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歐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法律法規

歐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2021-07-25 19:54:05

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五要素是什麼

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回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答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❷ 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

歐洲國家太多了,舉幾個例子吧。。。
另外,准確地說,法國是半總統制。
其他的,瑞士是委員會制(世界上唯一長期實行委員會制的國家)

❸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法律法規

文化部日前制定發布了《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據介紹,這是中國首部專門針對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進行管理和規范的部門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
第 52 號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已經2011年12月6日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部長 蔡 武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行為,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維護文化市場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是指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以下簡稱綜合執法機構),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文化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綜合執法機構包括:
(一)經法律、法規授權實施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對同級人民政府負責的執法機構;
(二)接受有關行政部門委託實施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接受委託機關的指導和監督,對委託機關負責的執法機構。
第四條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運行機制。
第五條 文化部負責指導全國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建立統一完善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建設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體系,加強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的專業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完善對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的績效考核。
各有關行政部門在各自職責許可權范圍內,指導綜合執法機構依法開展執法業務。
各級綜合執法機構依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工作。
第二章 執法機構與執法人員
第六條 綜合執法機構與各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協作機制,及時掌握行政執法的依據、標准以及相關行政許可情況,定期通報市場動態和行政執法情況,提出政策或者工作建議。
第七條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人員(以下簡稱執法人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十八周歲;
(三)遵紀守法、品行良好、身體健康;
(四)熟悉文化市場管理法律法規,掌握文化市場管理所需的業務知識和技能;
(五)無犯罪或者開除公職記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錄用執法人員應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公開招考,擇優錄取。
第八條 執法人員經崗位培訓和考試合格,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證》或者各級人民政府核發的行政執法證後,方可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綜合執法機構應當每年對執法人員進行業務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執法人員,應當暫扣執法證件。
第九條 綜合執法機構應當有計劃地對執法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鼓勵和支持執法人員參加在職繼續教育。
第十條 綜合執法機構應當配備調查詢問、證據保存等專用房間及交通、通訊、取證、檢測等行政執法所必需的設施設備;為執法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第十一條 綜合執法機構應當實行執法人員定期崗位輪換制度。執法人員在同一執法崗位上連續工作時間原則上不超過5年。
第十二條 各有關行政部門或者綜合執法機構可按有關規定對工作成績顯著的綜合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給予表彰、獎勵。
第三章 執 法 程序
第十三條 綜合執法機構應當建立健全12318文化市場舉報體系,向社會公布舉報方式,依法及時有效受理、辦理舉報,對舉報有功人員可給予一定獎勵。
對日常巡查或者定期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舉報的違法行為,上級交辦的、下級報請處理的或者有關部門移送的案件,應當及時處理。
第十四條 重大案件發生後12小時內,當地綜合執法機構應當將案件情況向上級報告。上級綜合執法機構或者委託機關應當對重大案件的查處進行督辦。
第十五條 文化市場行政違法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所在的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或者綜合執法機構管轄。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對管轄發生爭議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
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及時將案件移交給有管轄權的有關行政部門、綜合執法機構;違法行為涉嫌構成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十六條 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時,應當規范著裝,佩戴執法標志。
第十七條 綜合執法機構開展行政執法活動,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程序進行,並依法製作執法文書。
第十八條 對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文化市場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九條 在作出行政處罰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執法人員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並製作筆錄,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經復核成立的應當採納。
第二十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處罰決定;執法人員應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經簽名或者蓋章後,當場交付當事人。
執法人員應當自作出當場處罰決定之日起3日內向所屬綜合執法機構報告並備案。
第二十一條 除依法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應當登記立案,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檢查。
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或者其他有關證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二十二條 在調查或者執法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2名,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執法證件。當事人及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執法人員應當製作調查詢問或者現場檢查筆錄,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核對無誤後,由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拒絕的,由2名以上執法人員在筆錄上註明情況並簽名。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二十三條 在調查或者執法檢查中,發現正在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情況緊急無法立案的,執法人員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對違法行為予以制止或者糾正;
(二)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對有關物品、工具進行查封或者扣押;
(三)收集、提取有關證據。
第二十四條 執法人員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依法批准後,可以採取先行登記保存等措施。
對證據進行抽樣取證或者登記保存,應當有當事人在場;當事人不在場或者拒絕到場的,可以請在場的其他人員見證並註明。
對抽樣取證或者登記保存的物品應當開列清單,並依據情況分別製作抽樣取證憑證或者證據登記保存清單,標明物品名稱、數量、單價等事項,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交付當事人。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接收的,由2名以上執法人員在憑證或者清單上註明情況並簽名。
登記保存物品時,在原地保存可能滅失或者妨害公共安全的,可以異地保存。
第二十五條 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7日內作出下列處理決定:
(一)需要進行技術檢驗或者鑒定的,送交檢驗或者鑒定;
(二)依法不需要沒收的物品,退還當事人;
(三)依法應當移交有關部門處理的,移交有關部門。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六條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的案件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或者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前,應當經過集體討論後,再做決定。
第二十七條 擬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組織聽證。
第二十八條 聽證會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開始,宣布案由、聽證紀律、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宣布和核對聽證參加人員名單;
(二)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行政處罰的理由;
(三)當事人可以提出證據,進行陳述和申辯,對調查人員提出的證據進行質證;
(四)聽證主持人向當事人、調查人員、證人等有關人員詢問;
(五)當事人最後陳述;
(六)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第二十九條 聽證會應當製作筆錄,交當事人核閱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聽證主持人應當依據聽證情況作出書面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為:案由,聽證時間、地點,聽證參加人姓名或者名稱,申辯和質證的事項,證據鑒別和事實認定情況。
第三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由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當事人不在場的,應當自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第三十一條 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等重大行政處罰的,應當自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報許可機關和上級綜合執法機構備案,必要時可將處罰決定抄告有關部門。
第三十二條 依法沒收的財物,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開拍賣或者處理。
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經綜合執法機構負責人批准,由2名以上執法人員監督銷毀,並製作銷毀記錄。
第三十三條 執法文書及有關材料,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編目裝訂,立卷歸檔。
第四章 執法監督與責任追究
第三十四條 上級綜合執法機構對下級綜合執法機構及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實行執法監督。
綜合執法機構接受同級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執法監督。
第三十五條 執法監督的內容包括:
(一)執法主體;
(二)執法程序;
(三)法律、法規、規章的適用;
(四)履行法定職責的情況;
(五)罰沒財物的處理;
(六)其他需要監督的內容。
第三十六條 執法監督的方式:
(一)受理對違法違規執法行為的申訴、控告和檢舉,並直接處理或者責成有關部門處理;
(二)對執法工作進行檢查;
(三)調閱執法案卷和其他資料;
(四)在職權范圍內採取的其他方式。
第三十七條 在執法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糾正或者撤銷行政處罰,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一)執法主體不合法的;
(二)執法程序違法的;
(三)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法規、規章錯誤的;
(四)違法處置罰沒或者扣押財物的。
第三十八條 因第三十七條列舉情形造成以下後果的,應當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一)人民法院撤銷、變更行政處罰決定的;
(二)復議機關撤銷、變更行政處罰決定的。
第三十九條 執法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並收回其執法證件;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二)利用職權或者工作之便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支持、縱容、包庇文化市場違法經營活動的;
(三)偽造、篡改、隱匿和銷毀證據的;
(四)玩忽職守、貽誤工作的;
(五)泄露舉報內容和執法行動安排的;
(六)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第四十條 執法人員在被暫扣執法證件期間,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執法人員被收回執法證件的,應當調離執法崗位,不得再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證》是執法人員履行職責時的合法證件,由文化部統一制式,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或者綜合執法機構監制並核發。
各級人民政府核發的行政執法證,也是執法人員履行職責時的合法證件。
執法文書由文化部統一格式,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或者綜合執法機構監制。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較大數額罰款」是指對公民處以1萬元以上、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5萬元以上的罰款,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三條 本辦法由文化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2006年7月1日文化部發布的《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明確了哪些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明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屬值觀」,明確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該法明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條 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應當按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支持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該法規定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第五條 國務院根據公民基本文化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並調整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結合當地實際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制定並調整本行政區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

❺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明確了哪些政府責任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2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將於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這部法律,將有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務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共六章65條,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分別作了詳細規定。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定,本法所稱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協調、有序開展,法律規定:國務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綜合協調機制,指導、協調、推動全國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承擔綜合協調具體職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統籌協調,推動實現共建共享。
法律構築起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法律制度體系的框架,建立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制度、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或優惠開放制度、公共文化服務公示制度、公眾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使用效能考核評價制度、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使用監督和公告制度、公共文化設施資產統計報告制度、公共文化機構開展服務情況年報制度等。
法律明確,國家扶助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協調發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
法律規定,因城鄉建設確需拆除公共文化設施,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重建、改建,並堅持先建設後拆除或者建設拆除同時進行的原則。公共文化設施的選址,應當徵求公眾意見,符合其功能和特點,有利於發揮其作用。

❻ 問關於去歐洲旅遊的相關規定和注意事項

關於去歐洲旅遊的相關規定和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關於出入境須知:

  1. 去歐洲旅遊請提前做好歐洲申根簽證, 根據歐盟法律規定所有人必須從規定口岸出入境,抵離時有義務接受邊檢,外國人入境時須持國際條約承認的護照或者其他旅行證件。如根據規定需辦理簽證的則在護照或旅行證件上必須有簽證。

  2. 當您從歐洲離境時,一定檢查海關是否給您的護照蓋了清晰的離境章,它是您已經回到中國的唯一憑證。如果沒有蓋章或者章不清晰無法辨認將會導致使館要求您面試銷簽,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只能由本人承擔!

  3. 從2006年開始中國赴歐旅遊公民穿戴假名牌進入歐盟國家,會受到歐盟當地的處罰。為減少及避免此類事件帶來的不良影響及麻煩,提醒中國赴歐洲旅遊的遊客不要穿戴、攜帶或購買假冒名牌物品。

關於乘機須知:

歐盟於2006年11月6日起開始實施新的手提行李安全規定――限制攜帶液體物品登機,此規定適用所有從歐盟境內出發及轉機航班。手提行李中的液體和膠狀物品,如護膚與美容品等只能在符合下列規定的前提下攜帶:

  1. 裝有液體及類似物品的容器其容量不得超過100毫升(以包裝上標明的容量為准);

  2. 所有容器必須全部裝入一個透明、可重復開封的塑料袋內(如「拉鎖式塑料袋」),容積不得超過一升;

  3. 每人只能攜帶一個塑料袋;該塑料袋必須在安全檢查處單獨出示;

  4. 液體物品包括:水、糖漿類;面霜、潤膚油類;香水、噴霧劑類;洗發水、浴液類;剃須液、牙膏、睫毛膏類以及其他的任何類似物品;

  5. 請不要在安檢及轉機安檢前打開裝有液體塑料袋,否則將被沒收;

  6. 特殊疾病須隨身帶入機艙的指定葯物(須出示醫生證明)與特殊食品(如嬰兒食品)可在塑料袋之外攜帶。此類物品也必須向安全檢查人員出示;

  7. 不符合尺寸規定的物品及塑料袋禁止帶上飛機;

  8. 另外托運行李在經過海關檢查時,有可能會被強行開箱檢查,萬一遇到行李鎖被破壞的情況,請客人不要慌張,仔細檢查一下財務是否有損失,然後通知導游。

  9. 航班經停或轉機時,請務必反復確認登機口和登機時間,並請提前40分鍾抵達登機口,航班登機口可能臨時變更,請留心機場廣播或導游提示,以免誤機

  10. 搭乘飛機時,請隨時扣緊安全帶,以免亂流影響安全,高空上因機艙壓力太大,不宜飲酒過量,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11. 領取行李時如發生行李遺失或損壞的情況,請及時告知導游,由導游協助向航空公司辦理相關手續或申請相關索賠

(6)歐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安全提醒:

  1. 參加團體活動時,應遵守當地所宣布的觀光區,餐廳,飯店,游樂設施等各種場所的注意事項,避免離開團隊,以策安全

  2. 在參加各項風險較高活動之前,必須衡量個人健康狀況及能力,並遵守有關活動之安全指引,如:穿著救生衣,扣上安全帶,穿著合適或指定之衣物等

  3. 夜間或自由活動時間若需要自行外出,應隨身攜帶地圖及住宿酒店之地址電話,及當地緊急電話號碼,並於出發前告知導游外出目的及所需時間,並應特別注意安全,並避免單獨外出

  4. 歐洲各地治安參差不齊,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不要留在酒店客房,旅遊巴士,餐廳等到地方

  5. 留意及重視各項警告,如在野生動物園內切勿隨處走動及喂飼動物等

  6. 切勿在公共場合露財,購物時也切勿當眾清數鈔票


❼ 哪位高人能提供歐洲幾大國家的"志願服務法"

各國志願服務推展現況與趨勢
李宗派博士
實踐大學民生學院院長
前言
志願服務系為現代民主社會極其普遍之社會服務活動,已形成為世界之社會潮流。聯合國宣布公元二○○一年為「國際志工年」,以推動地球村之全人類共同關懷各國人民福祉,與社會安全保障,增進志願服務的水準。
其實志願服務活動自古以來即存在於人類社會,自原始部落與農業社會之慈善、博愛、利他之互助活動與現代之志願服務均有密切不可分離之關系。凡是一個人本著濟世救人的胸懷大志、舍己助人的意念,貢獻自身經驗、時間、技術、金錢、勞力、心智等等而不求報酬,只表達對同胞之關懷,滿足他人之物質需要與精神支持,這些活動皆可視為志願服務。因此,一位志願工作人才系指社會上之任何個人,懷有服務人群、願意貢獻時間、才能,參與社會服務活動,而未接受服務報酬。同時本著自我意志與樂趣,基於自動自發與自覺之動機上,為協助他人解決生活困境,為社會公益活動,為社區生活創造美好的環境,不求名利,積極參與人道主義之服務運動,以獲得自己心靈滿足與精神快樂。近代志願服務系為推動現代社會福利制度、社會工作專業、公共衛生、醫療保健、社會教育、兩性平等、環境保護、社區發展與人權運動之重要先驅。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我國經濟上的突飛猛進,創造了許多科技發展與社會財富之奇跡,但在社會結構與家庭組織卻面臨快速解組,產生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例如:緊張忙碌的工商企業競爭,農村青壯年人口遷移都市,交通擁擠,生活環境污染。傳統之家庭支持網路失去功能,人緣關系變為薄弱,精神生活面臨空虛,經常發生自殺兇殺,家庭暴力,兒童虐待,青少年犯罪,棄老欺老等等社會病理現象,充斥新聞媒體。這些都顯示在快速社會變遷發生後之生活適應不良,個人生活遭到威脅,家庭關系呈現不穩,極待政府機構之協助,社會制度之革新,民間志願組織與志願服務之投入,以促使社會次序更祥和,人民生活更幸福。
這一篇論文將探討各國志願服務之推展現況與發展趨勢,以就教於各位研究志願服務工作之專家學者,並提供建議給推動台灣志願服務工作之實務專家作為參考。
各國志願服務范圍甚廣,就以美國、加拿大、日本與歐洲之德國與英國等為例加以說明:
壹、美國之志願服務現況與趨勢
美國於一九七三年制定「志願服務法」並針對社會環境等之變遷加以配合修正。其間在1976、1979、1983、1986、1989逐年加以修正以順應時代之需要。其志願服務法案內容主要包括了三大計畫:全國反貧窮志願服務、志工計畫,以及志工協助小型企業暨動員商界人士加強參與志願服務計畫。全國志願服務計劃又以美國社區志願服務隊、寓學習於服務計劃,特別志工計劃為其核心計劃,也包括退休老人志工計劃,義祖父母計劃,以及長青方案等三大項目。爾後修訂之志願服務法規有1989年之國內志工服務法之增修版(Domestic Volunteer Service Amendment Act of 1989),1990年之全國與社區服務法(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1992年之全國與社區服務技藝增訂法(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Technical Amendments Act of 1992),1993年之全國與社區服務信用法(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Trust Act of 1993),以及1997年之志工保護法(Volunteer Protection Act of 1997)。
(一)志願服務法之條文要旨
包括第一章(Title I)全國反貧窮志願服務計畫,第一部份(Part A)美國志工服務團,第一條計畫目的,第二條授權美國志工服務團之運作,第三條志工之工作,第四條服務期限及任期,第五條支援服務,第六條受益人之參與,第七條年長者之參與。第二部份(Part B)寓學習於服務計畫,111段為計畫目的,112段為授權學年行動署計畫之運作,113段為特殊狀況,114段為特殊寓學習於服務計畫。第三部份(Part C)特別志工計畫,121段為計畫目的,122段為授權計畫成立及運作。第二章(Title II),全國高齡志工計畫,第一部份(Part A)退休老人志工計畫,201段為志願服務計畫之補助及契約,第二部份(Part B)義祖父母計畫及老人社區服務計畫,211段為志願服務計畫之補助及契約,212段為補助及契約狀況,第三部份(Part C)一般規定,221段為與其他聯邦計畫合作,222段為支薪規定,223段為少數團體的參與。第三章(Title III),志工與商界人士相互支援計畫,301段為計畫目的,302段為授權計畫的成立、合作及運作。第四章(Title IV),行政及協調,401段為機關成立,402段為主管授權,403段為政治活動,404段為特殊限制,405段為全國志願服務諮詢委員會,406段為勞動標准,407段為報告,408段為聯合基金,409段禁止聯邦控制,410段為其他合作計畫,411段為禁律,412段為經濟援助延展及結束之通告和聽證程序,413段為計畫期限,414段為鄉村及城市之間的利益分配,415段為聯邦法之應用,416段為評估,417段為不歧視,418段為其他利益之合法性,419段為法律費用,420段為指南,421段為定義,422段為審計。第五章(Title V),授權撥款,501段為全國反貧窮計畫志工,502段為全國老人志工計畫,503段為志工與商界人士相互支援計畫,504段為行政與協調,505段為撥款方便性。第六章(Title VI),其他法律修正及廢止,601段取代1971年7月1日組織改造第一計畫,602段為文官退休之光榮服務,603段為經濟機會法第八章刪除,604段為老人福利法第四章刪除。
(二)美國志工團(Ameri Corps)
在美國之全國與社區服務財團法人支援下,美國之志工服務方案(Volunteers in Service to America)提供全國性之志工服務,其實這個方案已存在超過四十年之歷史,專門協助地方社區之貧困民眾,他們有六千個會員分布在全國數百個非營利性之社會機關與公立機關服務。他們從事於掃除文盲,改進衛生保健服務,創立小企業,增進貧民住宅機會,教導貧困社區之居民使用現代化之電腦網路以尋找工作及進修。他們所從事之志工范圍包括了地方社區之社會經濟問題、環境改善、為地方社區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教育機會、從事衛生保健服務、辦理慈善活動、倡言公共政策、連結現代化之資訊體系,以及其他社會服務工作等等。
(三)資深公民團(Senior Corps) 與退休老人志工方案(The Retired and Senior Volunteer Program)
在美國之全國與社區服務財團法人支持下,資深公民團在2004年動員了一百廿五萬志工,奉獻十一億小時(110 billion hours)之社區服務。目前資深公民團體經營一個全國之網路方案,可連接超過五十萬志工,大都是五十五歲以上的人,來提供個人服務以滿足廣大社區之各種需要。他們經營三大方案就是:退休老人志工方案(R.S.V.P.),義祖父母志工(Foster Grand Parents),以及老伴方案(Senior Companions)。目前資深公民團正在召募十萬志工,年齡超過五十五歲者參與社區服務。在2003年二月八日,布希總統簽字撥款給全國與社區服務財團法人,將可提供二百五十萬人有機會來從事服務他們之社區,他們可參加資深公民團、美國志工服務團,或寓學習於服務之任何一種方案。
退休老人志工方案(R.S.V.P.)系為資深公民團旗下之一個方案,是一個全國性之服務網路,提供機會給予年長美國人來應用他們的一生經驗,以滿足社區生活之需要,他們分布在全國許多種類之非營利組織,公共機關以及宗教信仰社團,他們的服務活動包括:輔導不良少年、組織守望相助方案、協助衛生單位測驗社區之水質不受污染、對於新移民提供英語教學服務、對於社區之弱小企業提供他們之管理技術,並提供緊急之社會服務。在2001年會計年度,大約提供480,000志工,平均一周奉獻四小時,給予大約六萬五千個地方組織與機構。在2001年時,聯邦政府為退休老人志工方案支出美金四仟八佰八十萬元之預算,配合州政府及地方政府與私人捐獻之預算為四仟六佰七十萬元。志工雖不領薪水,但需要安全保險,以及交通津貼,還有機關之管理費用,因此聯邦政府在2002年特增加其預算美金54.9million(五仟四佰九十萬元)。
(四)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
在1961年設立原屬於國務院之國際開發總署,為促進國際合作將美國之大學生送到第三世界之落後國家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只負擔他們之交通費用及生活費用,要協助當地居民之教育、農業、衛生保健、住宅、公共建設、社區發展與社會服務等等。在1981年和平工作團之法人地位在國際安全與發展合作法通過後,變為一個獨立機構。
(五)志願服務之范圍與角色
1. 范圍:
在美國,根據1992年之估計,有九千四百二十萬人從事於志願服務(94.2 Million People),其年齡由十八歲以上,大約有總人口之51%均有從事志願工作之經驗,這些志工每周平均奉獻4.2小時,總共有二百零五億個小時(20.5 billion hours),這些正式與非正式之志願工作服務換算為工資薪金時,即將有一千七百六十億美元($176 billion)。正式之志願工作系在社會機構上下班,猶如被雇之職員工人,非正式之志願工作系為幫助鄰居照顧小孩、老人、病人或為學校之家長會燒烤點心餅乾,以供應學校之老師、學生與家長之開會用途。有的志工要協助籌備學生之展覽會、音樂藝術發表會或為當地教會維護電腦教學設備等等。志願服務之范圍遍及社區生活之各個層面,視社區類型及居民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在1993年之免稅報告中,共列了1,118,119個非營利性之公益組織機構社團為社區服務。
2. 角色:
志願工作在社區福利所扮演之角色系為補充專業工作之不足,不能取代專業服務與政府之法定行政業務。其重要之角色有:
(1)從事直接服務(Direct Service),可協助專業者幫助個人、家庭、社團、學校、醫院、安養院、療養院或托兒所之個人照顧、個人輔導或關懷探訪,均為直接之面對面的人群服務。
(2)從事間接服務(Indirect Service),可協助社區發展幹部或社區組織專業人員,從事組織社團或進行社區募捐,並不與社會服務之案主直接互動。
(3)從事行政或管理服務(Administrative/Managerial Service),協助社會行政、社會福利、社會服務或衛生保健、社會教育等機構之行政人員、准備報告、處理簡單文書工作、管理辦公室之事務等等。
(4)從事決策諮詢服務(Policy-Making Consultation),有些志工學有專精,專業經驗豐富,退休後可提供專門知識,專業經驗與專家意見,協助機關之決策者擬定社會福利與人群服務之政策。
(5)從事倡導代言服務(Advocacy Service),在媒體、報章雜志、在議會或立法單位進行游說,提倡社會正義,為社區之弱勢族群代言,主張社會資源之共享,促進男女平等,社區和諧進步。
(6)從事協調服務(Coordination Service),可協助社區服務之幹部從事各種不同服務活動之協調工作,提高志願服務之效能與志願工作之品質。
(7)從事立法服務(Legislative Service),協助社會立法機關或民意代表,收集社會立法之資料,提供社會問題之分析,檢討行政法令之缺失,以供立法者提出改善立法之參考。
(8)從事研究服務(Research Service),協助社會福利機關,社會工作研究單位或大學從事專業或學術研究方案之擬定,執行與評估,以便改善社會服務工作與提高志願工作之身分與地位。
(9)從事革新服務(Reformed Service),協助社區之社會服務社團,社會福利機關,更新知識與技能,訓練幹部,立志獻身,從事於社會革新,改善現行之社會制度,裨益社區生活。
(六)發展趨勢
現代之志願工作發展於十六世紀初期,由美國開始流傳到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與歐洲之民主國家極其發展,亞洲國家較晚,因為在極權制度之國家,如果人民自動自發組織志願工作社團,恐被政府之情報機關懷疑具有推翻政府之企圖或從事叛變之陰謀。因此現代化之民主式志願組織在極權社會中難以生存發展。不過就美國與英國之志願工作發展趨勢觀察之,可歸納下列數點作為研究參考:
(1)志願工作趨於組織復雜化,已由非正式之鄰里社團組織逐漸發展為正式登記之非營利性,豁免稅金之社團組織或法人組織,其組織體系趨於復雜化,並非志願工作參與者所能了解。
(2)志願工作趨於社團多元化,為了各種不同之興趣、動機、理念、性別、語言、族群、職業與地域等等,各有不同之志願組織社團。到底這些多元化之志願工作社團為誰而存在?為誰而服務?有多少真正為社會公益服務?值得大家分析探討!
(3)志願工作趨於串連化,為了發揮志願工作之成效,可由地方之志願組織主動串連地區性、全國性與國際性之社團組織,選舉各級幹部強化連盟之作用,也可由全國性之志願組織,發展到各地方設立分會之組織與國際性之聯盟組織,例如:紅十字會、男青年會、女青年會等等。
(4)志願工作趨於私有化(Privatilization),有些志願工作組織之參與條件,似乎只鼓勵專業人士,與中產社經地位之人士參加,無形中排除中下社經地位之人士參加,而且其志願工作服務對象趨於選擇有條件之少數對象。
(5)志願工作趨於商業化,有些志願組織社團在推動服務工作時,花費鉅額之捐款,從事活動廣告、宣傳,並從事一些營利行為賺取利潤以增加其預算收入,這一點跟非營利組織法規沖突,也給政府之稅務機關一些困擾。
(6)志願工作趨於專業化,現代之志願工作視其從事之領域,雖不付薪水工資,但是志願工作人員必須接受相當程度之教育訓練,才能加入服務團隊。這些受過訓練之志工人員,有時可替代一部份領新或領取工資之職工,這樣一來,可能跟經濟市場與勞動市場之供需功能產生沖突,志願工作之原始動機並非要取代專業職位或現有之勞工就職地位。
(7)志願工作趨於疏忽社經地位中下層人士之參與,因為他們也許為日常生活忙碌,無暇參與志願服務,也不了解志願服務之內涵。在現代公民訓練上系為一大缺陷。從事社會工作,社區組織,社會發展與志工教育者,必須努力設法,鼓勵社經地位最低層之族群參與志願服務工作,以增強其自救自立之心理建設與民主生活訓練。
貳、加拿大的志願工作現況與發展趨勢
加拿大位於美國北方,其幅員遼闊,人口稀少(人口:三千二百廿四萬八千六百人,面積九百九十七萬六千一百四十平方公里),其自然特色為湖光山色由蒼山紅葉交織而成,令遊客心醉神馳,加拿大之志工精神穿梭在其自然環境、科技研究與人文藝術的交會互動中。
加拿大之志工服務與非營利性領域(Non-Profit Sector),包括了超過十八萬個社團、財團之組織機構(180,000),約有六百五十萬志工(6.5 million),以及一百三十萬個領薪之志工機構職員(1.3 million)。
根據1997年度之體能活動檢測報告(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 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在加拿大18歲以上的成人從事於志工服務的統計數字為全人口之56%,平均每人每年奉獻96小時;女性佔58%(106小時),男性佔55%(85小時)。年輕的與年老的人們志願服務時數較少,年齡在25至64歲較多,年青的(91小時),年老 (104小時),社會經濟水準不同,其志工奉獻時數也不同。教育程度愈高者,從事志工服務者也愈高(包含有大學學位者)大約佔65%,其服務時數也高。從事志工服務的比率與其收入成正比,收入愈高者從事志工服務的比率也愈高;45%之志工家庭收入在$20,000以下,三分之二(66%)的志工收入在$60,000以上。反過來,低收入的志工貢獻較多時數,平均一年為130小時以上,比高收入者為高,在收入水平20,000至39,900之間,其平均服務時數只有99小時。身體活動水平不同,其服務時數也不同,體能活躍的加拿大人貢獻時數較多,身體功能較差,不活躍者貢獻時數較少。加拿大人相信身體活動志工,對健康有幫助,也對公益活動有益處。
(一)加拿大志工服務中心(Volunteer Center)
加拿大有超過二百個大型之志工服務中心分布在全國各大城市,這些志工服務中心提供志工管理訓練與諮詢,提升志願意識與促進志願服務力量,鼓勵人們去從事志工服務,提供資訊,提供機會給予志工,並且表揚與頒獎給志工。
志工中心之業務包括了協調全國之非營利性組織或社團培養及發展社區之志工主義,其中心會員涵蓋了志工、志工組織、或志工服務之機關組織,橫跨非營利性與公共領域(Non-Profit and Public Sector)之人類服務、社會服務、保健服務、教育服務、藝術與娛樂,以及自然生態保護等等不同行門以補政府公共服務之不足。
第一個加拿大之志工中心繫在1937年設立於蒙特利爾(Montreal),以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需要大量之志工參與後方之軍事後勤服務。在1960至1970年代期間,許多都會地區都成立了志工中心來促進全國之有效志願服務。經過三十多年之實務經驗,志工中心擁有志願服務心得與專長,尤其在志工發展方案,志工研究與志工訓練。因此,這些志工中心獻身於解決人民從事志工之復雜問題,減少障礙,促進志工之安全服務,以及有意義之志工機會。志工中心提供積極與活潑之青年志工領導訓練,志工操作之危險管理,協助企業公司了解志工主義與志工服務之成效,推行法定志工主義,以及社區服務命令,配合教育運動以及其他公益服務活動。
(二)志工中心之主要活動 (Major Activities of Volunteer Center)
志工中心經常從事於下列四種主要活動:
第一、促進志願主義,提升志願意識與促進志願服務力量,志工服務中心經常鼓勵人民為他們的社區從事志工服務,提供志願主義之消息與志願服務之機會。志工服務中心每年都要舉辦表彰、表揚優秀志工之活動。
第二、建立有效力之地方誌工力量,透過志工方案之管理諮商、志工訓練,以及志工資源之介紹,使地方誌工增加服務能力。志工中心經常幫助志願領域之組織及有關之社團與志工個人從事招募、管理與如何留用志工之講習訓練。有效力的志工方案必須建立一個常態機制,形成結實的組織架構,來保護志工服務,社會機構與服務案主之利益。這種志工品質需要嚴格之訓練政策與勤奮之檢測制度,並努力經營來保證志工服務人才之適當分配達成適才適所。所有志工必須安排在可信任之職位,尤其要服務那些易受創傷的求助者。志工中心要有一些規章指引來幫助志工人才,減少他們在服務過程中之法律責任。
第三、提供領導與代言,尤其是有關全國之志願主義與志工方案,志工中心經常擔任社區志願運動之召集人,擔任社會運動催化劑之角色。志工中心之業務運作系透過地方參與、協調各種社團、組織、政府、學校與社區領袖,來辨識社區之各種需要,動員志工之參與興趣。他們要保護志工與社區機構之安全需要與彈性服務,並支持社會立法與有關志工服務之政策提案。例如:篩選志工候選人之背景與健康狀況,適當地安排殘障人士參與志工服務。透過省級與全國性之志工組織,將志工之特別需要反應給中央政府之各部門,為志工社團代言,召集有關志願服務之委員會,參與政府部門有關志工主題之會議,並向志工宣布社區之各種需要,以供志工選擇參與。
第四、連結人民從事志願服務機會,透過招募及轉介志工到社區機構。志工中心提供人民許多各種不同的機會,為他們之社區服務,包括了對特殊人口或少數民族之服務,為人類服務機構提供志工招募及轉介,並訓練志工來經營管理志工之直接服務。志工中心擔任一種「服務訊息交換所」之角色,仲介志工與社區機構連結在一起,甚至鼓勵新來移民參與志工服務,以便快速認識社區資源與結交新朋友,學習加拿大文化,並容易融入其主流社會文化生活,其最新趨勢為使用電腦網路,提高志工服務效率。
(三)加拿大之志願工作法(Canadian Code of Volunteer Involvement)
2001年為國際志工年,加拿大政府頒布一套「志願工作法」來詮釋他們的志工使命,與支持志願服務。政府要提供一種適當環境與機會使社會組織與他們的志工,可以彼此討論如何從事有效之志願服務。以下三個志願方案可以說明目前之加拿大志願服務現況與趨勢:
第一方案、加拿大慈善中心(Canadian Center for Philanthropy, 簡稱
CCP)
拜2001年國際志工年所賜,加拿大政府執行歷時五年的加拿大志工先導計畫(Canadian Volunteer Initiative, 簡稱CVI)。而該計畫中三大樞紐之一系屬於研究中心性質的「知識發展中心」(Knowledge Development Center),則由加拿大慈善中心扮演重要角色。知識發展中心主要從事於志願服務相關研究,由累積資料,並進而轉化為資訊(Establish the Body of Knowledge),並將資訊以各種媒介,針對不同需求者,提供作為有用的知識(Transfer the Knowledge)。從基礎的資料搜集開始(1988年之National Survey for Giving and Sharing的普查),並與加拿大審計處合作,將資料搜集後經分析,作為重點報告,再製作成便於團體使用的DM(簡介),提供給研究者使用的微片,應用資訊,傳遞資訊,希望透過各組織的實踐,能夠成為有用的知識。
加拿大慈善中心之業務亦附設在約翰霍格森圖書館(John Hodgson Library)及其網上虛擬圖書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志工服務跟企業的關繫上,加拿大慈善中心所推動的全國計畫「想望專案」(Imagine Program)目標在促進企業的公共參與,以期深化政府、企業及志工對社區服務的投入。
第二方案、志工加拿大(Volunteer Canada)
在全加拿大有兩百多個志工中心,是屬於全國性雨傘型的國家志工中心,目前有25名領薪的專職工作人員,政府為其主要經費來源的提供者。其主要任務在於:
(1) 倡導志願主義與志工精神(Promoting Volunteerism)
(2) 地方社區要有效地運用志工服務能力之建構(Building Capacity for Effective Local Volunteering)
(3) 在志工議題上提供領導方向(Providing Leadership on Issues Relating to Volunteerism)
(4) 使用服務的機會將人們串連起來(Connecting People with

❽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❾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五要素四原則

公共文化服務體抄系建設的六個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指政府財政預算投入的各種文化設施和設備,也包括社會自願參與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務功能的設施設備等。三是公共文化組織機構和人才。組織機構是指從事文化管理和服務的各級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人才即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管理、輔助人員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動主體。作為大眾文化建設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動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設備。六是公共事業經費。包括政府撥款、貼息、集資、社會捐助、贊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正常運轉、各種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資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四性原則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❿ 國外如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世界各國由於傳統、國情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與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
(1)政府主導模式。
這種模式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均設有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有垂直領導關系和非垂直領導關系,各級政府文化部門文藝團體進行有限的資助並提供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此種模式以法國和日本為典型代表。
(2)民間主導模式。
政府沒有正規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主要以政策法規營造良好文化生態,鼓勵各類文化團體或機構自我生存。政府財政對文化的投入主要通過各類准行政機構進行分配,這種機構通常被稱為「國家藝術理事會」。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機構是開展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中堅力量,此種模式以加拿大、美國、瑞士為典型代表。
(3)政府與民眾組織的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模式。
政府以「一臂之距」 (Arm』slength)與民眾組織合作,將文化資源進行分配,並共同管理文化事項,提供文化服務,此種模式以英國、澳大利亞為典型代表。「一臂之距」這一概念用到公共文化政策上多是指政府對公共文化撥款的間接管理模式,它要求政府對公共文化採取一種分權化的管理體制,「一臂之距」原則的基本要義便是從集中管理到分權管理。
《芬蘭文化政策》指出,「一臂之距」原則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兩種分權向度。所謂「垂直分權」涉及中央政府與其所屬行政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的縱向分權關系:即一方面,中央政府將文化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要權力以及部分文化撥款的責任交給其所屬的文化相關部門;另一方面,它還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行使相應的權力或承擔相關的責任。譬如,英國中央政府90年代對文化領域的年平均預算為l0億英鎊,而同期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這四個大行政區對文化的年資助額超過了10億英鎊。在芬蘭2000年的公共預算中,中央政府對廣義文化產業的財政支持占支出總額的58.6%,地方政府文化財政支出佔41.4%。而從對狹義藝術生產的資助來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佔一半。
「水平分權」是指各級政府與文化方面的非政府公共組織的橫向分權關系。這類組織是介乎政府與具體文化單位之間的一級中介機構。它有兩個基本特性:其一,這類組織通常接受政府委託,為政府提供文化政策咨詢,甚至向政府提供文化政策設計,並策劃具體的文化政策實施方案。同時,它還負責把政府的部分文化撥款落實到具體文化單位。就此而言,它是代理政府具體管理文化的准政府組織。其二,這類組織往往由藝術方面和文化產業方面的中立專家組成,它雖然接受政府委託,但卻獨立履行其職能,從而盡可能使文化發展保持自身連續性,避免過多受到政府行政干預,這些非政府組織之間通常不具有隸屬關系。
英國是最早實行「一臂之距」文化政策的國家,隨後「一臂間距」原則得到了發達國家的廣泛接受。「國際藝術理事會和文化機構聯盟」的文件指出:「目前在世界各地,無論窮國還是富國,也不論英語國家還是非英語國家,都普遍建立了對文化藝術進行資助的准政府國家機構。」在發達國家的文化政策中,加拿大、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芬蘭、瑞典、瑞士等國明確聲稱採用這一原則。
3西方公共文化治理機制
隨著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開展,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公共文化國家治理也開始引入新的治理機制,將市場經濟的機制如委託——代理關系、公私合作關系和公共股份公司等方式廣泛引入公共部門,嘗試性地構建起一系列公共文化治理機制。
(1)公共文化基金會制
文化基金會制是由非政府組織與國家合作,通過政府對項目進行資助或企業、私人的捐助而設立的非營利性文化管理機制。文化基金會通常比政府更能滿足公眾差異化文化需求,並且能夠對政府的文化職能進行補充。它通過對文化政策施加影響,在政府與社會之間建立起一條良性互動的渠道。政府通過文化基金會組織,以協議的方式對公共文化部門提供基金,並以稅收政策引導社會捐助公共文化部門,以此來促進公共文化事業建設。公共文化基金會制是目前西方
國家公共文化部門普遍確立的一項制度,幾乎所有的公共文化部門都會設立自己的基金會組織。
(2)公共文化託管制
託管制是一項傳統的商業信用制度,由委託人將財產權轉移於受託人,受託人依信託目的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信託財產的制度。公共文化託管制是由委託人將財產委託於公共文化託管機構,由其代為經營和管理。公共文化託管制有利於公共文化經營管理的專業化,豐富國家公共文化的內容。英國議會以託管制建立的大英博物館,是早期以私人託管方式籌建的一座國家博物館,它通過政府的財政撥款來實施國家的公共文化政策。
(3)公共文化招投標制
公共文化招投標制是一項由招標人公開進行的公共文化項目招標形式,中標人對發包者支付承包金,並按照合同規定自主經營這一公共文化項目。這一方式保留了公共文化部門對公共文化項目的所有權和非盈利性,實現了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引入競爭機制,提高了公共文化項目的運營效率。歐洲不少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機構都採用招投標制方式,保留文化機構設施所有權和對承包者的監督權,至於日常經營、人員僱傭則一切由承包者負責。
(4)公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制
公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制是根據股份有限公司制而形成的公共文化管理制度,它將公共文化公司的資本分成等額股份,國家等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度承擔債務責任,公司也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將現代公司制度運用於公共文化領域再次實現了所有權同經營權相分離,同市場化競爭相適應,有利於公共文化部門的體制改革。瑞典、紐西蘭等國家的國有公共文化企業紛紛推行公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制,一些文化部門還創立了其分支部門的有限公司。

閱讀全文

與歐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法律法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