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古代,是誰發明前所未有耕種術
在索取時代,人類主要是靠天生活,對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只是拿來,而缺乏認識。神農時代,「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行蟲走獸,難以養民」的客觀現實要求必須改變靠天吃飯的狀態,實現人類依靠自身耕種獲得食物的目標。炎帝率領眾部落發現那些可以食用的植物,並掌握了它們的生長規律,從而發明了最早的耕種業。《管子·輕重篇》載:「神農作,樹五穀淇山之陽,九州之民,乃知穀食,而天下化之。」又雲「神農教耕生谷,以致民利」。《逸周書》曰:「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遂耕而種之。」《新語·道基》載:「至於神農,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搜神記》卷一記載:「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神農也。」
農作物栽培歷史各有不同,近東和歐洲開始於公元前6500-3500年;東南亞,開始於公元前6800-4000年;在中美洲和秘魯,大約開始於在公元前2500年。在古代,人們先是到處打獵和採集果實,後來發展到可以栽培植物,有了可靠的食物供應後,人們就建立村莊和城鎮,更多的人可以去發展新技術、提供服務,進一步促使了這種轉變,最後,一個農業文明就形成了。中國古代,各個江河流域的人們就種植大豆、柑橘、桃、梨、大麻和茶樹等,還飼養動物,精通園藝,特別是花卉。 現在的伊拉克一帶地區很早就開始種植作物,他們發明了輪子,用滑輪來從人工渠里汲水,他們還建設了相當復雜的灌溉系統,他們馴化了駱駝、猴子和馬等動物。在古代埃及,人們利用尼羅河的水和肥沃的土壤,種植小麥、大麥和蓖麻等,埃及人還栽培棕櫚,除了公牛和馬外,他們還飼養家禽、綿羊、山羊和豬。在印度北部的印度文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時期,他們種植小麥、大麥和水稻,還栽培棉花、芝麻、茶樹和甘蔗。 還馴化了雞,水牛等用來耕種田地。農民使用犁,修建了很好的灌溉系統和很大的谷倉。
在古代中美洲---現在的墨西哥等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玉米馴化前,中美洲的人還是到處打獵,耕種只是隨便種種而已。公元250年到1600年,墨西哥和中美洲等地產生了瑪雅-托爾鐵克-阿芝特克文明,人們用玉米做雜交來提高產量,還種植豆類、南瓜、胡椒、鱷梨、煙草和棉花。他們建有水渠和水上花園。還發展了乾旱農業,發明了保持水分的耕作技術。
公元1200年左右,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脈的惡劣環境中建立了一個國家,他們使用石器,修建了梯田、灌溉和排水系統。給土地施用肥料,還建造了石倉來貯藏糧食。印加人種植玉米、白甜馬鈴薯和南瓜等,還馴化了美洲駝做工,羊駝取毛。
⑵ 請問梯田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古人又如何對它進行灌溉呢
梯田最早出現在史前時期。起初人們清除森林或小山項,以便種植一些專糧食作物,或者作為防禦工事。屬大致在同一時期,這類梯田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
水儲藏於岩石裂隙和土壤孔隙。只要植被良好,水源就會很充足。
應該不會從下往上引水。
勞動人民會在山頂建造蓄水池,解決乾旱的影響。
還有就是利用山澗溪水的高差,在高處將溪水攔入倚山開挖的溝渠,逐級灌溉梯田。
廣西龍脊梯田始建於元朝,完工於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應該機械普及以前就很有規模了。
造梯田需要土質好、水源充足的向陽坡地,大小山頭植被條件要好。
⑶ 求小說,有兩個女主穿越文,女主低調,穿越前是學農業的,後面嫁了王爺發明出梯田,授皇上嘉獎。拜託各位
你好。
你說的是穿越種田紀事吧,
真正意義上的種田文,偶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