,前提是需要通知到達其他按份共有人,對於其他按份共有人來說,確切地知道轉讓的同等條件,以便作出是否購買該轉讓份額的決定。15日是其他按份共有進行慎重考慮的合理期間。因此,如果轉讓人通知載明的時間短於15日或者雖然長於15日,但通知到達之日時已經不足15日的,就會導致其他按份共有人因時間緊張,欠缺考慮,導致影響對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故在此情況下,亦應以通知到達之日為起算點。行使期間順延為15日。
此外,由於優先購買權的性質應為附有條件的形成權,因此,根據形成權的基本理論,本解釋確定的15日為不變期間,性質上應屬於除斥期間,不得中止、中斷或者延長。該期間的經過將導致優先購買權確定地喪失。
⑼ 按份共有人轉讓其份額時,其他共有人享有優先購買權嗎
現實問題
郝某與常某系男女朋友關系,兩人共同購買了一套兩室一廳回的房屋打算用來結婚,其中答郝某出資30萬元,常某出資50萬元,房產證上寫明雙方享有的份額同出資比例。後因郝某與常某分手,郝某欲將房屋出售,常某願意購買郝某享有的份額,但是遭到了郝某的拒絕,雙方因此發生爭執。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所以,常某作為按份共有人擁有在同等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郝某不得拒絕。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零一條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