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

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

發布時間:2021-05-19 21:55:55

①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進步和不足

  1. 中國城市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2. 城鎮化建設不全面,人均收入水平不平衡 。

② 中國現在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

在「十三五」期間需要補齊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顯突破」的十大領域:
一是保持經濟增長。「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台階。
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將完成三個轉變:從主要靠投資、出口變為「三駕馬車」協同帶動;從主要依靠工業變為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從主要靠物質資源消耗轉變為主要靠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三是優化產業結構。為提升經濟競爭力,中國將改造傳統行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並積極培育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
四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將在科技、產業、企業、市場、產品、業態和管理等領域全面推進創新。
五是農業現代化加快步伐。相比於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當下的薄弱一環。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下,中國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技術創新的步伐。
六是體制機制改革。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
七是協調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推出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多個區域經濟戰略,未來,區域、城鄉發展的協調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成為政策重點。
八是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中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九是民生。全面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
十是扶貧開發。對於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繁重的工作。各地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③ 斷題(1.0分)通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a

我國山區面積廣復大,約占我制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山區若不注意生態環境建設,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坡度較大的山區,不適宜開墾耕地,發展種植業;我們應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努力改善山區生產生活條件,可以因地制宜在山區地區發展旅遊業、采礦業,加快發展與山區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山區綜合開發層次.
故選:B.

④ 如何解決國家基礎設施的短板問題

您好。
1、基礎設施是指為直接生產部門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 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 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 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 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 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
2、性。因此,國家在確定補助資金
時,不應貪大求功,而應實事求
是, 按項目需要確定資金, 安排一
個項目解決一個問題, 穩步推進。
國家下達的各項 中央投資計
劃中, 應提高補助標准, 減少地方
配套資金 。雖然我們不能全靠 中
央資金進行建設 , 但建設補助標
准和地方配套資金的比例應考慮
西部省的財政和有關單位 (如學
校、 司法、 灌區、 群眾自籌等)的配
套資金能力,有些資金的補助標
准也應考慮項 目的實際需要投
資,不應 因項 目的實施加重西部
省及群眾的負擔 ,也可避免 由於
地方配套資金不足影響工程的完
整性和工程質量。很大一部分學
校、村委會等單位由於 自 籌資金
不足又想利用國家資金搞建設 ,

不得不採用借款 集資、 欠款等方
式來彌補配套資金不足 ,因此背
上沉重的負擔 ,另一方面也影響
了社會穩定 。
三、 擴大以工代賑資金規模
以工代賑的主要投向是農村
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
十多年來 ,在基本農 田、人畜飲
水、 鄉村道路 、 沼氣 、 小型灌溉等
方面修建了大量的工程,極大地
改善 了農村 的生產生活條件 , 為
農村貧 困人 口的脫貧致富 ,為區
域經濟 的發展做 出了重大 貢獻 ,
被群眾稱為「 民心工程」 、 「德政工
程」 , 深得群眾 的歡迎 。以工代賑
自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管
理機構 ,有一批管理經驗豐富的
隊伍。 按照《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
要(2ool- - 2olo#第二十一條明確
提 出 「要進一步擴大以工代賑規
模 」。可是過去近十年來 , 中央財
政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一直沒有
增加 。 因此 , 國家有關部 門應進行
協調 , 按國務院頒布的 《 扶貧綱
要》 要求 , 在新增財力 中逐步擴大
以工代賑規模。 另一方面, 國家減
少發行 國債 ,主要是要減少大型
項 目的投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
不應減少國債資金中以工代賑的
資金規模 。
四、 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國家發改委從2001年開始實
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 ,該項
目實施五年來 ,雖然在實施過程
中存在一些不足 ,但實施結果證
明 ,易地扶貧搬遷是徹底解決偏
遠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有效
措施, 是一項事半功倍的工程。 同
時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的實施 , 將
群眾從偏遠 山區搬遷到生存環境
較好的地方 ,將分散居住在 山頭
上的群眾相對集 中起來 ,把原來
七零八落的所謂「村」變成了真正
的村 ,安置地的規劃和設計也是
經過認真研究的,這也為新農村
建設奠定了基礎。易地扶貧搬遷
取得 了較好的扶貧 、社會 和生態
效益 , 深得群眾歡迎 , 我認為這項
試點工程是成功的,國家發改委
應將這項工程正式列入計劃 , 穩定
政策 , 並增加易地扶貧搬遷規模。
五 、在 以工 代 賑資 金 中設 立
新農村建設引導資金
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借鑒韓
國的經驗。韓國的新農村建設首
先從基礎設施建設開始 ,包括草
屋頂改造 、道路硬化 、改造衛生
間 、供水設施建設如集 中建水池
或給水井加蓋 、 架橋 、 蓋村活動室
等20種工程項目,採取群眾建設
國家補助的方式,這種方式具有
以工代賑的性質。而我國自中央
號召進行新農村建設 以來 ,國家
沒有新農村建設的專項資金, 只
是要求基層對中央和地方的有關
支農投資進行整合。 目前農村基
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的是財政扶
貧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 ,整合資
金用於新農村建設 ,勢必影響扶
貧效果。因此,國家對於西部地
區, 在以工代賑項 目中應增設新
農村建設引導資金 ,用於沒有專
項資金的部分 「五改四建」 工程
(五改 : 改水 、 改路 、 改廁 、 改圈 、 改
廚 ; 四建 : 建沼氣池 、 建生態農業
園、 建民眾新居、 建信息網路), 茅
草房 、 石板房和土窯洞改造工程。
六、 支持設施農業建設
目前 , 水利部門、 以工代賑、
農業綜合開發、土地資源部門都
有基本農 田建設項 目。通過過去
幾十年的建設 ,進行基本農 田建
設的自然條件越來越差,重點退
耕還林地區群眾口糧田建設每畝
補助300--- 400元的標准太低, 即
使建成了基本農田效益也不是太
好,扶持群眾修建設施農業可能
會起到更好的效果。陝西省延長
縣楊家灣村退耕還林後人均耕地
只有0. 32畝 , 該村建成 110座大棚
後 ,每棚年 收入 在 3000 —8000
元 , 該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3000
多元,不但解決了退耕還林後的
生活和增收問題,同時鞏固了退
耕還林成果,這樣的事例還有很
多。因此,國家應在有關資金中
列支部分資金用於設施農業建
設。

⑤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

1、在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方面,有的地方由於無序開發、過度開發、分散開發,導致優質耕地和生態空間佔用過多,環境資源承載能力下降,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

近年來,我國大江大河幹流的水質穩步改善,但仍有少數流域的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治理。有的地方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大型養殖場,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2、在資源總量管理和節約方面,有的地方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資源浪費嚴重、利用率不高,特別是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偏低、生產開發成本低於社會成本、保護生態得不到合理回報的問題依然存在。

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不斷攀升,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還沒有徹底改變。

3、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方面,一些地方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等制度不嚴格,不同程度地存在監管職能交叉、權責不一致、違法成本低的問題。例如,在危險固體廢物的收集和處理上,有的單位或企業仍然存在非法填埋、非法轉移的問題,對生態環境安全構成威脅。

(5)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擴展閱讀

大力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是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要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採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加大重大項目科技攻關,對重大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對策性研究。

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抓緊落實已出台改革舉措,確保落地見效。

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抓手,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⑥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農村基礎設施不足: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不足表現為:生產性基礎設施支撐力脆弱,服專務性基屬礎設施執行力減弱,社會性基礎設施安全力薄弱,流通性基礎設施承載力孱弱。

2、資金來源過於單一,農村投資份額偏小:在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所需資金多數是由農村集體及農戶自主承擔,政府投入、外資及金融機構貸款比例較小。

3、重短期效益,輕長期效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供水、供電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直接作用於城市經濟增長,短期經濟效益明顯,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雖關繫到城市社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

(6)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擴展閱讀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 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 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⑦ 鄉村振興就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

是的。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史無前例地把這個戰略庄嚴地寫入黨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航向。

其中,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

(7)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擴展閱讀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因: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導向和農業農村短腿短板的問題導向作出的戰略安排。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我們黨的戰略決斷,是中國基本國情的必然選擇,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體現。

基本國情要求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當前,我國社會中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很快超過1萬美元、城市人口比重將很快超過60%、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將進一步下降,但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大量農民生活在農村的國情不會改變。

此外,農業發展質量效益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後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城鄉差距依然較大。要採取超常規振興措施,在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制度設計、政策創新上想辦法、求突破。

以人民為中心的使命要求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不能落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系。

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顯著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⑧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中國目前短板的主要存在那幾個方面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質量發展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能夠給廣大城鄉居民帶來實惠的發展;

第二,高質量發展就是使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發揮更大作用,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

第三,高質量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經濟發展和人口、生態、環境、資源保持協調均衡的關系,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優美生態環境;

第四,高質量發展就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保持協調的發展,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轉變為現代經濟結構,實現鄉村振興,東中西部不同區域按照主體功能區建設,發揮比較優勢,共同發展;

第五,高質量發展是更加開放的發展,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化,我國經濟發展要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我國的經濟發展也將為世界各國或地區提供更多的機會。



(8)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擴展閱讀:

「補短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習總書記在2015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以「補短板,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為題,著重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角度論述了補短板問題。

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即使最後宣布實現了,也無法得到人民群眾和國際社會認可。

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他特別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發展不全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不同社會群體民生保障方面。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

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些講話全面地論述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問題,為我們在高質量發展中補齊短板指明了方向。

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面臨一些短板和弱項是什麼(作業題)

1、從人群方面看,主要在老弱病殘貧困人口;

2、從區域方面看,回主要在深度貧困地答區;

3、從領域看,主要是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

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任務艱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多發,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任務繁重,城市黑臭水體、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貧困地區的教育、醫療底子薄弱。貧困地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狀況較差,很多地方沒有打通「最後一公里」。此外,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有待進一步防控和化解。

(9)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擴展閱讀

在補短板過程中,要充分把握「整體目標」與「個體目標」之間的關系。應當明確「全面小康」不是平均,社會各層面都存在差異與差距,這種差異是符合社會主義現狀的。要清晰的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整體與個體目標之間的差別,讓全體百姓都跨入到美好的生活中去,強調社會的整體性,正確的認識全面小康的含義。

閱讀全文

與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