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由鳥的飛翔你聯想到了什麼
1.自由自在的感覺也是每個人的想要的, 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個人也是需專求的。
2.一種屬嚮往藍天自由,一種勇敢的自我堅持精神,寓意我們在人生奮斗過程中要敢於拼搏,敢於挑戰自我,朝著偉大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前進。
3.生物進化,原始鳥類是從恐龍進化來的,最初只能在樹上或者山崖上跳下來進行滑翔,通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從滑翔進步到飛翔的鳥類生存下來繁衍至今。
4.流體動力學,流體經過物體的表面時,流速降低的一面壓力上升,流速不變或者增加的一面壓力下降,產生的壓力差提供了上升的動力,使鳥類能夠飛上天空。
5.也想到了成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隨心而動
⑵ 由鳥的飛翔你還想道哪些科學常識
1、生物進化,原始鳥類是從恐龍進化來的,最初只能在樹上或者山崖上跳下來進行滑專翔,通屬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從滑翔進步到飛翔的鳥類生存下來繁衍至今。
2、流體動力學,流體經過物體的表面時,流速降低的一面壓力上升,流速不變或者增加的一面壓力下降,產生的壓力差提供了上升的動力,使鳥類能夠飛上天空。
⑶ 從古到今,什麼鳥的飛翔能力最強
聽泉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有時候四五隻聯翩飛翔,有時候排成一字長蛇陣。看,多麼壯闊的鳥群啊!……鳥兒鳴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鬥、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失群。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爍。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荒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詳,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打這里飛過。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飛翔的。它們為什麼飛,它們飛向何方?誰都弄不清楚,就連那些領頭的鳥兒也無從知曉。為什麼必須飛得這樣快?為什麼就不能慢一點兒呢?鳥兒只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恆的,逝去的只是鳥兒自己。它們像著了迷似地那樣劇烈,那樣急速地振翩翱翔。它們沒有想到,這會招來不幸,會使鳥兒更快地從這塊上地上消失。鳥兒依然忽喇喇拍著翅膀,更急速、更劇烈地飛過去……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發出叮叮哆哆的響聲,悄然流淌。這里是鳥群休息的地方,盡管是短暫的,但對於飛越荒原的鳥群說來,這小憩何等珍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這樣,一天過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鳥兒在清泉旁歇歇翅膀,養養精神,傾聽泉水的絮語。鳴泉啊,你是否指點了鳥兒要去的方向?泉水從地層深處湧出來,不間斷地奔流著,從古到今,閱盡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鳥兒應該飛去的方向。鳥兒站在清澄的水邊,讓泉水映照著身影,它們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摸樣。它們終於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玄不復返了。鳥兒想隨處都能看到泉水。這是困難的。因為,它們只顧盡快飛翔。不過,它們似乎有所覺悟,這樣連續飛翔下去,到頭來,鳥群本身就會泯滅的,但願鳥兒盡早懂得這個道理。我也是群鳥中的一隻,所有的人們都是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上飛翔不息的鳥兒。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掩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悠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回想走過的道路,多少次在這曠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這個時候,當我聽到心靈深處的鳴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標志。泉水常常問我:你對別人,對自己,是誠實的嗎?我總是深感內疚,答不出話來,只好默默低著頭。我從事繪畫,是出自內心的祈望:我想誠實地生活。心靈的泉水告誡我:要謙虛,要樸素,要舍棄清高和偏執。心靈的泉水教育我:只有舍棄自我,才能看得真實。舍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對我說:美,正在於此。1.文中的「鳥」、「泉」分別指什麼?2.「它們終於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玄不復返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文中採用了什麼寫法?4.說說你自己心裡的泉水是什麼樣的?參考答案:1、鳥:人類泉:大自然2、人類曾自以為是萬物之靈,腳步匆匆,固執己見,卻又遭遇了迷途,不知道為何而忙,不知道向何方去,生存目標迷茫,生存意義喪失。3、本文意蘊深遠,巧妙運用象徵手法,以「鳥群」象徵「人類」,「鳥群」方向的迷失象徵「人類」奔忙的盲目,以此提醒現代人應該停下匆忙的腳步,傾聽心泉,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走向未來。4、不浮誇,不好高鶩遠,不盲目偏執,享受人生樂趣,富有理想,飽含激情,追求有價值的人生。
⑷ 人們看見鳥兒在高空自由自在飛翔,就發明了飛機,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發明呢
通過蝙蝠發明了雷達
⑸ 由鳥的飛翔你想到了什麼
1、自由自在的感覺也是每個人的想要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個人也是需求的。
2、一種嚮往藍天自由,一種勇敢的自我堅持精神,寓意我們在人生奮斗過程中要敢於拼搏,敢於挑戰自我,朝著偉大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前進。
3、生物進化,原始鳥類是從恐龍進化來的,最初只能在樹上或者山崖上跳下來進行滑翔,通過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從滑翔進步到飛翔的鳥類生存下來繁衍至今。
4、空氣動力學,流體經過物體的表面時,流速降低的一面壓力上升,流速不變或者增加的一面壓力下降,產生的壓力差提供了上升的動力,使鳥類能夠飛上天空。
5、也想到了成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隨心而動。
(5)由鳥的飛翔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人類早期對鳥或彈丸在飛行時的受力和力的作用方式的種種猜測。17世紀後期,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Huygens)首先估算出物體在空氣中運動的阻力;1726年,牛頓(Newton)應用力學原理和演繹方法得出。
在空氣中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力,正比於物體運動速度的平方和物體的特徵面積以及空氣的密度。這一工作可以看作是空氣動力學經典理論的開始。1755年,數學家歐拉(Euler)得出了描述無粘性流體運動的微分方程,即歐拉運動微分方程。
這些微分形式的動力學方程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積分,得出很有實用價值的結果,如伯努利方程。法國力學家J.le.T.達朗貝爾在不考慮黏性影響的情況下,得到運動不受阻力的佯謬(達朗貝爾佯謬),這一結果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注。
⑹ 人們研究了鳥兒的飛翔發明了飛機,還發明了什麼
蝙蝠發明雷達
⑺ 由鳥的飛翔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常識
游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27.4千米/小時。 體形最大的鳥: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現生鳥類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區的非洲鴕鳥,它的身高達2~3米,體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達75千克。但它不能飛翔。它的卵重約1.5千克,長17.8厘米,大約等於30-40個雞蛋的總重量,是現今最大的鳥卵。 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飛鳥: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最重的飛鳥:大鴇,雄性的體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體長150厘米,體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鳥:天鵝,超過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長的鳥:天堂大麗鵑,尾羽是體長的2倍多。 壽命最長的鳥: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quot;老壽星"。 壽命最長的環志海鳥:王信天翁,60餘年。 壽命最長的籠養鳥:葵花鳳頭鸚鵡,80餘年。 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52.5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沖刺速度最快的鳥:游隼,在俯沖抓獵物是能達到180千米/小時。 水平飛行最快的鳥:歐絨鴨,76千米/小時。
⑻ 由鳥的飛翔,你想到了什麼
你好,鳥的復飛翔意制味著一種嚮往藍天自由,一種勇敢的自我堅持精神,寓意我們在人生奮斗過程中要敢於拼搏,敢於挑戰自我,朝著偉大的目標堅定不移的前進!當然,這也可以聯想到哲學方面思考問題等等。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⑼ 人們仿照鳥的飛行製造了飛機,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動物的啟發
1.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2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隻航行自如。
3 鳥兒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飛翔。據《韓非子》記載魯班用竹木作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然而人們更希望仿製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並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
4 生物在漫長的年代裡就是生活在被聲音包圍的自然界中,它們利用聲音尋食,逃避敵害和求偶繁殖。因此,聲音是生物賴以生存的一種重要信息。義大利人斯帕蘭贊尼很早以前就發現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飛行,既能躲避障礙物也能捕食在飛行中的昆蟲,但是堵塞蝙蝠的雙耳後,它們在黑暗中就寸步難行了。面對這些事實,帕蘭贊尼提出了一個使人們難以接受的結論:蝙蝠能用耳朵「看東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0年哈台認為蝙蝠發出聲音信號的頻率超出人耳的聽覺范圍。並提出蝙蝠對目標的定位方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郎之萬發明的用超聲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遺憾的是,哈台的提示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工程師們對於蝙蝠具有「回聲定位」的技術是難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採用了電子測量器,才完完全全證實蝙蝠就是以發出超聲波來定位的。但是這對於早期雷達和聲納的發明已經不能有所幫助了。
5 在利奧那多·達·芬奇研究鳥類飛行造出第一個飛行器400年之後,人們經過長期反復的實踐,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使人類實現了飛上天空的夢想。由於不斷改進,30年後人們的飛機不論在速度、高度和飛行距離上都超過了鳥類,顯示了人類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繼續研製飛行更快更高的飛機時,設計師又碰到了一個難題,就是氣體動力學中的顫振現象。當飛機飛行時,機翼發生有害的振動,飛行越快,機翼的顫振越強烈,甚至使機翼折斷,造成飛機墜落,許多試飛的飛行員因而喪生。飛機設計師們為此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顫振現象,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找到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就在機翼前緣的遠端上安放一個加重裝置,這樣就把有害的振動消除了。可是,昆蟲早在三億年以前就飛翔在空中了,它們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顫振的危害,經過長期的進化,昆蟲早已成功地獲得防止顫振的方法。生物學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時,發現在每個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深色的角質加厚區——翼眼或稱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飛行就變得盪來盪去。實驗證明正是翼眼的角質組織使蜻蜓飛行的翅膀消除了顫振的危害,這與設計師高超的發明何等相似。假如設計師們先向昆蟲學習翼眼的功用,獲得有益於解決顫振的設計思想,就可似避免長期的探索和人員的犧牲了。面對蜻蜓翅膀的翼眼,飛機設計師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6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麼,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⑽ 鳥的飛翔原理
鳥為什麼會飛呢?
鳥為什麼會飛呢?首先,鳥類的身體外面是輕而溫暖的羽毛,羽毛不僅具有保溫作用,而且使鳥類外型呈流線形,在空氣中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於飛翔,飛行時,兩只翅膀不斷上下扇動,豉動氣流,就會發生巨大的下壓抵抗力,使鳥體快速向前飛行。
其次,鳥類的骨骼堅薄而輕,骨頭是空心的,裡面充有空氣,解剖鳥的身體骨骼還可以看出,鳥的頭骨是一個完整的骨片,身體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癒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鉤狀突起,互相鉤接,形成強固的胸廓,鳥類骨骼的這此獨特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
第三,鳥的胸部肌肉非常發達,還有一套獨特的呼吸系統,與飛翔生活相適應,鳥類的肺實心而呈海綿狀,還連有9個薄壁的氣,在飛翔晨,鳥由鼻孔吸收空氣後,一部分用來在肺里直接進行碳氧交換,另一部分是存入氣,然後再經肺而排出,使鳥類在飛行時,一次吸氣,肺部可以完成兩次氣體交換,這是鳥類特有的「雙重呼吸」保證了鳥在飛行時的氧氣充足。
另外,我認為在鳥類身體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機能的構造,都趨向於減輕體重,增強飛翔能力,使鳥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飛。
鳥類的翅膀是它們擁有飛行絕技的首要條件。在同樣擁有翅膀的條件下,有的鳥能飛得很高,很快,很遠;有的鳥卻只能作盤旋,滑翔,甚至根本不能飛。由此可見,僅僅是翅膀,學問就不少。
鳥類翅膀結構的復雜性,決不亞於鳥類本身的復雜性。如果鳥翅的羽毛構造,能巧妙地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當它們作上下扇動或上下舉壓時,能推動空氣,利用反作用原理向前飛行;羽毛構造合理,能有效的減少飛行時遇到的空氣阻力,有的還能起到除震顫消噪音的作用。各種不同種類的鳥在各自翅膀上有較大的區別,這樣一來,僅僅是翅膀的差異,就造就了許多優秀與一般的「飛行員」。
國家的一些二級保護動物,雄性體重超過14千克,身長達120厘米,翼展長度達240厘米。
再比如說,翼展為2.3米的軍艦鳥,通常在海岸160公里的海上飛行,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看了前面的內容,也許有人會問,僅僅是翅膀就可以飛行了嗎?不,把鳥類送上藍天的還有它們特殊的骨骼。鳥骨是優良的「輕質材料」,中空,質輕。據分析,鳥骨只佔鳥體重的5%~6%;而人類骨頭占體重的18%。由於骨頭輕,翅膀極容易帶動起來,加上鳥體內還有很多氣囊與肺相連,這對減輕體重,增加浮力非常有利。
這些優越的條件毫無疑問讓鳥類擁有飛行絕技,使它們在另一個生存空間施展本領。但是,我認為,鳥類能飛上藍天,可能還有別的原因,只是人類到現在還沒有發現。
從對鳥類能力的認識中,我們可以看到,探索鳥類的能力,將會有助於人類拓開更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