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寧遠縣工商局

寧遠縣工商局

發布時間:2021-07-26 01:19:13

⑴ 在寧遠縣沒18歲什麼時候能上網

搞完這次 運動後

⑵ 寧遠縣建檔立卡易地搬遷戶表

(一)關於進城 農民工子女就讀資格認定的基本條件1、父母及其子女為農村戶籍,且戶籍不屬於本縣轄區的。2、在縣城轄區有固定住所,辦理了房屋租賃合同並在房管部門完成了備案手續,或辦理了購房產權證書的;3、如屬務工人員子女 ,父母雙方或一方與用人單位了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或勞動協議,並經當地勞動就業保障部門鑒定的;如屬經商人員子女,父母至少一方在當地工商部門辦理了營業執照,並出具了納稅依據的;以上基本條件,三者缺一不可。(二)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子女進縣城就讀管理辦法1、符合進城農民工子女競爭機制,凡6周歲以上適齡兒童少年,且有學習能力,均可按規定在城區就近辦理入學或轉學手續,且城中小學校均應無條件接受就讀,不得收取任何額外費用。2、農民工子女進城就讀由縣教育局負責審定。對符合條件的進城農民工子女,一律按本地居民看待,不得歧視,就近合理分配就讀學校。3、雙親家庭只一方進城務工的,應勸說其子女回原戶籍鄉鎮學校就讀,中小學校嚴格控制城區學校班額,確保教育質量。(三)關於進城 子女就讀學籍管理的辦理流程1、遞交申請2、資格審核3、辦理手續4、建檔立卡

⑶ 大學畢業了如何參加英語等級考試

這個當地的人才官方網上臨近考試期間,一般都有英語等級考試的公告的,也會出考試培訓的公告。。。 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的1、2、3、5級均每年開考兩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PETS的1、2、3在每年3月和9月的第2個周六、周日開考;PETS的5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3個周六、周日開考)。1B和4級僅在上半年開考(每年3月和9月的第2個周六、周日開考)。具體報名時間和地點請咨詢當地考試機構。 你可以以自己的英語水平選擇要考的等級,再打電話在你所在的地區問問有關考試的報名和相關情況。 湖南省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考點 單位 報名點及聯系電話 湖南師范大學 1、湖南師大外國語學院(西頭1樓101室)0731-8872294 2、小星星英語學校(長沙市朝陽路253號鐵銀商務樓3樓)0731-4128819 3、小星星英語學校(長沙市勞動西路候家塘開宇大樓四樓)0731-5541156、5541157 4、長沙陽光外國語學校(長沙市銀盆嶺長紡俱樂部對面)0731-8905005、2352288 5、長沙超前英語學校(長沙五一大道聯合商廈七樓)0731-2255944 6、長沙市天心區美好外語培訓學校(人民中路334號雨花區少年宮內)0731-4132218 7、長沙市創新文化藝術學校南校區(梓園大廈5樓)0731-5511069 8、長沙市創新文化藝術學校北校區(中山路培羅蒙4樓)0731-6578589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1、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考試科0731-2821157、2821712 2、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培訓中心(上大壠東風一村218號)0731-2848201 3、小星星英語學校(勞動西路候家塘開宇大廈四樓)0731-5541151、5541157 4、漢森學校(東塘中機國際八設計院西區)0731-5513901 5、馬斯特外國語學校(長沙市瀏正街小學內)0731-4413125、4422917 6、湖南農業大學綠色職業培訓中心0731-4638498 7、湖南新東方教育培訓中心(長沙市韶山北路39號維一新城 20樓2016)0731-4165117、4132287 8、長沙韶山中路172號東塘工商局大樓504室0731-5505507 9、長沙市財稅進修學校中學部(長沙市馬王街28號修業學校內)0731-2223995、2245059 10、廣成外國語學院(紫東閣華天大酒店616房)0731-2296950 11、長沙國才教育(湘雅路166號湘雅附中)0731-4803018 長沙市 1、芙蓉區招生辦(曙光路口人民新村14棟旁)0731-4143905 2、天心區招生辦(黃興路小古道巷磨盤灣3號)0731-5815973 3、嶽麓區招生辦(銀盆南路254號嶽麓區少年宮內)0731-8926679 4、開福區招生辦(六堆子13號原北正街小學內)0731-4452458 5、雨花區招生辦(曙光路與人民路交叉口窯嶺東村26號)0731-4160639 6、長沙縣招生辦0731-4069198 7、望城縣招生辦0731-8063657 8、瀏陽市招生辦0731-3682059 9、寧鄉縣招生辦0731-7881210 10、長沙市新東方學校(芙蓉中路二段99號東成大廈)0731-4885588 11、長沙市英達外國語學校(袁家嶺新華書店東五樓)0731-4455406 12、長沙市馬思特外國語學校(蔡鍔路永華大廈四樓)0731-4413125 13、長沙市小杜鵑外國語培訓中心(中山路188號市青少年宮內)0731-2224142 14、長沙市啟航學校(嶽麓區麓山路130號創信大廈三樓)0731-8861478 株洲市 1、西雅外語學校0733-2637358 2、劍橋英語民盟育才學校0733-2864379 3、株洲英冠外語學校0733-8222117 4、株洲縣教育局0733-7618274 5、醴陵市教育局0733-3281802 6、攸縣教育局0733-4222439 7、茶陵縣教育局0733-5222196 8、炎陵縣教育局0733-6225722 9、湘潭大學株洲函授站(天元區炎帝廣場城市星座A座601號)0733-8201798 湘潭市 1、湘潭市教育考試院0732-8217368 2、湖南光華培訓中學(市文化宮內)0732-8228798 衡陽市1、衡陽市職業中專(衡陽市雁城路48號)0734-8209996、7127428、13873486148 2、祁東縣招生考試管理中心0734-6264632 3、衡陽市科技培訓學校(市和平南路10號)0734-855、8230411 4、湖南省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市雁峰區大慶路1號)0734-2522959 5、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市向農路54號牛角巷內)0734-2562817、2562811 6、衡東縣教育局招生辦0734-5235071 7、耒陽市職業中專學校(耒陽市招辦)0734-4340899、4338294 8、衡陽縣一中0734-6811613、6819199、13974716628 9、衡山二中0734-5824880、5812335 10、常寧市一中0734-7234437 11、衡南縣一中0734-8746224、13054061743 邵陽市 1、邵陽市教育考試院0739-5324814 2、邵東縣招考辦0739-2721373 3、新邵縣招考辦0739-3662537 4、邵陽縣招考辦0739-6821525 5、隆回縣招考辦0739-8232179 6、武岡市招考辦0739-4255022 7、洞口縣招考辦0739-7220588 8、新寧縣招生辦0739-4833208 9、綏寧縣招生辦0739-7601082 10、城步縣招考辦0739-7366358 岳陽市 1、岳陽市招考辦0730-8213995 2、岳陽縣招考辦0730-7630003 3、岳陽市雲溪區招考辦0730-8413960 4、臨湘市招考辦0730-3729397 5、華容縣招考辦0730-4222756 6、湘陰縣招考辦0730-2261933 7、汩羅市招考辦0730-5182443 8、平江縣招考辦0730-6223862 9、岳陽達美英語學校0730-3221980、13874010510 10、岳陽市博文外國語學校(0730-8244866) 11、新世紀英語培訓學校(汪家嶺社區二區活動中心、綿綸新村、岳陽湖畔新村,0730-8491834、13786065480) 12、岳陽涉外職業技術學校0730-8898139、3244478 常德市 1、常德市教育局招考辦0736-7718071 2、鼎城區招考辦0736-7385297 3、臨澧縣招考辦0736-5822840 4、漢壽縣招考辦0736-2862815 5、澧縣招考辦0736-3221605 6、桃源縣招考辦0736-6322406 7、安鄉縣招考辦0736-4312114 8、津市市招考辦0736-4227744 9、石門縣招考辦0736-5332808 10、常德市小新星英語培訓學校(市工人文化宮二樓)0736-7203458、13511159111 張家界市 1、張家界市教育局招考辦0744-822 2、永定區市人大辦公一樓0744-8222031 3、慈利縣教育局老辦公樓0744-3237750 4、桑植縣教育局0744-6223502 益陽市 1、資陽區招考辦0737-2663112 2、赫山區招考辦0737-4424030 3、桃江縣招考辦0737-8825365 4、安化縣招考辦0737-7224010 5、沅江市招考辦0737-2734867 6、南縣招考辦0737-5224083 婁底市 1、婁底市招生辦0738-8313331 2、婁星區招生辦0738-8512308 3、冷水江市招生辦0738-5212266 4、漣源市招生辦0738-4424583 5、雙峰縣招生辦0738-6822446 6、新化縣招生辦0738-3535498 7、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務處0738-8371069 郴州市 1、北湖區教育局招考辦0735-2252442 2、蘇仙區教育局招考辦0735-2473502 3、資興市教育局招考中心0735-3322170 4、宜章縣教育局招考辦0735-3758350 5、安仁縣教育局招考辦0735-5202742 6、永興縣教育局招生考試院0735-5522023 7、汝城縣教育局招考辦0735-8222749 8、桂陽市教育局招考辦0735-4426233 9、臨武縣教育局招考辦0735-6323768 10、桂東縣教育局招考辦0735-8628509 11、嘉禾縣教育局招考辦0735-6893985 永州市 1、零陵區招生辦0746-6331635 2、冷水灘市招生考試中心0746-8465475 3、東安縣招生辦0746-4212296 4、道縣招生辦0746-5231077 5、寧遠縣招生辦13974648715 6、江永縣招生辦0746-5722580 7、江華縣招生辦0746-2326623 8、藍山縣招生辦0746-2213091 9、新田縣招生辦0746-4712677 10、雙牌縣招生辦0746-7729380 11、祁陽縣招生辦0746-3222508 懷化市 1、懷化市教育考試院 0745-2710212 2、鶴城區自考辦0745-2233420 3、洪江區自考辦0745-7636360 4、洪江市自考辦0745-7212159 5、漵浦縣自考辦0745-6977305 6、沅陵縣自考辦0745-4224350 7、辰溪縣自考辦0745-5225493 8、麻陽縣自考辦0745-5824169 9、芷江縣自考辦0745-6821545 10、新晃縣自考辦0745-6221701 11、會同縣自考辦0745-8822283 12、靖州縣自考辦0745-8223253 13、通道縣自考辦0745-8626019 14、中方縣自考辦0745-2257271 湘西自治州 1、自治州教育考試院0743-8221935 2、吉首市招考辦0743-8516528 3、瀘溪縣招考辦0743-4263317 4、鳳凰縣招考辦0743-3506017 5、花垣縣招考辦0743-7223971 6、保靖縣招考辦0743-7723663 7、古丈縣招考辦0743-4722247 8、永順縣招考辦0743-5222762 9、龍山縣招考辦0743-6236423 10、自治洲民族中學0743-8511080

⑷ 湖南道縣有幾個鎮

湖南道縣有11個鎮,分別是梅花鎮、壽雁鎮、仙子腳鎮、清塘鎮、祥霖鋪鎮、四馬橋鎮、蚣壩鎮、白馬渡鎮、柑子園鎮、白芒鋪鎮、橋頭鎮。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梅花鎮

梅花鎮隸屬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1°32′37″~111°39′52″,北緯25°34′50″~25°41′48″;地處道縣北部,東與白馬渡鎮、雙牌縣理家坪鄉相鄰,南與富塘鄉、東門鄉接壤,西靠壽雁鎮,北連樂福堂鄉、雙牌縣打鼓坪鄉、理家坪鄉。

2、壽雁鎮

壽雁鎮隸屬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為道縣第一大鎮,位於東經111°23′16″~111°34′24″,北緯25°31′51″~25°39′59″。地處道縣西部,東臨梅花鎮、富塘鄉,南抵清塘鎮、營江鄉,西靠仙子腳鎮,北接橋頭鎮、樂福堂鄉。

3、清塘鎮

清塘鎮隸屬湖南省永州市道縣,介於東經111°18′20″~111°32′59″,北緯25°23′55″~25°36′07″。地處道縣西部,都龐嶺山麓;東臨營江街道,南接祥霖鋪鎮、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西靠廣西灌陽縣,北連仙子腳鎮、壽雁鎮。

4、四馬橋鎮

四馬橋鎮隸屬湖南省永州市道縣,介於東經111°42′12″~111°51′17″,北緯25°19′15″~25°27′32″之間,位於道縣東南部,距縣城33公里。東界寧遠縣水市鎮,南靠洪塘營瑤族鄉,西臨橫嶺瑤族鄉、蚣壩鎮,北與白芒鋪鎮、寧遠縣天堂鎮毗鄰。

5、橋頭鎮

橋頭鎮隸屬湖南省永州市道縣,介於東經111°22′06″~111°34′49″,北緯25°38′59″~25°51′04″之間。地處道縣西北部,東鄰樂福堂鄉,南接仙子腳鎮、壽雁鎮,西靠仙子腳鎮、廣西全州縣東山鄉,北抵雙牌縣何家洞鄉。

⑸ 寧遠縣四年級年假的時候有什麼規定教材嗎

1、當然有。
2、和國務院《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二條規定,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
3、第三條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⑹ 寧遠舜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寧遠縣舜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李小良。

企業的法人代表、股東明細、成立時間、注冊地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等,都是工商局的公示信息,你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就能查詢到這個公開信息。

⑺ 能具體的介紹一下伊寧么謝謝

位置、面積】

伊寧市位於祖國新疆的西北邊陲,地處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理坐標為北緯43°50′~44°09′、東經80°04′~29′之間。東連伊寧縣,西鄰霍城縣,南瀕伊犁河與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隔河相望,北依天山支脈科古爾琴山。距烏魯木齊市航空里程509千米,鐵路里程614千米,公路里程702千米。東北至塔城市公路里程830千米,至阿勒泰市公路里程989千米。全市總面積644.01平方千米。

【沿革、區劃】

伊寧,清代稱固勒扎。戰國至秦、漢初年,曾為塞人居地;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漢朝中央政府設西域都護府,西域歸屬中國版圖,伊寧市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嗣後至唐朝初年平定東、西突厥後,曾先後隸屬於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北宋年間,屬喀喇汗王朝;南宋時,屬西遼王朝。成吉思汗西征後分封諸子,屬察合台汗國。明末清初,蒙古准噶爾部稱雄漠西,將其政治中心轉移到伊犁河谷,伊寧成為准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四部會宗之地;到18世紀初,伊犁成為天山南北政治、經濟中心,「西陲一大都會」。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綱(金頂寺),故伊寧又稱「固勒扎」。清政府統一新疆後,在惠遠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於1762~1780年在固勒扎先後修築寧遠城、惠寧城和熙春城。清同治十年(1871),寧遠被沙俄侵佔,於光緒七年(1881)回歸祖國。光緒十四年(1 888),設寧遠縣;光緒二十二年,為伊塔道台駐地;1914年,改稱伊寧縣;1917年為伊犁道台駐地;1934年為伊犁屯墾使公署駐地;1944年11月,為伊犁三區革命臨時政府駐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為中共伊犁地委和伊犁專員公署駐地;1952年5月23日,從伊寧縣析置伊寧市,伊寧市為中共伊犁區黨委、伊犁地委和伊犁專員公署駐地;1953年7月31日,伊寧市為新疆省直轄市;1955年7月,改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市。1975年,州、地分設,伊犁州黨政機關遷往奎屯市,伊寧市隸屬伊犁地區管轄;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伊犁州黨、政機關遷回伊寧市,伊犁地區建制撤銷,伊寧市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市。1985年1月,恢復伊犁地區建制,伊寧市又歸屬伊犁地區管轄。2001年3月,伊犁地區建制再次撤銷,伊寧市再次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伊寧市為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員會、州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伊犁軍分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司令部等中央及自治區單位駐地。2004年8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將伊寧縣達達木圖鄉和潘津鄉劃歸伊寧市管理。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薩依布依街道、墩買里街道、伊犁河路街道、喀贊其街道、都來提巴格街道、瓊科瑞克街道、艾蘭木巴格街道、解放路街道8個街道辦事處和巴彥岱鎮、英也爾鄉、漢賓鄉、塔什科瑞克鄉、喀爾墩鄉、托格拉克鄉、克伯克於孜鄉、潘津鄉、達達木圖鄉、園藝場8鄉1鎮1場,下轄46個行政村、89個社區居委會。

【人口民族】

2010年末,全市總人口471 462人,增長2.7%。其中非農業人口319 718人,占總人口的67.8%;其中男性233 779人,女性237 683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98。
全市共有37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232 998人、漢族164 567人、哈薩克族21 384人、回族35 099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9.4%、34.9%、4.5%和7.4%。全市人口出生率10.46‰,死亡率1.77‰;自然增長率8.6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96%。

【地理環境】

氣候

伊寧市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氣溫10.5℃,1月最冷年均12℃,7月最熱年均22.8℃,年均降水量245.1毫米,無霜期190天,年均日照3 080.8小時,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的水土光熱資源優勢。冬季市區一般年份最低溫≤-30℃,海拔850~1 500米的地帶屬內暖帶(逆溫層),其中以海拔900~1 200米的淺山地帶最明顯,1月平均溫度較平原地區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結束。春季氣溫上升快,但不穩定,由於冷空氣的侵入頻繁,易使上升的溫度又急劇下降,倒春寒每兩年1次。夏季炎熱,平原地區極端最高溫度可達39℃~41℃,有穩定的炎熱期,最熱7月,平均溫度在22℃~23℃。秋季溫度下降快,由於北方冷空氣活動加強,於9月上旬出現寒潮和霜凍,農作物易受害。

河流

地表水徑流主要有伊犁河、人民渠、北支乾渠、團結渠、北山溝及泉水等。伊犁河從本市南沿由東向西蜿蜒流過,在本市流程為35.3千米 ,在中國境內的流程150餘千米,集水面積5萬余平方千米,年平均徑流量118.06億立方米。

地緣

伊寧市早在漢代,就已形成了一條古絲綢通道,不僅溝通中亞各地和西亞,也有許多支線聯接南亞和歐洲各地,歷史上的伊寧是中國西部的一個繁華商埠。1989年1月,伊寧市被國務院定為開放城市,1992年6月又被確定為沿邊進一步對外開放城市,並在市區內設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伊寧市河谷的物資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是連接霍爾果斯口岸、都拉塔口岸、木扎爾特口岸的中心城市。

【資源物產】

土地資源

伊寧市的土壤主要類型是潮土、灌耕土,其它還有黑鈣土、栗鈣土、灰鈣土、亞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澤土等土壤類型。其中潮土及灌耕土佔全市土壤面積的絕大部分。伊寧市土壤類型眾多,不同的土壤與土地利用是不盡相同的,因而為伊寧市農牧業生產提供多宜性,為土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措施提供多樣性。就種植業分析,灰鈣土分布帶熱量條件好,無霜期較長,宜於種植多種作物,宜於冬麥區復播早熟作物;黑鈣土肥力高,屬溫涼地帶,宜於發展油料生產;而栗鈣土則處於兩個土壤類型之間。就牧業生產分析,半荒漠、草原灰鈣土是伊寧市牧業生產的春秋草場,亞高山草甸土則提供重要的夏草地,是畜牧業生產牲畜度夏長膘的好去處。主要有溫帶半荒漠草原植被、亞高山草甸植被和隱域植被。土地熱量和水資源條件較為優越,適宜種植小麥、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瓜果等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

礦產資源

境內主要有煤、石油、金、銀、銅、鐵、鎳、鉛、錳、鈾、雲母、水晶、石棉、石膏等。
農業資源 伊寧市農業具有良好的生產條件,如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伊寧市全年日照時數為4 443小時,因地理緯度偏高,生產季節4~9月,白晝時間長,日照時數可達2 509小時,對長日照作物非常有利,特別是6~8月各月日照時數可達300小時,為喜溫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太陽輻射全年總量為134.5千卡/平方厘米,80%的生產季節熱量均在127.5千卡/厘米,溫度≥O℃期間為112.444千卡/平方厘米,≥5℃期間為103.2千卡/平方厘米,≥10℃期間為9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總輻射量以生長季節最豐富。全年生理輻射量為64.6千卡/平方厘米。伊寧市熱量資源比較豐富,是伊犁河谷熱量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其中尤以巴彥岱至界梁子牧場一帶最豐富,全年農區平均溫度為7.7℃~8.7℃,氣溫年變化十分明顯,以1月最冷,7月最熱,冬季最長,春長於秋,夏季最短。

畜牧業資源

伊寧市草場總面積7.9萬公頃,可利用草場面積7.2萬公頃。中夏草場2.8萬公頃,鮮草量150~350千克,冬草場1.1萬公頃,鮮草量90~150千克,春秋草場3.9萬公頃,鮮草量80~150千克。市境內春秋草場分布在海拔700~3 500米之間,春秋場載畜量9.9萬只標准畜,中夏場12.24萬只,冬草場3.9萬只,利用率88%。 草場類型主要有半荒漠草原草地、草原草甸草地 。牲畜種類有馬、驢、牛、綿羊、山羊、豬等,家禽有雞、鴨、鵝等,經濟動物有伊犁馬鹿、水貂、大白兔、水老鼠、旱獺等。2010年全市牲畜年末存欄總頭數20.1萬頭,增長0.1%,牲畜繁殖成活率104.12%,牲畜出欄率95.1%,提高5.3個百分點。肉類總產量:10419噸,其中牛羊豬肉總產量8953噸,較上年增長3.6 %,牛奶產量30 799噸, 較上年增長5.9%,禽蛋3 450噸,較上年增長21.6%,全市畜牧業產值22015萬元,增長8.3%。

林業資源

2010年,伊寧市平原區森林資源由中部平原人工林和伊犁河谷次生林構成。平原區林地總面積5916.47公頃,其中人工林4956.8公頃,占林地總面積的83.78%;國家公益林959.67公頃,佔16.22%。 人工林資源主要集中在灌溉方式為主的人工綠洲區,河谷次生林分布在伊犁河流域。林種類型有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一般用材林、果樹林、其它經濟林等六種類型。經濟林均為平原人工林。果樹林優勢樹種主要有蘋果、梨桃類、紅棗、杏、核桃、李子、葡萄、酸酶,其它經濟林為桑樹。主要木材種類有楊樹、榆樹、柳樹、果木等;林產品加工業主要有果製品加工(果脯、果醬、罐頭、果汁、飲料等)、木材加工(板材、膠合板、刨花扳、傢具製作等)、野生動物產品加工(鹿茸、中成葯、保健品加工)。有苗圃地17.54公頃,培育苗木的種類有楊樹、柳樹、蘋果樹、杏樹、桃樹、槐樹、杉樹、松樹、柏樹等。觀賞花卉主要有月季、榆葉梅、貼根海棠、丁香、楓樹等,苗木種源有鄉土樹種、內地及南方高檔觀賞花木,常規造林苗林自給自足。

野生動植物資源

2010年,伊寧市野生植物主要以河谷(灘)次生林為主,約959.67公頃,沿伊犁河北岸呈帶分布,其中有林地(純林)125.07公頃,占河谷次生林總面積的13.03%;疏林地32.2公頃,佔3.36%;灌木林地(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520.73公頃,佔54.26%;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227.6公頃,佔23.72%。樹種有沙棘、楊柳、野沙棗、大葉小櫱、薔薇等。北部山區有600公頃的自然林資源,品種有野杏、蘋果等。養殖動物有天山馬鹿、鴿子、駱駝、肉鴿、珍珠雞、麝香鼠,市動物園內養有鱷魚、虎、熊、狼、猴 等,還有鳥類,主要用於觀賞。

水利資源

伊寧市的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地表水可分為人民渠水系、北山溝泉水水系兩大水系。北支乾渠和人民渠為伊寧市主要的兩條灌渠。人民渠引喀什河灌溉,經市區北部5千米處由東向西流過,在伊寧市境內流程為24.8千米,進入市區流量為14~15立方米/秒,出境流量為9~10立方米/秒(改建後進入流量為25~30立方米/秒,流出流量為20~25立方米/秒)。人民渠及北支乾渠灌溉面積9 333.33公頃,佔全市灌溉面積的70%,其餘30%的耕地由團結渠水和泉水灌溉。市內泉水較為豐富,從東至西有泉水10多處,這些泉水流向南北,水量大小不等,因而形成資源極為豐富、而且水質比大河水良好的伊寧市的泉水系。經查測,得其平均流量為6.85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為2.16億立方米,4~9月徑流量為1.27億立方米。地下水的儲量約為0.904億立方米。其所以能保持此儲量,主要原因是補給來源較多。北山溝的地表水年徑流量為3.55億立方米,滲漏的年徑流量為1.881億立方米,補給了地下水;人民渠、北支乾渠等灌溉渠道滲漏的年徑流量為0.703億立方米,補給了地下水;以泉水形成的溢出帶地表水年徑流量為2.16億立方米,其餘0.4億立方米均滲入伊犁河排走。泉水的利用率目前只有20%左右。

【交通設施】
伊犁河大橋

位於伊寧市城南伊犁河上,連接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1975年10月建成通車,是伊犁河谷最早建成的大型橋梁。承載面空腹式鋼筋混凝雙曲拱橋,混凝土實體橋墩。全長316米,面寬9.4米,9孔,跨徑90米,按百年一遇洪水頻率設計,兩側為人行道和圖案式水泥護欄,通行載重量20噸。2007年6月開始維修,2008年9月通車。

蘇拉宮大橋

位於伊寧市潘津鄉機關駐地西南2.5千米處,南距市區11千米處,因橫跨皮里其河連接蘇拉宮村而得名,建成於1979年,是伊寧市北郊重要的橋梁橋。長38米,寬6米,高20米,3孔,卵石橋墩,混凝土拱板橋結構,通行載重量15噸。

伊犁河大橋

位於伊寧市區之南伊犁河大橋下游3.5千米處,2006年10月建成。全長1 820.5米,寬27米,包括66米的過渡段2處。主跨5個,每跨120米,引橋部分27跨,每跨40米,雙向四車道。鋼筋混凝土結構,橫跨伊犁河直達都拉塔口岸,是新疆最大最長一級公路橋和伊犁河上新辟的快速、安全、經濟、美觀的運輸大通道,將對促進伊犁河谷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通行載重量60噸。

伊寧立交橋

位於國道218線進入伊寧市解放西路與北環路交叉處, 2005年9月建成通車。雙車道,一級路面,全長312.12米,橋面寬10米,雙柱式鋼筋混凝土橋墩,通行載重量100噸,是進入伊寧市的第一座現代化互通式立交橋。

伊寧火車站

位於伊寧市西北。是集伊犁地方特色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風格於一身的標志性建築,距市中心6千米。佔地面積280公頃,其中站房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站前廣場2萬平方米。由貨場、站房、綜合維修中心、機務段、客車技術整備所、站修所等部分組成;預留集裝箱貨場、站場,設8條股道,4條貨場裝車線。旅客吞吐量1 500人/天,屬中型鐵路旅客車站。

伊寧機場

位於伊寧市北郊3.5千米處,素有「花園機場」美譽。始建於1936年。佔地面積4 354公頃,其中候機樓面積5 470平方米,為可供B737、B757等中型飛機全天起降的3C級民用機場。擁有DME瞬時測距系統、儀表著陸通信導航系統、氣象衛星雲圖和自動觀測系統、自動離港系統、自動監控和助航燈光系統等一系列先進設備,每天有7個航班穿梭於伊寧至烏魯木齊,為國內外乘客提供著安全、舒適、快捷的優質服務。

伊犁州客運中心

位於伊寧市區主幹道解放西路伊犁師范學院西側,2004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佔地面積1.8公頃。旅客服務設施建築面積2 355平方米,停車場可容納120輛大型客車,是伊犁規模最大、服務功能最多、服務設施最齊全的客運中心。下設3個分站,共有區間線路86條,跨區線路24條。日發客車760班次,輸送旅客1~3萬人(次)。按照交通部對客運站的建設標准,實行微機售票和航空港式管理,為旅客提供著安全、舒適、快捷的優質服務,已成為伊犁州對外開放,旅遊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先後獲自治區精神文明示範窗口和國家工商局質量管理信譽雙優示範單位等稱號。

【旅遊資源】

全市主要旅遊景區(點)有具有綜合性游樂公園城市海景、人民公園;具有陝北窯洞風格的阿拉木圖亞風情園;極具果園特色的伊犁河民族文化旅遊村與漢賓鄉果園;集中反映伊寧市發展史的伊犁博物館;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林則徐紀念館、漢家公主紀念館和三區革命烈士陵園;體現伊寧市自古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二百餘年歷史的拜圖拉清真寺和伊寧回族大寺;還有帶給人們冰雪運動刺激的快樂滑雪場;極富民俗特色的維吾爾民居一條街及喀贊其民俗旅遊景區(南市區)和風景秀美的阿拉木圖亞風情園、漢賓果園以及火龍洞等。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

【基本情況】

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5.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27.24億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63.25億元,增長13.5%。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36.9%、61.6%;拉動GDP總量分別增長0.2個百分點、5.4個百分點、9.0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2009年的4.9∶28.8∶66.3變化為2010年的4.8∶28.7∶66.5。其中工業增加值16.35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呈現「三二一」型發展態勢。按全市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20518元(摺合3 098美元),比上年增長12.3%。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106.2,較上年增加5.6個百分點。全市服務項目價格指數102.5,下降0.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06.5,增加7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

201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 716萬元,增長5.8%,實現農業增加值4.57億元,增長5.7%,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 657元,增加1 367元。全市耕地面積1.5280萬公頃,種植業產值51 277萬元,增長5.0%,玉米、甜菜、蔬菜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25.8%、27.7%、11.2%。全市有大棚面積2243.91公頃,增長26.6%。完成植樹造林1 893.20公頃,增長0.5%。其中經濟林1683.20公頃,增長19.6%,用材林118公頃。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率88%,全市森林覆蓋率8.8%。 全市牲畜年末存欄總頭數20.1萬頭,增長0.1%,牲畜繁殖成活率104.12%,牲畜出欄率94.8%,提高3.3個百分點,全市畜牧業產值22 015萬元,增長8.3%。全年水產品產量3 100噸,下降4.02%,漁業產值1 837萬元,較上年下降2.2%。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6.72萬千瓦,增長8.4%,擁有大中型拖拉機928台,增長6.7%,小型拖拉機1 185台,增長1.3%。

【工業生產】

2010年,全市實現地方工業總產值46億元,其中輕工業產值24.7億元,重工業產值21億元,合作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7.3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7.6%。全年供熱467.79萬百萬千焦、供水2 517萬立方米、發電量26 032萬千瓦時,電解鋁3 177.37噸、麵粉8.91萬噸、食用植物油0.44萬噸、配混合飼料2.28萬噸、飲料酒35 836千升。全市3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67.38%,較上年上升18.53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12.02%,資本保值增值率169.08%,資產負債率70.61%,流動資產周轉率2.24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10.81%,工業產銷率97.9%;規規模以上工業行業產值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5倍;食品製造業增長33.2%;醫葯製造業增長76.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5%;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中增長25.49%,飲料製造業增長1.98%。全市地方實現工業增加值16.06億元,較上年增長16.1%。合作區實現工業增加值6.15億元,增長35.5%。全市轄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0.9億元,增長32.9%。

【商業貿易】

2010年,轄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2 681萬元,增長19.6%。其中地方消費品零售額364 339萬元,增長20.1%。地方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城市零售額355 850萬元,增長20.3%;農村零售額8 490萬元,增長9.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315 113萬元,增長20.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9 227萬元,增長17%。全市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503 265萬元,增長25.3%,其中批發額205 206萬元,佔40.7%。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6 953萬美元,增長30.9%。其中出口36 624萬美元,增長30.8%;進口329.3萬美元,增長48.3%。外貿企業39家,其中出口規模最大的伊犁新歐中亞商貿有限公司實現出口額10 043萬美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27.4%,較上年大幅增長。全市簽約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3.27億元,增長3.4%,其中工業項目到位資金180 120萬元。全市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分別為17 316戶、2 598戶,較上年增減變化分別為–0.03%、0.04%,注冊資金分別為48 886萬元、335 627萬元。從業人員分別為33 437人、12 150人,分別下降0.04%、0.12%。

【社會事業】

2010年,全市轄區共有中高等院校8所。地方中小學81所,其中小學55所,中學26所;中小學在校學生7.79萬人,其中小學在校生4.57萬人,佔58.7%;全市擁有中小學專任教師55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8%,初中普通高中升學率70.2%。
投入科技資金1073萬元,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科技項目8個,爭取科技項目經費155萬元。「科技三項費用」到位1490萬元,其中自主支配資金達773萬元,占「科技三項費用」的51.9%。全市組織開展各類文化體育活動1159場次,舉辦各類大型文化藝術活動21場次,百日廣場文化活動157場次。舉行各種運動會16場次,參加運動員6070人,榮獲自治區金牌獎8塊,銀牌獎1塊;榮獲自治州金牌6塊,銀牌8塊,銅牌10塊。公共圖書總藏量達到25萬冊,全年廣播電視安全播出49720小時。播出新聞節目6032分鍾。收看數字電視節目40套。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100%、99.5%。

全市地方擁有醫院、衛生院(不含農四師)36所;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980張,其中醫院945張;衛生技術人員2424人,其中執業醫師988人.注冊護士787人。全市新農合參合10.88萬人,參合率96.1%,新農合專用基金共為農牧民門診和住院補償1496.82萬元。其中門診就診人數84915人次,全額補償49.23萬元;住院人數14029人次,專用基金給予補償1447.6萬元。全市地方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9552人,下降5.8%。徵收養老保險金19758萬元,增長81.2%;參加醫療保險35755人,增長3.2%。已收醫療保險金7106萬元,增長31.7%;參加失業保險20086人,增長3%,徵收失業保險金1213萬元,增長8.7%;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全面啟動,全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4119人,基金收入1703萬元。

全市實現城鎮就業再就業20434人,實現開發就業崗位4059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全市城鎮居民享受低保18466戶,享受低保52174人,全年發放低保金11065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156戶,享受低保戶13689人,已發放保障金1171萬元,城鎮醫療救助61086人次,救助資金86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9399人,救助資金336萬元。全市投資1.2億元,新建1000套5萬平米,續建1788套,8.5萬平米的廉租住房。投資5200萬元,完成皮里青棚戶區改造615套;投資7887萬元,新建拆遷安置房600套;投資3260萬元,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252戶。

⑻ 南平縣的經營范圍

承接產業轉移提速,新型工業化成效顯著。工業擴張加速。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到3600餘家,規模企業達60家、新增40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企業13家,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園區建設進展順利。在「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率先完成30平方公里工業園總體規劃。開創了獨具特色的「招商建園、以商招商」園區開發模式。「六路六園」建設加快,東方大道全線貫通,五里大道、麗宏大道實現硬化。新建標准廠房21萬平方米。湘威二期工程竣工投產,成為外貿進出口新龍頭。宏泰工業園14棟標准廠房主體工程一年完工。加工貿易迅猛發展。德晟紡織、香港卓華服裝等戰略投資者成功落戶。飛地經濟示範工業園第一批簽約落戶項目8個,總投資達6.25億元。全縣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到620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企業6家,初步形成了毛織、製鞋、機械電子、五金鑄造、竹木加工等五大產業集群,成為全省唯一的外向型毛針織產業基地。進出口總額新增7000萬美元,成為全省進出口十強縣,承陽針織躋身全省進出口十強企業行列。礦冶開發取得重大進展。華夏藍鋼、盛世工貿等4家大型礦冶企業加緊建設並相繼點火,初步形成了年生產能力15萬噸、年稅收3000萬元的鐵錳礦開發規模。華夏藍鋼集團與馬來西亞最大財團——雲頂集團戰略結盟,成為全市對接東盟的典範。與中國民營企業100強新華聯集團合作,注冊資本1000萬元,成立藍山新華聯湘核鈾能有限公司。718鈾礦項目成功引進,實現中央企業在藍山生產性投入零的突破。五金鑄造異軍突起。3平方公里大洞鑄造工業園發展鑄造企業67家,年產值超過4億元。配套服務不斷優化。
縣職教中心在全省率先推行「9+3」免費中職辦學模式,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難題。金禧投資擔保公司成功落戶,中小企業「擔保難、融資難」開始破題。全省首家縣級檢驗檢疫機構——衡陽進出口檢驗檢疫局藍山辦事處運作良好。進出口核銷、外匯結算等業務成功開辦,藍山成為全市唯一的外匯管理與外匯金融服務配套縣。與省社科院、中南大學順利開展院縣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現代農業加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優質稻、優質煙、外銷生豬、南銷蔬菜、生態林等九大現代農業基地。耕地總量保持動態平衡,糧食連續五年增產,南銷蔬菜、時鮮水果、油茶年種植規模10萬畝以上。成功擠進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生豬良種補貼大縣籠子。黑糊酒、毛尖茶分別在省農博會、茶博會上獲得金獎,塔峰萬畝優質蔬菜基地被授予全省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烤煙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鞏固,被評為全省煙基建設先進縣和煙葉生產先進縣。全縣活立木總蓄積4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8%,造林大戶朱文輝榮獲全國綠化獎章。以竹木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增26個,毛俊香芋合作社成為省級農民合作組織示範點。農村基礎設施有效改善。完成各類水利設施3860處,新增蓄水能力260萬方,改善灌溉面積8680畝,建立山洪地質災害防禦重點村報警系統119個,完成毛江、甘竹山等病險水庫改造7座,農村人飲安全項目34處,解決5.3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開發整理土地3370畝,成功擠進涔天河國土整理重大項目籠子。建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62個,村級組織服務水平大幅提高。
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縣村莊布局規劃編制,突出打造了毛俊、大洞、高陽、岩頭坪等一批獨具特色的示範村,毛俊村被授予「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稱號,村黨支部書記廖仁旺被評為全國勞模。在民族地區重點建設了7個生態建設示範村,在匯源湘藍村開展了高山移民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紫良高源村被評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村和民族文化生態村。全省新農村建設2010年度考核排全市第一,有望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新增8萬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鄉財縣管鄉用」和「村財鄉管村用」改革全面推行,村級經費標准全面提高。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面貌大為改觀。交通建設突飛猛進。永藍高速、廈蓉高速藍山段征地拆遷全面完成,道路建設抓緊施工,藍嘉公路、永連公路、S322省道加固工程全面竣工。新改建農村公路840餘公里,是「十五」期間的5倍。全縣所有鄉鎮辦事處、83%以上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柏油)路。電力電網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電力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地方小電網成功並入國家大電網,開創了進展最快、矛盾化解最好、改革最平穩的國企改革先河,從根本上破解了用電瓶頸問題。牛承110千伏變電站建成運營,廖伏榮220千伏變電站加緊實施,第二條寧遠至藍山220千伏高壓線路進場施工,成功擠進全國第三期農網改造計劃,坪山110千伏變電站升級改造啟動實施。
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全縣新建通訊基站115個,發展手機用戶11.5萬戶,新增寬頻用戶3600戶,行政村以上區域電話和移動信號基本全覆蓋,辦公自動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區廣播電視整體實現數字化改造,「村村通」工程全面實施,農村電影放映深受農民群眾好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防洪工程大堤建設基本完工,新建西路全面竣工,城東南路改造接近尾聲,縣城「五縱五橫」循環路網成型。幾度停工的南海國際大酒店竣工營業,三藍廣場全面建成,江南財富城、藍城上郡、東方麗都等高品位商居住宅竣工使用,縣行政辦公中心建設正式啟動,法院、檢察院、工商局整體搬遷完成主體工程,縣城崛起了一批現代高層地標建築。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縣城主要街道實現亮化。「慢慢游」有效治理,城市公交車正式開通,計程車即將運營。城區供水有力保障,供水用戶由2005年的6000餘戶增加到1萬余戶,自來水覆蓋率由70%提高到97%。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良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正式啟動。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深入開展,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城市氛圍日漸濃厚,城市變得更美、更亮。

閱讀全文

與寧遠縣工商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