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理論批判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新公共管理的批判和超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公共服務理論明確提出,公共行政官員並不是其機構和項目的業務所有者。政府為公民所有。
② 新公共服務理論與新公共管理理論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觀點如何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不同:
(一)理論基礎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基礎和私營部門的管理方法。經濟學理論是以公共選擇理論中的 「委託-代理」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成本理論為重點的。經濟學理論的這些共同特徵是強調市場機制的優越性,提倡政府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場機制去引導公共項目。20世紀以來,隨著信息化、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加劇,對西方國家的私營部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私營部門為了適應環境,很快進行了管理變革,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者認為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不存在本質區別,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營部門還要比公共部門更勝一籌,因此,私營部門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績效管理、戰略管理、目標管理、靈活且具有彈性的組織模式、顧客至上、結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並紛紛被引入公共部門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一個理論基礎是民主公民權理論。公民權被看作是一種包含對社區及其成員的承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新公共服務理論重視民主公民權,實際上是對更加積極和更多參與的公民權的復興。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另一個理論基礎是社區與公民社區理論越來越受到關注。西方社會日益多元化,社區被視為促進統一和利益綜合的重要途徑。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社區的形成和發展。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第三個理論基礎是組織人本主義思想。基於傳統的官僚層級制限制了人類活動的視野,不利於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因此,人本主義試圖把公共組織改變為更少的受權威控制和支配的、更利於個人積極性和靈活性發揮以及自我實現、自我滿足的組織。
(二)價值取向不同
新公共管理有眾多不同的名稱,但其核心價值取向是共同的,即市場化是新公共管理的首要價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組織的運作中,即實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新公共管理主張用市場的力量改革政府,將市場機制引入公共部門,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展開競爭,縮小政府規模,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效率。新公共管理認為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主要途徑是民營化和合同制。市場化成為新公共管理理論倡導改革、緩解政府壓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另一個價值取向是顧客導向。政府不是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官僚機構,而是由責任感的企業家,公民即為其顧客和消費者。只有以顧客為取向,才能提供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並提高政府服務質量。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公民權利更是倍加重視。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在公共組織尊重公民的基礎上,只要通過合作和分享過程來運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實現公民權利的手段是公民參與。
③ 新公共管理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區別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內涵1、建立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2、借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來版管理政府權3、以市場為調節機制,優化社會資源配置4、以目的為導向,建立有效的責任機制與績效評估體系新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論基礎與以往的行政理論有很大的區別。如果說傳統的公共行政以威爾遜、古德諾的政治—行政二分論和韋伯的科層制論為其理論支撐點的話,新公共管理則以現代經濟學和私營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公共管理是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的起點,決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態勢。近年來,國內學界對公共管理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總體上看,公共管理對我們還是一個新課題,公共管理學科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
④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不足之處有哪些
從方法論的視角來看,新公共管理的方法論主要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效率至上」的管理方法導致政府公共性的缺失
新公共管理所倡導的民營化、企業化、市場化等一系列以追求效率為目的管理方法,體現了人類尋求良好政府治理的一種努力,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及公民對有效政府的期待。
這些主張與方法可以說在理論與實踐中極具啟發與現實意義,但是對效率這種行政的工具理性價值的過度追求就是一種致命的自負,存在很多缺陷。
新公共管理主張建立市場化改革取向的政府,認為經濟與經營中市場化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可以引入公共部門,以取代「低效」的官僚行政手段而作為資源配置的方式。然而我們知道,市場不但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而且市場追求高效率的特點在於,將所有活動和人類互動都看作是交易和契約行為。
效率成為衡量一切事物的價值尺度,所有活動都圍繞追求高效率、高利潤來展開。新公共管理採用的這種效率中心主義的方法,徹底打破了公私部門的界限,使政府施政的基本目標趨向於「三E」:經濟、效率與效益,突出強調的是經濟價值。
然而,公共行政在本質上是以民主與社會公正為基石的,政府的價值表現為強調追求人民主權、公民權利、人性尊嚴、公共利益、社會責任等多元價值,而過分強調對效率的追求,使經濟價值成為判定社會發展的唯一標准,將使公共行政管理違背公共行政的根本價值和根本目標,最終會動搖公共行政合法性的基礎地位。
這是一種典型的工具理性的思維方式,即將效率作為公共行政追求的唯一目標,將公共行政淪為追求效率的工具,以致於使公共行政喪失了作為行政體系本身的「公共」屬性。如此一來,則使公共行政的根本價值與根本目的走進誤區,進而引發公共行政的價值危機。
因此,公共行政應當承擔政府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的責任和正當性,關注其公共性的本質要求,實現公共行政的多元價值目標,避免公共精神的喪失。
2、結果導向的量化管理方法導致片面性
新公共管理倡導並借鑒了企業的經濟管理方法,這種管理方法直接以經濟結果和經濟指標為目標,以量化的結果為衡量績效的標准,試圖以此來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量化管理方法本身沒有錯誤,問題的關鍵在於,新公共管理方法把結果取向和量化管理絕對化,把經濟價值看成是行政管理的首要價值,將經濟指標看作是判定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標准,似乎數字化的「量」成了衡量事物優劣的唯一尺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共行政對人本身及管理環境的重視,忽視了社會公平、正義等價值。
從倫理與責任的角度來說,政府應始終是追求至善、維護公共利益、對人民負責的。然而,一旦作為工具的績效管理被目的化後,金錢、數字就成為政府組織和政府官員的唯一目標,這樣某些行政領導就會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搞政績工程,試圖通過這樣的績效來說明其工作結果的有效。
新公共管理方法推行以結果為導向的定量管理方法,過分重視結果,過度依賴定量的方法,在管理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公共責任的缺失,有損社會的公共利益。
(4)對新公共服務理論不足擴展閱讀
綜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作為一種新的理論範式,在公共管理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新公共管理的實踐中發揮著雙重作用。
一方面,它突破了傳統公共行政理論的羈絆,以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工商企業管理理論等經濟理論為其理論基礎,以「理性經濟人」的個人主義理性思維方法為表徵,以市場經濟的競爭式管理方法為取向,形成了以結果為取向的績效目標管理方法、以顧客為取向的回應性管理方法、以外部為取向的戰略管理的管理方法體系。
這些管理方法在實踐中的運用,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圍與主題,豐富了公共管理的方法,優化了學科結構,完善了理論基礎與實踐模式,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在當代西方公共管理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於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囿於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並以「理性經濟人」理念為邏輯起點,以引入市場機制、追求效率為目的,就不可避免地重蹈工具理性的覆轍,將公共行政僅僅作為了實現效率目標的工具,導致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與價值性的缺失,從而招致理論界與實踐領域的批判。
盡管如此,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範式,在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中,仍然具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⑤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於我國的政府改革有何啟示
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是當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論發展的兩種代表性流派,
其中新公共管理發展的比較早體系
也較完善,
但是新公共服務著力於對新公共管理批判也存在較大的合理性,
正在引起廣泛關注
。
⑥ 怎樣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論與新公共服務的理論爭辯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相對於傳統管理理論而言,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價值觀審視去和研究公共行政的現實和未來發展。其基本特徵是在公共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和私人企業的管理方法,如對公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造、下放管理權力、增加透明度、政府業務合同外包、政府績效評估等。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私營部門的管理理論作為理論支撐,體現了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格局,成為了西方國家主導性的政府公共行政實踐方式;解決西方社會現實問題的產物,也是對公共管理時代要求回應的產物,具有發展運用的現實基礎;反映政府職能定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民主行政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趨勢。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
新公共服務是在以往各種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真正的以公民為本位的政府運作模式。新公共服務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權利、民主程序、公平和公正、回應性等理念。它強調「公民優先」,在此基礎上明確區分了「顧客滿意」和「公民滿意」原則,表達了一種對民主價值的全新關注。主張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標而非副產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戰略性,在行動上要具有民主性、為公民服務,而不是為顧客服務等。
⑦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理論簡評
新公共服務理論提出和建立了一種更加關注民主價值與公共利益,更加適合版現代公共社會權和公共管理實踐需要的新的理論選擇;
1.吸收了傳統公共行政的合理內容,承認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於改進當代公共管理實踐所具有的重要價值,但擯棄了新公共管理理論特別是企業家政府理論的固有缺陷;
2.把效率和生產力置於民主、社區、公共利益等更廣泛的框架體系中,
3.對傳統的公共行政理論和目前佔主導地位的管理主義公共行政模式都具有某種替代作用。
4.有助於建立一種以公共協商對話和公共利益為基礎的公共服務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