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士兵服的袖子下為什麼要設計有扣子
造型,
希望採納。
2. 為什麼拿破崙 馬克思 斯大林的畫像 都有一個手插在衣服中間解開扣子里 有什麼含義
那是「共濟會」的手勢
3. 拿破崙兵敗俄羅斯是紐扣導致的嗎
法國以一國之力統治西歐中歐已經是強弩之末,常年戰爭使控制區受到較大破壞,國內厭戰情緒高漲、佔領區反抗激烈。這都導致對俄戰爭在政治環境、經濟支持、軍心士氣等方面法軍在開戰之前就處於不利地位。
俄國雖然比較落後但是本土並沒有受到太多戰火波及,實力猶存。面對外來侵略能壓制內部矛盾一致對外,拿破崙本人和法軍的聲威也讓避戰策略能夠得以順利實施,不受主戰派的太大阻力。
當時的客觀經濟科技條件也不能支撐一支軍隊依靠陸上馬車隊補給,在一個幅員遼闊、氣候惡劣、反抗激烈的國家支撐一支大規模的遠征軍打一場持久戰。法軍必須速戰而俄軍避免決戰是決定性勝負關鍵。
一直到了火車時代,美國才征服了內陸的印第安部落;古代的成功遠征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只用了不到5萬大軍,漢唐經營西域也主要依靠當地少數民族軍隊,唐朝的安西節度使手下的漢軍通常不超過3萬,而後勤體系沒有質變的法軍卻有50萬,根本超出了後勤供應的極限,地廣人稀的東歐平原加上俄軍的堅壁清野和嚴寒氣候,即使有再多的好紐扣又能改變什麼?
溫度下降到13.2℃以下,錫會逐漸變成煤灰般鬆散的粉末。但是哪怕用繩子綁只要衣服夠厚,飲食充足一樣不會受困於嚴寒,單純怪罪於細枝末節,就如同日本宣稱如果他們發現大慶油田如何如何,先發現中途島美國航母如何如何一樣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
4. 西服袖口上扣子由來
西服袖口上常常釘三顆小扣子,這既可增加服飾的美感,又可用來防止衣服的磨損。這是拿破崙軍隊的創造。法國在熱月黨當政時,歐洲一部分****勢力結成反法同盟,此舉嚴重威脅著法國的安全。1796年,拿破崙率兵攻佔了義大利、奧地利,並侵入埃及。這次戰爭勝利後,拿破崙開慶功會。檢閱作戰官兵,發現士兵的衣袖上沾著許多臟東西,很難看。經過了解,
原來是士兵們進軍途中翻越阿爾卑斯山時,因山上氣溫很低,許多士兵因此患了感冒,常常流鼻涕,戰士們的手帕都擦臟了,只好用袖子當手帕。拿破崙認為這樣有損軍威,便與軍需官們商量,決定在衣袖的上側釘上三顆銅紐扣,阻止士兵用袖子擦鼻涕。不久,拿破崙又給士兵增發了手帕,釘在衣服袖口上的紐扣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並顯得是多餘的。後來,一個軍官從這件事受到啟發,認為把紐扣釘到袖口向下的一面,可以減輕桌面袖子的磨損。於是,他向拿破崙建議,將衣袖上的三顆紐扣從衣袖的上側移至下側。此後的法國服裝設計師們又將這三顆紐扣移至西服的袖口上,這樣還可以增加西服的美感。此後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也有人認為西服袖口上釘的三顆紐扣是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發吸的。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很注重部隊的軍容。一天他看見士兵們個個衣袖都很臟,便問軍官們是什麼原因,軍官報告說,士兵們常用袖口擦臉,因而袖口很臟。於是,腓德烈大帝決定在士兵衣袖上釘上金屬紐扣,用以防止士兵再用衣袖當毛巾擦臉,此舉果然奏效。此後老百姓的西報上也釘上了紐扣。
5. 德軍紐扣凍成粉末
關於錫紐扣的戰爭,好像是拿破崙遠征俄國的那次戰役。 1812年5月9日,在歐洲大陸上取得了一系列輝煌勝利的拿破崙離開巴黎,率領浩浩盪盪的60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法軍憑借先進的戰術、猛烈的炮火長驅直入,在短短的幾個月內直搗莫斯科城。然而,當法國人入城之後,市中心燃起了熊熊大火,莫斯科的3/4被燒毀,6000多幢房屋化為灰燼。俄國沙皇亞歷山大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措施,使遠離本土作戰的法軍陷入了糧荒之中。 幾周後,寒冷的空氣給拿破崙大軍帶來了致命的詛咒。更奇怪的是一夜之間拿破崙大軍士兵衣服上的紐扣竟然不見了,由於衣服上沒有了紐扣,數十萬大軍在寒風暴雪中敞胸露懷,許多人被活活凍死了。那麼是誰「偷」走了紐扣呢?原來拿破崙大軍的制服上採用的都是錫制紐扣,而在寒冷的氣候中,錫制紐扣會發生化學變化成為粉末。在飢寒交迫下,1812年冬天,拿破崙大軍被迫從莫斯科撤退,沿途近60萬士兵被活活凍死,到12月初,60萬拿破崙大軍只剩下了不到1萬人。 錫是一種堅硬的金屬,有3種同素異形體,即白錫、脆錫、灰錫。通常錫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13.2攝氏度以上,就會變得更堅硬和穩定,然而白錫在氣溫下降到13.2攝氏度以下時,變成另一種結晶形態的灰錫。首先,錫金屬上會出現一些粉狀小點,然後會出現一些小孔,最後錫金屬的邊緣會分崩離析。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到零下33攝氏度時,就會產生「錫瘟」,晶體錫會變成粉末錫。 在俄羅斯,冬天氣溫低於十幾攝氏度很正常,大部分時候更低。拿破崙軍隊的紐扣就報銷了。
6. 二戰德軍軍衣的鋅紐扣在蘇聯高加索遭凍化過嗎
我覺得是誇張的
按照德國人的性格不可能在進攻蘇聯之前還不清楚蘇聯的氣內候,容更何況拿破崙曾經也是在俄國冬天吃過苦頭
我自己判斷是德國人肯定事先知道俄羅斯冬天溫度特別低,並且有所准備,畢竟打仗不是兒戲,但俄羅斯冬天的確讓德國人吃過骨頭這點的確不假
7. 西服袖子上的紐扣有什麼來歷
西服袖口上常常釘三顆小扣子,這既可增加服飾的美感,又可用來防止衣服的磨損。這是拿破崙軍隊的創造。 法國在熱月黨當政時,歐洲一部分反動勢力結成反法同盟,此舉嚴重威脅著法國的安全。1796年,拿破崙率兵攻佔了義大利、奧地利,並侵入埃及。這次戰爭勝利後,拿破崙開慶功會。 檢閱作戰官兵時,發現士兵的衣袖上沾著許多臟東西,很難看。經過了解,原來是士兵們進軍途中翻越阿爾卑斯山時,因山上氣溫很低,許多士兵因此患了感冒,常常流鼻涕,戰士們的手帕都擦臟了,只好用袖子當手帕。拿破崙認為這樣有損軍威,便與軍需官們商量,決定在衣袖的上側釘上三顆銅紐扣,阻止士兵用袖子擦鼻涕。不久,拿破崙又給士兵增發了手帕,釘在衣服袖口上的紐扣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並顯得是多餘的。 後來,一個軍官從這件事受到啟發,認為把紐扣釘到袖口向下的一面,可以減輕桌面袖子的磨損。於是,他向拿破崙建議,將衣袖上的三顆紐扣從衣袖的上側移至下側。此後的法國服裝設計師們又將這三顆紐扣移至西服的袖口上,這樣還可以增加西服的美感。此後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也有人認為西服袖口上釘的三顆紐扣是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發吸的。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很注重部隊的軍容。一天他看見士兵們個個衣袖都很臟,便問軍官們是什麼原因,軍官報告說,士兵們常用袖口擦臉,因而袖口很臟。於是,腓德烈大帝決定在士兵衣袖上釘上金屬紐扣,用以防止士兵再用衣袖當毛巾擦臉,此舉果然奏效。此後老百姓的西服上也釘上了紐扣。
8. 拿破崙為何因錫紐扣失敗
據美國探索頻道18日報道,加拿大化學家和學者潘尼·萊克托在其新書《拿破崙的紐扣:改變世界歷史的17個分子》中披露,英國理查三世因一顆馬掌釘而失天下,法國皇帝拿破崙也很可能是因為一些錫制紐扣而在征俄戰爭中慘遭失敗.
60萬大軍活活凍死1812年9月14日,拿破崙60萬征俄大軍奪下莫斯科後,得到的卻是一座空城,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命人將莫斯科焚之一炬,不願將一塊麵包、一座房子留給拿破崙的軍隊。幾周後,寒冷的空氣給拿破崙大軍帶來了致命的詛咒。在飢寒交迫下,1812年冬天,拿破崙大軍被迫從莫斯科撤退,沿途60萬士兵被活活凍死,到12月初,60萬拿破崙大軍只剩下了不到1萬人。
法兵被迫敞胸露懷潘尼將在今年夏天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召開的2005化學會議上談論她的發現,據潘尼稱,拿破崙征俄大軍的制服上,採用的都是錫制紐扣,而在寒冷的氣候中,錫制紐扣會發生化學變化,分裂成粉末。由於衣服上沒有了鈕扣,數十萬拿破崙大軍在寒風暴雪中形同敞胸露懷,許多人被活活凍死,還有一些人得病而死。潘尼道:「毫無疑問,1812冬天的寒冷溫度是造成拿破崙征俄大軍崩潰的主要因素,而我們知道,錫金屬在極低的溫度中,會產生分解碎裂反應。」潘尼在新書中援引了一些同時代俄國人的目擊記錄,譬如一名來自波里索夫的俄國人描述拿破崙軍隊撤退時的記載道:「那些男人就如同是一群魔鬼,他們裹著女人的斗篷、奇怪的地毯碎片或者燒滿小洞的大衣。」潘尼道:「錫在不同溫度下可變的特性,正是拿破崙士兵被迫披上這些古怪衣服的真正原因。」
法軍制服英國製造也許真是冥冥中的天意,拿破崙大軍的許多軍服很可能都是由英國工廠的工業主製造的。英國人在陰差陽錯中導致了拿破崙在俄國的慘敗;三年後,英國人又在滑鐵盧戰場上大敗拿破崙,徹底為拿破崙的噩運敲響了喪鍾.
9. 拿破崙的紐扣改變世界的十六個化學故事的讀後感
錫在低溫下會自動碎成粉末
10. 為何潘尼·萊克托說拿破崙遠征俄國的失敗源於紐扣
拿破崙遠征俄國的時候,因為對於俄國的形勢估計不足導致進到了莫斯科依然什麼都沒有得到不得不返回,真是沒有想到俄羅斯這個地方會這么寒冷。在返回的時候正好是俄羅斯最冷的時候。錫制的紐扣在寒冷的氣候中發生化學變化變成了粉末。沒有了大衣的保暖,大批量的軍人因為抵抗不了寒冷而被活活凍死。
拿破崙征俄大軍的制服上,採用的都是錫制紐扣,而在寒冷的氣候中,錫制紐扣會發生化學變化成為粉末。由於衣服上沒有了紐扣,數十萬拿破崙大軍在寒風暴雪中形同敞胸露懷,許多人被活活凍死,還有一些人得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