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寧蕪鐵路的地理氣候
寧蕪鐵路位於江淮之間,沿線以平原為主,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冬寒夏熱,春秋溫和。屬於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度帶氣候型,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由於氣候的過渡型特徵,冷暖氣團交鋒較為頻繁,天氣多變,降水變化大,年平均溫度16℃。 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8℃;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8℃。年降水量1106.5毫米,6月中旬—7月初為梅雨季節。全年日照時數(絕對日照)平均為2000-2600小時,≥0℃的日照時數平均為 1800-2240小時;日照百分率(相對日照)介於48-59%之間。鐵路沿線各地日照時數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各佔全年的29.0-32.8%、 20.1-21.3%。7—8月極端最高氣溫有時高達40℃,一般也在35℃左右。
⑵ 寧蕪鐵路2018還動工不動工,什麼時候搬走啊
還沒有,寧蕪鐵路要搬遷了,暫時還是非電氣化,用內燃機車拉的,但是寧安城際寧蕪段跑動車這個肯定是電氣化的
⑶ 寧蕪鐵路的站點里程
南京→興衛村→寧東到達場→紫金山→滄波門→光華門→中華門→西善橋→建寧→古雄→江寧鎮→銅井→安江→慈湖→馬鞍山→採石→黃梅山→當塗→毛耳山→塔橋→蕪湖東一場→蕪湖東六場→蕪湖東五場→蕪湖
⑷ 寧蕪鐵路目前是否暢通
去寧蕪路看看就知道寧蕪路目前是否暢通了
⑸ 寧蕪鐵路的修建歷程
寧蕪鐵路,源於民國時期的江南鐵路,1933年7月從安徽蕪湖破土動工,1935年4月修成中華門至孫家埠175公里線路,耗時不足兩年。後又擴展修築中華門至堯化門段,與滬寧鐵路接軌,至此,江南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寧蕪鐵路初建時建築成本每公里造價法幣三萬元,創中國鐵路建築業低成本紀錄。抗日戰爭時期,江南鐵路局被日軍佔領,僅中華門到蕪湖維持通車,並與南京市內的鐵路合稱為南寧線,線路、橋梁、設備均遭受破壞。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於1946年拆除了江南鐵路,1948年再度輔軌營業。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中華門至蕪湖的鐵路收歸國營,改稱寧蕪鐵路。1958年,鐵道部上海鐵路局修復了中華門至堯化門間的聯絡線,寧蕪鐵路全線貫通通車。隨著蕪銅線、皖贛線、宣杭線以及蕪湖長江大橋的相繼建成,寧蕪鐵路成為南京通往華南的鐵路通道,蕪湖也逐步成為皖東南的交通重鎮。
⑹ 馬鞍山到南京的輕軌何時建好走向如何
晨報訊 南京地鐵三號線林場站,將建一條輕軌通向安徽滁州;南京地鐵二號線仙林東將建一條輕軌,通向鎮江,再從鎮江通向揚州;南京地鐵八號線,將從板橋站建一條輕軌通向馬鞍山……昨天,在紫金山莊召開的第二屆南京都市圈市長峰會上,南京市交通規劃研究所向與會者描述了未來的南京都市圈軌道交通願景,初步構想了未來都市圈內的快速軌道交通。
南京市交通規劃研究所表示,南京都市圈內軌道交通出行比例偏低。為了加緊都市圈之間的緊密圈層,規劃提出了由南京外圍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向外延伸,建設都市圈輕軌,輻射緊密圈層的通勤出行。這個初步構想是:地鐵三號線與滁州之間、八號線板橋站與馬鞍山之間、二號線仙林東至鎮江和揚州以及祿口國際機場到高淳的4條輕軌。其中,力爭南京地鐵3號線(林場至南京鐵路南站)「十一五」期間開工建設,南京至滁州輕軌線啟動規劃;推進南京地鐵2號線東延,開展寧鎮揚城際輕軌線的規劃,2012年前爭取開工。寧馬城際輕軌線開始規劃。
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構想對都市圈內的近期軌道交通進行了展望,提出南京與臨近的其他都市圈城市之間有市際軌道相連,都市圈內60%的縣通鐵路,初步形成滿足日常消費的1小時交通圈。遠期的軌道交通設想,是南京與其他7座城市之間都有城際軌道相連,都市圈內95%的縣實現鐵路通達,南京和臨近的其他都市圈城市,實現半小時通達。
【相關新聞】
南京IC卡有望刷遍11個城市
在昨天的市長峰會上,南京與淮安的城市交通一卡通正式啟動,這意味著南京已經與都市圈的第三個城市實現了互通。峰會上透露,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鎮江、巢湖8座城市以及周邊的徐州、蚌埠、泰州3座城市,將有望實現IC卡一卡通。市民持有一卡通IC卡,可以在以上的11座城市刷卡乘坐公交、購物等。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南京都市圈8 3城市中,已經有9座城市不同程度地開始交通一卡通的建設。2006年11月,南京與揚州率先實現了公共交通領域的互通,南京與揚州的公交IC卡可以通用。隨後,南京與蕪湖也開始了IC卡小額消費的互通試點。
2007年4月,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共同制定了《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設規劃綱要》,明確了5年內南京都市圈交通一卡通在其他7個城市中的通用安排進程。按照規劃進程,都市圈8 3城市將在2010年全部實現IC卡一卡通,並且在與老百姓生活相關的小額消費領域實現應用。
作者:朱福林 仇惠棟/來源:南京晨報
⑺ 寧蕪鐵路的改線背景
寧蕪鐵路已經從原來的城市邊緣「走」進了南京主城的核心位置。2004 年寧蕪鐵路改線方案已經基明確——結合滬漢蓉鐵路走向和城市發展規劃,寧蕪鐵路復線與滬漢蓉鐵路並線引入新南京站,從主城外大繞改線。根據規劃,現有的寧蕪鐵路將改造為城市輕軌(即軌道 8號線),並向東延伸至滄波門地區,向西與京滬高速鐵路從大勝關捆綁過江,然後再向南延伸至橋林新城,形成都市發展區東西向的軌道線路。而相關鐵路部門正對改線方案進行設計和篩選,改線有望於明年實施。寧蕪鐵路影響大半城 從南京市地圖上看,寧蕪鐵路在南京市經過棲霞、白下、秦淮、雨花台、建鄴、江寧六個區,尤其在秦淮、雨花台區境內,周邊人口密集,噪音、安全、污染、交通等問題大大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據統計,沿線在售的樓盤就有十幾個,加之已經成形的老居民區的住戶,南京城受到影響的居民至少超百萬人。寧蕪鐵路已經影響了南京大半個城市,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改線顯得尤為迫切。
⑻ 寧馬輕軌涉及馬鞍山那些城市
南京至安慶城際軌道穿越我市方案的初步比較
預可報告中,南京至安慶城際軌道在我市境內有40公里左右。設新馬鞍山站和新當塗站,通過我市境內的方案有二個:
方案一:沿既有寧蕪鐵路東側的並行方案。經慈湖進入馬鞍山市區,與既有馬鞍山站建城際客動站,出馬鞍山後經過宋山東側跨採石河,襄城河進入當塗縣,跨姑溪河後在既有毛耳站北端設毛耳山城際站。.
該方案的優點:(1)利用既有線通道,對沿線城鎮不造成新的分割,不影響城市向東的發展;(2)有利於統籌解決寧蕪鐵路東西方向道路問題,實施立交道口等整體改造,提升城市形象;(3)靠近人口密集,便於市民出行,吸引客流;(4)在客運線運營初期在客流不足的情況下,為貨運創造可能與條件。
缺點是(1)投資較高,比推薦方案多了4.95億元;(2)城際軌道全封閉,全立交,相鄰既有線平交道口需全部改立交,改移道工程量大。且實施困難。(3)對既有線干擾大;(4)拆遷量大,城際軌道線路轉變半徑曲線採用4000米以上,線路走向切割雨山工業園,沿線的居民住宅區,躍進橋,馬鞍山站均需拆遷改造;(5)設站條件差。馬鞍山站需改造,當塗站需設在當塗縣城以南5公里,旅客出行不方便。(6)加重了東西方向的交通難度。
沿既有寧蕪鐵路東側的並行方案。經慈湖進入馬鞍山市區,與既有馬鞍山站建城際客動站,出馬鞍山後經過宋山東側跨採石河,襄城河進入當塗縣,跨姑溪河後在既有毛耳站北端設毛耳山城際站。該方案的
方案二:馬鞍山取直中方案。該方案考慮到城市總體規劃的需要,在葛陽山東2公里進入我市,沿寧馬高速(東環路)東側向南,在東環路以東約300米,霍里山北3公里設馬鞍山站後,繞避陽湖塘互通立交,選擇合適的角度上跨馬向鐵路、機場高速,馬蕪高速。
該方案的優點是:離城市中心較近,方便居民出行,對城市東向發展帶動較大,避開了馬塘礦區。缺點是穿越分割了大學城、安工大東校區對市區和當塗遠景發展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形成新的城市分割;在城市北側可能開挖葛羊山,另外需要調整電力線廊規劃,線路較東方案稍長,造成城際鐵路與東環路之間近300米的城市規劃用地無法使用。
等二三年輕軌修好後,馬鞍山到南京只需要10分鍾左右,這等於變相的南京把馬鞍山變成了南京的一個區或下轄縣!
⑼ 寧馬城際鐵路開通對馬鞍山房價有影響嗎
馬鞍山離南京本來就近,沒有高鐵,就是寧蕪鐵路,也能把馬鞍山人吸到南京,南京人不會到馬鞍山定居。
⑽ 南京寧蕪鐵路是不是改成地鐵8號線那油坊橋七彩星城這一段也改成地鐵8號線是嗎
寧蕪鐵路是改成地鐵8號線,在油坊橋與2號線和12號線換乘,8號線規劃中,南京地鐵八號線全長62.3公里,大部分為地面線。
主要將由寧蕪鐵路改造為輕軌而成。由銅井至仙新路,穿越江寧區、雨花台區、秦淮區、白下區至仙林新城共25站。與南京地鐵一號線一樣,乘坐南京地鐵八號線,除了使用公交"一卡通"外,乘客還可以在地鐵站現場購買單程票。現場購票分自動售票和人工售票兩種。
全程線路:銅井站—翔鳳路站—江寧站—板橋南站—洲南路站—板橋站—板橋北站—西善橋站—油坊橋站(與2號線換乘)—小行站(與1號線換乘)—鳳台南路站—中華門站(與1號線換乘)—雨花門站(與3號線換乘)—康安里站—小天堂站—勝利村站—雙拜崗站—滄波門站—麒麟工業園站—芝嘉路站—麒麟站—靈山站—仙林中心站(與2號線換乘)—仙林站—仙新路站
不過具體建設日期還得慢慢等待,寧蕪鐵路具體的搬遷日期還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