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解決生活中的小難題(小發明)2.利用廢舊材料造一座小橋(拱橋,拉索橋等)
日常生活中的五個小發明(組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07:48 新浪科技
套洗襪
一、套洗襪
每次洗完衣服後,將成雙的襪子挑揀出來晾掛往往是件煩惱的事。雖然可以在洗滌之前用飾扣將成雙的襪子固定住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容易使洗後襪子變形,穿得也不舒服,而且也不適用於女式尼龍長襪上。
套洗襪可以有效地解決以上問題。在襪子生產過程中,在成雙的每隻襪子襪口處留下一道口子。在洗襪子之前,將成雙襪子的腳尖部分分別穿過配對襪子的口子,一拉形成活結,這樣一來,可以在洗的過程中保持配對。當洗完後,可以方便解開晾在一起。
精確書簽
二、精確書簽
讀者在合上書本之前常常將書簽(通常是矩形的紙片或者布料)夾於最後閱讀頁面中,這有助於他下次閱讀時快速找到正確的頁面繼續閱讀。然而這種簡單書簽只能幫助記憶頁面,讀者不得不重新閱讀一整頁來尋找之前是閱讀到哪一段落。
精確書簽可以精確到最後的閱讀段落。這種書簽是由長條矩形塑料製成,在書簽頂部有一 U型切口形成的夾板,用以將書簽固定在書頁上。此外這種書簽還有一片塑料指示條,指示條上下部有兩條水平切縫,書簽主體以編織的方式穿過。通過這樣的組合,指示條可以在書簽主體上上下移 動。而指示條上的兩條水平切縫的兩端向內彎曲,有助於增加摩擦力將指示條固定在指定的位置。當閱讀到一定階段,將這種書簽別在書頁頂端,然後把指示條滑到最後閱讀行,合上書本。下次再重新打開書本時,就能找到精確的段落繼續閱讀了。
套杯花草茶
三、套杯花草茶
長途公車的乘客通常沖泡花草茶以作為提神的飲料。花草茶一般是由單獨的茶包裝裹著,喝之前先將花草茶茶包放置於塑料杯,然後沖上熱開水。但是這種沖泡方法有兩個明顯的問題:第一,乘客不得不在喝茶之前找地方把用過的茶包扔掉;第二,如果車廂里有調味品的話,那麼就必須把塑料杯和茶包單獨隔離放置。
套杯花草茶是杯和茶配套組合。花草茶葉被放置於塑料杯底座中心的凸起槽中,由一張濾紙襯底的濾茶網蓋在茶葉上面,並固定在槽沿上。一張標明花草茶種類品牌的標簽將槽整個密封住,標簽特意突出一小塊以便於掀開然後開水沖泡。一旦花草茶喝完,便可以將整個塑料杯連同槽中的茶葉一並扔掉。
手風琴內置麥克風
四、手風琴內置麥克風
大多數樂器可以通過放置麥克風來採取聲樣並在舞台上現場擴音。然而手風琴的音頻對於普通麥克風來說太高,容易使擴音的音律失真。
這種手風琴內置麥克風植入於一塊覆蓋著橡皮層的泡沫層之中,放置在手風琴金字塔尖的排釘架上,然後用膠帶將釘架與泡沫橡皮層結合的邊緣封閉起來,這樣一來就在橡皮層和釘架之間形成一個密封的空間,有助於降低手風琴的高調,便於通過麥克風採取合適的聲樣。
多功能兒童座椅
五、多功能兒童座椅
大多數兒童座椅由鋼架製成,這使得它們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顯得笨重麻煩。新式些的兒童座椅包括一個可折疊式的把手,雖然可以將座椅變成搖籃,但主要目的不在於此。
多功能兒童座椅包括一個折疊靠背,可以將靠背與座位折疊在一起方便儲藏,或者可以將靠背放平組成嬰兒的輕便小床。座椅底下和靠背後都用掛鉤固定,在車前車後還設置安全帶以確保兒童安全。多功能兒童座椅底座有一個帶凹槽的支撐結構,允許座椅套置在輪架上或者搖椅架上,這些配件與多功能兒童座椅一起配套出售。(編譯/夢飛)
『貳』 我國是最早發明造橋術的國家改個說法
我國是最早發明造橋術的國家,根據造橋所用的材料,可將橋分為石橋、專木橋、鐵橋和 藤橋屬等。只用一根麻索或鋼索建成的索橋,在藏區和滇西少數民族地區有少量使用。而用一 根竹索構成的索橋,目前只有貴州修文的烏栗索橋。 烏栗索橋凌空橫跨於修文和清鎮兩山峽谷間的貓跳河上。 索橋的整個橋身只用一根長 24 米 、粗 8 厘米的竹索構成,竹索拴於兩岸懸岩鑿成的石孔中。橋索離水面十多米,兩岸懸 崖峭壁,河谷幽深,雄奇險峻,水流湍急。 橋索上套一個弓形曲目架,過橋的人將自己縛於曲目架上,仰面向天空,雙手握索,緩 緩移動雙手慢慢前進。索橋懸空,初次過橋的人都會心驚膽戰。 1936 年,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長征時,曾在烏栗索橋渡過貓跳河。當時國民黨中央 軍圍追堵截紅軍,用飛機轟炸渡口,索性人、橋無損。 此橋建成年代不詳。明代崇禎三年(1630 年) ,兵部尚書兼五省總督朱燮(xiè)元在 《督黔善後事宜疏》中記載「在小索橋設哨」 ,據此可知烏栗橋早在明代就已存在。 現在,烏栗橋已經被確定為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叄』 為什麼要發明索橋建造索橋需用哪些材料
索復橋(Cablebridge/Suspensionbridge)。也稱吊制橋、繩橋、懸索橋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鐵索等為骨幹相拼懸吊起的大橋。古書上稱為絙橋、笮橋、繩橋。多建於水流急不易做橋墩的陡岸險谷,主要見於西南地區。其做法是在兩岸建屋,屋內各設系繩的立柱和絞繩的轉柱,然後以粗繩索若干根平鋪系緊,再在繩索上橫鋪木板,有的在兩側還加一至兩根繩索作為扶欄。
主要由橋塔(包括基礎)、主纜(也稱大纜)、加勁梁、錨碇(分重力式和隧道式)、吊索(也稱吊桿)、鞍座(主鞍座和散索鞍座)及橋面結構等組成。
現在以地錨式居多,地錨式施工一般是先架設橋塔也就是主塔,然後錨碇大纜,之後吊桿和加勁梁的施工,最後橋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