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我國的債券回購市場上回購期限

我國的債券回購市場上回購期限

發布時間:2021-02-12 04:44:17

1. 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的概述

債券質押式回購是參與者進行的以債券為權利質押的短期資金融通業務。其實質內容是:債券的持有方(正回購方、賣出回購方、資金融入方)以持有的債券作抵押,獲得一定期限內的資金使用權,期滿後則須歸還借貸的資金,並按約定支付一定的利息;而資金的貸出方(逆回購方、買入返售方、資金融出方)則暫時放棄相應資金的使用權,從而獲得資金融入方的債券抵押權,並於回購期滿時歸還對方抵押的債券,收回融出資金並獲得一定利息。
一筆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涉及兩個交易主體、兩次交易契約行為。兩個交易主體是指正回購方(賣出回購方、資金融人方)、逆回購方(買入返售方、資金融出方);兩次交易契約行為是指開始時的初始交易及回購期滿時的回購交易。無論是資金融入方還是資金融出方都要經過兩次交易契約行為。
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是證券市場的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3年12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於1994年10月分別開辦了以國債為主要品種的質押式回購交易,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發展我國的國債市場,活躍國債交易,發揮國債這一金邊債券的信用功能,為社會提供一種新的融資方式。
基本意義與發展
為進一步促進貨幣市場的健康發展、推動政策性金融債券和中央銀行融資券的流通轉讓、擴大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交易品種、規范商業銀行的債券回購業務,1997年6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規定,自1997年6月起,全國統一同業拆借中心開辦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中央銀行融資券回購業務;商業銀行間的債券回購業務必須通過全國統一同業拆借市場進行,不得在場外進行。
隨著滬、深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和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我國債券回購交易的券種不斷擴大。依據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中國證監會於1995年8月8日聯合發出的《關於重申對進一步規范證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債券回購交易的券種只能是國庫券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為了推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完善債券交易機制、活躍上海和深圳債券市場,2002年12月30日和2003年1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推出了企業債券回購交易。
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證券回購券種主要是國債、融資券和特種金融債券。可見,兩個交易市場中主要的債券回購品種是國債。開展證券回購交易業務的主要場所為滬、深證券交易所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
滬深交易所的債券回購期限、品種
上海交易所現有實行標准券制度的債券質押式回購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9個品種代碼分別為GC001、GC002、GC003、GC004、GC007、GC014、GC028、GC091和GC182。
深圳交易所現有實行標准券制度的債券質押式回購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63天、91天、182天、273天11個品種代碼分別為R-001、R-002、R-003、R-004、R-007、R-014、R-028、R-091、R-182。
深交所企業債回購期限有1天、2天、3天、7天4種。
3天和7天的國債和企業債回購是包括周末的,比如在星期五做了一筆,周末是有利率收入的。
具體的操作步驟:
一般個人投資者都只能主動借出資金,獲取質押的債券進行逆回購,只要在證券公司的交易操作軟體中做出賣出的動作即可鎖定固定年化利率收益。資金和利息當天晚上即可到賬,第二天可用。

2. 全國銀行間市場債券質押式回購實行什麼制度

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全國銀版行間債券回購利潤權由交易雙方自行確定。回購期限最長為365天。
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是指正回購方(賣出回購方、資金融入方)在將債券出質給逆回購方(買入返售方、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的同時,雙方約定在將來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購方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資金額向逆回購方返回資金,逆回購方向正回購方返回原出質債券的融資行為。

3. 證券回購的證券回購在貨幣政策中的作用

回購交易就是用證券來獲得現金並簽訂協議在將來的某一天購回證券證券可以作為現金貸款的擔保現金也可以作為證券貸款的擔保回購包括三種類型標準的回購協議(standardrepurchaseagreement)、購回/售回交易(buy-sellback)和證券貸出(securitylending)①回購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可以用來獲得現金或獲得證券獲得證券對市場參與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比如說它允許市場參與者進行對期貨合同的交割此外回購可以用作融資杠桿回購對中央銀行來說是貨幣政策的一種工具因為它具有較低的信貸風險可以作為流動性管理的非常靈活的工具還可以作為顯示貨幣政策態度的有效機制此外因為回購利率的信貸風險升水一般來說是非常小的所以回購市場也是市場預期的信息來源之一它為中央銀行提供了有關短期利率預期的一些信息。
一、回購可以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
國際清算銀行1998年6月所作的調查中(表1)指出在全球主要11個國家(比利時、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荷蘭、美國、英國、瑞典)中美聯儲實際上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在貨幣政策的實施中運用回購加拿大中央銀行在1953年也運用了回購其他幾個國家也在70年代左右引入回購政策不過英國在1997年才開始在政府債券作為擔保的交易中運用回購日本和瑞士分別在1997年和1998年才運用回購我國的國債回購業務在1991開始起動但是大規模的規范操作是在1997年以後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是標準的回購協議然而加拿大、義大利和瑞典用的是購回/售回協議日本用的是有現金擔保的證券借入荷蘭採用的是所謂的特別貸款這種貸款與回購的作用很相似這些選擇主要是受到每個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結構的影響對運用回購操作的中央銀行來說回購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貨幣操作工具在這11個國家中回購操作在國內金融部門的再融資中所佔的份額已超過70%(根據尚未清償的數量)回購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能夠通過兩條途徑影響利率水平回購不但是貨幣市場控制流動性的一個非常靈活的工具而且是反映市場合意利率水平的一個重要的顯示機制這些都源於回購合約的主要特徵。
1.回購合約相關的特徵
中央銀行可以設計回購合約使之與貨幣政策制度框架相一致這取決於回購能否發揮流動性管理的作用或者具有信號顯示的作用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在回購合約特徵選擇變化方面可以區分4個主要的維度
第一頻率回購操作的頻率在利用回購進行日常流動性控制的國家比較高如果中央銀行只是把回購主要作為一種長期流動性提供的機制或者是利率顯示信號時其回購操作的頻率就比較低
第二到期日回購的到期日決定了在一定時期日限期到期的比例通過回購可以加快流動性的吸收運用回購操作進行日常流動性管理的中央銀行傾向於依靠短期的回購
第三披露在招標之前中央銀行回購利率的披露取決於回購操作是作為信號顯示還是流動性管理對照表1和表2如把回購操作作為信號顯示的國家在招標之前傾向於披露回購利率而主要用來作為流動性管理的國家在招標之前一般不披露回購利率
第四招標制度招標或者拍賣制度的選擇依賴於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立場想要傳遞的信號從表2看招標制度從多利率招標(較低的傳遞信號的能力)到固定利率報價(較強的傳遞信號的能力)各有不同
2.回購與中央銀行的流動性管理
回購的優勢是可以為中央銀行提供相對准確的流動性控制中央銀行通過正回購與逆回購實現回籠貨幣和投放基礎貨幣影響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這主要的11個國家有的是運用回購來實施流動性的供給而其他的國家則運用回購和逆回購來實施流動性的供給和吸收當然在期限結構的設計上為了應用回購技術控制流動性期限結構必須適合來確保足夠的回購量在合適的期限內到期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銀行回購操作頻率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是最低的存款准備金要求對那些採用存款准備金國家的中央銀行來說日常的流動性微調有時不是必要的回購是用作提供時間變動頻率較長的期間內的長期流動性那些不採用存款准備金的國家的中央銀行在對中央銀行的貨幣需求十分靈活的地方回購是用作每日流動性的微調
3.回購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信號顯示
中央銀行有時實施的回購操作具有信號顯示的作用回購操作傳遞信號的方式和信號的類型在各個國家是不同的回購的信號顯示作用的運用也取決於中央銀行賦予這種溝通方式的價值最近幾年在一種極端的情況下聯儲已經避開任何回購的操作或者其他類型為了傳遞政策的目的的市場操作在其他國家回購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回購利率的變化就顯示了貨幣政策的變動還有些國家其他利率比如貼現率或者隔夜的同業拆借利率發揮這一作用回購仍然被用作提供貨幣政策態度或者主要官定利率的可能變動方向的信號
中央銀行可以改變回購操作中所運用的拍賣技術這要取決於他們想要傳遞的信號在一些情況下如果它滿足市場利率的話中央銀行會用浮動利率(多種)利率的拍賣(與中央銀行管理流動性的回購交易相聯系的回購利率並沒有被市場表示出來)但是當它想表明合意的利率水平或者是表明貨幣政策的變化中央銀行或許偏向於固定利率中央銀行通過運用回購操作(沒有必要提示回購利率)來調整流動性並在波動范圍內影響市場利率水平通過調整波動范圍來顯示貨幣政策的變動
二、回購信息可以提供貨幣政策預期
有關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信息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在較大范圍的貨幣政策工具的價格中中央銀行從回購操作中所獲得的信息是十分有用的而且還可以與其他工具結合在一起
1.市場預期信息的運用
短期的收益率曲線反映了有關什麼時候和在近期內中央銀行調整多少官方利率的市場預期長期利率體現了貨幣政策的預期但是要經過相關的通貨膨脹和其他宏觀經濟基礎變數以及可預測的中央銀行的信譽(這在較長時期內是相關的)的調整因此對體現在短期利率中的預期的理解在評估貨幣政策方面是很重要的中央銀行需要知道為了估測政策調整對市場利率和其他變數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市場參與者會預期到官方利率的變動更進一步地中央銀行需要知道在多大程度上他們會驗證包含在金融市場價格中的未來貨幣政策預期
2.回購可以提供貨幣政策預期的優勢
未來官方利率水平的預期在所有的金融資產價格中都是暗含的金融資產的廣泛選擇產生和提出了中央銀行可以用哪一個金融資產來獲得最有用的市場預期的度量在這一方面不同的證券具有不同的相對優勢
第一政府債券政府債券的現貨市場對導出長期利率的期限結構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可以用於評價長期的政策預期和政策的可信程度然而計算隱含的、快到期的政府債券的長期收益率曲線是很困難的有時也可能產生不太精確的短期政策預期的測量
第二私人部門的債務工具這些工具包括利率互換、同業信貸和存款證明從這些工具中提取利率預期的准確信息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們包含了信貸差這是與貨幣政策預期不完全相同的
第三利率期貨利率期貨是高度流動性的短期工具但是涉及到由源於同業存款的無擔保性質產生的信貸風險而且作為短期的度量工具要受到結算的期貨合同的限制(通常是每隔3個月)利率期貨很難在當前期和結算期間提供官方利率的直接測度
第四回購在許多國家回購市場一般的流動性是大約在3個月左右(我國和美國市場的流動性不超過12個月)所以從回購利率期限結構中獲取的預期不可能准確地超過短期利率但是非常短的回購利率在很多國家可能是最佳的信息來源而且回購的信貸風險很低因為它們都是質押式交易很大程度取決於基礎證券的信貸風險(對政府債券來說可以忽略)由於回購市場具有這些優勢所以一般回購市場的利率可以說是無風險短期利率的最佳代理變數(在那些流動性回購市場存在的國家內)理論上它應該提供相對精確的對中央銀行官方利率(干預利率)的一個市場預期特別是當目標利率是回購利率時不過實踐中官方利率和回購利率確實存在差別因此對能夠利用回購利率作為評估貨幣政策預期的中央銀行來說最好的就是要評定為什麼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這兩種利率是不同的
三、我國債券回購市場的發展與央行的貨幣政策
1.我國債券回購市場的現狀
我國的國債回購業務始於1991年但在1995年之前盡管國債回購交易佔到全部國債交易量的50%以上但由於國債回購市場長期以來事實上是一個民間的自由市場所以出現各種違規行為主要表現在期限過長、擔保品不足和債務拖欠上199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出通知進一步規范回購業務嚴禁在證券回購中買空賣空要求融資方必須有屬於自已的100%的國庫券或債券為防止銀行資金通過回購市場流人股市1997年6月5日所有商業銀行的國債交易同時進入位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內的同業拆借網路所支撐的無形電腦系統內形成所謂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當然這一市場還交易政策性金融債和中央銀行的融資券和其他債券)建立了銀行業與證券業之間的防火牆(袁東等2004)
銀行間債券市場建立之初的一級參與者只有16家商業銀行此後監管部門逐步放開市場准入限制市場成員的類型和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05年底有54家一級交易商(商業銀行)2005年4月末投資者數量達到了5646家其中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保險機構、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等各種機構②
就債券回購交易量來說銀行間債券回購和兩個交易所的債券回購業務1998年佔到貨幣市場交易量的70%1999年和2002年升高到83.3%2004年略有下降也達到了76.5%從2001年以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上升勢頭很明顯交易量的比重佔到了一半以上這就說明了回購操作的風險小所以在我國已經成為貨幣市場交易的一種非常常用的工具
就回購操作在金融機構融資的重要性由於受資料的限制用年度逆回購總額與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總額進行計算可以粗略地估算出回購業務在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中的作用從表3可以看出這一比重從2000年到2004年在不斷上升
2.回購已成為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原則是根據經濟金融運行的態勢和銀行體系流動性情況靈活地選擇主動性操作和防禦性操作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和保持金融體系穩定運行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2002年以前央行的回購操作以逆回購為主而2002年是公開市場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年2002年以來中國外貿出口和外商投資持續增長的發展勢頭超出年初預計人民銀行買入外匯的數量持續上升相應大量投放基礎貨幣中國當前貨幣運行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結為流動性的泛濫(巴曙松2006)中國人民銀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在調控基礎貨幣、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方面取得了成功從2002年以來的公開市場操作基本上以正回購為主2003年到2005年的正回購操作分別為21次、43次和62次三年內翻了三倍正回購的交易量幾乎也翻了三倍2005年凈回籠基礎貨幣達到7000億元是央行實行公開市場操作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年這說明了央行通過回購操作來實行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更加具有主動性
四、比較與借鑒
第一就交易頻率來看我國央行的回購操作的頻率基本上與主要發達國家保持一致每周一次說明我國已經把回購作為進行日常流動性控制的重要手段
第二就到期日來看我國債券回購市場一般是隔夜到120天以隔夜和7天期的回購交易為主與主要發達國家基本相同
第三就信息披露制度來看我國的公開市場操作在招標後公開披露回購利率說明我國主要把回購作為流動性管理而不是主要作為信號顯示
第四在招標制度方面我國央行的回購操作的招標制度有多利率招標和固定利率報價還有數量招標與發達國家招標制度安排基本相同
但是國債回購利率預期作用並沒有充分發揮央行的回購政策利率對貨幣市場的回購利率的影響作用並不明顯公開市場操作的國債回購是中央銀行影響貨幣市場利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但是根據盧遵華(2005)用2004年的數據的研究Granger因果檢驗表明公開操作的國債回購利率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7天期回購利率的因果關系不顯著也就是說兩者都受到市場資金面的影響存在同升同降的關系但不存在單向或相互的引導關系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不顯著也就是說我國公開市場的政策操作利率對貨幣市場的利率的影響作用有限貨幣政策的利率渠道並不暢通
所以未來債券市場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貨幣市場債券回購利率的信號顯示和預期作用可以將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也納入一級交易商的行列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為公開市場操作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註:
①Standardrepo在我國指的是質押式回購buy/sellback指買斷式回購
②2005年4月份末的數量包括一級交易商和二級交易商的數量
參考文獻:
1.袁東中國債券流通市場運行實證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2.盧遵華公開市場業務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分析J中國債券信息網2005年5月
3.彭玉梅我國公開市場操作效率研究J濟南金融2003年第7期
4.BIS,,9March1999.

4. 證券回購市場的各國比較


在美國,國債回購市場是很大的。截止1993年10月20日,一級交易商開展的國債回購余額達8520億美元,佔93年3季度末可流通債券余額的 29%。其中,隔夜和連續回購(Continuing Repos,指交易雙方均有隨時終止權的回購協議)余額4660億元,佔54.7%,另外的 3860億則是期限比較長的回購協議。一級交易商還開展葩回購業務,同期余額6700億美元。證券借貸的規模不大,一級交易商共借出資金50億美元,同時借入1840億美元。
80年代中期,一些國債商紛紛倒閉,並導致數家儲蓄貸款協會歇業,俄亥俄州存款保險公司也隨後倒閉。券商倒閉的一個原因,是與客哀悼簽訂回購協議後並沒有把協議證券打入客戶帳戶,而是利用同一筆證券反復進行回購交易。國債商中的二有交易商由於業務單一,只從事國債買賣,所受監管原本是極為寬松的。問題出來以後,1986年通過的政府債券法把國債商納入了財政部、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督管理之下。
其他西方國家的回購市場的規模要小得多,很多國家對證券回購和證券借貸有法規或稅收上的限制。在日本,回購交易被稱為現先交易(Gensaki)。 1993年9月底,日本回購交易余額(包括非政府債券)為10.6兆日元(合1010億美元),占國債余額的9.8%。其中,短期國債的回購市場比較活躍,占據了國債交易量28%的份額,證券公司是主要的資金借入方。日本把長期國債回購看作是證券交易的一種形式,因而需要繳納交易稅。金融機構賣出證券的稅率為交易價格的0.01%,非金融機構為0.03%;回購方和返售方在賣出證券時均需納稅,長期國債回購的規模因而受到了很大限制。1989年,日本開辦了證券借貸業務(Bond Lending),由於不納交易稅,發展很快,已成為證券市場上重要的流動性源泉。證券借貸期限短至隔夜;相反,現先交易短期業務開展的很少,這是因為稅負大,成本太高的緣故。
德國的回購交易與眾不同,銀行借入回購資金須按規定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備金。這樣一來,實際上取消了回購市場在國內的存在。而倫敦的德國國債回購市場卻很私營,其中的大部分交易是長期債券。這個市場與德國國債期貨合約交易緊密相連,場內的德國企業很活躍。
法國國債回購交易人舅內和海外兩個高層。國內回購市場雖沒有稅收限制,但不確實性大,妨礙了市場的發展;1993年底,法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法律,著手消除這些不確實性。截止1993年12月,國內回購余額約2000億法朗,大致是海外回購余額的兩倍。義大利的國內回購市場也比較發達,長期國債交易尤為活躍。1993年底,包括銀行間回購的回購交易余額為92兆里拉。
在英國,沒有私營單位之間的國債市場,只有有限的金邊債券借入市場,允許金邊造市商通過交易所貨幣經紀人借入金邊債券。1994年1月,英格蘭銀行啟用金邊證券回購充當規范的公開市場工具。加拿大的國債回購市場很靈活,1992年取消了跨境回購稅,美國投資者參加進來,有力地推動了市場的發展。
各國回購市場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回購協議的法律有效性問題在一些場合並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回購協議具有抵押貸元老派 性質,但發生破產情形時,回購協議有著法律上的不確定性,在破產清理時可能不被受理。另一問題是稅負問題,回購協議將抵押借款和證券貸款兩種方式組合在一起,但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貸款,事實上更象一種帶有返售期貨合約的售券行為。在有些情況下,特別是當開展回購業務的交易商貸對方保管證券時,還會產生怎樣才算真正轉移證券所有權的問題。
還有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即回購協議和證券借貸的結算問題。原則上講,這些交易的結算方法同證券的現金交易結算是一樣的,但由於回購交易十分復雜,實際執行起來困難很大。
最後,回購協議可能產生潛在的「系統性」問題。套頭交易基金有時在國債市場上進行大的杠桿作用購置,證券商通過回購協議向基金發放抵押貸款。典型的回購協議期限很短(一周以內),由於證券價格經常波動,抵押證券的期初價格要略微超過貸款額。如果說市價波動過大,券商就會面臨抵押不足的問題。

5. 證券回購市場的中國狀況


證券回購這種形式的融資活動在我國的歷史並不長,其迅速發展更是最近幾年的事件。
1988年,我國開辦了國債回購業務。1991年上半年,STAQ系統制定了證券代保管制度,7月宣布試行回購業務。9月14日,在STAQ和上交所兩家系統成員之間完成了第一筆回購交易。隨後,武漢、天津證券交易中心也相繼開展了國債回購業務。1993年下半年,上交所開設國債回購品種,回購市場規模也開始急劇膨脹。1994年,全國國債回購交易量達3000億元;1995年,全國場內交易總量估計在2000億元以上。
我國證券回購的交易主體主要有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以及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回購交易品種主要是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和金融債券,回購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下。回購交易採用兩種交易方式,即場內交易在證券交易中心和交易所內會員單位之間進行的交易和場外交易(櫃台交易)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和個人在有形市場之外進行的交易,業務很不規范,監管難度大。從回購資金的基本流向上看,是從銀行系統和證券公司流入非銀行金融機構。
我國的證券回購市場是伴隨著國債市場的擴大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而急劇膨脹起來的,市場監管工作沒有能夠及時跟上。1995年三部委「8·8通知」 下發以前,有關部門並沒有對證券回購業務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各交易場所對交易活動的操作規范也不統一,有的甚至與金融、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相抵觸。
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對證券回購市場的管理規定主要集中在《信貸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銀發〔1994〕37號文)、《關於1995年國庫券發行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銀發〔1995〕83號文)和《關於堅決制止國庫券賣空行為的通知》(財政部〔94〕財國債字第20號文)三個文件裡面。這些規定包括證券回購的期限、利率以及回購方應有真實的足額的有價證券等。但對證券回購參與者的資格審查等問題並沒有明確統一的規定,回購業務不規范的問題一直存在。
監管不力是證券回購市場1993年以後由活而亂的外部原因。買空賣空現象十分普遍,回購交易一改本來意義上的融資功能,成為變相拆借資金、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逃避規模控制的手段。為了解決上述問題,1995年8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聯合發出《關於重申對進一步規范證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即「8·8通知」),強調回購方必須由100%的屬於自己所有的國庫券和金融債券方可開展回購業務,文到之日前所有證券回購中的違規行為必須在規定期限內糾正。通知下發後,當交易群體中一方無足額證券抵押又無錢可還時,由於債務規模巨大,就可能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原來「資金鏈」的動態平衡被打破,形成僵化的債務網。事實正是如此,8月以後,證券回購中的逾期債務日益擴大。一些機構面臨支付困難。
10月27日,三部委聯合發出《關於認真清償證券回購到期債務的通知》,重申8月8日以後開展的回購業務必須執行100%實物券託管的規定,同時規定,對8月8日以前簽訂的、10月31日之前不能補足實券的回購協議,允許雙方按原定回購協議的期限到期清償債務;證券機構把回購資金轉借給企業,用於正常流動資金需要和中、低檔住宅開發的,借款企業可按規定向銀行申請貸款解決拖欠。為落實通知精神,督促清償工作,三部委成立了證券回購市場債務清償督查工作組,於11月15日分赴京、鄂、粵、瓊、遼等地督查各交易中心和金融機構壓縮拖欠,清償債務。

6. 債券買斷式回購的相關規定

《上海證券交易所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實施細則》
第一條 為促進國債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規范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行為,防範市場風險,維護參與者的合法權益,根據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關於開展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業務的通知》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本所)有關業務規則,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是指國債持有人在將一筆國債賣出的同時,與買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再由賣方以約定價格從買方購回該筆國債的交易行為。通過賣出一筆國債以獲得對應資金,並在約定期滿後以事先商定的價格從對方購回同筆國債的為融資方(申報時為買方);以一定數量的資金購得對應的國債,並在約定期滿後以事先商定的價格向對方賣出對應國債的為融券方(申報時為賣方)。
第三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的交易主體限於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上海分公司以法人名義開立證券賬戶的機構投資者。
第四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除遵守本實施細則外,還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本所業務規則的規定。
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應當遵守公開、公平、公正、誠信和自律的原則。
第五條 本所會員應建立有關國債買斷式回購業務的風險控制機制,如代理客戶參與該回購業務,應對機構投資者身份進行資格認定,並與其簽訂有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第六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的券種和回購期限由本所確定並向市場公布。
第七條 每一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單一券種買斷式回購未到期數量累計不得超過該券種發行量的20%。
第八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按照證券賬戶進行申報。申報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價格:按每百元面值債券到期購回價(凈價)進行申報;
(二)融資方申報「買入」;融券方申報「賣出」;
(三)最小報價變動:0.01元;
(四)交易單位:手(1手=1000元面值);
(五)申報單位:1000手或其整數倍;
(六)每筆申報限量:競價撮合系統最小1000手、最大50000手。
第九條 單筆交易數量在10000手(含)以上,可採用大宗交易方式進行。有關大宗交易的其他規定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實施細則》執行。
第十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的交易費用按現行同期限國債標准券回購的標准執行。
第十一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實行履約保證金(以下簡稱「履約金」)制度,融資方和融券方在成交當日須按一定比率繳納履約金。履約金由中國結算上海分公司管理,在買斷式回購到期並完成清算交收前,雙方不得動用。
第十二條 每筆交易須繳納的履約金數額等於該筆交易的初次結算金額和該買斷式回購品種履約金比率的乘積。
履約金比率由本所根據控制風險和保證履約的原則,參照相同期限已上市國債的歷史價格波動情況確定。本所可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履約金比率。
調整後的履約金比率,只適用於調整後的交易,不追溯調整。
第十三條 機構投資者進行買斷式回購交易必須擁有足額的資金或相應的國債。
第十四條 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按照「一次成交、兩次清算」原則進行。初次清算價格為上一交易日對應國債的收盤價(凈價)加上交易日對應國債的應計利息,購回清算價為購回價(凈價)加上到期日應計利息。具體清算交收遵守中國結算的相關規定。
第十五條 回購到期雙方按約履行的,履約金返還各自一方。如單方違約,違約方的履約金交守約方所有。到期日融券方證券賬戶中應付的相應國債數量不足,視為違約。到期日融資方沒有足夠資金購回相應國債,視為違約。
違約方承擔的違約責任只以支付履約金給守約方為限,並免除雙方的實際履約義務。
第十六條 回購到期日融資方沒有足夠資金購回相應國債,同時其對應融券方證券賬戶中應付的相應國債數量不足,則交易雙方均為違約。雙方各自繳納的履約金依據中國結算的相關規定劃歸證券結算風險基金,並免除雙方的實際履約義務。
第十七條 投資者在國債買斷式回購到期完成清算交收後,方可撤銷其指定交易。
第十八條 在到期日閉市前,融資方和融券方均可就該日到期回購進行不履約申報,即主動申報不履行購回或賣出的義務。投資者申報不履約指令後,按違約處理。
第十九條 不履約申報通過結算會員的PROP平台進行,以買斷式回購成交日的成交編號進行申報。
第二十條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本所有權依據本所章程和業務規則,對會員進行處罰;情節嚴重的,暫停該會員開展國債買斷式回購業務。
(一)投資者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會員不予限制的;
(二)會員未經客戶同意擅自挪用客戶資金或國債從事買斷式回購自營業務的;
(三)會員因買斷式回購到期交收導致資金賬戶透支或國債余額不足的;
(四)會員操縱市場價格和從事其它違規行為,影響買斷式回購市場秩序的;
(五)本所認定的其他情況。
擁有本所債券專用席位的機構違反本細則規定的,本所有權停止其從事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
第二十一條 本所可根據市場情況,對指定券種的國債買斷式回購實施停牌,並可視市場具體情況對其復牌,亦可根據市場情況終止某券種的國債買斷式回購交易。停牌、復牌和終止的決定由本所以通知形式發布。
第二十二條 本細則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負責解釋。未盡事項,遵守本所交易規則及其他有關規定。
第二十三條 本細則自發布日起實施。

7. 國債逆回購天數包括周六周日嗎

包括周六和周日,算自然日。

但是,利息是按合同的天數計算的。如果超過,利息就不計算了。例如,如果回購是周五的一天,回購是三天,資金將在下周一返還到賬戶,但利息只計算一天。

債券逆回購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國債、政府債券或公司債券,並在指定日期向一級交易商出售的交易。

逆回購是指中央銀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是指中央銀行在流動性到期時將流動性撤出市場的操作。

簡而言之,這種積極借出資金以獲得債券質押的交易稱為逆回購交易。此時,投資者是接受債券質押並借出資金的貸款人。與債券逆回購相反的是債券遠期回購,指的是資金的被動借貸。

(7)我國的債券回購市場上回購期限擴展閱讀:

國債回購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和某一價格雙方反向進行的交易。

即債券持有人(融資方)與賣空方在合同中約定,融資方出售債券後,按約定時間、約定價格回購債券,並支付原定約定的利率。

國債逆回購是融資融券的一種。對於保證金借款人來說,這種業務本質上是一種短期貸款,你以固定利率借錢給某人。另一些則用美國國債作為抵押品,在到期時償還本金和利息。

債券逆回購相關注意事項:

1、自動回款--反向回購7天,客戶資金在T+7天可用,T+8天可用到期日非工作日的,回購結算日順延至下一個交易日,並按回購品種中規定的天數計算客戶利息。

2、如果在周五進行一天回購,周六和周日不計息。

3、1天、7天、14天國債回購產品是市場上最活躍的三個品種。

8. 債券質押式回購為什麼期限那麼短

債券質押式回購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來說其期限最長是一年,而證券交易所的其期限最長是六個月,債券質押式回購期限短最主要原因是受到多種因素制約,時間長了說明所面對的各類風險都會增大,風險增大了就會對於質押式回購所交易的利率就存在較大的分歧,導致成交量很少,你最簡單看一下成交量情況就會明白了,質押式回購時間越長的成交量就越少,一般的成交最主要就是集中在短期的。

因素有很多種,而市場資金面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回購期限短,原因是市場資金面是時刻變化的,而資金面的松與緊則會影響市場的借貸資金成本。作為債券回購逆回購方(即資金借出方),當然是要希望利益最大化的,他當然希望市場資金越緊越好,這就說明他的資金借出去就越值錢利率越高,相反債券回購的正回購方(即融資方)與逆回購方所希望的是相反的,其希望是資金越寬松越好,資金的融資成本就越低,這里就存在利益沖突問題,由於市場資金面的緊與松是時刻變化,並不是長期不變的,這樣就會導致債券回購交易的雙方更趨於謹慎,回購交易時間長了所面臨的交易利率風險就會相應增大,考慮到相關的風險,在交易報價上雙方都會考慮到自身利益而變得保守,這樣會導致交易報價分歧較大,這也是導致成交量很少的原因,就算債券回購的交易平台提供再債券回購期限更長的期限,實際作用基本上是近乎零,原因是時間越長,能成交的交易就更少,這里存在類似於經濟學上的所說的無效需求,故此最終結果導致債券回購的交易平台一般都是提供一年(含一年)以內的期限。
債券回購短時間是能達到融資目的的,原因是債券回購實際上是債券投資者以所持有的債券向市場融資,將融資所得的資金用於投資或其他方面,對於投資來說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有好的投資標的提供選擇的,並且這樣的融資的目的也是以短期投資獲利為主,並不是債券發行人以發行債券能獲得較長期的資金使用權投資於某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回收資金項目上為目的的融資,如果進行長時間的正回購,他會面臨在回購期間出現缺乏好的投資標的,沒有好的投資標的說明所借入的資金存在「浪費」的可能性,這樣的浪費是有成本的。

唉!想簡單短的答一下,爭取能15分鍾內回答的系統獎勵沒了,用評論回復會受到字數限制的。只能修改回復。

9. 請問債券回購交易的流程

債券回購交易的流程如下:
(1) 回購委託——客戶委託證券公司做回購交易。
(2) 回購交易申報——根據客戶委託,證券公司向證券交易所主機做交易申報,下達回購交易指令。回購交易指令必須申報證券賬戶,否則回購申報無效。
(3) 交易系統前端檢查——交易系統將融資回購交易申報中的融資金額和該證券賬戶的實時最大可融資額度進行比較,如果融資要求超過該證券賬戶實時最大可融資額度屬於無效委託。
(4) 交易撮合——交易所主機將有效的融資交易申報和融券交易申報撮合配對,回購交易達成,交易所主機相應成交金額實時扣減相應證券賬戶的最大融資額度。
(5) 成交數據發送——T日閉市後,交易所將回購交易成交數據和其他證券交易成交數據一並發送結算公司。
(6) 標准券核算——結算公司每日日終以證券帳戶為單位進行標准券核算,如果某證券帳戶提交質押券折算成的標准券數量小於融資未到期余額,則為「標准券欠庫」 ,登記公司對相應參與人進行欠庫扣款。(由於採取前端監控的方式,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參與人和投資者「欠庫」的問題,只有標准券折算率調整才可能導致 「標准券欠庫」。
(7) 清算交收——結算公司以結算備付金賬戶為單位,將回購成交應收應付資金數據,與當日其他證券交易數據合並清算,軋差計算出證券公司經紀和自營結算備付金賬戶凈應收或凈應付資金余額,並在T+1日辦理資金交收。

10. 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區別

只有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的回購也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的。

銀行間債券市場:

  1. 銀行間債券市場是指依託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簡稱同業中心)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簡稱中央登記公司)的;

  2. 包括商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債券買賣和回購的市場;

  3. 經過近幾年的迅速發展,銀行間債券市場目前已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主體部分;

  4. 記賬式國債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債券都在該市場發行並上市交易。

銀行間回購:

  1. 銀行間回購主要是針對債券市場而言,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2. 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場外交易市場;

  3.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是銀行及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

  4. 債券回購交易是指債券買賣雙方在成交的同時,約定於未來某一時間以某一價格雙方再進行反向交易的行為;

  5. 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是指正回購方(賣出回購方、資金融入方)在將債券出質給逆回購方(買入返售方、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的同時,雙方約定在將來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購方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資金額向逆回購方返回資金,逆回購方向正回購方返回原出質債券的融資行為。

  6. 在實際操作中,銀行間市場的回購交易也和現券一樣採取自主詢價的方式,資金拆出方和借入方自行尋找對手方,約定回購要素;

  7. 其中,質押式回購利率系統可根據市場大量出資機構的意向報價自動計算出每個時點的加權利率,作為回購利率的基準。而買斷式回購的一切要素均可由雙方自行商定。

閱讀全文

與我國的債券回購市場上回購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