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川劇變臉是誰創造的

川劇變臉是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0-12-23 14:09:15

① 川劇變臉是誰發明

變臉是來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自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中國戲曲的情緒化妝。變臉最先用於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雜劇《灌口二郎斬健蛟》中就有「變化青臉」的記載。當時的變臉是演員進入後台改扮 。後世則衍變為當場變臉,成為一項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劇種都有,以川劇最為著名。變臉有大變臉、小變臉之分。大變臉系全臉都變,有3變、5變乃至 9 變;小變臉則為局部變臉 。變臉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臉。前兩種屬塗面化妝,如抹暴眼是演員手指抹上預存於眉頭或鬢的墨青,一抹即變;吹粉是演員吹起色粉,以改變臉色;後一種則加用面具,變時一個個扯下來。此外,還有撕臉與貼臉,現已不多用。變臉要求動作敏捷,不露痕跡。主要用於劇中人物驚恐、絕望、憤怒等情緒的突然變化。

② 川劇變臉的起源

川劇絕活:變臉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局部,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

「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必須注意的是:吹時閉眼、閉口、閉氣。《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採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扯臉」是比較復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 「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干凈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現在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鑒,並且已經流傳國外。

③ 目前我國的川劇變臉最厲害的是誰

著名變臉演藝大師彭登懷先生﹐他以在25秒內變出14張臉的精湛表演﹐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④ 川劇變臉的介紹

川劇是漢族戲曲抄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⑤ 川劇變臉的著名人物

「變臉」的秘訣:
王道正「變臉」始於1985年。當年6月,四川省川劇院赴西柏林參加「地平線85」第三屆世界文化節,演出《白蛇傳》,他從師兄劉忠義那裡接過「變臉」的專用服裝和特製道具。1980年12月,劉忠義隨劇院赴香港演出《白蛇傳》飾演紫金鐃鈸,變了4張臉,令港人眼界大開。王道正追蹤師兄劉忠義,經過刻苦鑽研和反復摸索,增加為5張臉,在第三屆世界文化節開幕式上引起轟動,傾倒西方觀眾,被譽為「化裝和角色變幻的世界大師」。1987年5月,川劇《白蛇傳》東渡扶桑,在日本首都東京連演16場,又巡迴7大城市演出8場,有4位日本記者跟蹤錄像總計24場,研究王道正「變臉」的秘密,測出他的「變臉」速度在1秒之內,至於秘密在哪裡,只能慨嘆一聲:「不知道!」1996年,王道正曾先後應邀到新加坡、香港獻藝,單獨演出川劇「變臉」絕活,在短短的3分半鍾里,陸續變幻出綠、藍、紅、黃、棕、黑、白、金等八張臉譜。在1996年香港國慶文藝晚會上,主持人沈殿霞小姐翹著拇指,連聲誇獎:「精彩,精彩!我們站在旁邊都看不出你是咋個變的臉。只知道你頭上有機關,身上也有很多機關。」香港「金牌主持」何守信先生也打趣道:「就算不眨眼睛,也看不出竅門所在。黑臉紅光閃閃,更是耀人雙目。」 龍越,男,民家藝人,川劇變臉演員,1988年06月20日出生於 生於安徽蚌埠。15歲曾叩拜四川遂寧川劇團導演、國家級演員巴蜀變臉王---龍怡策為師學習川劇變臉藝術 ,以川劇變臉演員身份強勢進入演藝圈,逐漸發展至演員川劇變臉演員身份強勢進入演藝圈,逐漸發展至演員 。
藝人「龍越」所傳承的是正宗龍氏川劇變臉,其特色是川劇變臉的主要流派之一,在表演過程中以雙喜臨門,三星高照,仙鶴展翅,金龍翻身,俏佳人,左右開弓,童子拜佛,仙猿偷桃,叼扇臉,噴火臉,臉中臉等,為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臉譜色彩鮮明,神態逼真,幽默詼諧,趣味橫生。身法飄炅優美,動作新穎傳神,一招一式,剛柔並濟,動靜相宜,快慢有序,將川劇藝術特有的手,眼,身,法,精,氣,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龍氏變臉藝術多次在全國性巡演,並在多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友好訪問演出,為川劇變臉藝術的傳播和光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⑥ 川劇變臉戲劇傳統是什麼是誰發明的變臉

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台,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 中國戲曲的情緒化妝。變臉最先用於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雜劇《灌口二郎斬健蛟》中就有「變化青臉」的記載。當時的變臉是演員進入後台改扮 。 後世則衍變為當場變臉,成為一項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劇種都有,以川劇最為著名。變臉有大變臉、小變臉之分。大變臉系全臉都變,有3變、5變乃至 9 變 ;小變臉則為局部變臉 。 變臉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臉。前兩種屬塗面化妝,如抹暴眼是演員手指抹上預存於眉頭或鬢的墨青,一抹即變;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員吹起色粉,以改變臉色;後一種則加用面具,一層一層套在臉上,松緊死活有度,變時一個個扯下來。此外,還有撕臉與貼臉,現已不多用。變臉要求動作敏捷,不露痕跡。主要用於劇中人物驚恐、絕望、憤怒等情緒的突然變化。 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 說起變臉,有必要先到川劇那裡去溯一溯源頭。話說清乾隆、嘉慶年間,每至逢年過節之際,在四川鄉鎮村落碼頭處林立的廟堂都會搭起戲台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匯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凈、末、丑同亮相於茶館的小戲台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才改稱「川劇」。 相較於川劇藝術本身的淵源和博大,變臉的技藝成形則還要歸屬於二十世紀。在這期間,變臉在戲班的對台戲中不斷摸索、演變、精化,漸漸成為川劇的一大特色。川劇的悲劇極有特色,喜劇獨樹一幟,凡是情感波折、內心激變之處,變臉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誕猙獰的面相變化表現出人物內心不可名狀之律動,作為一種對人物內心非常獨特的表現手法,無疑大大增加了川劇本身的表現力,每及名角表演變臉,就常常釀成爆棚之患。可見,老百姓對這種極端好看的耍活兒是打心眼裡認可的。 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 「抹臉」、「吹臉」、「扯」。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抹臉」是將化妝油彩塗在臉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時用手往臉上一抹,便可變成另外一種臉色。如果要全部變,則油彩塗於額上或眉毛上,如果只變下半部臉,則油彩可塗在臉或鼻子上。如果只需變某一個局部,則油彩只塗要變的位置即可。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放裴》中的裴禹,《飛雲劍》中的陳侖老鬼等都採用「抹臉」的手法。 「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必須注意的是:吹時閉眼、閉口、閉氣。《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採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扯臉」是比較復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一張的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把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帶上之類)。隨著劇情的進展,在舞蹈動作的掩護下,一張一張地將它扯下來。如《白蛇傳》中的缽童(紫金鐃缽),可以變綠、紅、白、黑等七、八張不同的臉。再如《舊正樓》中的賊、《望娘灘》的聶龍等也使用扯臉。 「扯臉」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粘臉譜的粘合劑不宜太多,以免到時扯不下來,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臉譜都扯下來。二是動作要干凈利落,假動作要巧妙,能掩觀眾眼目。 還有一種方式是「運氣變臉」。 傳說已故川劇名演員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時,當琴童報告司馬懿大兵退去以後,他能夠運用氣功而使臉由紅變白,再由白轉青,意在表現諸葛亮如釋重負後的後怕。 總之,變臉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現在已被其它兄弟劇種所借鑒,並且已經流傳國外 川劇的變臉絕技,讓人匪夷所思:一張臉剎那間可以變幻出十四張之多,真是值得驚嘆的事情。 而魯迅先生橫眉冷對的「一闊臉就變」,同樣讓我們驚詫萬分。 曾經窮途末路,苦不堪言,一朝得勢,飛黃騰達,則再難正眼瞧人,朋友熟人不相往來,看見也不相招呼,連走路也衣角翻飛,拂人於咫尺。 此「變臉」之一種。 現實社會,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達官貴人駕乘高檔轎車,出入高檔別墅、會所,衣香鬢影地頻繁參加所謂的交際、娛樂,一副紙醉金迷又趾高氣揚的派頭,而一旦「雙規」,一旦失勢,就又耷拉腦袋,滿臉無奈與悔恨,教人視之哭笑不得,頓感滑稽之極,又深為痛恨!

麻煩採納,謝謝!

⑦ 中國川劇變臉大師都有誰,誰權威啊

說到川劇「變臉」,人們很自然地便會聯想到巴蜀文化專業川劇變臉學校的著名回演員——變臉大師答黃磊。他曾隨中國演出家協會先後出訪聯邦美國、德國、荷蘭、瑞士、西班牙、義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港、台地區, 演出川劇「變臉」絕活,被業界稱作「巴蜀變臉大師」變臉藝術家黃磊老師受邀參加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專題采訪報道,為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變臉藝術發展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⑧ 四川最著名的變臉大師是誰啊

是彭登懷,男,1951年出生,四川資陽人。四川省職業藝術學院教授,世界著名川劇變臉大師,國家一級演員,專業編劇、導演、作曲,美國國際文化科學院院士,世界戲劇家協會理事,莫斯科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和平使者」,四川巴蜀名星聯合會會長,四川省慈善大使、四川省慈善救助活動形象大使。

鑿壁「偷」藝成為國際知名的「變臉大師」,收香港巨星劉德華為徒引發軒然大波,踏入「江湖」扮演武俠名家金庸筆下的青城派幫主,並先後赴28個國家、為38個國家元首展示「中國一絕的魔幻與神奇」、成功挑戰世界「魔」王大衛•科波菲爾……不凡的經歷,使彭登懷的人生彌漫著傳奇色彩。「呵呵,傳奇倒談不上。」彭大師爽朗一笑:「大千世界,幻化無常。人生與變臉藝術一樣,一切都在變化中。」年近花甲的他,言語間散發出一股「五十知天命」的睿智、曠達與淡定。

因為努力求變,在變臉技巧上他求快求多,技藝越變越精湛;在藝術觀念上他開放包容,變臉藝術之路越變越寬……

因為固守不變,他貧困不移志潛心修練,終成變臉大師;他成名之後謹遵彭氏「孝、忠、善」家訓,堅持慈善到底……

「變與不變,皆應有恪守之道。」廖廖數語,彭登懷道出的正是對自己五十多年藝術人生頗有哲學意味的感悟。

閱讀全文

與川劇變臉是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