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一種語言

創造一種語言

發布時間:2020-12-23 21:02:26

創造一種新語言有什麼好處

你就可以和不同物種溝通了撒

⑵ 我想發明一種語言,創造一個新的民族。

想改變世界之前,請先改變自己。

⑶ 如何自己創建一種編程語言

完全可以,不過你要考慮你的編程語言的特點,或者說優點。即它能克服現有語言哪些缺點。
然後參考編譯原理相關圖書。

⑷ 誰創造了語言

目前有四種比較主來要的理源論解釋語言誕生。第一種觀點提出人類語言來自模仿,比如古人類看到荒野中的狗在叫,人類學狗的叫聲叫「汪汪」,以後慢慢便用「汪汪」聲來指代狗。第二種觀點是19世紀初出現的「叮當理論」,即自然主義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本質,本質發出聲音來都會出現回聲,這種回聲創造很多詞彙,比如英文中的ball,b代表彈性,all代表一種圓滾滾的物體。第三種觀點是我們熟悉的馬克思主義語言起源理論,認為勞動創造語言,最初的語言是在勞動中從號子發展而來。第四種觀點提出語言產生於感情,在表示憤怒、愉快等感情沖擊下,強大氣流通過聲帶產生語言,並認為人類基本感情喜怒哀樂發出的聲音,形成最基本的詞彙。

⑸ 為什麼人類會創造出語言

作者丨丹尼爾·L·埃弗里特

摘編丨徐悅東

人類的語言是如何出現的?在語言起源的過程中,語法是最先出現的,還是最後才形成的?這些問題都是語言學研究的大問題。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是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觀點,他提出了「普遍語法」理論,並認為語言的誕生是由於大約5萬年前到10萬年前的單個基因突變而產生的,這種突變使得智人擁有了建構復雜句子的能力。

不過,在《語言的誕生》中,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埃弗里特並不認同這個流行的觀點。他認為,語言起源於符號發展。語言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從標引符號逐漸演變成圖像符號,最後演變成象徵符號,這些象徵符號和其他象徵符號結合起來產生語法,構建出更復雜的象徵符號。在這個階段,手勢和語調及意義最終會結合形成完整的人類語言,而這種整合可以傳遞突顯說話者要告訴聽話者的信息,這在語言起源的過程中極為重要,卻備受忽視。

相對於喬姆斯基對語法和語言形式的關注,埃弗里特更強調人類的文化是如何促進語言發展的。不同於在學院中皓首窮經的語言學家,埃弗里特對美洲原始部落進行了近40年的實地考察,並發現語言不是我們這個物種的固有屬性。語言是100多萬年前直立人的發明,文化的發展促使他們需要這樣的工具進行交流。在這一百多萬年中,語言與人類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進化,互相影響,最終形成了今天人類的語言,並讓人類站上了食物鏈的頂端。以下節選自《語言的誕生》第四章,有刪節,經出版社授權刊發。

《語言的誕生》,[美]丹尼爾·L. 埃弗雷特(Daniel L.Everett)著,何文忠/ 樊子瑤/ 桂世豪譯,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4版

什麼是語言?語言確實是直立人發明的嗎?在此應當重申一下基本原則:語言來源於人類發明、歷史、物質和認知發展的融合。將人類引向今天所說的語言的第一個發明是圖像符號,然後是象徵符號。

考古學證據實際上支持了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在符號發展理論中推測的順序—標引符號首先出現,然後是圖像符號,再然後是象徵符號。我們發現,在史前時代的記錄中,標引符號早於圖像符號出現,圖像符號早於象徵符號出現。此外,可能所有生物都會使用標引符號,為數不多的生物可以識別圖像符號,只有人類慣於使用象徵符號。盡管皮爾士其實認為圖像符號比標引符號簡單,但他首先考慮的是人類對標引符號的闡釋,而不是—在我看來—這些符號本身是如何在自然界被發現的。

報紙大標題、商店管理條例、電影字幕和其他非典型現代語言形式偶爾會提醒人們語言可以多麼簡單。有一些著名的語言例子讓人想起電影中出現的早期語言:

你簡。我泰山。

吃。喝。男人。女人。

還有商店的標語:

無襯衫。無鞋子。無服務。

無票。免洗。

甚至布告板上也可以找到這種例子:你喝。你開車。你進監獄。

盡管語法簡單,但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這些例子。這樣的短語很有趣,因為它們證明人類可以理解並不具有語法框架的語言。直立人的語言可能和這些例子一樣簡單,不過可能更難以理解。然而,所有這些例子都表明,跟直立人的語言一樣,智人的所有語言在語義欠明的情況下也能被人准確地理解。在理解語言、人或文化時,語境至關重要,解釋必須從整體角度來進行。其有機結構是怎樣的?與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它創造的東西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從整體角度來看待語言的發明和演變的。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人類學家奧古斯丁·富恩特斯

(Agustin Fuentes)

對此進行了詳細研究。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擴展演化合成」

(extended evolutionary synthesis)

。富恩特斯的這個術語意為,研究人員不應該談論物種個體特徵的進化,如人類語言之類,相反,他們需要了解整個物種的進化,了解其行為、生理和心理,了解其生態位及其與其他物種的相互影響。富恩特斯主張,人類物種的全貌同時與生物、文化和心理有關,這都是擴展演化合成的一部分。

同時,富恩特斯聲稱目前的文化模型

(文化是什麼以及它與人類心理和身體的相互作用)

是很不發達的,人們至少對於文化是什麼還沒有達成廣泛共識。但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及文化與我們互動的方式似乎確實是存在的。我們將環境的許多特徵和屬性視作語言進化的一部分,並由此對語言進行解釋,但這些特徵和屬性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定義,其含義也沒有得到大多數專家的普遍認同。對語言演變理論而言,理解社會角色、文化及其與個體認知功能的相互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我們對於這些概念的含義幾乎沒有達成任何共識。雖然我們對身體了解得多一點,但即使關於我們的身體構造,也存在很大分歧。

為了更好地理解影響我們進化的環境因素,先對社會環境加以定義會有很大幫助。我們首先來看一看難以捉摸的「文化」。文化理論是理解語言演變的基礎。事實上,沒有一個完備的文化理論,就沒有完備的語言發展理論。

(我)

關於文化的一個想法如下:

文化是一個抽象的網路,塑造和連接社會角色、分層的結構化知識領域以及層級價值觀。文化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並不斷被重新詮釋。文化的作用、知識和價值只存在於其成員的身體

(大腦是身體的一部分)

和行為中。

文化是抽象的,因為它摸不著、看不見、聞不到,是不能直接觀察的。然而,文化的產物,如藝術、圖書館、政治角色、食物、文學、科學、宗教、風格、建築、寬容與偏執,都是具體的、看得見的、有形的。文化作為一種動力,只存在於社會個體中。社會成員在對一系列價值觀和價值觀的相對優先序列達成一致時,他們就共有了一種文化。文化成員反過來會共享知識和社會角色。人們通過社會個體成員的行動,觀察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及其應用,還有不同社會角色的期望。這是行動中的文化。

就像直立人一樣,每一個現代人,都要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了解作為社會成員哪些更重要哪些更不重要,以及所有成員共有的知識。他們通過言傳身教將這些傳授給後代。所有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會學習這些東西,其他生物也一樣。

如今,關於語言起源有一種與我的理論大相徑庭的說法,並且在一些人當中很流行。這種說法認為語言是跟數學公式一樣的無形對象。在這種觀點中,語言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語法。如果在交流系統中找不到這種類型的語法

(分層遞歸語法)

,那麼這種交流形式就不是一種語言。這一觀點的支持者還認為,語法是在大約6.5 萬年前到5 萬年前因為突變而突然出現的。盡管這一說法被人們廣泛接受,但令人吃驚的是它並沒有多少證據,而且與「語言是發明出來的,但後來被人屬不同物種逐漸改變,以適應不同的文化」的說法相比,該說法並不那麼符合事實。

盡管人們最好將語言理解為一項發明,但突變觀點卻很有影響力。這個理論來自諾姆·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

從20 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的著作。有些人認為,喬姆斯基是當今世界頂尖的語言學家。但喬姆斯基認為語言僅僅是一種遞歸語法,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觀點。早在1972 年,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

(John Searle)

在《紐約書評》上發表的一篇書評中就指出,喬姆斯基的語言概念實際上有多麼奇怪。

喬姆斯基

喬姆斯基的觀點非同尋常,因為我們知道語言不需要復雜的語法結構。有些人可能就像本章開頭的例子一樣,只是將單詞和簡單的短語結合起來,讓語境來引導他們理解。語言就是語法這個觀點存在一個主要問題,那就是缺乏對語言中意義的來源和作用的理解。而本書的觀點是:語法對語言是有幫助的,但是世界上的各種語言的復雜程度各不相同,包括直立人已經滅絕的語言。而且,不同語言的復雜性可能相去甚遠。換句話說,語言並非僅僅是語法的同義詞,它是意義、形式、手勢和音高的組合。語法輔助語言,但其本身並不是語言。

無論其生物基礎如何,語言都是由心理、歷史和文化所塑造的。這里解釋一下圖4-1 的含義。

為了深入了解語言本身如何發展的真實細節,必須對兩種發展觀加以區分,即均變論與災變論。

在大多數科學領域中,被視為基本真理的是均變論,而不是災變論。在物理學領域,很少有人質疑均變論假設。物理定律顯示,至少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沒有證據表明宇宙的自然現象發生了變化。在地質學方面,查爾斯·賴爾

(Charles Lyell)

1833年的著作《地質學原理》

(Principles of Geology)

在一定程度上以提倡地球歷史研究中的均變論而聞名。通過均變論的假說,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自然選擇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古代生命形式是以漸進的「嬰兒蹣跚學步」向現代生命形式轉變的。

而談到語言演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像喬姆斯基那樣的災變論觀點,原因包括這種觀點對相關的遺傳學理論缺乏論述,以及未能解釋文化對語言產生的影響。此外,災變論無法解釋這個事實:突變對於語言是多餘的,因為沒有突變也可以解釋語言的演變。在沒有獨立證據的情況下使用突變理論並沒有說服力。事實上,語言是突變的產物這種說法,根本沒有提供任何有助於理解語言演變的見解。也就是說,在沒有突變的情況下,語言的演變也可以基於漸進、均變的假設得到解釋,因此關於特定語言基因和特定語言突變的說法是多餘的。

當然,人們可以自由地提出突變或其他任何觀點來構建一個理論,突變也確實是進化的驅動因素之一。但根據經驗法則,對進化記錄提出突變說必須遵循「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不要假設發生了奇跡」的原則。提出突變是人類語言演變的一個關鍵環節時,必須完整解釋是什麼樣的進化力量導致突變傳播的,否則不過是在呼喚奇跡。即使語言能力是一種突變,諷刺的是,它也只能在沒有語言的時代產生學習語言的能力。除了需求和突變之間缺乏同步,提出突變說的人還必須解釋,在突變發生時,某一特徵

(如語言)

的生存優勢是什麼。這樣的解釋必須超越推測而訴諸證據,不能僅僅是「語言或語法使思

⑹ 能不能自己造一種語言

你得有一定的能力。如果是一種好語言,那麼全世界認可,你就有名,創造語言錢最好先思考一下,不然你會亂套的

⑺ 如何創造一種計算機語言

創造一種計算機語言,想的太多了,先精通幾種常用的語言吧,比如VB,C,C+等等

⑻ 如何創造一種人工語言

簡單、就像創造一個信號一樣

⑼ 如何從零開始創造一種新語言

不要聽培訓中心忽悠,鄙人大一時就被忽悠了三百,不過鄙人最終還是過了是自學的:書一買,電腦組一台,VC++6.0一下載一安裝,視頻、PPT、WORD等教程一下載每天學一點,再在考試網上下試題做。如果有不懂的就上網請高手解答,鄙人就是這樣過的!

⑽ 可以自己創造一種語言嗎

語言都是人創造出來的 所以答案是肯定的但是 前提是在以擁有的語言中才能創造 當然 也可以當版作是自己的暗號不權過呢 如果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那就不叫語言了 語言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人與人通過說看寫來傳達自己的意思 沒有人看的懂也就不能成為語言 只能說是暗號中國的詞彙量不是一般的大 若是毅力頑強的你執意要去做 希望你能成功

閱讀全文

與創造一種語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