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住房貸款是誰發明的

住房貸款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0-12-24 05:53:54

發明的專利可以用於抵押貸款嗎

專利權可以抵押貸款,專利權質押貸款金額一般不能超過該專利權的內市場公允價值或評容估值的50%。專利權質押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特殊情況下不超過二年。
辦理專利權抵押貸款所需材料:
1、專利權質押貸款申請書。
2、授予專利權的公告文件 (包括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摘要等)。
3、專利證書(原件及復印件),當年度繳納專利年費的發票(原件及復印件)。
4、專利法律狀態檢索報告,相關產品檢索材料,專利評估機構對專利價值的評估報告。
5、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6、專利權已形成產業化經營的有關材料證明。
7、近兩年的年終財務報表。
8、專利權人同意以專利權出質的書面,如果一項專利存在兩個以上的專利權人,則所有專利人同意以專利權出質的書面,如果一項專利存在兩個以上的專利權人,則所有專利權人均要書面承諾同意以該專利權出質。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⑵ 按揭的起源

最初起源於西方國家,本意屬於英美平衡法體系中的一種法律關系,後於20世紀90年代從香港引入內地房地產市場,先由深圳建設銀行在當地試行,之後逐漸在內地流行起來,因為在房地產領域頻頻出現並正式運用於文本,其含義逐漸演化成了「抵押貸款」,在國內已經被正式稱為「個人購置商品房抵押貸款」。「按揭」是一種新興起的詞彙。有的詞語因事物的消失而「消失」了,如:「諸侯」「太監」「紅衛兵」「糧票」等,只存在於過去的著作或使用於談到過去相關情況的時候。有的詞語隨舊事物的復活而「復活」了,如「老闆」「典當」「販毒」「股市」等。許多詞語隨新事物的產生而產生了,如「電視」「上網」「博士後」「掃黃打非」等。吸收了新的外來語,如「托福」「按揭」「放送」「卡拉OK」等。吸收了新的方言詞語,如「大款」「大腕」「埋單」「打的」等。語言是社會現象,是約定俗成的,社會上已經認可的、通用的詞語,我們在應用文中也可以用。社會生活的變革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語言的發展變化,我們使用發展變化了的語言才能更好地反映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科學技術。(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9年第11期《應用文語言二題》) 對於中國大陸的工薪按揭購房者(即房奴)而言,應解釋為:按住你,再一層一層地揭你的皮。
揭本義高舉,有引申義借貸,將高舉之物按下即可表示償還借貸,故按揭為還貸,漢語亦可解釋,不必求助音譯。
關於按揭一詞起源的另一種說法來自氣象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常見字詞辨誤》一書(作者 張海峰)。在其書中第四頁的文章《「按揭」何意?》中,作者認為「揭」字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均有「抵押貸款」的意思,這在一些文學作品可以看到。當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長篇小說《長夜》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前幾天人家債主逼得緊,我跑到姐家去,央著姐夫求爺告奶地又揭了十幾塊,拿回來把利錢還上。」姚雪垠在文中自註:「借高利貸叫做揭債、揭借,簡稱『揭』。」姚雪垠是河南人,書中寫的有時河南的事,看來這個詞在中原一帶已經流行很久了。至今,河南農村的老人中,仍對「借」和「揭」這兩個字意義上的區別分得很清楚:「借」是「暫時使用別人的物品或金錢」,而「揭」則是用不動產做抵押的有息定期貸款。

⑶ 哪個銀行可以用發明專利貸款

目前國內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銀行屈指可數。做的比較好的有交通銀行、北京銀行、重慶銀行等。
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知識產權相關法律不甚完備。如知識產權許可使用權是否屬於《擔保法》第79條規定的可以轉讓的權利不確定;「專利權」這一術語在《擔保法》和《專利法》中是否包括許可使用權不確定;是否能對專利許可使用權進行質押登記不清楚;《著作權實施細則》中也缺乏關於著作權或者著作權的許可使用權的質押登記規定等。
二是知識產權價值不易確定。知識產權質押最重要的環節是知識產權的評估,但我國欠缺完善的知識產權評估制度,執業主體對行政機關依附性強而造成能力缺乏,從業人員素質差影響了評估質量,評估缺乏統一的標准及規則而影響了評估的結果。同時,其價值評估不僅存在評估方法上的差異,而且還存在對產品市場估計的差異。
三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風險問題。鑒於知識產權融資存在較大風險,西方大部分商業銀行均採取了謹慎的操作態度,即由專業貸款機構、風險投資者或投資商以取得股權的形式參與知識產權融資業務。我國盡管在知識產權法律現代化方面進步很大,但國家對適用於知識產權擔保的擔保法律制度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現存的我國法律即使在處理一般動產的擔保權益方面都還有欠缺。
四是銀行駕馭知識產權質押的能力不夠成熟。國內一些銀行對企業靜態資產擔保較為重視,但對具有無形資產特徵的知識產權擔保形式缺乏了解。傳統的銀行貸款需要借款方提供第三方擔保或有形資產擔保,但由於知識產權質押並無擔保物的可轉換性,而是知識產權擔保品的未來的現金流入。這讓銀行感到有較大的不穩定性,易產生風險。因此,國內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較少,更缺少具體的操作辦法。
五是知識產權變現的可能性不易預測。同傳統的擔保貸款相比,知識產權的流動性不及不動產,因而處分就相應地困難。特別是在現階段,國內知識產權意識普遍不高、知識產權轉讓市場小的情況下,知識產權的變現尤顯困難。
要有效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亟須從完善法律體系和價值評估制度等方面入手,具體建議主要有:
首先,要建立現代擔保物權法律體系。主要包括對我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進行修訂完善,建立現代擔保物法律體系,為知識產權可抵押、擔保、質押等做出明確規定,為中小企業及金融機構操作提供法律依據。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制度。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是知識產權質押的關鍵環節,在這方面應注意兩點,一是要合理確定評估人員,組成由商標、專利、著作權領域的專家學者、各行業或商業界代表,資產評估師、律師、會計師及相關管理機構參加的評估組進行評估;二是要在評估人員產生後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因評估人員過錯產生的責任應由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最後,要建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為鼓勵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推廣,降低銀行承擔的風險,政府部門應專項撥款,建立風險補償基金,針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在確認貸款無法償還或者無法全部回收時,彌補銀行的部分損失,這有利於提高銀行開展相關業務的積極性。

⑷ 按揭貸款 誰發明的

  1. 這是一個由外國引進來的貸款業務品種,包括按揭一詞,也是音譯。

  2. 按歇貸款,也就回是貸款,一般不建議答去貸款,除非是做生意。

  3. 借再多的錢都是要還的,而且還有利息。

廣義的按揭是指任何形式的質押(質押是動產的抵押)和抵押;狹義的按揭是指將房地產轉移到貸款人名下,等還清貸款後,再將房地產轉回到借款人(抵押人)名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擔保法》所規定的抵押與香港的按揭有一定的區別,即這兩個法律對抵押的界定都以下轉移佔有為條件。「按揭」具有房地產抵押及分期還款兩層含義。

⑸ 擁有發明專利,該如何申請貸款

申請發明專利的技術既可以是對某一學科或某一技術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的開拓型或開創型發明,也可以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加以局部的改進和發展的改進型發明。

⑹ 誰發明的小額貸款公司

小額信貸之父—尤努斯

⑺ 有新發明的專利用什麼辦法可以獲得融資貸款

國家知識來產權專利是可以自申請貸款的,質押貸款。有些地方政策中對專利質押進行貸款補助。例如合肥市1+5+3政策中,2016年合肥市促進自主創新政策中第6點鼓勵專利質押貸款融資。支持企業以專利質押貸款方式融資,對企業貸款額達到1500萬元以上的,給予企業貸款利息和專利評估費50萬元一次性補貼。對開展專利質押的擔保機構,擔保額達2000萬元以上的,給予擔保機構50萬元獎勵。具體情況請咨詢地方政府。

⑻ 我有一個關於能源方面的發明專利,想要貸款,融資孵化。

發明專利 要做專利價值評估 才可以進行貸款融資的

⑼ 房屋按揭最早是哪個國家使用的

利率的調整是國家經濟調控的一個有利手段。 在08年四川512地震以後,利率是曾經下調過的。在回更早以前,也是有答升有降。目前屬於利率的上浮階段,所以最近半年有三次加息的舉措。 不用太擔心,利率本身就是有降有升的。不會永遠都是升。

⑽ 發明專利是否可以申請貸款

這個有很大的風險。你專利申請出來的話如果不是自己生產的話建議你不要冒這個險專,現在的專利市場你應屬該也了解過,專利其實對技術的轉讓是沒有一定的作用的,申請專利的主要作用就是對你的技術賦予了法律保障。現在很多技術做為專有技術來轉讓的,更多的發明人選擇在找到投資商以後再申請專利。主要原因是因為每年的專利費用太高了,千萬不要貸款申請專利 要是轉讓不出去真的是糟了.最好是在自己的經濟范圍內做吧。發明專利可以貸款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可以。

閱讀全文

與住房貸款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