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木壘工商局

木壘工商局

發布時間:2021-05-24 04:35:09

1. 新疆地方怎麼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中國西北邊陲,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個國家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現有14個地、州、市,88個縣(市),其中33個為邊境縣(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74個團場。截止2004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60.5%。新疆共有47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各民族中,維吾爾族897.67萬人,占總人口的45.73%;漢族780.25萬人,佔39.75%;哈薩克族138.16萬人,佔7.04%;回族87.63萬人,佔4.46%;柯爾克孜族17.12萬人,佔0.87%;蒙古族16.96萬人,佔0.86%;塔吉克族4.35萬人,錫伯族4.08萬人,滿族2.41萬人,烏孜別克族1.42萬人,俄羅斯族1.13萬人,達斡爾族0.67萬人,塔塔爾族0.47萬人,其他少數民族共10.79萬人。

新疆概況(2)

新疆地形特點是: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被高山環抱,俗喻「三山夾兩盆」。北為阿爾泰山,南為昆侖山,天山橫亘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爾盆地。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與昆侖山中間,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盆地中部,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里木河長約2100公里,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在新疆東部有吐魯番盆地,最低點-154米,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地方。新疆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均天然降水量155毫米。區內山脈融雪形成眾多河流,綠洲分布於盆地邊緣和河流流域,綠洲總面積約佔全區面積的5%,具有典型的綠洲生態特點。
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日照時間長,積溫多,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年太陽能輻射量僅次於西藏,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新疆現有耕地6038萬畝,人均佔有耕地3.12畝,為全國人均數的2.1倍。新疆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在三山和兩盆的周圍有大量的優良牧場,牧草地總面積7.7億畝,僅次於內蒙古、西藏,居全國第三。新疆水資源約佔全國的3%。2004年,新疆地表水年徑流量882億立方米,人均地表水佔有量5146立方米,是全國平均值的2.25倍。地下水可開采量251億立方米,冰川儲量佔全國的50%。但由於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氣候乾旱,水資源受季節因素影響,時空分布極不平衡,地表水蒸發量大,致使一些地方水資源不足。
新疆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目前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新疆石油資源量208.6億噸,佔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資源量為10.3萬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潛力巨大,遠景十分可觀。全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的40%。黃金、寶石、玉石等資源種類繁多,古今馳名。
新疆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按照《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的資源分類,在中國旅遊資源68種基本類型中新疆至少擁有56種,居全國之冠。新疆自然景觀神奇獨特,冰峰與火洲共存,瀚海與綠洲為鄰,自然風貌粗礦,景觀組合獨特。著名的自然風景有天池、喀納斯湖、博斯騰湖、賽里木湖、巴音布魯克草原等。新疆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在新疆5000多公里古絲綢之路的南、北、中三條干線上留下數以百計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古屯田遺址等人文景觀,其中,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樓蘭遺址、克孜爾千佛洞、香妃墓等蜚聲中外。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和風情習俗絢麗多彩,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旅遊人文景觀,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新疆的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品種獨特、特性優良,開發和發展的潛力較大。新疆野生動植物達4000餘種。農作物地方品種及引入品種達10000多個,不少物種品質優異。新疆地方畜禽品種具有適應性強、抗病、耐粗飼等優良特性。新疆還是多種果樹的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果樹資源豐富,其中優良品種約300餘個。天然葯物如:麻黃、羅布麻、甘草、貝母、雪蓮等分布廣泛,質量上乘,具有獨特的品質和優良的特性。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新疆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新疆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輝煌成就。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建立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了以天山北坡經濟帶為依託、以鐵路和公路干線為骨架、以區域性和地區性經濟中心城市為支點、輻射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2004年新疆生產總值220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比1978年增長11.5倍,年均遞增10.6%。新疆人均生產總值11199元,比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約570元。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和調整,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1978年的35.8:47.0:17.2調整為20.2:45.9:33.9。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2004年全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比1978年增長19.7倍,年均增長12.9%。
新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年提高,目前已形成了棉花、糧食、甜菜、林果和畜牧等優勢主導產業。2004年農業增加值444.7億元,比上年增長5.1%,比1978年增長6.1倍。糧食總產量828.53萬噸,比上年增長3.4%,比1978年增長1.2倍。棉花產量175.25萬噸,佔全國棉花總產量的27.73%。現代畜牧業不斷發展,2004年末牲畜存欄頭數達5206.37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6%,比1978年增長10.7倍。肉類總產量128.13萬噸,比上年增長11.4%,比1978年增長12.3倍。新疆特色農產品發展方興未艾,棉花、啤酒花、番茄、紅花、枸杞、哈密瓜、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和田石榴等特色農產品飲譽國內外,其中啤酒花佔全國總產量的70%,枸杞佔50%以上,紅花佔60%以上。新疆已成為全國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醬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和甜菜糖生產基地。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了以礦產資源開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導力量,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化工、鋼鐵、煤炭、電力、紡織、建材、化工、醫葯、輕工、食品等門類基本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工業體系。2004年工業增加值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比1978年增長10.3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穩步提高。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油產量2227.71萬噸,位居全國第3位,比上年增長5.1%,比1978年增長5.3倍;原煤產量2219.64萬噸,比上年增長15%,比1978年增長1.1倍;發電量244.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7%,比1978年增長10.5倍。企業整體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截止2004年底,新疆上市公司已有27家,總市值405.39億元,總股本83.62億股,累計募集資金110.92億元,這些上市公司對新疆的經濟建設與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新疆概況(3)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成就,投資環境明顯改善。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0億元,比上年增長15.8%。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全社會投資累計達到7854.9億元,年均增長19.7%。先後建成了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如塔里木農業灌溉和環保一期工程、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北疆鐵路、南疆鐵路及其西延工程、蘭新鐵路復線,沙漠公路,吐一烏一大高等級公路、烏一奎高速公路,南北疆光纜等。目前,新疆鐵路營業里程已達2998.5公里,鐵路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公路通車里程8.65萬公里〈含兵團〉,已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7條國道為主骨架,東聯甘肅、青海,西出中亞、西亞各國,南通西藏,並與境內68條省道相連接,境內地市相通,縣鄉相連的公路交通運輸網。全疆現有民用機場12個,航線92條,形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連接國內外65個大中城市和11個國外城市的空運網,通航里程已達11.18萬公里。到2004年底,固定電話普及率為26.6%,行動電話普及率為25.3%,互聯網用戶78.1萬人。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沿邊、沿橋(亞歐大陸橋)和沿交通干線向國際、國內拓展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目前已有國家批準的開放市、縣70個,開放一類口岸17個,兩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一個加工貿易區和三個邊境經濟合作區,已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
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56.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2%,比1978年增長了244倍,年均增長24.6%,對外貿易主要國家和地區為哈薩克、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自1978年起,外商直接投資累計5.8億美元。自1992年起已成功舉辦13屆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
旅遊業發展迅猛。2004年,新疆接待國際旅遊人數31.69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0.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7.5%,較1978年增長1977倍,年均增長35.5%;國內旅遊人數1241.5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08.96億元,比上年增長22.9%。旅遊收入佔GDP比重達5.0%。旅遊業已成為新疆國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2004年新疆私營企業發展到4.3萬戶,從業人員57.25萬人,注冊資金643.2億元;個體工商戶46.7萬戶,從業人員74.2萬人,注冊資金86.8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生產總值約佔全區的21.8%,對擴大就業、增加稅收、促進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全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學技術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到2004年底,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4.5萬人,每10萬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有5000多人,居全國前列。全區擁有縣以上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122家;1979年以來,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545項,其中獲國家獎勵的137項,科學技術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在校生439.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佔57.8%,專任教師26.5萬人。截至2004年底,全區實現「普九」的人口佔到全區人口的71.9%,青壯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全區現有普通高校28所,本專科在校學生16.3萬人,比1978年增長14.8倍。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2.9%,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2.5%。醫療衛生條件大大改善,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進一步鞏固,截止2004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9434個,床位7.2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9.58萬人。基本實現了所有縣(市)有醫院、衛生防疫站和婦幼保健機構,鄉(鎮〉有衛生院,村村有醫療點。
伴隨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4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3元,比上年增長4.9%,比1978年增長22.5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45元,比上年增長3.1%,比1978年增長17.8倍;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由1980年的5.42和7.8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18.82和19.1平方米。

新疆概況(4)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從新疆多民族的實際出發,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權力。目前,全區有5個民族自治州,6個民族自治縣,42個民族鄉。國家非常重視新疆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餘人發展到現在的34.8萬人,佔全區幹部總數的51.8%,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活躍在政府機構以及經濟、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在新疆各類教育中均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其中,基礎教育階段採用了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錫伯、俄羅斯等7種語言進行教學。新疆的報紙用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錫伯6種文字出版發行,少數民族的報紙達43種,刊物達80種;新疆人民廣播電台實現了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5種語言播出,新疆電視台實現了維吾爾、漢、哈薩克3種語言播出。少數民族古代文學巨著《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詞典》和少數民族歷史史詩《江格爾》、《瑪納斯》以及維吾爾族大型古典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等一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並得以發揚光大。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人士、宗教場所和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尊重和保護。目前,全區有清真寺23000多個,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要。高舉民族團結的偉大旗幟,大力開展以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為主線的思想教育活動。自1983年以來,已連續22年在全區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越來越鞏固,盼發展、求團結、思穩定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願望、共同追求。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骨幹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為首分子,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保持了我區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展望未來,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前景。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計劃2005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400億元,增長9%;計劃到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570億元,年均增長10%;力爭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7720億元,年均增長9.2%,實現比2000年翻兩番半的目標。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興新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集中精力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著力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持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
新疆是祖國西部的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將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省區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努力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新疆的景點有好多哦,我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呢,不是像你們聽說的只有葡萄和哈密瓜吃哦。呵呵,有天山天池、火焰山、坎兒井、葡萄溝。卡拉庫里湖、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那拉提草原、喀納斯風景區(就是有水怪的那個哦)、禾木、天鵝湖......還有好多呢,我們新疆有個比較大的旅遊網,叫做「快樂新疆旅遊網」,你可以去看看哦,歡迎你來新疆玩,新疆人民很熱情的。
每年的5-10 月是新疆的旅遊旺季,5-7月是影友在伊犁草原和喀納斯草原拍攝草原野花、(賽里木湖、那拉提草原、唐布拉草原、喀拉峻草原、禾木草原、白哈巴草原).天鵝和牧民轉場的最佳時期,其中有大片的薰衣草和油菜。而最佳旅行季節則是7、8、9月份。如果是追逐新疆金秋的美景,九月底的喀納斯、禾木、白哈巴、白沙湖、可可托海 ,白樺樹是攝影者的最佳創作景點。10月中下旬大漠胡楊林(木壘胡楊林、塔河胡楊林)是影友的最愛。還有適合從春到秋拍攝的著名景點;巴音布魯克草原的九曲十八彎。塔克拉瑪干沙漠、羅布泊和樓蘭在5月以前10月以後適合探險,10月初牧民再次轉場最壯觀。南疆適合四季拍攝民俗風情。

新疆主要攝影景點有;賽里木湖、那拉提草原、喀拉峻草原、唐布拉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九曲十八彎、喀納斯湖、月亮灣、卧龍灣、白哈巴、禾木鄉、五彩河岸、五彩城和木壘胡楊林以及塔河胡楊林。以上景點如果您要問我那個更主要,我只能對您說;『一個都不能少』。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2. 伊犁駕車去可可托海有多遠

駕車路線:全程約1145.9公里。起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終點:可可托海風景區。

在距可可托海鎮鎮10公里處有1931年8月11日地震遺留下的一條規模宏大的地震斷裂帶,它是世界上最罕見、最完好的斷裂帶之一。

有申報國家級含幾十種礦物質的3號礦坑地質遺跡;中蘇合營期間的老廠房、老設備;地下200多米的深水電站。額爾齊斯河水源頭自然風光;伊雷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夏季氣候涼爽宜人,是度假的好去處。

獨特的冬季冰雪資源,有神鍾山、大石門、小石門、溫泉、神泉、仙人洞、奇山怪石等,也是尋找碧璽、海蘭、水晶、雪蓮、冬蟲夏草等寶地。

(2)木壘工商局擴展閱讀:

自駕游需要注意事項:

新疆地抄大物博,風光優美襲,那裡的雪山、草原、冰川、沙漠、戈壁、湖泊、胡楊林等無數的攝影元素,讓很多人心馳神往,成為最熱門的旅遊勝地。

因新疆面積太大,很多人更願意選擇和朋友結伴開車在新疆境內自駕游,但卻對新疆缺乏更多的了解。

現在新疆的社會治安很穩定,赴疆旅遊非常安全,但開車自駕游一定要切記兩點:一是新疆道路限速管控很嚴,千萬不要超速行駛;二是每個人都要隨身攜帶好身份證。

3. 國家海關部門招收什麼方面的人才

如果是在公務員招考中,尤其是國家招考那次,會有很多海關的職位,這些職位需要的專業有很多種類,但最多的是:計算機、國貿、會計,這幾個專業招的最多,另外也有外語、工商管理等,所以最好是前面那三個專業。
目前海關是沒有那麼容易進的,也不是一般人能進的。

4. 民族的中華民族

中國各民族的總稱。「中華」一詞,與「中國」、「華夏」相通,兼有族名、國名等多重含義。歷史上曾專指漢族,至近代,用以指稱包括歷史上居住於當時中國境內的一切民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民族識別,中華民族包括
漢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回族、東鄉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壯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
另有一些未識別的民族存在。共有126583萬人,其中漢族人口最多,有115940萬人,占總人口的91.59%。少數民族10643萬人,占總人口的8.41%(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從分布來看,漢族聚居中原,遍布全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邊疆地區。56個民族和睦相處,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而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戰亂等因素,漢族也發生了大規模遷移,一直在從中原地區向南遷移。客家人繼承了當時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比如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
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 中國各民族在地區分布上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漢族人口遍布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在邊疆地區,漢族多與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的邊疆地區。
由於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獨具特色,使中華民族的文化絢麗多彩。
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人口約為1,231,261,000 (2005年) ,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1%,分布於全國各地。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雲南省文山,廣東連山、貴州從江、湖南江華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餘萬(2005年)。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人口達982.11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居第二位。
蒙古族現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人口480.6849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青海、河南、新疆、雲南、河北、安徽、遼寧、吉林、山東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人口860.297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居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第三位。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人口459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人口721萬(1995年)。
苗族現在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739. 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彝族現有人口657萬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布依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雲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區。人口二百五十四萬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湖南的新晃、靖縣、通道和廣西的三江、龍勝等縣。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順、龍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來鳳、利川、鶴峰、咸豐、宜恩一帶及四川省。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樂山之間地區新平、鎮源、墨江、元江、紅河等縣。
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區以及木壘、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及烏魯木齊等地,少數分布在甘肅阿克賽和青海等地。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其餘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餘縣。
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保亭、樂東、東方、瓊中、白沙、陵水、昌江、宦縣等地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和維西僳僳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雲南麗江、保山、迪慶、德宏、大理、楚雄等州、縣和四川的西昌、鹽源、木里、德昌等縣。 佤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
畲族是中國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稱「山哈」,「哈」是客人的意思,意為住在山裡的客人,傳說畲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畲族原分布在閩、粵、贛三省結合部,現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霞浦、浙江景寧、廣東、江西、安徽等省,多數與漢族雜居。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了布農人、魯凱人、排灣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賽夏人等十多個族群。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測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展起來的。清代人們稱其為「水家苗」、「水家」,解放後正式定名為水族。現主要聚居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其餘分部在獨山、荔波、都勻、榕江等縣和廣西北部地區的融安、南丹、環江等地。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其餘分別聚居在和政縣和臨夏縣。甘肅的蘭州、定西地區和新疆、寧夏也有分布。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布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縣。
景頗族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又分別稱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稱「景頗」、「載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古浪、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布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
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其餘散居在羅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外還有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都江堰市、綿陽市北川縣以及貴州少部分地區有居住羌族人。 布朗族是中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縣和臨滄地區的雙江、永德、雲縣、耿馬,思矛地區的瀾滄、墨江等縣。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其餘分布在廣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仡佬族即中國古代「僚人」,散居在貴州省西部的織金、黔西、六枝、關嶺等20多個縣,少數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鞏留等縣,在東北的沈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潞西等縣。其餘分布在盈江、龍陵等縣。
普米族的族源屬於中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為白人。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還有一部分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和鹽源縣。
塔吉克族雖然屬於歐羅巴人種,但從遠古時代起,他們就生息繁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現百分之六十的塔克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沙車、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福貢縣、貢山獨龍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等地。
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塔城、喀什、莎東、葉城、烏魯木齊等地。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烏魯木齊等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布。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訥河縣和內蒙古自治區。
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聚居於雲南省潞西縣三台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散居在德宏、保山、臨滄和思茅地區。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內大河家、列集一帶。
裕固族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地區,其餘居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其餘分布在譚吉、紅坎、恆望及欽縣。
塔塔爾族(韃靼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塔塔爾」一詞原意為「茅舍」。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望,正名為獨龍族。現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
鄂倫春族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沿岸。少數散居於樺川、依蘭、富錦三縣和佳木斯市。
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洛渝地區,少數聚居於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一帶。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 漢滿傈僳景頗壯,高山普米錫伯藏。
毛南布依維吾爾,仡佬仫佬蒙古羌。
烏孜別克俄羅斯,保安獨龍京東鄉。
哈尼彝苗鄂倫春,裕固朝鮮傣阿昌。
鄂溫克水德昂怒,基諾赫哲土布朗。
塔塔爾白回土家,達斡爾畲黎落巴。
拉祜納西塔吉克,哈薩克佤瑤撒拉。
中國民族五十六,柯爾克孜侗門巴。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政策
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總原則和總政策。
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①各民族有先進與落後、大與小之分,沒有貴賤、優劣之分。各民族勞動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都對人類歷史文化的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②民族問題(民族關系)發展上的兩個歷史趨向要求堅持民族平等、團結,這樣才能有利於民族的發展繁榮;
③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自由的,不能獲得解放的。無產階級只有消滅一切壓迫(包括民族壓迫),只有解放全人類,最後才能解放自己;
④各民族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團結和聯合斗爭,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同樣,各民族的團結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猶其如此。因而,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始終堅持民族平等和團結,並把它作為民族政策中的總政策。其內容涉及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具體體現在憲法規定、法律法規類規定、行政法規、命令、指示決定中。還在實際生活中採取保障措施,進行民族政策再教育。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的關系是辯證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結果,又是進一步實現民族真正平等的保證。所謂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分大小、強弱,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的相互關系中,處在同等的地位,具有同樣的權利,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的地位、待遇和權力、利益的平等;民族團結則是指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協調、聯合。沒有民族之間的平等,就不能有真正的民族團結。
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也是國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或少數民族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設立自治機關,由少數民族實行區域性的民族自治,享有管理和決定本民族和本地區內部事務的法定權力,享有根據本民族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政令的自主權的政策。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首先以國家統一為原則,任何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國家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各級自治政府機關,同時又是中央政府的一級基層政權機關。其次,民族區域自治及其自治機關,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規定,享有一定的自治權。第三,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僅是民族自治,還在於區域自治,是民族與區域相結合的自治。這一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體現了黨和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其優越性和積極作用在於:
①它保障了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又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靈活性,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內部事務的願望和要求;②它能充分調動少數民族人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加速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③它利於抵禦外來的侵略和顛覆,保障整個國家的獨立和繁榮,也有利於鞏固祖國的統一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少數民族行政區社會改革政策
指黨和政府於1951年開始,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新中國建立後,少數民族還處在資本主義以前的各個社會發展階段。要使他們擺脫階級壓迫,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廢除封建地主經濟的土地佔有制度、農奴制度和奴隸制度,以及其他形式的人身依附和超經濟剝削,進行社會改革。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採取了慎重穩進的方針,區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實行不同的政策、方法和步驟。社會發展程度和漢族地區基本相同的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採取了和漢族地區基本相同的方法和步驟。在封建農奴制、奴隸制地區,採取了和平協商改革的方法。對還保留著濃厚原始公社制殘余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和文化事業,使他們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對少數民族牧業區的改革,採取了比農業區更為和緩的方式,即對牧主實行贖買和 「不分、不鬥、不劃階級」和「牧工牧主兩利」的政策。隨著民主改革的完成,少數民族地區也先後進行了農業、畜牧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致經歷了從互助組、初級社到高級社的發展過程。在多民族雜居地區,除建立單一民族的合作社以外,還組織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的農民參加的民族聯合社。在半農半牧區,也有單一的民族或不同民族成員聯合組成的農牧結合社。到1956年底,西藏以外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先後完成,牧區稍遲於農村完成。接下來開始對城市私營工商業以及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當時,除西藏外的少數民族地區城鎮,私營工商業幾乎全部或大部分實行了公私合營,一部分實行了合作化。
少數民族人口政策
黨和國家在不同歷史階段,根據少數民族人口狀況和少數民族人口問題制定的少數民族人口政策:
①積極推行「人口興旺」、鼓勵生育的政策(50年代至70年代)。主要內容為鼓勵和提高生育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人口數量,控制人口下降的趨勢。
②探索、醞釀少數民族計劃生育政策(1971—1981年)。在少數民族地區,採取有利於發展人口的政策。同時為保護婦女、兒童的健康,也積極宣傳、普及婦幼衛生、節育等科學知識,對子女多、間隔密,有節育要求的夫婦給予指導和資助。
③對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對於少數民族,也要提倡計劃生育,在要求上可適當放寬一些。具體規定由民族自治地方和有關省、自治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報上一級人大常委會或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公民民族成份滿18周歲後兩年內可申請變更一次
2015年5月20日國家民委第5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並經公安部同意,《中國公民民族成份登記管理辦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據其父親或者母親的民族成份確認、登記。公安部門在辦理新增人口戶口登記時,應當根據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確認其民族成份。
《辦法》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在其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的兩年內,可以依據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請變更一次。

5.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釘釘企典 上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09-07,注冊資本214742.14300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人是金孝龍,公司地址是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555號己號樓8樓,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310112792759719A,行業是null,登記機關是上海市工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風力發電設備及零部件的設計、開發、製造和銷售,風力發電設備安裝、調試、維護、修理,電力工程、風力發電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投資咨詢(除經紀),投資管理,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實業投資。【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310112000699852



• 分支機構: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注冊號是110101012457152,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10112792759719A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濱海分公司,注冊號是320922000341617,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10112792759719A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服務分公司,注冊號是310112001579037,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10112792759719A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康保分公司,注冊號是130723300006180,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10112792759719A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民勤分公司,注冊號是620621000001161,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10112792759719A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木壘分公司,注冊號是652328150000967,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10112792759719A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注冊號是350305100059187,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91310112792759719A




• 對外投資:






• 股東:






• 高管人員:




6. 硅化木 值錢嗎

3月22日,記者在新疆奇台縣政府大院里,見到了當地林業警方幾天前從硅化木園盜挖現場截獲回來的、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的一塊硅化木,重達48噸。 近期,新疆警方僅在十天的時間里,就在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清理涉嫌盜挖硅化木人員489人。奇台縣硅化木公園從發現硅化木到建園後的十多年時間里,已有近千株硅化木被大肆盜挖,現在只剩下十餘株。 奇台縣政府在成功截獲這塊被盜的巨型硅化木之後,立即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遞交了《關於申請硅化木合理保護的請示》和《關於硅化木管理的報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隨即作出批示,要求奇台縣加強對硅化木的保護。目前由奇台縣人民政府暫管的48噸巨型硅化木的歸屬,以及對盜挖犯罪團伙的處置問題已經被自治區人民政府作為重要議題,加緊研究處理。 據記者了解,在新疆,除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外,哈密、吐魯番等地也有硅化木,但規模小,質地也不如卡拉麥里的好。再加上不法分子的瘋狂盜采,硅化木在哈密、吐魯番等地幾乎絕跡。現在硅化木的收購價很高,一根質地較好的硅化木可賣到幾萬元,有的可達十幾萬元。正是在這種暴利的誘惑下,很多人開始違法盜挖。 今年初,在新疆昌吉州森林公安局的統一指揮下,對硅化木的聯合治理行動在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大面積展開,僅僅2月22日至3月3日,就清理涉嫌盜挖硅化木人員489人,扣押車輛8輛,拆除帳篷25頂。 盡管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不許盜挖國寶硅化木,但在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市場、鄯善縣等地,成堆的硅化木依然還在銷售。 據辦案人員介紹,從1996年至今,至少有超過一萬噸的珍奇硅化木被運出新疆。 為保護硅化木,新疆昌吉州人大常委會早在2001年4月2日就出台了《硅化木保護管理條例》,條例中明確規定:擅自採挖、攜帶硅化木的,除沒收實物外,每公斤處以1000元罰款。明確由林業、公安、工商、文化、地礦、運管等部門協同負責。但是,多頭管理反而導致管理失控,有效監控更無從談起。 而且這只是一個地方行政法規,對許多盜挖了十多噸硅化木的不法分子,套用條例將給予上百萬元的罰款,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執行。因此,當警方抓到盜挖者,只能以勸退清散了事。再者,條例的保護范圍僅限於昌吉州,對昌吉州以外硅化木的自由交易,條例就鞭長莫及了。 當地從事硅化木管理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希望能將硅化木列為文物,以《文物保護法》來對之進行有效的管理。更有人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台一個適用范圍更大的、懲罰力度更強的法律條款,來威懾打擊盜挖分子,更好地保護硅化木。 國土資源部近日公布第三批41處國家地質公園名單,新疆奇台硅化木公園入選。可是,作為國家地質公園,卻遭受不法分子瘋狂濫挖濫賣,這讓新疆的一些地質工作者悲憤不已。他們疾呼:「如果再這樣放任自流,要不了五六年時間,新疆硅化木將從野外完全消失。」 硅化木又稱木化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形成於距今1.5億年前的中上侏羅紀時代,是獨一無二的活標本。分布在新疆昌吉州境內的硅化木規模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亞歷桑納州。昌吉州境內發現的硅化木主要是侏羅紀時代以蘇鐵類、銀杏類等植物為主的植物化石,僅奇台縣硅化木群生成面積就達11.65平方公里。大面積完整保存下來的硅化木並不多見,在中國主要集中在新疆奇台、吉木薩爾、木壘、鄯善等地。(潘從武 吳亞東 )

7. 如何在新疆木壘縣東城鎮開個快遞點

如何在新疆木壘縣東城鎮開個快遞點?這個你與相關的快遞公司協商好就可以

8. 木壘縣二零零五按個體工商交的社保到二零二零年退休能領到多少錢

領多少錢要根據你的社保賬戶余額,交費年數來計算的,建議你去當地社保局問問

9. 木壘縣絲路網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木壘縣絲路網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2016年1月7日在昌吉州木壘縣工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楠,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網站網頁設計及製作、互聯網信息服務、各類廣告的製作代理及發布等。
法定代表人:王楠
成立時間:2016-01-07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232805000557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新疆昌吉州木壘縣北環東路信用聯社商住樓一層【1601】幢

閱讀全文

與木壘工商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