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毛筆發明歷史

毛筆發明歷史

發布時間:2020-12-23 19:29:52

⑴ 古代歷史上形容寫書法用狼毫毛筆多,用黃鼠狼製作狼毫,使黃鼠狼越來越少的成語

臭味相投
chòuwèixiāngtóu
[釋義] 壞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樣壞毛病、惡劣習氣的人很合得來。回
[語出] 明·答馮夢龍《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爭仙》:「這二位官人;為官也都清正;因此臭味相投。」

⑵ 毛筆字,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這幾個字怎麼寫,圖片。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書體坊米芾體

===========================================

柳浪聞鶯各位芝麻竭誠為您解答

您的採納是我們堅持網路的動力

⑶ 我們身邊的傳統文化毛筆了解50字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之京劇 編輯本段簡介 一、客觀歧義 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學者們尚不能得出定論,除了多維視野的原因外,還有語言學角度的客觀歧義。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總和。開個玩笑,一個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飛出去,就是一個文化現象了。如果是兩個女人,一個哼一聲兒,一個呸一聲兒,這文化就復雜多了。文化的廣義性,導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蝟難下嘴的尷尬。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洛威爾說:我被託付一件困難的工作,就是談文 傳統文化之崑曲 化。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磨。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它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形狀。我們想用文字范圍它的意義,這正象要把空氣抓在手裡似的。當我們去尋找文化時,除了不在我們手裡之外,它無所不在。呼呼,講到這里,同學們就會發現,這傢伙抄襲我們的道家始祖,試看老子原話: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物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用不著翻譯,大家就能看出來,洛威爾抄襲老子,僅把名稱換了一下,老子談的是道,這丫改成文化了。這里開個玩笑啊。 二、狹義解釋 狹義上講,文化僅指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視角的不同,對文化結構進一步分類 首先,從時間角度上講,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 其次,從空間角度講,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 其三,從社會層面上講,有貴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間文化,主流文化,邊緣文化(姜義華先生分之為規范性文化,非規范性文化,半規范性文化。這種分法比較新穎,所以著重介紹一下。所謂的規范性文化,姜先生認為是以儒家經典為經,以歷代官修史志為緯,在 傳統文化 長期流遷演化中廣泛吸收了道,法,陰陽,縱橫,玄,佛諸家學說而形成的經史文化,是中國小農社會的具有最高權威的規范性文化。與此相應的,則是普遍存在於一般民眾中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人與人的種種關系,風俗,習慣,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潛在意識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規范性文化。除去這兩種文化之外,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半規范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對經史文化呈半游離狀態的各種文化教育,宗教娛樂活動,比如《水滸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遊記》等俗文化代表作。當然了,我覺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針對中國傳統文化才有效)。 其四,從社會功用上,分為禮儀文化,制度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其五,從文化的內在邏輯層次上,又可分為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四個層次。 其六,從經濟形態方面, 又有牧獵文化,漁鹽文化,農業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之分。還有人在其中搞著色,黃色文化,藍色文化什麼的。 三、其他分法 除此之外,還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張遠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隨筆中,把文化分為頭腦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與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為兩段,為胯部文化與胯部以下文化。他說,以唐中葉(安史之亂)為界,此前是中國文化上半身,此後是中國文化下半身。細分的話,從堯到周,即公元前3千年到公元前552年孔誕生,約2500年,是中國文化史前時期,尚沒有頭腦。孔子誕生前後,春秋戰國,中國進入了頭腦文化時代。秦始皇在一統,集權加專制,胸脯拍得啪啪響,中國進入了胸膛時代。漢朝拍得更響了,拍得匈奴大兵都哆嗦。霍去病墓關的石豬石馬,一看就知道是最沒頭腦的人刻的。最有頭腦的司馬遷,卻被最沒頭腦的武帝閹了下半身。也是這個沒頭腦的漢武帝,宣布獨尊儒術,導致中國兩千年的知識分子大都成了無腦人。總之,張先生這么分,分得很俏皮,之所以給大家羅嗦這么多,無非是想給大家一點啟示,同學們如果有興趣,不妨獨創個分法來。 編輯本段關鍵詞 一、諸子百家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傳統文化之剪紙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 二、藝術 ★琴★:笙、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 陽春白雪》)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三、傳統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歌、賦、《詩經》 、《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四大名著。 ★傳統節日

⑷ 中國筆的演變過程

在林林總總的筆類製品中,毛筆可算是中國獨有的品類了。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魁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毛筆的製造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戰國時,毛筆的使用已相當地發達。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是與毛筆的使用分不開的。古筆的品種較多,從筆毫的原料上來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須、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人須、茅草等。從性能上分,則有硬毫、軟毫、兼毫。從筆管的質地來分,又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螺細、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從筆的用途來分,有山水筆、花卉筆、葉筋筆、人物筆、衣紋筆、設骨筆、彩色筆等。
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筆之源一般人都以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殘留之朱書與墨跡,系用毛筆所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而蒙恬實為毛筆之改良者。
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市、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蒙古自治區古居延地區的漢筆,武威的西晉筆等都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⑸ 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除開我們平時抄最多的節日以外,還有這些:
1.傳統文學:主要是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2.傳統節日: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3.中國戲劇: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1] 、二人轉、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臉譜、梨園戲、歌仔戲、雙簧等。
4.中國建築:亭閣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民宅

⑹ 毛筆的歷史與現狀

毛筆
開放分類: 文化、藝術、歷史、文房四寶、書畫工具

毛筆(writing brush),是一種源於中國的傳統書寫工具。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

歷史和起源

毛筆起源於公元前1600-1066年左右。是文房四寶之一。毛筆屬湖州產的湖筆較為著名。
現代毛筆的原料主要是獸毛和竹管。在文具工廠里,毛筆的製作要經過72道工序。例如選毛就很麻煩。一隻山羊身上的毛可分為19個等級,可以用來制筆的只有5種。工人們要從千千萬萬根羊毛、兔毛、狼毛(黃鼠狼毛)中一根一根地挑選,然後進行搭配組合。可見生產一支毛筆是多麼的不容易。

毛筆的品種較多。就原料和特點來看,可以分為軟毫、硬毫、兼毫三大類。軟毫的原料是山羊和野黃羊的毛,統稱羊毫,寫起字來柔軟圓潤。硬毫的原料是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和山兔毛——紫毫,狼毫,它們彈性強,寫出的字銳利剛勁。兼豪是軟硬兩種毛按比例搭配。初學寫字,大多使用兼毫類毛筆。

毛筆又有大小之分。最小的叫圭筆,然後是小楷、中楷、大楷……最大的筆有幾十斤重,筆桿比碗口還粗,寫字的人好像拿大掃帚掃馬路似的。那麼,種類如此繁雜的毛筆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很早。根據未經刀刻過的甲骨文字判斷,夏商時期就已經有原始的筆了。如果再從新石器時期彩陶上面的花紋圖案來看,筆的產生還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已經製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筆」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傳說,我們現在所用的毛筆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大將蒙恬發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爭拖了很長時間。為了讓秦王能及時了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秦王。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簽蘸墨,然後再在絲做的絹布上寫字的,書寫速度很慢。蒙活雖是個武將,卻有著滿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說的那種筆寫戰況報告,常使他感到影響思緒。那種筆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寫不了幾個字就得停下來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會把非常貴重的絹給弄臟了。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這次要寫大量的戰況報告,這個願望就越來越強烈了。

戰爭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只野兔子回軍營。由於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裡沉沉的,一隻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跡。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筆來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之後,蒙恬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的,不像樣子。蒙恬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給浪費了。一氣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山石坑裡。

蒙恬並不甘心失敗,仍然抽時間琢磨別的改進方式。幾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走過山石坑時,他又看到了坑裡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筆」。蒙恬將它撿了起來,用手指捏了捏兔毛,發現兔毛濕源源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了。蒙恬大受啟發,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了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字體也顯得圓潤起來。原來,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幸」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簡寫作「筆」)。

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毛筆的種類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等來分。

依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

依筆毛的種類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依來源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兔肩紫毫筆、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鼠毛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等。

(1)羊毫類。筆頭是用山羊毛製成的。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2)狼毫筆。筆頭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製成的。以東北產的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鹿狼毫書畫(狼毫中加入鹿毫製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製成的)、特製長峰狼毫,超品長峰狼毫等。

(3)紫毫。筆頭是以兔毛製成的,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種筆挺拔尖銳而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以安徽出產的野兔毛為最好。

(4)兼毫。筆頭是用兩種剛柔不同的動物毛製成的。常見的種類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種筆的優點兼具了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家常用。種類有調和式、心被式。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豪等。

此外,根據筆鋒的長短,毛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之別,性能各異。長鋒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容易使線條凝重厚實,中鋒則兼而有之,畫山水以用中鋒為宜。根據筆鋒的大小不同,毛筆又分為小、中、大等型號。畫山水各種型號都要准備一點,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備一枝,「小白雲」、「大白雲」羊毫筆各備一枝,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筆」就可以了。新筆鋒多尖銳,只適宜畫細線,皴、擦、點擢用舊筆效果好。有的畫家喜用禿筆,點線別有蒼勁樸拙之趣。好的毛筆,都具有圓、齊、尖、健四個特點,使用起來運轉自如。畫筆用後要及時沖洗干凈,避免墨汁干結損壞。

製作毛筆筆管的原料一般有:金、銀、象牙、玻璃、紫檀、斑竹

畫家論筆

* 文震亨:「尖」、「齊」、「圓」、「健」,筆之四德。

* 張大千。張大千說英國出的一種水彩筆十分名貴,是用英國某地黃牛耳朵內的細毛製成,2500頭黃牛才出一磅黃牛耳毫。牛耳毫製成的畫筆,吸水飽滿,有彈性。

* 潘天壽:羊毫圓細柔訓,含水量強,筆鋒出水慢,運用枯墨濕墨,有其特長。

我國的制筆,歷史上有宣筆(安徽宣城)、湖筆(浙江湖州)兩大中心。現在上海、蘇州、北京、成都等地生產的畫筆也享有盛譽。目前出產毛筆最有名的地方在浙江省吳興縣善璉鎮湖州,稱為湖筆。
筆有「四德」,即「尖、齊、圓、健」,下面逐一介紹:
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瑞。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采頓失。
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無法檢查這一點。
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
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亦堅挺峻拔。
關於這點,潤開後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

⑺ 毛筆字有多少年的歷史

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其歷史非常久遠,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版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權雖然西周以上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由此可知毛筆起於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筆,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該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是上古時代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春秋、戰國時對筆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筆」、「聿」、「拂」等多種名稱。直到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相傳秦將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到了漢代,筆已比較考究,路卮是當時的制筆高手。漢代制筆頭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還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軟毫並用。同時,筆管的質地和裝飾也豐富起來。據正史書籍記載,我國著名的宣筆就發明於漢代。

⑻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毛筆的人是誰

歷史上第一個發明毛筆的是蒙恬。蒙恬祖籍是戰國末期齊國人,被秦國器重,是秦國大將,秦始皇很看重他。蒙恬從小就很聰明,而且也很努力。在他十歲那年,因為機緣巧合,發明了毛筆,解決了書寫困難的問題,算是一位很厲害的神童了。

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竹簡上的字不容易保存,蒙恬會怎麼解決了?不愧是神童,天資聰穎的蒙恬發現如果用絲絹代替竹簡,那麼字就不會掉了,而且字還很好看,並且帶著也很方便。

其祖父蒙驁非常高興,馬上告訴了秦王子楚,秦王親子看到蒙恬的示範後,很是興奮,大大的贊賞了蒙恬,同時讓他在此基礎上改進。毛筆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同時毛筆也被推廣到全國各地,而蒙恬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每個國家都知道了他。

閱讀全文

與毛筆發明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