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個人承包後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

個人承包後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

發布時間:2021-01-02 08:28:51

1.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如何納稅

根據2011年版《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自2019年1月1日起,2018年新《個人所得稅法》調整和簡並部分所得項目,將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調整為經營所得,取消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將其中屬於工薪性質、經營性質的所得,分別並入工資薪金所得、經營所得征稅。

1.征稅范圍

確定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經營成果是否歸承包、承租人所有。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規定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征稅;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的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不能按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征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的規定,在界定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時,應注意如下三點。

(1)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則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為:

①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

②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2)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則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3)企業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不能提供完整、准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並依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自行確定徵收方式。

商業企業在職職工對企業下屬部門實行自籌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承包、承租經營方式,雖不是對整個企業的承包、承租經營,但其承包和經營的方式基本與國稅發〔1994〕179號文件規定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相同。為公平稅負,合理負擔,《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0〕395號)明確:上述商業企業的在職職工從事承包、承租經營取得的所得,應比照「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2.應納稅額的計算

根據2011年版《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的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2011年版《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這里所說的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是指納稅義務人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合同規定分得的經營利潤和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減除必要費用,是指按月減除費用扣除標准(自2011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按月減除3500元,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按月減除5000元)。

(1)應納稅額的計算。

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適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以其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承包、承租經營收入總額-減除費用標准×月份數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30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這里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30日內將應納的稅款繳入國庫,是指在年終一次性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納稅義務人,自取得收入之日起30日內將應納的稅款繳入國庫。

(2)承包、承租期不足一年的處理。

通常,實行承包、承租經營的納稅義務人,應以每一納稅年度取得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計算納稅。但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承包、承租經營不足12個月的,根據《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國稅發〔1994〕89號文件發布)的規定,應以其實際承包、承租經營的月份數為一個納稅年度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2. 個人所得稅習題。著急呀。

2. 直接捐贈不得扣除。80000*(1-20%)*20%*70%=8960元
4.和年數有關
7.個人出租房子優惠;營業稅3%減半,房產稅按照4%,個人所得稅按照10%。
營業稅及附加=3800*1.5%*(1+7%+3%)=62.7 房產稅3800*4%=152,維修費1200,本月限額扣除800,400下月扣除
(3800-62.7-152-800-800)*10%=198.53
9.條件不清,沒法做。
一、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為:

(一)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二、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3.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後工商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如何納稅

對於你說的情況,工商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需先繳納企業所得稅,然後版承包人繳納個人所權得稅,其中,如果承包人對企業經營成果沒有所有權,則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按3%—45%的七級級超額累進稅率);如果承包人對企業經營成果有所有權,則按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按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企業承包到期後企業所得稅如何繳納

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為:
(一)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2011年9月1日之前,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2011年9月1日之後適用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規定:
一、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為:
(一)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二、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5.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是指什麼呢

一、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簡介

二、徵收范圍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1、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必須是承包、承租人對企事業單位經營成果擁有所得權。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繳納一定費用後,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所得。

2、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

3、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劃個人所得稅。

4、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

(5)個人承包後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擴展閱讀

一、承包者應具備以下資格

1、具備法人資格並已有3年以上經營活動的中國或外國的公司、企業;

2、和實行承包經營的合營企業屬同類行業,並能提出切實解決該企業嚴重虧損及正常發展的具體方案;

3、能夠向合營企業提供足夠數額的風險抵押金或風險保證金保函。

二、申請承包經營,須由合營企業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申請並報送下列文件

1、合營企業實行承包經營的申請報告;

2、合營企業董事會關於實行承包經營的決議;

3、經合營企業董事會批準的,由承包者提出的使企業扭虧為盈的具體措施的報告;

4、承包者的合法開業證明、公司章程及近3年的資產負債表;

5、承包經營合同;

6、原合營企業合同及可行性研究報告;

7、主管部門、財政稅務部門對該合營企業承包經營的意見;

8、審批機關需求的其他有關文件。

6.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多少日內繳入國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回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答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三十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七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7. 為什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後,工商登記有可能會改變 與工商登記有什麼聯系

給您舉個例子理解下:
比如李某承包某家餐廳後,沒去變更工商營業執照,也版就是營業執照依權然是企事業單位。這時候需要先繳納企業所得稅。接下來是按照『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還是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就區分經營成果歸誰所有的問題了。
李某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後,去工商局申請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就是將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了,此時就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了,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來納稅。

8. 如何理解個人所得稅中的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所得

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或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還包括個人按月或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目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形式較多,分配方式各有不同,主要分為兩類:
1.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後,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這類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實際上屬於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2.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後,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論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然後根據承包、承租經營者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2)承包、承租按合同(協議)規定只向發包方、出租方繳納一定的費用,繳納承包、承租費後的企業的經營成果歸承包、承租人所有的,其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外商投資企業採取發包、出租經營且經營人為個人的,對經營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分享的收益或取得的所得,亦按照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9. 將資產整體承包給個人,仍以原企業執照名義經營,涉及哪些稅

「問題」企業將資產整體承包給個人經營,仍以原企業執照名義經營,涉及哪些稅?依據是什麼?「解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第二條第(六)項規定,雙方簽訂承包合同,將企業或企業部分資產出包,出包者向承包方收取的承包費按"服務業"稅目徵收營業稅。出包方收取的承包費凡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屬於企業內部分配行為不徵收營業稅:(1)承包方以出包方名義對外經營,由出包方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2)承包方的經營收支全部納入出包方的財務會計核算;(3)出包方與承包方的利益分配是以出包方的利潤為基礎。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將資產承包給個人經營的,如同時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則屬於企業內部分配行為不繳納營業稅。如不同時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則企業(出包方)應按照"服務業"繳納營業稅。 此外,還涉及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租賃經營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7]8號)第一條的規定"企業全部或部分被個人,其他企業,單位承租經營,但未改變被承租企業的名稱,未變更工商登記,並仍以被承租企業名義對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論被承租企業與承租方如何分配經營成果,均以被承租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就其全部所得徵收企業所得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第一條規定,企業實行個人承包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者按照承包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閱讀全文

與個人承包後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