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的目標意義
地理信息是國家重要戰略信息資源,在政府管理決策、產業發展、人民生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測繪工作的意見》和《基礎測繪條例》,持續推進地理信息資源建設、積極探索現代化地理信息服務方式、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國家測繪局做出了建設平台的重要決策,目的就是要大力提高測繪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平台是針對政府、專業部門和企業對地理信息資源綜合利用、高效服務的需求,依託測繪部門現有地理信息生產、更新與服務架構,以及國家投入運行的涉密與非涉密廣域網物理鏈路,聯通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地理信息資源,實現全國不同地區宏觀、中觀到微觀地理信息資源的開發開放與7×24小時不間斷的「一站式」服務,在此基礎上形成有效的分建共享、聯動更新、協同服務的高效運維機制,全面提升信息化條件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平台的建設與運行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
一是實現跨地區多尺度地理信息數據資源集成應用。建成全國互聯互通的一體化地理信息數據資源,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消除因分級管理、各部門信息資源難以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島、數字鴻溝。
二是改變地理信息服務方式,提升測繪保障服務能力。為政府各部門提供地理信息資源的方式從數據變為「一站式」在線地理信息服務,將解決用戶使用地理信息資源過程中技術難度大、建設成本高、開發周期長等難題。
三是提高測繪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通過建設公眾版平台,向普通公眾提供權威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務,為企業提供增值開發環境,消除因數據涉密造成的地理信息應用瓶頸,將極大地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四是促進地理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分建共享機制,將推動測繪部門、專業部門、企業及社會團體地理信息資源共享與協同服務。
㈡ 如何構建一站式電子政務服務平台
我國目前已有幾十個城市或地區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地方政府對智慧城市的著重點多在於現實應用,其中關注於能夠短期內形成經濟拉動力的信息產業、物聯網等。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整體處於以光纖和無線網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布局階段,個別領先城市開始從基礎設施布局建設階段邁向具體智能應用開發部署階段。借鑒相關國際經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高起點建設示範城市(區)
歐洲和亞洲智慧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顯示,智慧城市建設難以全面鋪開,選擇特定點進行示範開發是目前較普遍的做法。示範城市建設對探索智慧城市在投資、技術保障及網路安全等方面問題的解決都有重大意義。具體選擇可以考慮兼顧老城和新城。選擇老城示範,主要檢驗智慧城市對於城市更新和城市核心功能釋放的助力效果;選擇新城示範,主要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支持新城破解功能塑造和吸引力瓶頸,應強調通盤考慮、全面設計,整體試驗智慧服務、智慧經濟和智慧資源開發等各類應用的介面。
二、科學選擇城市智慧應用領域
智慧城市建設難以全面鋪開,一方面是指空間層面難以實現全覆蓋,另一方面是指應用領域難以全面開展。根據國際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設內涵,大致包涵經濟、政務、交通、就業、教育、醫療、環境、能源等多重領域。但尚無城市可以實現全領域覆蓋,而在應用方向上呈現多元化的特徵。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應該結合城鎮化發展中面臨或即將面臨的重大課題為解決導向,可重點突出城市管理、醫療、交通三大領域的智慧應用。
例如,我國城市的發展正逐漸由「建設為主」進入「建管並舉」的時代。利用先進、可靠的信息技術,配合以更好的城市管理體制、理念和平台保障城市社會的良好秩序將是重大課題。重點包括網格化社會管理系統,市政、水務以及市容等專業網格化管理系統,市場信息平台,智能水網和智能電網,安全生產,災害消防等智能化系統。
又如,我國人口紅利正在消退,而不少城市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發展的態勢將日益嚴重,市民醫療是城市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結合智慧城市建設,解決「看病難」刻不容緩,重點包括以下智能化工作:
1、建設覆蓋各級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健康信息網路,連通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信息系統;
2、按照相應的基本架構和數據標准,建立涵蓋市民個人基本信息和主要衛生服務記錄的電子健康檔案;
3、建立輔助決策和協同醫療服務系統,支撐用葯智能提醒,開展影像會診、遠程醫療咨詢等醫療服務,為制定醫療衛生發展政策提供輔助決策;
4、建設市民健康服務門戶網站,為市民提供在線健康咨詢、個人健康檔案和檢驗檢查報告網上查詢、醫療服務資源網上查詢和預約的「一站式」服務。
再如,交通問題也是我國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的重要難題,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感知手段,加強交通各行業間信息共享和實時交換,提高交通信息化對交通組織、運行、管理的支撐作用,為公眾、交通運輸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綜合交通信息服務非常有必要。目前而言包括三大服務系統:
1、道路交通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為公眾提供城市實時道路通行信息;
2、公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實時提供公共交通各類運行動態信息和客流數據、公共停車場信息採集等;
3、是交通管理綜合管理系統,整合這種交通信息數據,及時進行交通管理分析並提供決策服務。
三、創新智慧城市投資運行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中,特別是在先期試點的過程中,謀求投資的多元化、技術的完善化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從國際已有智慧城市的開發運作模式看,可有多種模式。但在智慧城市方案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國內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主導、國際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參與的多元合作模式,以保障城市信息安全。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㈢ 應用架構規劃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在應用架構上可以劃分為公共基礎平台、業務應用系統和宏觀決策支持三個層次,覆蓋省、市、縣三級。總體結構參見下圖(2-1)。
圖2-1 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應用架構
2.4.3.1 公共基礎平台
公共基礎平台是系統各組成部分的公共系統,為整個系統提供技術支撐。公共基礎平台支持系統內各子系統間的網路互聯、數據共享和交換,提供安全認證和安全管理、身份識別和對外公共介面等功能。主要由五大中心構成,它們分別為:
(1)網路中心。是系統內統一的網路匯接點和網路管理機構,分為省、市、區縣三級。它通過提供統一的網路介面來實現各業務部門之間、地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網路連接。
(2)數據中心。主要有三種作用:①提供一個統一的數據交換和共享平台,使系統中的數據一致化和標准化,實現不同部門之間數據的交換和共享;②提供一個數據的「倉庫」,為各業務以及宏觀決策和公共服務提供數據支持;③建立容災備份系統,統一為各部門提供異地容災備份服務。
(3)公共服務中心。是各業務部門統一對外提供公共服務的窗口,它為社會保障對象辦理社會保障業務提供一個統一的公共服務平台。對內整合政府的政務資源,對外整合社會服務資源,通過多種服務方式和手段,使社會保障業務走出辦事大廳,延伸到社會保障對象的身邊。
(4)社會保障卡管理中心。實現對社會保障卡的管理,確保在社會保障對象范圍內社會保障卡「一人一卡,一卡通用」。
(5)身份認證(CA)中心。通過授權和認證機制,保證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中數據傳輸和交易的安全,為社會保障業務的網上申報、待遇網上支付等提供安全保障。
公共基礎平台是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基礎,它為業務應用系統和宏觀決策系統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運行環境。
網路中心是整個系統中的「交通通道」,是其他子系統建設的基礎。社會保障卡是社會保障對象享受社會保障服務的媒介和憑證。數據中心是系統中數據交換、共享的「樞紐」和共享數據資源的「倉庫」。它一方面橫向連接了各社會保障業務部門和社會保障服務部門,實現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另一方面縱向連接各級數據中心,實現縱向和地區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除此之外,它還具有集中管理交換和共享數據的功能,並提供給各級宏觀決策部門所需的決策支持數據。數據中心是社會保障卡管理中心、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要優先建設,它是整個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重中之重。
2.4.3.2 業務應用系統
業務應用系統在公共基礎平台中運行,支撐社會保障業務的辦理。可以分為核心業務應用系統和相關業務應用系統兩大類,這些業務應用系統負責處理具體的社會保障業務。
(1)核心業務應用系統。核心業務應用系統主要實現勞動保障、民政、社會保險等基本業務的處理,使社會保障業務達到快捷高效地運作。它的建設內容包括勞動保障業務應用系統、民政業務應用系統和社會保險業務應用系統。
(2)相關業務應用系統。按照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的統一規劃和設計,建設相應的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相關業務應用系統,以標準的介面把社會保障相關業務有關數據整合到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數據中心之中。
2.4.3.3 宏觀決策系統
宏觀決策系統可以通過對業務數據的分析,藉助方法庫和模型庫,對社會保障業務進行監督和管理,及時發現問題,並通過宏觀決策系統和統計應用子系統,為不同層次的領導科學的決策提供支持服務。
㈣ 網路監控軟體的平台軟體系統架構
平台軟體按照五層體系結構劃分為平台支撐層、中間服務層、公共服務層、應用層。平台支撐層由操作系統平台、關系型資料庫、網路通信協議構成。中間服務層主要為系統使用的各類中間件,包括數據訪問中間件、對象代理中間件、消息中間件。
公共服務層由系統提供的各類公共服務構成,其中包括圖形、報表、曲線、許可權、告警、流媒體服務等等。服務構建層提供一致的服務模型給上層應用,主要表現為服務介面、服務注冊、服務查找、服務訪問。應用層主要為面向在線監測、視頻監控、環境監控、綜合信息查詢顯示的各種應用模塊,其中涉及採集、計算、查詢、分析、流媒體功能及相關人機交互界面。
平台軟體關鍵技術及特點
1、跨區域異構平台級聯
2、綜合信息全景視圖
3、全組態化設計
4、變電站及輸電線路三維建模
5、變電站全景高清視頻監視
6、遠程移動監控桌面
7、視頻監視與變電站巡檢結合
8、基於設備熱區的展示與選擇
9、基於一次接線圖的設備選擇及視頻聯動
10、內建插件機制
11、高清視頻的圖像矯正與虛擬雲台技術
㈤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是什麼意思
公共服務平台是為了抄區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針對某類用戶群體一定時期的公共需求,通過組織整合、集成優化各類資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各類渠道,以期為此類用戶群體的公共需求提供統一的輔助解決方案,達到減少重復投入、提高資源效率、加強信息共享的目的。
㈥ 智慧城市一級平台由幾部分構成架構具有的特點有哪些
「十三五」規劃提出,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建設一批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日前,國家發改委表示,「十三五」期間,將有針對性地組織100個城市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涉及方方面面的多個環節。為推動新型智慧城市的順利建設,需在頂層設計中構建優秀的總體架構。那麼如何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的總體架構?華為企業BG全球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部總經理鄭志彬博士、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會會長李林教授就此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華為鄭志彬博士:
近日,在華為舉辦的「新ICT,讓城市更智慧——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行動計劃發布會」上,其發布了華為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整體架構,即「一雲二網三平台」。
1、「一雲」:城市雲數據中心
基於開放架構,為城市建設融合、開放、安全的雲數據中心,整合、共享和利用各類城市信息資源,提升政府服務與決策效率和合理性。
2、「二網」:城市通信網和城市物聯網
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線+無線寬頻網路,為城市構建無處不在的寬頻,讓城市公共服務觸手可及;在物聯網領域,提供輕量級物聯網通信操作系統,多種類型的接入網關。並提供物聯網平台,為城市各行業應用提供物聯網數據服務。
3、「三平台」:ICT能力開放平台、大數據服務支撐平台、業務應用使能平台
通過ICT能力開放平台,將ICT能力進行封裝、打包提供給業務應用開發者,使其更便利地調用ICT介面,共同為客戶提供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與合作夥伴聯合提供大數據服務支撐平台、業務應用使能平台,為城市智慧應用提供資源獲取自動化、軟體開發自動化、運維管理自動化的服務。
智慧城市研究會會長李林教授:
面對新型智慧城市如何建設,李林教授提出了「三中心一平台」的總體架構。其認為,「三中心一平台」遵循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六大核心要素。通過天地一張柵格網構成一個「虛擬化的復雜巨系統」,實現網路資源、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平台資源、軟體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等的全面共享。
1、「三中心」
(1)網路融合與安全中心
新型智慧城市「網路融合與安全中心」以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天地一張柵格網為核心要素。實現電子政務外網、公共互聯網(包括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網路)、智慧城市無線網、智慧城市物聯網(包括公安視頻專網)之間的網路互聯和傳輸信息及數據的互通,以及網路與信息的安全保障。
(2)大數據資源中心
「大數據資源中心」建設以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大數據的「總和」為核心要素。將分散的、重復的、難於訪問的操作數據轉換成集中統一的、有價值的知識數據。「大數據中心」為不同來源的數據提供了一致的數據視圖,將不同介質、不同組織方式的數據集成轉換成為一個一致的分析型數據環境。
(3)管理、指揮與運行中心
新型智慧城市以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指揮和運行中心為核心要素。更好對城市的市政設施、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宏觀經濟、民生民意等狀況有效掌握和管理,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統一的管理、指揮和運行中心,實現城市資源的匯聚共享和跨部門的協調聯動,為城市高效精準管理和安全可靠運行提供支撐。通過可視化技術實現對智慧城市網路、數據、信息的集成與應用的展現、監控、管理、運營、服務的功能。
2、「一平台」
「一平台」即「公共信息一級平台」。「公共信息一級平台」以新型智慧城市各類信息資源的調度管理和服務化封裝,支撐智慧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智慧化功能為核心要素。應用「智慧城市信息柵格技術」,構建新型智慧城市一體化信息服務平台。實現智慧城市涉及政府政務信息、城市管理信息、社會民生信息、企業經濟信息各行業級二級平台、業務級三級平台和應用系統之間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交換、業務功能協同。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發展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新技術和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度融合,體現了「以技術為引領」到「以理念為引領」,「以管理為核心」到「以服務為核心」和「以業務為驅動」到「以數據為驅動」的轉變。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㈦ 電子政務系統的網路架構
電子政務網路系統可規劃為一個四層的安全控制域,網路安全設計以各域的工作專特點為依據進行設計。
核心層屬(核心數據存儲與處理):是政府信息的集中存儲與處理的域,該域必須具有極其嚴格的安全控制策略,信息必須通過中間處理層才能獲得。
辦公業務層(日常辦公與事務處理):是政府內部的電子辦公環境,該區域內的信息只能在內部流動。
信息交換層(友鄰、上下級部門間):一部分需要各部門交換的信息可以通過專網域進行交換。該區域負責將信息從一個內網傳送到另一個內網區域,它不與外網域有任何信息交換。
公眾服務層(電子窗口與信息服務):政府部門公共信息的發布場所,實現政府與公眾的互操作。該域與內網和專網物理隔離。
典型的電子政務網路架構由內網、外網和專網這三部分組成。
整個電子政務安全環境包括以下部分:基礎安全服務設施、網路信任域基礎設施、網路安全支撐平台產品和容災備份系統四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