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王芸

馬鞍山王芸

發布時間:2021-05-21 00:01:57

⑴ 荀慧生的活動年表

1916年10月6日,農歷丙辰年九月初十日:荀慧生出師。
早在1907年荀慧生被其父賣給梆子藝人龐啟發為徒,按照常規1915年就應出師,由於荀父與龐啟發在荀慧生學藝的契約上沒有標明具體的出師時間,荀慧生在學藝後期紅極一時,給師傅賺了很多錢,龐啟發不讓荀慧生出師,威脅並軟禁了他。後在李洪春、尚小雲的幫助下逃走。由白社及三樂班主李繼良出面,以折衷辦法達成協議,延長出師時間兩年,演出所得與師傅對半分成。
1917年,農歷丁巳年:朱幼芬組班
名旦朱幼芬組班,演於中和園,營業不振。後邀入時慧寶、尚小雲、荀慧生、龔雲甫等人,於是每日滿堂。時先生當時嗓音高亢,以《戲迷傳》一劇紅遍梨園。
1919年9月9日,農歷己未年閏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
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當時隨楊小樓,譚小培,尚小雲同去,有三小一白之稱。
1923年,農歷癸亥年:荀慧生收葉壽梅為徒
荀慧生收票友葉壽梅為徒,為荀慧生第一個弟子。
1923年4月26日,農歷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艷秋結婚
程艷秋和果秀英在前門外同興堂飯庄舉行結婚典禮。整個飯庄喜氣洋洋,四周掛滿了賀喜的祝辭和書畫,賓客達四五百人。
因為新郎程艷秋、岳丈果湘林、冰媒梅蘭芳以及新郎的師傅榮蝶仙、王瑤卿,新娘的外祖父余紫雲等人,都是唱旦角的,因此在京的旦行名角,幾乎傾巢出動,前來賀喜助興。包括:陳德霖、余玉琴、田桂鳳、王瑤卿、王琴儂、朱幼芳、閻嵐秋、朱桂芬、荀慧生、於連泉、朱琴心、王蕙芳、姚玉芙等,全都在座。報刊稱之為「自有伶人辦喜事以來,真正巨觀之名旦大會也。」
婚後羅癭公為果秀英改名為果素瑛。
1925年,農歷乙丑年:楊寶森留滬在義母處調養
因在滬演出三個月,楊寶森嗓音極度疲勞而倒倉,乃至一字不出。經荀慧生介紹,拜認劇評家鄭過宜母親為義母,即留滬寄居義母處調養。
1925年,農歷乙丑年:《梨園外史》單行本出版
北京京華印書局印製的《梨園外史》一冊單行本出版,共十二回。封三版權頁的著作者署名為「作劇先生」和「觀劇道人」。「作劇先生」是江蘇吳縣的潘鏡芙的化名,「觀劇道人」是湖北安陸陳墨香的化名,除曹心泉、荀慧生等五人的序外,還有陳墨香的序(卻並非以自序形式出現):
「《梨園外史》小說家言也,紀道咸以來伶官故實。其間事跡,詢之老伶未盡符合,然其描摹優人之狀態,討論戲曲之源流,至為詳細,誠非老於斯事者不能道其隻字。紀事小有牴牾,奚足為病!昔太史公傳優孟,世且摘其謬誤,況此固以稗野自命者乎?施耐庵、曹雪芹之小說,摹繪得神,亦但能得盜賊、兒女之性情耳;至事跡之有無,直同鏡花水月。而此書所紀,尚不盡蹈空,欲考梨園掌故者豈可忽諸?方今之世,風俗淫靡,梨園以旦為第一流,讀此編『胡喜祿掃盡鉛華』一章,知作者蓋有隱痛焉!余出入伶官之家將三十年,於若輩之情偽,知之甚深,只以賦性疏懶,未克獨力撰作。是書之成,實為先獲我心,故援筆樂為之敘。墨香氏題。」
1925年,農歷乙丑年:余叔岩、楊小樓組雙勝社
余叔岩與楊小樓第二次合作,班名改為「雙勝社」,在香廠新明戲院演出。陣容十分齊整,旦角是荀慧生,架子花武二花是錢金福,丑角是王長林,小生是馮蕙林。在這個時期唱過多次新鮮好戲,如《青石山》中,楊小樓的關平,余叔岩的呂洞賓,錢金福的周倉;《戰宛城》,余叔岩飾張綉,楊小樓飾典韋,錢金福飾許褚,荀慧生飾鄒氏,王長林飾胡車。又排了一出老戲《摘纓會》,余叔岩的楚莊王,荀慧生的許姬,楊小樓的唐狡,錢金福的先蔑,王長林的襄老。此外,余叔岩與荀慧生還合演了很多生旦對兒戲,如《打魚殺家》、《南天門》、《梅龍鎮》等。
1925年4月26日,農歷乙丑年四月初四日:余叔岩首演《摘纓會》
余叔岩在新明戲院首演《摘纓會》。余飾楚莊王,楊小樓飾唐狡,荀慧生飾許姬,錢金福飾先蔑,王長林飾襄老。
1925年10月2日,農歷乙丑年八月十五日: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經楊小樓、余叔岩建議,荀慧生改藝名「白牡丹」為荀慧生。
1927年7月23日,農歷丁卯年六月廿五日:《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結果揭曉
《順天時報》舉辦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歷時一月終得出結果,五人分別以梅蘭芳《太真外傳》、程艷秋《紅佛傳》、尚小雲《摩登伽女》、荀慧生《丹青引》、徐碧雲《綠珠墜樓》入選奪魁劇目。
1928年1月13日,農歷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義務戲。
演出劇目
《大回朝》(裘桂仙)
馬鞍山》(時慧寶)
《收關勝》(尚和玉)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紅鬃烈馬》:
《綵樓配》(王琴儂)
《三擊掌》(陳德霖,貫大元)
《母女會》(王幼卿,松介眉)
《投軍別窯》(李萬春,程玉菁)
《誤卯三打》(周瑞安)
《趕三關》(馬連良,朱琴心)
《武家坡》(余叔岩,程艷秋)
《算軍糧》(荀慧生,高慶奎)
《銀空山》(王鳳卿,於連泉,朱素雲)
《大登殿》(楊小樓,梅蘭芳,尚小雲,李多奎,侯喜瑞,張春彥)
1929年,農歷己巳年:時慧寶搭春生社
1929年至1932年,時慧寶搭入春生社與荀慧生合作,主要演於吉祥和哈爾飛戲院。主要劇目有:《換子》、《金馬門》、《摔琴》、《雪杯圓》、《罵王朗》、《硃砂痣》、《七星燈》、《烏盆記》、《上天台》等。
1929年4月,農歷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余叔岩、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艷秋、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嵐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演出劇目
壓軸《游龍戲鳳》(梅蘭芳,余叔岩)
大軸《八蠟廟》(楊小樓反串張桂蘭,梅蘭芳反串黃天霸,余叔岩反串朱光祖,程艷秋反串賀人傑,馬連良反串關泰,閻嵐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費德功,姜妙香反串金大力,郝壽臣反串小老媽,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壽山反串丫鬟,諸如香反串秦義成)
其中余叔岩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脫脫一位極好的開口跳。特別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個大頂,又直又干凈,前後台都服了。後來,譚富英在北京,楊寶森在香港,均按余叔岩的路子反串過朱光祖。
1930年7月10日,農歷庚午年六月十五日:馬富祿拜傅小山為師
馬富祿在兩益軒拜傅小山為師,專學武丑。是日,荀慧生、張春彥、金仲仁等均在場。
1931年,農歷辛未年:四大名旦合灌唱片《四五花洞》
長城公司請梅蘭芳、尚小雲、程艷秋、荀慧生四人,合灌唱片《四五花洞》一張,由徐蘭沅京胡,王少卿京二胡,何斌奎司鼓,成為稀世絕品,並使「四大名旦」的稱謂更深入人心。
「四大名旦」在上海合灌唱片《四五花洞》,為人們留下了一張京劇唱片的稀世珍品,同時也為上海劇壇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促成這件美事的即上海著名評劇家梅花館主。梅花館主鄭子褒,曾任《半月戲劇》、《十日談》、《金剛畫報》、《戲劇畫報》等多種戲劇刊物的主筆,又多年在長城唱片公司當經理,主持灌制過梅蘭芳、楊小樓合作的《霸王別姬》,楊小樓、郝壽臣合作的《連環套》等唱片。1931年6月,杜月笙的杜氏祠堂落成,全國京劇名伶雲集上海,其中四大名旦加雪艷琴、高慶奎、金少山合演的《五花洞》是杜祠堂會最精彩的節目。堂會結束後,長城唱片公司靈機一動,打算請四大名旦共灌《五花洞》唱片一張,與眾多名伶具有深交的梅花館主遂成關鍵人物。俗話說好事多磨,只有多磨的好事才顯其珍貴難得。《五花洞》的灌制過程也是磨難重重,為劇壇平添幾段趣聞軼事。
第一難是詞腔的處理。該唱片直徑15英寸,每面僅3分15秒,唱西皮慢板,只容納兩句。按台上唱法,真假潘金蓮各兩名,先由兩人合唱一句,再換兩人接唱一句,因前後詞腔均無變化,在唱片中將難分各人特長。經斟酌,後定為每人獨唱一句,唱詞各異,唱腔自譜。
第二難是名字之排列。梅蘭芳眾望所歸,居首無疑;程當紅極一時可列第二;荀聲譽日增可為第三;但尚資格既老難排最後。此事引起梨園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幸梅花館主匠心獨運,特製一輪軸形名牌,此事方休。
第三難是演唱之先後。梅首先聲明唱第一句;程自謂可唱第二句;尚對梅唱第一句不予計較,但稱第二句應由他唱;荀則表示若唱第三四句寧可不幹,致此好事幾乎告吹。梅花館主再次斡旋。先對程說您是飽學之士,若和梅作神龍首尾相應,將受人嘉許;又對荀說,您的噪音低柔,第二句須翻高,如有遜色,反為不美,而第三句婉轉低腔更顯荀腔特色。程、荀皆允,尚便如願以償。以後伴奏和丑角人選問題也經一番周折終獲圓滿解決,《五花洞》遂成《四五花洞》。
稀世珍品來之不易,萬事懼備後,荀、尚、梅、程自右而左並立於收音機前,四人同聲念白∶「咳,這是從哪裡說起……」接拉過門,梅、尚、苟、程依次各唱一句,最後合唱。「十三咳」。這樣《四五花洞》之佳音終得永存。
1931年5月,農歷辛未年:言菊朋四次赴滬演出
言菊朋第四次赴滬,與荀慧生同行,出演於上海大舞台。此次蒞滬,言菊朋所演劇目有《卧龍弔孝》、《興漢滅莽》、《楚莊王》等。此次言氏每月包銀三千元,演期二月,除去開支,近乎白唱。一應收入端賴堂會。
1931年5月20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初四日:言菊朋四次赴滬演出第一天
言菊朋第四次赴滬,與荀慧生同行,出演於上海大舞台。當日打泡,言菊朋《捉放宿店》,荀慧生《荀灌娘》。
1931年6月9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四日。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下午三時開演
《天官賜福》天蟾全班
《金榜樂》(徐碧雲,言菊朋,芙蓉草,姜妙香)
《鴻鸞禧》(荀慧生,馬富祿,金仲仁,張春彥)
休息
七時開演
《百花亭》(雪艷琴)
《汾河灣》(張藻辰,尚小雲)
《打花鼓》(華慧麟,蕭長華,馬富祿)
《落馬湖》(李吉瑞)
《蘆花河》(程艷秋,王少樓)
《龍鳳呈祥》(梅蘭芳飾孫尚香,楊小樓飾趙雲,馬連良飾喬玄,高慶奎飾前劉備,譚小培飾後劉備,譚富英飾魯肅,龔雲甫飾國太,金少山飾張飛,蕭長華飾喬福,姜妙香飾周瑜,曹毛寶飾孫權)
1931年6月10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五日。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富貴長春》(麒麟童,趙如泉)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曉籟)
《空城計》(郭繼雲)
《宇宙鋒》(季小姐)
《群臣宴》(孫化成)
《慶頂珠》(王庾生,小楊月樓)
《安天會》(劉宗楊)
《北湖州》(鄭永泉)《狀元譜》(張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慶奎,姜妙香,張春彥)
《定軍山》(譚富英)
《坐宮》(王少樓,華慧麟)
《兩將軍》(李萬春,藍月春)
《罵殿》(程艷秋,貫大元)
《獨木關》(李吉瑞,小桂元,苗勝春)
《賣馬》(王又宸)
《長坂坡》(楊小樓飾趙雲,高慶奎飾劉備,雪艷琴飾糜夫人,雪艷舫飾甘夫人,劉硯亭飾張郃,劉奎官飾張飛,蔣寶印飾曹操,劉斌昆飾夏侯恩)
《全部紅鬃烈馬》:
《綵樓配》(徐碧雲)
《三擊掌》(尚小雲,貫大元)
《別窯》(麒麟童,王芸芳)
《探寒窯》(程艷秋,龔雲甫)
《趕三關》(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蘭芳,譚富英飾前薛平貴,言菊朋飾後薛平貴)
《算糧》(譚小培,雪艷琴)
《銀空山》(譚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龔雲甫)
1931年6月11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六日。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時開演
《滿堂紅》(楊鼐儂,金碧玉)
《岳家莊》(小楊月樓,小奎官)
《瓊林宴》(言菊朋)
《戰宛城》(麒麟童飾張綉,荀慧生飾鄒氏,劉奎官飾典韋,金仲仁飾曹昂,曹毛包飾曹操,陳鶴峰飾賈詡,馬富祿飾曹安氏,蔣寶印飾許褚)
《取滎陽》(馬連良,金少山)
《取帥印》(高慶奎)
《花木蘭》(徐碧雲)
休息
七時開演
《馬蹄金》(尚小雲,貫大元,龔雲甫)
《挑滑車》(劉宗楊)
《二進宮》(梅蘭芳,譚小培,金少山)
《林沖夜奔》(李萬春)
《弓硯緣》(雪艷琴,姜妙香,雪艷舫)
《卧虎溝》(李吉瑞)
《忠義節》(程艷秋,譚富英,王少樓)
《八大錘》(楊小樓飾陸文龍,馬連良飾王佐,劉漢臣飾岳雲,劉硯亭飾金兀術,劉奎官飾狄雷,高雪樵飾何元慶,馬富祿飾乳娘,張質彬飾嚴成方,張國斌飾岳飛)
《五花洞》(梅蘭芳、程艷秋、尚小雲、荀慧生飾四潘金蓮,高慶奎飾張天師,金少山飾包公)
《慶賀黃馬褂》(麒麟童,王英武,趙如泉,劉漢臣,金素琴,劉奎官)
1932年3月11日,農歷壬申年十二月初六日:荀慧生首演《紅樓二尤》
荀慧生於北京哈爾飛劇院首演《紅樓二尤》成功。
1933年1月9日,農歷壬申年十二月十四日:荀慧生收丁雲蘭為徒
荀慧生在豐澤園收坤伶丁雲蘭為徒。
1935年5月20日,農歷乙亥年四月十八日:荀慧生首次赴武漢演出
荀慧生應邀首次赴武漢演出,演於漢口大舞台。配演的有老生王文源、武生吳彥衡、老旦李多奎、花臉蔣少奎、小丑馬富祿。劇目有荀慧生獨創的《元宵謎》、《香羅帶》、《釵頭鳳》、《丹青引》、《荀灌娘》等,也有別具荀派風味的《十三妹》、《大英傑烈》、《玉堂春》、《戰宛城》等傳統戲。頭兩天上座八、九成,第三天滿座,加售站票。
1936年10月10日,農歷丙子年八月廿五日:1936年懷仁堂慶祝雙十節堂會
北京軍政當局首領宋哲元在中南海懷仁堂辦堂會戲,慶祝雙十節。
演出劇目
《大登殿》(程硯秋,荀慧生,王鳳卿,李多奎)
1936年10月22日,農歷丙子年九月初八日:荀慧生首演《紅娘》
荀慧生於北京哈爾飛劇院首演《紅娘》成功。
演出劇目
《朱痕記》(程硯秋,譚富英)
《樊江關》(尚小雲,筱翠花)
《戰宛城》(李萬春,荀慧生,郝壽臣)
《開山府》(李盛藻,袁世海)
《艷陽樓》(周瑞安)
《釣金龜》(李多奎)
1939年2月9日,農歷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吳素秋拜荀慧生義父
吳素秋拜荀慧生義父。
1939年5月3日,農歷己卯年三月十四日:童芷苓拜荀慧生為師
童芷苓拜荀慧生為師。
1939年6月14日,農歷己卯年四月廿七日:荀慧生收徐東霞為徒
荀慧生收徐東霞為徒。
1939年8月8日,農歷己卯年六月廿三日:毛世來拜荀慧生為師
毛世來拜荀慧生為師。
1958年2月,農歷丁酉年:戲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躍進中戲曲界如何創作更多的新劇目
由老舍、張季純出面召集戲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躍進中戲曲界如何創作更多的新劇目為第二年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問題。荀慧生、張君秋、裘盛戎等30多人出席。
1959年5月25日,農歷己亥年四月十八日:京劇《金玉奴》座談會召開
北京市文聯召開京劇《金玉奴》座談會。《金玉奴》是荀慧生60高齡時重新加工整理的劇目,且自編自導自演,與會者一致予以肯定,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
1959年7月,農歷己亥年:孫毓敏參加荀慧生京劇團
孫毓敏從北京市戲曲學校畢業,7月分配到北京荀慧生京劇團工作。
1961年6月,農歷辛丑年:荀慧生京劇團赴江浙與上海等地演出
荀慧生京劇團赴江浙與上海等地演出。在滬期間,上海廣播電台播放了孫毓敏的《荀灌娘》與《蝴蝶杯》的選場,她在《解放日報》撰文《看荀慧生老師演出杜十娘有感》。
1961年6月3日,農歷辛丑年四月二十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一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庄路)公演第一天。
演出劇目
《白蛇傳》(孫毓敏飾白蛇,別永德飾許仙,吳紀敏飾青蛇,趙炳嘯飾法海,趙慧英飾「水斗」之白蛇)
1961年6月4日,農歷辛丑年四月廿一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二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庄路)公演第二天。
演出劇目
日場
《荀灌娘》(孫毓敏,黃文俊,劉永貴,茹紹瑞,李薇華、趙慧英飾女兵)
1961年6月6日,農歷辛丑年四月廿三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四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庄路)公演第四天。
演出劇目
《蝴蝶杯》(孫毓敏,徐和才)
1961年6月17日,農歷辛丑年五月初五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五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庄路)公演第十五天。
演出劇目
《花田八錯》(荀慧生)
1961年6月18日,農歷辛丑年五月初六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六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庄路)公演第十六天。
演出劇目
《金玉奴》(荀慧生)1961年6月19日,農歷辛丑年五月初七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庄路)公演第十七天。
演出劇目
《紅娘》(荀慧生)
1961年6月20日,農歷辛丑年五月初八日:荀慧生京劇團赴上海演出第十九天
荀慧生京劇團在上海中國戲院(牛庄路)公演第十九天。
演出劇目
《杜十娘》(荀慧生飾杜十娘,孫毓敏飾丫鬟)
1962年3月26日,農歷壬寅年二月廿一日,上午:高盛麟收楊少春為徒
高盛麟收楊少春為徒拜師會在北京工人俱樂部大廳舉行。文化部.中國劇協.文化局及北京戲曲界知名人士.各劇團的領導及代表三百多人前來祝賀,會上在行罷鞠躬禮後,師徒雙方、有關領導及來賓如荀慧生、馬連良等,都發表了熱情講話。
拜師會前的專場考察中,楊少春演出了《挑華車》。
1966年8月23日,農歷丙午年七月初八日:北京市文化局和「文學藝術家聯合會」的作家、藝術家和幹部被批鬥
北京市文化局和「文學藝術家聯合會」的作家、藝術家和幹部老舍被拖到文廟批鬥毒打,共29人,包括老舍、駱賓基、荀慧生、白雲生、侯喜瑞、顧森柏、方華、郝成、陳天戈、王誠可、趙鼎新、張孟庚、曾伯融、蘇辛群、季明、張國礎、商白葦、金紫光、王松生、張增年、宋海波、張治、張季純、端木蕻良、田蘭、江風、肖軍等。
當天上午,北京大學和北京第八女子中學的紅衛兵學生闖到文化局和文聯機關,對那裡的「牛鬼蛇神」動手施暴。幾個女紅衛兵用銅頭皮帶劈面抽打肖軍,給他掛上了「反動文人肖軍」、「反革命份子肖軍」等幾塊大黑牌子,還在他的名字上畫了紅色的大叉子,並且把他的頭發剪掉。
下午3點,在烈日下,這29人被一個一個叫出來,排成一排站在院子里。每叫出來一個人,就在這個人的頭上套上一塊寫著他的名字和罪名的牌子,4點多,這29人被用兩輛大卡車,從他們在西城區的機關被運到東城區國子監「文廟」的院子里。那裡曾是皇帝時代的最高學術和教育機構,後來成為首都圖書館。

⑵ 趙桐珊的活動年表

1916年9月,農歷丙辰年:周信芳首演《英雄血淚圖》
周信芳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英雄血淚圖》,描寫的是林沖故事。合演者:王鴻壽、芙蓉草、王蘭芳、馮志奎等。
1919年4月21日,農歷己未年三月廿一日: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梅蘭芳首次赴日本演戲。
隨行人員
演員: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
樂隊:茹萊卿、陳嘉梁、何斌奎、孫惠亭、高聯奎、唐春平、馬寶銘、馬寶珊、傅榮斌、張達樓、曹悠軒。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4月25日,農歷己未年三月廿五日,9時:梅蘭芳一行抵達日本
梅蘭芳一行抵達日本東京車站。
隨行人員
演員:姚玉芙、姜妙香、貫大元、高慶奎、趙桐珊、何喜春、陶玉芝、董玉林、王毓樓。
樂隊:茹萊卿、陳嘉梁、何斌奎、孫惠亭、高聯奎、唐春平、馬寶銘、馬寶珊、傅榮斌、張達樓、曹悠軒。
化裝師:韓佩亭、李德順等。
還有齊如山、李濤痕和曾留學日本的許伯明、舒石父。
1919年9月11日,農歷己未年閏七月十八日:余叔岩老母六十華誕堂會
余叔岩老母六十華誕,在西河沿內正乙祠舉辦一場盛大堂會。白天演出雜耍,晚上演出京劇。其間名伶反串,妙趣橫生。
梅蘭芳在《轅門射戟》中反串小生呂布,風儀俊美,唱工佳妙剛健委婉,一洗脂粉之氣,觀眾為之傾倒,乃該晚堂會中最為精彩之一出。梅此劇乃名小生朱素雲所授。劇中第二場「看過了花箋紙二張」一段「二黃」,梅唱來抑揚頓挫,曲盡其妙。「剛強怎比楚霸王」一段「二六」,嘹亮婉轉,婀娜剛健兼而有之,宛然小生好腔。第三場「射戟」及「修書」,做派均極穩練。末句「搖板」「從今後不管是和非」之「後」字,響遏行雲,真欲去天三尺。該劇中梅唱工之繁妙足以壓倒正工小生。加之餘叔岩配演劉備,亦為此劇生色不少。穆麻子扮演張飛,李壽山扮演紀靈。
《春香鬧學》由架子花臉李壽山扮演春香,以其偉岸之軀強做少女嬌憨之態,令人捧腹。《打杠子》由旦角芙蓉草反串強盜張三,武花臉錢金福反串村婦,竟用沙啞之嗓念柔媚之音,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演到村婦用計誆過杠子之後,他一反「常態」,恢復其武花臉的表演,揮舞木杠,上下翻飛,有奇峰突起之妙。
此次堂會的第五齣為余叔岩、王長林的《問樵鬧府》。開場是郭仲衡、賈福棠的《百壽圖》,第二出是《八蠟廟》,余叔岩飾朱光祖,系反串武丑。
1926年2月,農歷丙寅年:周信芳轉更新舞台 周信芳轉更新舞台,演《飛龍傳》,與楊小樓、芙蓉草合演,頗受歡迎。
1927年11月3日,農歷丁卯年十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戰宛城》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戰宛城》。郝壽臣、王長林、趙桐珊、鮑吉祥合作演出。馬的這出戲基本走余叔岩的路子。
1928年2月23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初三日:馬連良首演《臨江館》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部《臨江館》。姜妙香、趙桐珊、馬富祿合作演出。
1928年3月1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初十日:馬連良首演全本《浣花溪》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本《浣花溪》。郝壽臣、趙桐珊、黃桂秋、馬富祿合作演出。
1928年3月18日,農歷戊辰年二月廿七日:馬連良首演《范仲禹》
馬連良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部《范仲禹》。郝壽臣、趙桐珊、王長林、馬富祿、劉玉泰合作演出。
1928年9月2日,農歷戊辰年七月十九日:言菊朋首演《應天球》
民興社在華樂園演出,言菊朋、郝壽臣創排《應天球》首演。壓軸由關麗卿、芙蓉草合演《五花洞》。
未幾,因營業不佳報散。
1928年9月20日,農歷戊辰年八月初七日:程艷秋首演《梅妃》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梅妃》。程艷秋飾江采萍,郭仲衡飾唐玄宗,趙桐珊飾楊玉環,李洪春、周瑞安、王又荃合作演出。
1929年,農歷己巳年:楊寶森第一次灌錄唱片
楊寶森倒倉息影五年,嗓音雖然逐漸恢復,但仍不理想,為生活計,經友人資助,重金聘請胡琴聖手孫佐臣操琴,在蓓開公司灌錄唱片《七星燈》、《馬鞍山》、《青石山》、《上天台》、《失街亭》、《捉放曹》計4張(8面)。這些唱段仍具譚派風格。
同年又在大中華公司陸續灌制唱片《摘纓會》(2面)、《戰宛城》(1面)、《斷臂說書》(1面)、《烏盆記》(4面)、《鎮潭州》(1面)、《打鼓罵曹》(1面)、《天雷報》(1面)、《陽平關》(1面),與芙蓉草合灌的有《珠簾寨》(2面)、《四郎探母》(2面)、《梅龍鎮》(2面)、《寶蓮燈》(2面),計共10張(20面)。
1930年5月26日,農歷庚午年四月廿八日,晚:黃桂秋首演《姜皇後》
黃桂秋班社在西城中天電影院演出夜戲。其中《姜皇後》為新排首演。
演出劇目
壓軸:《法場換子》(言菊朋)
大軸:《姜皇後》(黃桂秋,芙蓉草)
1931年2月24日,農歷辛未年正月初八日:言菊朋與關麗卿新組一班
言菊朋與關麗卿新組一班,於元興堂宴客,角色有孫毓堃、芙蓉草、張春彥、王又荃、馬富祿、劉硯亭等。
1931年6月9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下午三時開演
《天官賜福》天蟾全班
《金榜樂》(徐碧雲,言菊朋,芙蓉草,姜妙香)
《鴻鸞禧》(荀慧生,馬富祿,金仲仁,張春彥)
休息
七時開演
《百花亭》(雪艷琴)
《汾河灣》(張藻辰,尚小雲)
《打花鼓》(華慧麟,蕭長華,馬富祿)
《落馬湖》(李吉瑞)
《蘆花河》(程艷秋,王少樓)
《龍鳳呈祥》(梅蘭芳飾孫尚香,楊小樓飾趙雲,馬連良飾喬玄,高慶奎飾前劉備,譚小培飾後劉備,譚富英飾魯肅,龔雲甫飾國太,金少山飾張飛,蕭長華飾喬福,姜妙香飾周瑜,曹毛寶飾孫權)
1931年6月10日,農歷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富貴長春》(麒麟童,趙如泉)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曉籟)
《空城計》(郭繼雲)
《宇宙鋒》(季小姐)
《群臣宴》(孫化成)
《慶頂珠》(王庾生,小楊月樓)
《安天會》(劉宗楊)
《北湖州》(鄭永泉)
《狀元譜》(張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慶奎,姜妙香,張春彥)
《定軍山》(譚富英)
《坐宮》(王少樓,華慧麟)
《兩將軍》(李萬春,藍月春)
《罵殿》(程艷秋,貫大元)
《獨木關》(李吉瑞,小桂元,苗勝春)
《賣馬》(王又宸)
《長坂坡》(楊小樓飾趙雲,高慶奎飾劉備,雪艷琴飾糜夫人,雪艷舫飾甘夫人,劉硯亭飾張郃,劉奎官飾張飛,蔣寶印飾曹操,劉斌昆飾夏侯恩)
《全部紅鬃烈馬》:
《綵樓配》(徐碧雲)
《三擊掌》(尚小雲,貫大元)
《別窯》(麒麟童,王芸芳)
《探寒窯》(程艷秋,龔雲甫)
《趕三關》(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蘭芳,譚富英飾前薛平貴,言菊朋飾後薛平貴)
《算糧》(譚小培,雪艷琴)
《銀空山》(譚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龔雲甫) 1934年,農歷甲戌年:李雯溪拜趙桐珊為師
李雯溪拜趙桐珊為師。
1934年2月14日,農歷甲戌年正月初一日:言菊朋三次赴漢演出
言菊朋三次赴武漢演出,演於新建之漢口大舞台。此前一年春言曾到漢,章遏雲看準武漢人喜歡言派的獨特風味,就安排在過年這個休閑娛樂的日子,再次把言菊朋請來。從初一演到十六(3月1日),中間竟加了8個日場,足見賣座不錯。配演的有青衣花旦胡菊琴、青衣芙蓉草、武生張德俊,花臉蔣少奎。
16天24場全部戲碼(沒有一場重復):
《打金枝》、《捉放曹》、《御碑亭》、《托兆碰碑》、《汾河灣》、《打鼓罵曹》、《寶蓮燈》、《失空斬》、《珠簾寨》、《馬義救主》、《洪羊洞》、《甘露寺》、《桑園寄子》、《白蟒台》、《定軍山》、《忠孝全》、《游龍戲鳳》、《吞吳恨》、《法門寺》、《瑜亮差》(《黃鶴樓》至《弔孝》)、《大登殿》、《鼎盛春秋》、《三讓徐洲》、《探母》(帶回令。
1936年8月21日,農歷丙子年七月初五日:馬連良首演《胭脂寶褶》
馬連良排一本《胭脂寶褶》,就是把老戲《遇龍館》和《失印救火》貫串起來,增益首尾,加些情節而編成的一出本戲。馬連良前飾永樂帝,後飾白懷,唱並不多,前邊二黃,後邊西皮。但是永樂帝重念,白槐重做,而身段的邊式利落,那更是一時無兩,菊壇一人。初演時,配角是葉盛蘭的白簡,馬富祿的金祥瑞,芙蓉草的韓若水女兒,劉連榮的公孫伯,茹富蕙的閔江。 1939年2月,農歷己卯年:章遏雲赴滬演出
章遏雲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掛頭牌,楊寶森掛二牌,其他演員還有葉盛蘭、芙蓉草、馬富祿、劉連榮、貫盛習、劉斌昆、李克昌等。
這期自2月19日開始,至5月14日止,演期近三個月,以合作群戲《雁門關》(1至8本,分兩天演完)受歡迎,楊寶森飾楊四郎,葉盛蘭飾楊八郎。章遏雲、楊寶森合作戲有全本《御碑亭》、《雙姣奇緣》、《牧羊卷》、《四郎探母》、《薛平貴與王寶釧》、《打漁殺家》、全部《驪珠夢》(自正德帝游巡大同起至禮葬鳳姐止)等。楊寶森單挑戲有《珠簾寨》、《擊鼓罵曹》、《失空斬》、《全本烏龍院》(與於素蓮、劉斌昆等)、《捉放曹》、《奇冤報》、《托兆碰碑》、《打棍出箱》、《洪羊洞》等。
1939年11月,農歷己卯年:王玉蓉赴滬演出
王玉蓉在老師王瑤卿陪同下南來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此前在滬休息的楊寶森,加入王玉蓉班合作演出,裘盛戎也同時參加,其他合作者還有金仲仁、吳彥衡、芙蓉草等。演期從11月4日至12月17日。楊寶森冠以「紅極一時余派傳人正宗須生」頭銜,並由姑父王瑤卿親自把場。
王玉蓉與楊寶森合作戲有《王寶釧》、《四郎探母》、《雙姣奇緣》、《汾河灣》、《王春娥》、全部《李艷妃》(扶幼主起至斬李良止,裘盛戎花臉)、全部《孫夫人》等。楊寶森單挑戲有《定軍山》、《陽平關》、《連營寨》、《失空斬》、《捉放曹》、《托兆碰碑》、《擊鼓罵曹》、《珠簾寨》、《八大錘》、《法場換子》、《奇冤報》、《洪羊洞》等。
1941年9月,農歷辛巳年: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
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與楊寶森並掛頭牌,其他主要合作者有姜妙香、俞振飛、芙蓉草、劉連榮、艾世菊等,楊寶忠亦參加為楊寶森操琴。這期演出自10月1日起,至11月13日止,一個半月。於11月返京。
1941年10月11日,農歷辛巳年八月廿一日: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一天
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與楊寶森並掛頭牌。以下演出劇目的節目單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復劇目。
演出劇目
《宋江鬧院》(楊寶森飾宋江,芙蓉草飾閻惜姣,艾世菊飾張文遠)
1941年10月26日,農歷辛巳年九月初七日: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六天
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六天,演於黃金大戲院,與楊寶森並掛頭牌。以下演出劇目的節目單可能忽略掉了同期演出的重復劇目。
演出劇目
《打漁殺家》(楊寶森,芙蓉草)
1941年11月9日,農歷辛巳年九月廿一日:程硯秋首演《女兒心》
程硯秋於上海黃金大戲院首演《女兒心》,此亦即程硯秋八次赴上海演出第四十天。程硯秋飾百花公主,顧珏蓀飾江六雲,趙桐珊飾江花佑,張春彥飾鄒化,苗勝春飾安西王,劉連榮飾巴喇鐵頭,曹二庚、李四廣、劉斌昆、韓金奎、蓋三省、慈少泉、李小龍、楊善華分飾瞎、老、啞、瘸四對情侶。 1943年8月,農歷癸未年:寶華社二次赴滬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於黃金大戲院。本次分兩期,第一期自8月11日起至9月20日,先與李玉茹等同台;第二期與章遏雲再度合作。這兩期其他演員基本相同,有芙蓉草、俞振飛、袁世海、高盛麟、婁振奎、高德松、哈寶山、艾世菊、孫盛武、劉斌昆、李盛泉等。
1943年8月11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十一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一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楊寶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飛)
1943年8月12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十二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楊寶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飛)
1943年8月13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十三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擊鼓罵曹》(楊寶森,婁振奎)
《拾玉鐲》接《法門寺》(楊寶森飾趙廉,李玉茹飾孫玉姣、宋巧姣,俞振飛飾傅朋,孫盛武飾前劉媒婆,艾世菊飾賈桂,袁世海飾劉瑾,哈寶山飾宋國士,芙蓉草飾後劉媒婆,劉斌昆飾劉公道) 1943年8月27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廿七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十七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打御史、清官冊、調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8月28日,農歷癸未年七月廿八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十八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八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8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初九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九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九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打御史、清官冊、調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9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初十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16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十七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七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七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打御史、清官冊、調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17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十八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八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八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後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後,婁振奎飾後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後潘洪
1943年9月20日,農歷癸未年八月廿一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四十一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四十一天,即與李玉茹合作的第一期最後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此後休息一周。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楊寶森,李玉茹,芙蓉草,俞振飛)
1943年9月30日,農歷癸未年九月初二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五十一天
楊寶森帶領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五十一天,演於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楊寶森,章遏雲,俞振飛,芙蓉草,艾世菊)
1945年10月31日,農歷乙酉年九月廿六日: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
在上海天蟾舞台舉行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由上海戲劇聯合會主辦,會長梁一鳴。
演出劇目
《蟠桃盛會》(周菊舫飾豬龍婆)
《九龍杯》(程少余飾黃三太,楊盛春飾計全,葉盛章飾楊香武,高盛虹飾鄒應龍)
《雙姣奇緣》(言慧珠飾孫玉姣,姜妙香飾傅朋,孫盛武飾前劉媒婆,馬富祿飾賈桂,袁世海飾劉瑾,何潤初飾國太,顧正秋飾宋巧姣,張盛利飾宋國士,楊寶森飾趙廉,劉斌昆飾劉公道,趙桐珊飾後劉媒婆,馬世嘯飾劉彪)
《龍鳳呈祥》(李少春飾趙雲,譚富英飾劉備,周信芳飾喬玄,韓金奎飾喬福,李盛泉飾吳國太,林樹森飾魯肅,劉連榮飾孫權,孫蘭亭飾賈華,梅蘭芳飾孫尚香,李世霖飾諸葛亮,趙如泉飾張飛,葉盛蘭飾周瑜)
其中《法門寺》趙廉一角,本擬請馬連良,但因被捲入所謂「漢奸」官司,一時不便登台,改請楊寶森。 1946年,農歷丙戌年,秋:秋聲社抗戰勝利後赴滬演出
本年秋至次年夏,程硯秋先應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邀,率秋聲社赴滬演於中國大戲院。演畢,又應王准臣先生之請續演營業戲兩期共六十六天於天蟾大舞台,第一期與譚富英先生合作,加入葉盛蘭、袁世海、高盛麟;第二期與李少春、俞振飛、芙蓉草合作,陣容齊整,名角雲集。硯秋把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創演的全部本戲如《賺文娟》、《花舫緣》等,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新排的全部本戲《費宮人》、《鎖麟囊》、《女兒心》等一一展示於舞台,甚至連多年未曾露演的別具風格的傳統老戲如《玉堂春》、《罵殿》、《桑園會》、《御碑亭》、《弓硯緣》、《汾河灣》等都演了,可以說是程派藝術的一次總檢閱和總結性質的演出,獲得空前的成功。
1946年6月20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一日:1946年6月20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黃桂秋與馬連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維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本日首演,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本《四進士》,
1946年6月21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二日:1946年6月21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黃桂秋與馬連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維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部《蘇武牧羊》
1946年6月22日,農歷丙戌年五月廿三日:1946年6月22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黃桂秋與馬連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維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三千觀眾座無虛席。
演出劇目
全部《三娘教子》 1946年8月,農歷丙戌年:1946年8月上海黃金大戲院演出
本月中,黃桂秋與王琴生、俞振飛、高盛麟、芙蓉草、梁一鳴、李金鴻等演於黃金戲院,並邀楊寶忠操琴。此次打泡戲是「黃三出」,即《春秋配》、《別宮祭江》、《蘇三起解》。特別是與高盛麟合作首演《廬城俠侶》連演連滿,電台還進行了實況轉播。
1946年11月,農歷丙戌年: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
楊寶森隨梅蘭芳劇團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其他主要演員還有蕭長華、姜妙香、俞振飛、劉連榮、芙蓉草、楊盛春、王泉奎、哈寶山、何潤初、劉斌昆、葉盛茂、韓金奎等。演出自11月2日起,至次年1月8日,期間12月24至28日因梅蘭芳赴京參加演劇,停演。
1946年11月10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十七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九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九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日場
《法門寺》(梅蘭芳飾宋巧姣,楊寶森飾趙廉,劉連榮飾劉瑾,蕭長華飾賈桂,芙蓉草飾劉媒婆)
夜場
《洪羊洞》
1946年11月22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廿九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二十一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二十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宋江鬧院·坐樓殺惜》(楊寶森飾宋江,芙蓉草飾閻婆惜,劉斌昆飾張文遠)
1946年12月1日,農歷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楊寶森首次參加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天
楊寶森首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並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御碑亭·金榜樂》(梅蘭芳,楊寶森,蕭長華,姜妙香)
夜場
《打漁殺家》(楊寶森,芙蓉草)
1947年1月13日,農歷丙戌年十二月廿二日:梅蘭芳、楊寶森義演《御碑亭》
梅蘭芳和楊寶森等在上海天蟾舞台義演《御碑亭》,其他演員還有姜妙香、蕭長華、芙蓉草等。
1947年5月,農歷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譚富英在滬打擂台演出
周信芳要提攜總掛「特別牌」的高盛麟,決定接下來由當年32歲的高來挑班頭牌唱大軸。當時上海由於有麒老牌、李玉茹掛頭、二牌,每每演出,高只能「名列前茅」。當時高在京劇界也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太大。再者當時北京正紅的兩大名角正在上海演出,一台是譚富英、王玉蓉在皇後大戲院,一台是李少春、袁世海在天蟾舞台。高對此信心不足,而周信芳則慧眼獨居,為高拍胸:一切有我!這樣,高在芙蓉草、苗盛春二位先生鼓勵才下頂下這個「雷」。
經過他們一番策劃,以武生聞名的高盛麟出其不意,以文武老生戲打炮:頭天《戰太平》,二天《打棍出箱》,三天《定軍山》,頭天打炮,高盛麟飾花雲,芙蓉草的二夫人,苗盛春的花安,姜妙香的王子,李克昌的北漢王。當天傾盆大雨而劇場觀眾爆滿,台前台後水泄不通,劇場氣氛熱烈,效果極好。當天李少春也唱《戰太平》,侯玉蘭的二夫人,孫盛武的花安,高維廉的王子,袁世海的北漢王,陣容頗佳,一時觀眾真有顧此失彼之感。
高頭天滿堂,下兩場《打棍出箱》、《定軍山》又座無虛席,三天過後,高換戲歸行,大演楊派武生戲和蓋派武生戲,戲碼不斷翻新,觀眾處之若騖。又演過了半個多月,高又出新裁:每天一文一武雙出,前演《戰長沙》、《定軍山》、《捉放曹》、《武家坡》、《逍遙津》等,後就演《一箭仇》、《四傑村》、《洗浮山》、《鐵籠山》、《挑華車》、《四平山》、《長坂坡》等。就這樣,高盛麟和譚富英、李少春三人,足足唱了近兩月的對台戲,上座始終不衰,天天爆滿,皆大歡喜。奠定了高的大武生地位。
1947年9月3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十九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一天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
演出劇目
《法門寺》(楊寶森飾趙廉,張君秋飾宋巧姣,裘盛戎飾劉瑾,劉斌昆飾賈桂,芙蓉草飾劉媒婆)
1947年9月8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廿四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六天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六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原定只演五天,後續演五天。
演出劇目
《法門寺》(楊寶森飾趙廉,張君秋飾宋巧姣,裘盛戎飾劉瑾,劉斌昆飾賈桂,芙蓉草飾劉媒婆)
1947年9月12日,農歷丁亥年七月廿八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
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即續演第五天,也即最後一天,演於上海中國大戲院。
演出劇目
《搜孤救孤》(孟小冬飾程嬰,趙培鑫飾公孫杵臼,裘盛戎飾屠岸賈,魏蓮芳飾程妻)
《四郎探母》(梅蘭芳飾鐵鏡公主,李少春[坐宮]、周信芳[交令、過關、巡營]、譚富英[見弟、見娘]、馬連良[見妻、哭堂、回令]分飾楊四郎,芙蓉草飾蕭太後,姜妙香飾楊宗保,馬富祿飾佘太君,馬盛龍飾楊六郎,高玉倩飾四夫人,劉斌昆飾大國舅,韓金奎飾二國舅)
1963年6月6日,農歷癸卯年閏四月十五日:整理改編京劇傳統劇目小型座談會召開
文化部副部長夏衍、徐平羽召開整理改編京劇傳統劇目小型座談會,被邀請參加的有老舍、吳晗、田漢、馬彥祥、周巍峙、剪伯贊、周貽白、文懷沙、徐蘭沅、趙桐珊、張夢庚等。會上,夏衍傳達了周恩來總理關於一年內整理改編100出京劇傳統劇目的指示,並將工作組初步擬定落實到人的改編計劃,送請與會者閱提意見,據此,田漢提出擴大作者隊伍的建議。
會後,馬彥祥與任桂林率工作組,於6日15日、6月22日和6月29日先後召開會議,商定了整理改編計劃;並擬定由北京市文化局代部擬稿,向周總理報告此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同時報送落實到人的整理改編計劃。為了落實周總理的指示,個人決定改編京劇《花田錯》,當年冬與樊楝卿合作完成初稿。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王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