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濰坊市親子共成長公共服務平台

濰坊市親子共成長公共服務平台

發布時間:2021-07-27 02:42:51

㈠ 陪伴者計劃親子共同成長訓練營

今天有應該,陪伴者計劃共同成長,訓練營是好事,對於每個家長和孩子都是一種歷練

㈡ 親子共成長平台觀後感

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三年級

小時候的我們一點也不懂事,老是讓爸爸媽媽傷心,我們根本不理解爸爸媽媽,我經常想:如果我長大了就好了,爸爸媽媽這么煩,我們一點自由都沒有。可是,在爸爸媽媽的眼裡,無論我們多大,在他們眼裡我都是小孩子。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以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能走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卻不知道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講課,除了智商稍微有點差距,背後的差距就是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對孩子的成長,不只是 學校教育的事,最重要的來源在於家庭環境的影響,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著改善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親自共成長,努力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三年級

自從我和媽媽觀看了親子共成長的專家講座後,心中便有種感觸,為什麼呢?因為他幫了我們大忙,一起來看看吧!Go!

媽媽平時對我很嚴厲,自從觀看了專家講座以後,她就懂得了應該讓我在快樂中學習、進步。她立馬拿起來一張紙。你一定會問我,這是干什麼呢?你猜對了,就是要給我定學習計劃。1溫故而知新。2、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任務。3、數學錯題本、英語筆記本真理好。4、每周作文兩篇,書法一張。這就是媽媽給我制定的學習計劃。我每天按照這個計劃來做事情,結果我的學習取得了進步。在這里,我要謝謝媽媽,謝謝親子共成長,當然,我也懂得了很多知識,比如:要孝敬父母、懂事等等……

讓我們繼續學習吧,親子共成長!

㈢ 親子共成長丨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帶著孩子體驗成功的經歷: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比如玩一個游戲,一塊去攀岩,參加社區比賽等,在活動中努力幫助孩子獲得成功避免失敗。體驗成功的經歷是增強自信心的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發揮榜樣的作用:模仿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當一個同齡孩子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並獲得了獎勵,那麼你的孩子也會獲得鼓勵,並認為自己也能獲得相同的成就。這就是榜樣的作用,父母應當強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是一樣的,別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能做到。

㈣ 親子共成長您有那些好的做法或建議

親子共成長家長會演講稿 ——《三歲孩子常見問題的教育對策》 稻田鎮幼兒園 張江玲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你們好,非常感謝家長朋友能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您的到來就是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對家庭教育工作的信心,相信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有這么多的家長朋友的支持,我們會更加努力的把所學的知識與大家共同分享,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也希望對您有所啟迪,有所幫助,而最終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受益。前段時間,在家長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功的開展了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的參與率比較高,這樣更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今天主要來講一講《三歲孩子常見問題的教育對策》。嬰兒到幼兒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顧,要求做什麼就做什麼,而3∽4歲幼兒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長意見,更不願意讓家長幫忙,經常由於家長過多干涉而引起對立情緒,煩躁、發脾氣,甚至愛哭鬧。這是因為幼兒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原因。孩子從1歲多開始認識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客體中區別出來,直到3歲多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並不斷發展。因此,幼兒獨立性不斷增強,獨立願望逐漸強烈,願意自己獨立行動,以表現自己的意識和能力。甚至不願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執己見。因此,家長即時掌握幼兒心理發展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應尊重孩子合理的獨立要求,或給幼兒獨立自主選擇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並認識自己的力量,培養自己的力量,培養自信心,這有利於獨立個性的形成。
如果什麼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誤時間,久而久之孩子什麼事都不願自己做,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習慣,這樣剝奪了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對孩子發展非常不利。有不少孩子3歲入幼兒園時還不會自己吃飯,就說明了家長對待孩子沒有進行教育訓練,而是無原則遷就。當孩子不聽話哭鬧時,也未耐心說服或轉移注意力。總之,家長要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教育方法,順利讓幼兒度過這一年齡階段。
我們平時常常遇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很理解我們家長現在的心情。平時的工作中我也經常遇到好多家長跟我訴苦:「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你叫他干什麼他偏不幹。還特別好動,好象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要動一動、試一試,你告訴他電源插座不能動,很危險,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麼都不怕,你說我該怎麼教育他。」 我這里有一個案例:有一次,我去買衣服,碰到一位媽媽領著寶寶買衣服,媽媽被一套漂亮的套裝所吸引,並讓寶寶試一試,可寶寶偏偏不試,而是拿著旁邊的一雙旅遊鞋不放手,媽媽奪都奪不下,最後孩子號啕大哭,衣服沒買成。媽媽只得拉著孩子離開了,並且一邊走一邊氣呼呼地說:「沒見過像你這么不聽話的孩子,這么漂亮的衣服不要,非要雙鞋子,還耍賴,真讓你氣死了。」
上面這個案例,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來解決?
作為家長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該怎樣面對呢?是大聲呵斥,還是靜下心來講道理。那麼,你的做法見效了嗎?剛才的案例帶給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乖巧,不聽話呢?
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必須要先了解3歲孩子的年齡特點。
1、源於身體活動能力的提高。3歲孩子大肌肉的發展較快,身體動作也較前協調,而且大都喜歡跑、跳。三歲兒童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們就渴望擴大獨立活動范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試一試,不管結果怎樣。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的阻攔和限制,為什麼制止呢?因為這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根本沒有結果,比如說:孩子在用積木搭房子,他把兩個圓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就會告訴孩子這樣做不行,孩子可不買你的帳,因此就會產生反抗。我們做家長的這時就會說:這孩子真不聽話。
2、源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三歲的孩子正處於自主敏感期,三歲以前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三歲以後他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別人讓「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們就頑強地想表現自己的意志。但是這種表現往往與成人的要求相抵觸,於是孩子就會有挫折感,從而導致反抗行為。
3、源於情緒和思維的發展。因為三歲孩子在許多方面發展得還不夠成熟。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他們感到不滿,就會以吵嚷哭鬧等直截了當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常常被大人認為是故意作對。三歲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也還不高,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因此常常顯得死心眼。還有他們的時間觀念也還不強,因此哪怕告訴他只等一分鍾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須立即去做。這些都會導致兒童的反抗行為。 因此,家長只有真正掌握、正視並了解幼兒這個時期的發展特點,才能讀懂我們的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㈤ 親子共成長徵文、600字

:親情與成長對面的山上,生長著一棵大樹,樹下是一片綠綠的草坪。不管刮風下雨,大樹從不低頭,因為它知道,小草需要它。烈日炎炎,大樹為小草遮擋陽光;風雪交加,大樹為小草擋風雨。小草滿足地吸取著大樹根部的營養,它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變高。 有一天,有株小草突然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大樹不知所措。天空聳立在那裡,雨滴從樹葉上一滴滴地滑落下來,浸到土壤里,浸到大樹的心裡。大樹在流淚嗎?那為什麼我聽不到它的哭泣聲呢?大樹啊,您快看,在那株死去的小草旁邊又長出一粒小草苞,它是多麼的可愛,多麼迷人呀!大樹笑了,它是多麼地欣慰啊!它發誓,從此以後,再也不會讓一株小草從它的視線里消失,再也不會。 你們知道嗎?大樹就是我的爸爸媽媽,那株死去的小草就是我的小哥哥,而那個新生兒就是我。 我不知道哥哥在那遙遠的地方過得好不好,但我要告訴他,哥哥,我過得很好,我很幸福。 小時候,我喜歡握著媽媽的手,到地里去摘西紅柿,媽媽的手很暖很軟,握著媽媽的手,我就像擁有了整個世界。那時候,爸爸好好玩,和我一起玩捉迷藏,打撲克…… 轉瞬間,我已17歲,已不是當年那個頭上扎著兩羊角辮,在地壩上蹦來蹦去的小女孩了。我現在長大了,會做飯,會洗衣,也會針線了,爸爸媽媽都說我是好孩子,可我覺得我始終做得不夠。 那一天,我們一家人去趕集,走在街上,我突然想再握握媽媽的手,就在那一剎那,我握住了媽媽那雙曾經柔軟的手,卻覺得那雙手以不是從前的那雙手,粗糙了,皺紋多了,甚至還長滿了老繭,那深深裂痕割疼了我的手,也刺痛了我的心。突然有種咸鹹的東西從眼眶裡掉出來,媽媽問我怎麼了,沒事,只是進了沙子而已。爸爸的頭發不知什麼時候花白了,他才50歲而已呀,是不是我讓你們操心了,都是我不好,我不應該對你們發脾氣,不應該很晚了也不回家,不應該明明看到你們很吃力地搬東西,我卻視而不見…… 爸爸媽媽,我改,我全改。我生命里的唯一依靠就是你們,只有你們才有可能給我希望,給我溫暖。 為了你們,我願做任何事,不要誇我是個孝子;我只是覺得如果有一天,大樹突然到下了,那小草會是多麼的孤寂。 大樹,您看,小草正在一天天長大,一天天強壯,總有一天她會為您撐起半邊天。 我好恨 當我心情郁悶時,總是認為是她引起的,是她的錯,可最終愧疚的不是別人,而是我。 她從不過問我的學習情況,只是囑咐我努力。她從未進過學堂,一字不識。村上開會,發傳單她從不言、簽字,別人認為怎麼行就可以了。對電器之類,譬如電視、電話,她只會觀看、接聽,開關機全是別人的活,這在她認為是這樣的。 我好恨我有如此傻的母親,她讓我厭煩與焦慮。 一次,我對她提一件事。我說用您的身份證為我開個戶,那樣我上學帶錢方便、安全。她似乎茫然不知所措,開什麼戶,搞什麼玩藝兒。我也似乎猜出了她的想法,於是對她耐心地解釋了開戶口是怎麼一回事,結果卻不行,我也不耐煩了。她說:「您每一個月回來拿不就行了嗎?一下子帶這么多錢哪讓我們放心,這錢可是血汗錢。」我無語,她看了看我的表情沉默了。 每天她起早摸黑,煮飯、幹活,而我卻為了那件事什麼事也不顧,一切是她引起的,是她的錯。 幾天過後,正逢趕集。我在朦櫳的睡意中隱約聽到她對我說:「起來吃了早飯上集去,你要開什麼戶了嘛。」 我頓時全身一震,雙手捂住被子擦幹了眼淚,我真的不敢看她,也許那時是我不知所措才對吧! 去來的路上我們沒有一句共同的語言,她見事情如此順利,臉上也少了一點皺紋,多了一點笑容。 也許這幾年她天天都在察我言觀我色而小心翼翼,我大腦中從沒有過她的笑容,除了那次外。沉重的心裡壓抑與煩瑣的家務讓她苦不堪言,她忍了,為了我的一切,她全忍了。 年事以高的她一天天盼我長大,不知那一天是屬於她? 我恨,我好恨我曾經對她的鄙視,好恨自己沒幫她干過活,沒有用笑容去減輕她內心的痛苦。 我恨我自己的不孝,母親。

㈥ 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近期收看了濰坊市「親子共成長」電視課堂,使我受益匪淺。印象中孩子應該是叛逆、自私,自我不懂感恩,只知享樂的孩子,沒想到他們雖在蜜罐,卻能如此深刻的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並如此細膩的表達對母親的愛。我想作為一個母親是辛苦的,但又是幸福的、自豪的。 但是,正如教育家所言,母愛雖然是透明的,沒有雜質,不求任何回報的,可是當一位媽媽很難。尤其想當一名孩子心目中的媽媽更難。而對於教育這一課,我想大多數的父母都不及格。因為忙於生計,忙於生活,忙於交際,忙於家庭等等原因,沒有幾個父母能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而對於孩子的缺點,大部分的父母沒有積極的應對,而是簡單,粗暴的對待。正如舞台上第一對母子所演的正是無數家庭的縮影。 聽了專家的報告。我苦苦思索,到底該怎樣為自己定位?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該怎樣正確對待?每個孩子就是一個個體,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所有的問題都不會是1+1﹦2那樣簡單。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我想還是借鑒教授的經驗吧。 1、讓孩子學會自立,培養孩子遇到問題自己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使生活做到井然有序,做事有始有終,培養孩子的決心、恆心與毅力。這對於孩子的一生將是至關重要的。 3、家長的愛要愛在點上。這一點相信大多數的父母很難做到。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我們很難從容應對,要麼粗暴的打罵,要麼一味妥協。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而自我控制能力對於孩子長遠發展影響深遠,世界不是因你一人而創造。要讓孩子學會忍耐,學會失望,學會等待,學會正確的世界觀。 4、客觀看待孩子,不能盲目攀比,不能拿成績決定孩子的命運,人才是方方面面的,成績只是一方面,並不能說明孩子優秀與否,孩子學習好並不能代表教育成功。教育更多的是體現在世界觀,價值觀,方向觀,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養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教育下一代,我們任重道遠。身教盛言教。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相信孩子,放開我們的手,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盡情潑墨,描繪自己精彩的人生!

㈦ 怎麼注冊親子共成長公共服務平台

注冊公司流程:
一、工商局名稱核准登記
1、全體投資版人身份證復印件權2、查名表格(名字3-10個,主要經營范圍、注冊資金、出資比例、地址、全體投資人簽字)。
3、地區名+企業名稱(字型大小)+貿易(行業名)+有限公司(類型)。
4、提交各區域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名。
5、時間為5個工作日(分局到市工商局審核後確定名稱是否可用)。

辦理部門:工商局

二、刻章
1、全體股東章。
2、法人章。
3、財務章。

辦理部門:刻章社

工商局注冊公司名字要求就是:
1、同行業不能重復別人名字(一個名字可以在不同行業內使用),國內不能重復馳名商標的名字,名字不能有沒意義或敏感字、片語成(例如:死、奸,tai獨等等)
2、限責任公司(又名有限公司)所以沒有區別 ,有限責任公司之和股份有限公司有區別。
3、准備5個以上公司名稱到工商局核名。

㈧ 我為什麼糾結生不生二胎

1

自從生完孩子,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要二胎?問題的來源包括最關心這件事的雙方父母,同學同事,街坊鄰居,甚至在公園帶孩子玩的時候剛認識的寶媽。

也不能怪他們八卦或多管閑事,畢竟現在要二胎的呼聲太高了。從參加各種親子秀的明星,到身邊的親朋好友,二胎家庭越來越多,要二胎似乎成了一種時代的趨勢。

生完孩子這三年裡,我沒有停止過對這個問題的糾結,要呢?還是不要呢?

「你是怎麼想的?」,昨晚跟老公探討二胎問題時他問到,其實我真的不太想要二胎,現在回想起來,生完孩子那兩年實在是太狼狽了,身材走樣,面部浮腫,皮膚暗黃,穿戴邋遢,睡眠不足,沒有追求,生活不規律,脫離時代,不論外表還是心理上都感覺老了十歲。

更可怕的是,當時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些,還經常以這樣一副可憎的面目出來見人。當我跳出那段日子,再回頭審視自己,才覺得那種生活和那樣的自己好可怕。所以我真的沒有勇氣重復一次那樣的生活。

既然要孩子這么可怕,為什麼還糾結生不生二胎呢?乾脆不要了就沒煩惱了。

其實我想說,沒有哪個媽媽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女人在決定當媽前就已經做好了思想准備,告別以前的少女時代。即使這段經歷就如噩夢般可怕,但是為了孩子,能忍受第一次,就能忍受第二次。

要與不要二胎,我們糾結的最根本原因,只是孩子!

2

小莫上個月剛生了二胎,同事五年,她生第一胎時所受的折磨,我們都是很清楚的。私下裡我們都覺得她太有勇氣了。

三年前,她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為寶寶著想,選擇順產。但是她在產房裡撕心裂肺的疼了兩天兩夜,孩子還是沒有生下來。最後在醫生的建議下,家人把她轉去剖腹產,生一個孩子,受了兩遍罪。

孩子是生下來了,可是奶不夠吃。為了催奶,她皺著眉捏著鼻子喝過各種難喝的湯,找催奶師按摩,疼的眼淚鼻涕一起下。堅持了一個多月,依舊沒效果,決定放棄。

餵奶粉對寶媽來說更是一項考驗。每天晚上起來好幾次沖奶粉,對本就不夠睡的媽媽更是雪上加霜。最受不了的還是來自家人的埋怨,令人心寒。

小莫出院後,我去看她,閑聊中問到是什麼讓她義無反顧的要二胎?她看著孩子,雙眼充滿柔情的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在將來漫長的一生中,能有一個人陪伴她,保護她。有一天當我們不在了,留下她一個女孩兒,老公靠得住還行,如果攤上一個靠不住的老公,至少能有個人訴苦,互相依靠,而不是舉目無親,孤零零的。」

現在人們都說,要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養老,而是為了愛。但是不指望孩子養老,並不表示我們不會生老病死。

幾年前老媽生了場大病,住院做手術,術後放化療等,可把我們一家給急壞了。前期都是弟弟一直陪著老媽做各項檢查,從家鄉到北京看病,跟醫生溝通,陪媽媽做手術忙前忙後。而我安排好手裡的工作,術後在醫院照顧了媽媽三個月直到出院。

現在想想,如果沒有弟弟,在當時那種情況,我該是多麼的無助呀。我由衷的感謝父母給了我一個弟弟。也許平時我們聯系並不多,有各自的生活,互相幫不上什麼忙,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絕對是我最值得信賴和託付的人。

愛孩子就給他一個兄弟姐妹,讓他人生中的苦與樂不再孤單,讓他的內心永遠有個依靠。

3

外甥都快上小學了,表姐一直沒有要二胎。這些年常有人勸她再要個孩子,她總是一句話懟回去:「誰愛要誰要,反正我是不要」。

有一次跟表姐暢聊,又說起這個事,「你們是不是怕再生一個還是兒子,壓力太大,才不想要二胎呀?」

她說:「不是,以我們家的條件,即使倆兒子,也不是多大負擔。不想要二胎,主要原因是我們太愛這個孩子了,我們想把所有好的都留給他。如果再生一個,至少頭幾年注意力肯定更多在老二身上,童年是孩子最寶貴的一段時期,我們不希望他在童年中總是受委屈,總是忍著讓著更小的,總是覺得爸媽更疼弟弟而不疼他,這對他將來的人生也會留下遺憾。我們想給他完整無缺的愛」。

是的,有了老二之後,老大多少都會受些委屈。即使這並非父母本意,但是一碗水不一定端的平,我們總會向著更小一點的孩子,總覺得大一些的孩子就應該懂事,應該忍讓,應該照顧小的,應該替父母分憂。

可是如果沒有老二,這一切,他完全不用承受的。

如果媽媽生的還是個雙胞胎,那老大就完全淪為半個保姆了。之前我在公園看過這樣一幕。一位媽媽帶著三個孩子,老大是個男孩,七八歲的樣子,下面兩個是雙胞胎女孩,還不到一歲。

媽媽抱著一個妹妹,另一個妹妹則由小哥哥抱著,滿頭大汗,臉紅氣喘的。期間哥哥讓懷里的妹妹玩鞦韆,一不小心妹妹摔了下來。其實孩子都沒有哭,但是媽媽還是訓斥大兒子沒看好妹妹。

當時我好心疼那個哥哥。如果不是有弟妹,不是家庭環境,誰願意那麼早懂事呢?他的童年給了誰?

4

有人說要不要二胎不是自己說了算,要很多因素綜合考慮,家庭條件是否允許?老公是否給力?婆婆能不能指的上等等。

去年有一個綜藝節目「二胎時代」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幾組想要二胎又糾結的明星家庭,在節目中提前體驗二胎生活。大家眼裡明星沒有經濟壓力,可以任性生二胎,為什麼還要糾結呢?

節目中楊威說:「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如何安撫大寶的感情。因為即便他理解二寶初來乍到更需要父母關愛,但也需要時間適應,需要有人跟他溝通,我們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引導他,千萬不能忘記大寶也需要關心。」

霍思燕說:「希望給『嗯哼』再添一個弟弟或者妹妹,讓他以後長大了有個可以說話的人」。

原來,有錢任性的明星也糾結,孩子願不願意把父母的愛分一半出來給另一個小朋友,即使是跟他有血緣關系的弟妹?孩子願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一部分權益去照顧呵護自己的弟弟妹妹?

生二胎是放眼未來,考慮孩子一生的依靠。既然不能陪孩子一輩子,就不該讓他孤單一人。

不生二胎,我們也可以著手現在,放眼未來。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可以用全部的時間精力去愛護他,培養他,讓他有更快樂的童年,更健全的人生,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昨天逛超市,老公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我覺得有女兒之前,你就跟個小孩子一樣,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有女兒之後,你好像瞬間就長大了,什麼都想著給孩子吃」。

是啊,即使是第一次當父母,即使當父母沒有試用期,沒有培訓,我們也會瞬間進入角色,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用生命去愛孩子。

說到底,對於二胎生不生的問題,到最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對孩子的愛。

生,是為了孩子,不生,也是為了孩子。

親子共成長公共服務平台

中國家長移動學校

下載

㈨ 找「親子共成長」的內容

通過這期專家講座,使我深深體會到學校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也更深地懂得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今後,我著重抓好如下幾方面的教育。 一、要注重言傳身教。一個人的思想品德首先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的過程。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學習做父母」,要做一個不斷學習的人。平時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不行,據調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形象高大與否,跟教育是成正比的。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一個人格完整的人,一個具備好品性的人。 二、要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在這次學習中,教授再三強調了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要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因此,在孩子的初步階段,我要加倍重視,不折不扣地按照教授的方法執行: ①要和女兒共同製作一個學習計劃和作息時間表,要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按計劃學習。 ②要求孩子回家先做作業,而且要認真,高效地完成,然後才能做其他事。 ③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提問的習慣。好習慣首先是從專心聽講來的,平時要多關注孩子,要養成在學習中找問題的習慣。 ④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每天進行親子閱讀,多讀經典書,要讓孩子知道書是甜的、書是香的,學習是辛苦並快樂的事。就如教授所說:「不要授人以魚,要教人之漁」,要做女兒的向導,不要做女兒的拐杖。 三、要注重平時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平時要多和孩子聊天,關注孩子生活中的細節,進行隨機教育。「說教式」的談話方式效果往往一般,要通過講故事、談看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在孩子的學習上,更多關注平時的學習情況,淡化分數,因人而異,絕不攀比,多討論、多溝通、多交流,要做孩子的朋友和夥伴。 四、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抓好學習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身心狀況:身體方面,孩子正是長身體時期,一定要讓孩子每天吃好早餐,營養全面;心理方向,每天要讓孩子快樂地去上學,要讓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融入到團隊中。古人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習本身是個大概念,只有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點點滴滴,讓孩子身心健康,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傾注了父母的心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未來。衷心感謝學校的精心組織和老師們的教育指導,希望學校能繼續提供家長教育的機會,相信我們的孩子在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閱讀全文

與濰坊市親子共成長公共服務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