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貝多芬是人類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
貝多芬是抄人類藝術史上最偉大的襲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越的音樂天賦、熾熱的叛逆氣質,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另一方面,他對社會的責任感及由此產生的崇高理想。他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具有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其浪漫的氣質與哲學家般的思辨頭腦使他的音樂成為最富有哲學性質的藝術。
2. 貝多芬最經典的作品有哪些
貝多抄芬最經典的作品有《獻給襲愛麗絲》、《歡樂頌》、《月光》、《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奏鳴曲》、《第五鋼琴協奏曲》、《英雄》、《命運》、《田園》、《合唱》、《悲愴》等等。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志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3. 貝多芬是什麼(國家)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和《》。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和《c小調第五交響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志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
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於維也納去世,享年57歲。
(3)貝多芬創造了最偉大的擴展閱讀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代表作品
1、《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4年的交響曲,作品55號。
交響曲第一樂章描繪了英雄在戰斗中成長;第二樂章是葬禮進行曲,亦是貝多芬獨創;第三樂章是諧謔曲;第四樂章是凱旋進行曲式的終曲。
這首交響曲從內容到形式都富於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聲與節奏新穎自由。他在曲式結構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嚴的葬禮進行曲作為第二樂章,用一首諧謔曲作為第三樂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偉壯闊。
2、《c小調第五交響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品67號,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調第五交響曲》以音樂中的短—短—短—長節奏動機開場。據說,貝多芬曾將四個音的動機解釋為「命運之神在敲門」。它主導了第一樂章,並在整個交響曲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整首交響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發展,從c小調第一樂章的沖突與斗爭,發展到c大調末樂章的勝利與喜悅。最末樂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樂章在篇幅上更長、在聲音上更有力。
3、d小調第九交響曲(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作品第125號),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因其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
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後來成為該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這部交響曲被公認為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
4. 貝多芬雖然耳聾了,但是他創造了最偉大的「__________」,他是德國________之一,對世
1.正面五間上房,皆是( 雕梁畫棟 ),兩邊游廊廂房,掛著畫眉鸚鵡等雀兒。
2.當大自然的鬼斧版神工,與權雕刻家的(巧奪天工 )相遇時,會迸發出怎樣的藝術靈光?
3.《鳥的天堂》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群鳥嬉戲圖,一幅奇麗的人間風景畫,真是(妙筆生花 )啊!
4.《西遊記》是一部( 膾炙人口 )的神話作品,贏得了眾多讀者喜愛。
5.九寨溝的風景(引人入勝 )。
5.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造了「英雄」和「命運」等交響樂。(修改病句)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他創作了《英雄》和《命運》交響曲。
6. 貝多芬的事跡
貝多芬 (Ludwig-van Beethoven ,1770-1827),德國作曲家,被稱為樂聖。他的創作並非一揮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滿意為止。他的早期作品具有海頓和莫扎特的風格,但後來發展了一種完全屬於他自己的形式,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和情感上的活力,最後又自然地達到一種接近現代主義地音樂格調。他的作品,特別是中期作品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和對現狀的不滿。但在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誠摯和鄉土味的純朴。
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就失聰了,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歡樂頌》最為著名),歌劇《費黛里奧》等等。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的一個貧窮的家庭。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母親是宮廷大廚師的女兒,一個善良溫順的女性,婚後倍受生活折磨,在貝多芬17歲時便去世了。
貝多芬是7個孩子中的第2個,因長兄夭亡,貝多芬實際上成了長子。他的母親第一次嫁給一個男僕,喪夫後改嫁給貝多芬的父親。這種生活奪取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從小的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他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
8歲時貝多芬首次登台,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稱為第二個莫扎特。此後拜師於風琴師尼福,開始學習作曲。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3歲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1787年到維也納後,開始跟隨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
1800年,在他首次獲得勝利後,一個光明的前途在貝多芬的面前展開。可是三四年來,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著他,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了。貝多芬熱愛練習鋼琴,但是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因而人們可以在他的早期鋼琴奏鳴曲的慢板樂章中理解到這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貝多芬的心無時不充滿熱情,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著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列塔·圭恰迪爾,他把《月光奏鳴曲》獻給她。但是不解風情的奇麗愛太不理解他崇高的靈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爾與伽侖堡伯爵結婚,這是令人絕望的時刻,他曾寫下遺書。
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後一部巨作《第九交響曲》(合唱)。這部作品創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咽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臟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貝多芬的葬禮非常隆重,有兩萬多人自動跟隨靈柩出殯,遺體葬於聖麥斯公墓。而一年之後,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遺願葬於貝多芬墓旁,終生未婚。
拓展資料:
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間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響樂9部;管弦樂幾十首(《愛格蒙特序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一首;其他協奏曲5首;鋼琴奏鳴曲32首(其中熱情、月光、悲愴、黎明、暴風雨等最為著名);室內樂80首;歌劇1部《弗黛里奧》;另有神劇1部;彌撒曲2首等等。
網路知道_貝多芬的主要事跡
7. 貝多芬最有名的曲子
1、《第五交響曲「命運」》
《命運》是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於1805年末至1808年初。這首曲子聲望之高,演出次數之多,堪稱「交響曲之冠」。
貝多芬在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寫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語:「命運在敲門」,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作品的這一主題貫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與震撼。
2、《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
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題目「悲愴」,隱藏著生命的磨難,流露出內心的痛苦。但音樂的本體,更多的是對不幸遭遇的「隱忍」,對命運的「挑戰」和抗爭,對現實的超越和升華,對理想的執著和堅定。
3、《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月光》這個名的由來眾說紛紜,關於這首曲子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當貝多芬給一對盲人兄妹演奏鋼琴時,風將蠟燭吹滅了。
當時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這個貧困的小屋裡,灑在鋼琴上和三個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貝多芬即興創作了「月光」奏鳴曲。無論如何,「月光」這個名稱使這首奏鳴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
奏鳴曲中包含著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失聰的音樂家用心和靈魂譜寫而成。琴音輕推慢陳,如傾瀉一地的月光,緩緩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許久不曾碰觸的角落,勾起回憶聯翩。
4、《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熱情奏鳴曲》作於1804年至1806年間,正是貝多芬創作的成熟時期。這首曲子是貝多芬的才能所獲得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是一首舉世聞名,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熱情》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充分地表現了成熟時期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貝多芬對他生活的時代和社會有著復雜的體會及不滿。這首奏鳴曲被公認為是登峰造極的鋼琴奏鳴曲之一。
5、《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
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8. 貝多芬一生創作最多的是什麼,其中最著名的是什麼
貝多芬晚復年作品比較成熟。
他最著制名的應該是幾部交響曲,如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歡樂頌);接下來是鋼琴奏鳴曲,月光,黎明,熱情(列寧的最愛,也是我的~),離別,以及著名的華恩斯坦。還有不少鋼琴協奏曲,比如第三和第五。《庄嚴的彌撒》我沒聽過不好意思。。。
9. 貝多芬最著名的曲子
貝多芬(1770—1827)出生於波恩,自幼學習彈琴,1787年曾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並結識莫扎特。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徵,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命運交響曲》(即第五交響曲)、《合唱交響曲》(即第九交響曲)等。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涼,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貝多芬的葬禮舉行時,有二千多人參加護靈。貝多芬對音樂的最重要貢獻是交響曲,因此他被譽為「交響樂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