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一門手藝不如換一種思維八百字作文,各位求
從前,有一個賣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努力地賣著由帽子。
有一天,他叫賣得十分疲累,剛好路邊有一顆大樹,他就把帽子放著,坐在樹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的時候,發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而每隻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頂草帽。他十分驚慌,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將無法養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
他想機會來了,於是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都扔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都扔在地上。
賣帽子的高高興興地撿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後,他將這件奇特的事,告訴他的兒子和孫子。
很多很多年後,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業。有一天,在他賣草帽的途中,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著了,而帽子也同樣地被猴子拿走了。
孫子想到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方法。於是,他舉起左手,猴子也跟著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果然,爺爺所說的話真的很管用。
最後,他脫下帽子,丟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做,還是直瞪著他,看個不停。
不久之後,猴王出現了,把孫子丟在地上的帽子撿了起來;還很用力地對著孫子的後腦勺打了一巴掌,說:「開什麼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
孫子為何不能像爺爺當年那樣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我想,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得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都沒能正確地對待經驗,他們都機械地套用了經驗,他們未能對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里,過去成功的經驗,往往就是此刻失敗的最直接的原因。在教育工作中,雖然我們誰也不能漠視經驗的價值,但我們不僅需要靈活運用經驗,而且要不斷更新經驗,試著讓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本身的多變性,否則就會犯驢子的錯誤,就會遇到孫子失敗的困惑。只有擁有經驗而又懂得如何利用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同樣,只有擁有教育和教學經驗經驗而又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二、木匠的門
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多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後來,門上的釘子銹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後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一塊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後來,門拴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拴;再後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上一個門軸……於是若干年後,這個門雖然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於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於是木匠一陣嘆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當一個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習慣方式之後換一種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從中能獲得何種啟示呢?成功的基本原理大多是有共性的,是沒有國界的。為了不被國家的界限封閉自己,為了不被「行業上的造詣」關住自己,為了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需要敞開心扉,需要交換彼此的觀點。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優點所在以及與他人的差異與差距,並在尋找與彌補差距的過程中完善自己。
三、打破「信念障礙」
[故事]:
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鍾內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一九五四年,羅傑班尼斯特就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
他之能創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於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於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鍾時間跑完一英里,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系統有如下了一道絕對命令,必須全力完成這項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
誰也沒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卻給其他的運動員帶來無比的影響,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打破四分鍾跑完一英里的紀錄,可是在隨後的一年裡竟然有三十七個人進榜,而再後面的一年裡更高達三百人之多。
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個新的依據,大家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
人們常常會對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去曾經失敗過,因而對於未來也不敢寄望會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沒有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目標,對於願望能否實現心存疑慮。長久下來他們便開始學得務實,而終於平庸。
[教育智囊]:
在學生們都很努力但是卻無法取得明顯進展的時候,教師可集中力量幫助其中一名學生取得突破。一個人的突破往往會帶動一大批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一個班級里,教師往往無法顧及到全體,班級里總有極個別優秀的學生,也會有一些不上進的學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而更廣大的是中間一批不沉不浮可沉可浮的學生。這批學生有向上的願望,但離那些班級里的頂尖高手有較多距離,無法望其項背。反而若是他們之中有一人取得成功,對其他人的促進作用將會是巨大的,大家必將群起而效仿之。如此,教師的工作便可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果。
四、訓海豚有術
[故事]:
海豚經過馴養,可以成為出色的馬戲演員。馴養海豚主要靠物質刺激,完成一個動作,獎勵一條魚,讓它形成條件反射。訓練講究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比如鑽入圈這個節目,先讓海豚學會鑽圈,慢慢換一個冒煙的圈,再換一個有點兒火苗的圈,最後才換著火的圈。一開始就鑽火圈,它當然不幹。
訓練海豚跳高也是採取同樣的辦法。馴獸師先在水面下拉上細繩,海豚每次從細繩上方通過就會被獎勵一條魚,以此形成條件反射。馴獸師不斷抬高細繩,嘗到甜頭的海豚也每次都試圖從細繩上方通過。細繩一點點抬高,逐漸放到了水面之上,而海豚也就逐漸變成了「跳高高手」。
海豚表演的其它傳統節目,還有跳高觸球,頂球人筐,水中拉車,鑽火圈,識譜唱歌,跳迪斯科,水中救人等許多節目。當我們欣賞海豚精彩馬戲節目表演的時候,也別忘了思索一下它是怎樣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的。
[教育智囊]:
循序漸進的道理每一名教師應該都懂,但是具體運作之時卻又往往操之過急。想一想連海豚這樣較低級別的生物都可以通過訓練取得驚人的成就,更不用說我們的學生了。
制定切實可行的階段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小小的目標完成之後都要讓他體會到進步的快樂。無論這種快樂如何產生,目的都是為了讓他能夠繼續下去。只要他能夠繼續下去,日積月累,便會產生質的變化。
五、「每桶四元」
[故事]:
美國標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職員名叫阿基勃特。他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元標准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真名倒沒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大感驚訝地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這實在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可在偌大的公司里,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愉快地堅持著去做了。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華、能力在他之上的人,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成功是一種習慣。並不是非得要干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獲得成功。從小事做起,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直到讓做好小事成為你良好的習慣,你便具備了成功者的品質。
[教育智囊]: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學會的一項課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當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分化時,我們便會看到習慣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建議教師在起始年級學生剛剛入校時,應該將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為第一學期學生工作的重點。磨刀不誤砍柴功,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好習慣便能夠成就人,而同樣的一個小小的惡習足以讓人墜入深淵。
『貳』 作文:品質創造財富800字
世間有許多問題比如。。。。。。在問題中思索、考察,也許還會得到一些知識。
知識它能讓你得到許許多多的財富。人人都說:「知識創造財富!」讓我們一起創造吧!
『叄』 如何創造財富
今天在家看完了英文原版 Hackers and Painters (在線地址) 的第六章 How to Make Wealth。這本書我目前只看了第一章和第六章。因為書中一開始就說,各個章節內容相對獨立,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性閱讀。於是我前段時間看完了第一章,然後直接跳到第六章看了。裡面講的財富和創業的概念,我覺得很不錯,於是我對每一小節做了一個總結;總結的內容不全是書中原話,包含了我個人理解。當然,要真正理解這些概念,還是需要閱讀原著以及其引用的相關資料。
1. 一個命題
創業是一個通過投入、專一的工作,在較短時間內給外界創造價值的過程。
2. 運氣的成分
成功的創業包含運氣成分;在一個尊重個體價值的社會,創業是致富的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3. 金錢不等於財富
財富並不等同於金錢;財富包括我們對所需要的一切,如食物、住房、生活用品;金錢只是財富交換的媒介;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創造財富,做出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4. 大餅謬論
財富不像金錢那樣相對守恆;我們為自己或者他人的創造或者工作,都是在創造財富,只是個人的創造不一定能交換出客觀的貨幣數值。
5. 手工藝人
軟體公司製作軟體,如同傳統的手工藝人創造工藝品,都是在創造財富。但是好壞程序員的生產力的差異,比手工藝人要大得多。
工作成了一個社會人的身份標志之一。大多數公司的盈利手段是創造財富;那麼工作則是在公司中與同事配合,共同創造財富。
7. 更努力地工作
銷售人員的效益很容易根據業績量化;但大公司,開發人員需要相互配合,很難衡量每一名開發人員的實際貢獻的價值,所以開發人員的收入會被平均化;優秀的 hacker 在大公司的價值難以體現。
8. 工作的可量化性和重要性 (阮一峰翻譯的小標題是可測量性和可放大性,我認為翻譯成重要性更好理解)
要致富,你需要在工作中達到這樣的位置:工作效益可以量化;工作內容是產品或者業務的核心部分。公司CEO、明星、運動員都可以達到這個條件。
9. 小團隊的工作可以量化 (小標題有改動)
小團隊的工作可以量化,優秀的人構成的小團隊能產生更大的價值,也可以獲取相應的回報。
10. 技術決定工作的重要性 (小標題有改動)
創業公司的產品需要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這樣才能有效抵抗大公司的抄襲;申請專利則是一種相對被動的抵抗方式。
11. 潛規則在大公司工作,付出與回報很難對等。但是在創業公司,可能會大起大落,也有風險。創業公司需要靈活決策,謹慎避免各種問題,公司該賣掉套現的時候也不要猶豫。
12. 用戶數量
用戶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也是你的對手和潛在的收購買家最看重的因素。公司的開發路線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反饋靈活變化。丟失用戶是對創業公司最大的打擊。
13. 財富和權力
創造財富從來就不是致富的唯一方法;封建時期個體很難保護自己的財富積累;因此也抑制了技術革新。社會保證了個人財產不被強制侵佔,才能促使人們用合法的、創造的方式去積累財富;同時,這種商用的技術發展,也能用於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我說些題外話。
1. 書中第六章提到一件事情,說是IBM 跟微軟簽署的DOS系統授權協議,犯了一個極大的商業錯誤。處於好奇心,我嘗試去了解 DOS 時代的那段歷史,然後一學弟推薦了一部電影,
『肆』 智慧創造財富作文800字。議論文
智慧是如何創造財富的?
蘋果產業在全球的興起正是智慧在手機上的精妙運用
如何用智慧來運用生活
從三個角度切入論述,就ok
『伍』 如何去創造財富
在現代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讓自己的人生過的有價值,有意義。很多人不是不可以成功,不想成功。而是在機會來的時候他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其實成功是有規律的也是可以預期的,就像我們預期太陽會在東方升起是一樣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了一句名言「成功不是你有話要說,而是你是否聽得懂,看的懂。不是我們不能成功而是我們願不願意用成功的法則去要求自己。 一個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什麼?香港首富李嘉誠說「成功需要名師指路,成功需要貴人相助。」今天一個人不是不可以成功,而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中可能還沒有遇到很優秀的人來幫助指點你的。地上掉了一塊鐵,讓馴馬師撿到了,他就會想這塊鐵可以做個馬掌,只值五元錢;讓一個工人給拾到了可以做個螺絲,值十元錢;讓一個瑞士做勞力士手錶的拾到這塊鐵,他可以做一個勞力士手錶。同樣的一塊鐵,在不通的人手裡有不同的價值。人人都可以成功,沒有一個人不能成功,只是很多人不明白樣去成功,這個是最痛苦的。誰不想賺錢,誰不想當百萬富翁,只是他的觀念,思想,選擇,方法不對,只要今天你能明白這些道理,改變你的模式,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做好自己的定位,明確好你的方向,那麼你就成功了。 人人都可以成功,關鍵是你的定位對不對。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價值。有一本書叫《窮爸爸,富爸爸》,他轟動全世界。內容是說一個小孩有兩個父親,親生的父親是一個工人,他給小孩教什麼,他說:你要好好的學習,努力學習,將來長大了能找個好工作。這是窮人給的教育,而他的養父是一個億萬富翁,教他好好的學習,將來長大了自己去創業。你的定位決定了你的未來,選對行業比選對專業更加的重要,我們很多人不是不可以成功,而是你的行業選對了沒有,比爾蓋茨能成為世界的首富,不是他有多優秀,而是他的行業決定的。如果他是賣汽車的,他一定不會是首富,是他的行業來決定的。這個首富陳天橋,三十多歲,成為中國最有錢的人,為什麼只用了六年多成為中國的首富,不是他有多優秀,是他的行業決定了他的成功。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有選對行業才可以賺到大錢。我們中國有一句非常通俗的話,叫「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 賺錢的方法非常多,可以通過各種方法賺到錢,但是有的人賺的快而且很輕松,有的人 賺的慢而且很累,賺錢的方式不一樣,過程就不一樣,結果也就不一樣的。有一本書叫《管道的故事》一書,說的是在一個農村沒有水,離他們很遠的地方有一個水源,於是村長找了兩個年輕人,讓他們負責把這些水運到村子裡,一桶水賺一毛錢。其中一個年輕人往他們村挑水,非常的努力用心,而第二個年輕人沒有簡單的光挑水在挑水的同時,還從這個有水源的地方往他們村修建一個管道,他用了兩年的時間把這個管道修到了他們村子裡,那麼這個年輕人是不是就不用幹活了,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有錢流到他的口袋裡。而第一個年輕人就得天天去挑水,一天不挑就沒有錢,而且的挑一輩子。賺錢方式不一樣得出來的結果也就不一樣的。擁有一條財富管道,勝過擁有一千張工資單。」其實成功和簡單,第一,你首先要知道財富是如何創造的;第二,效仿已經被驗證過的成功的經驗和方法;第三,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 今天干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要干,成功不是把事情做對,而是做對的事情。今天做任何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價值如何?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通常會考慮的問題:1.安全性---合法行和所要承擔的分險。2.價值---窮人和富人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3.可行性---4.驗證---事實勝於雄辯。 什麼叫生意,一個好的生意應該具備什麼東西呢?首先是它的優勢所在,比如說我和朋友要去伐樹,出門的時候,分別拿來一把電鋸和一把斧頭。出門的這一刻是不是就知道今天的結果了。智者善用工具,愚者做工具的奴隸。所有成功著都是那些善用工具的人。再看可能性你現在要到河的對岸,你首先要干什麼?要過河,那麼你過河的時候是不是需要一個條件,比如說有條船或是橋等等。也就是說今天我們要過河是不是要解決過河的條件?那就是說一個智商很高的人也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它值不值去做;第二能不能做成。最後就是條件。 作為一個生意,第一投資不要有風險,第二讓它越做越大,第三你不做了照樣還有收益,這就是做生意的做高境界。人生不怕輸在起跑線上,就怕輸在轉折點上。 選擇比努力重要,方向比方法重要,態度比能力重要。態度決定成敗,觀念決定貧富,選擇決定未來。勤奮的雙腳一定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勵志照亮你的人生,創業改變你的命運。樹的方向是由風來決定的,而人的方向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 恭喜您,當你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經成功了一半了,接下來就剩下你的努力了。
『陸』 《勞動創造財富》議論文 急!!
從前,有一位老人在臨終時對他那好吃懶做的兒子說:「我在屋後那片地里埋藏了一壇銀子。」不久,老人去世了,兒子便馬上跑到屋後,挖起銀子來。可是他挖了很久,也沒挖到銀子。兒子有些著急,他懷疑老人是騙他的,老人怎麼可能把銀子埋在地里呢?他告訴了母親,母親對他說:「既然地里沒銀子,我們就種些麥子吧。」兒子覺得種麥子新鮮,就照著母親的話去做,在地里撒下了麥種。前幾天,兒子很積極地「照顧」著麥子,可是時間長了,他沒了興趣,便懶了下來。母親又對他說:「等麥子可以收成時,地里的銀子就會隨之長出來了。」母親說的自然是假的,可兒子卻偏偏相信了。於是,他每天起早貪黑,在地里忙碌著。秋天,麥子可以收成了,兒子高興極了,當他再次挖土找銀子時,發現地里還是沒有銀子。他連忙問母親,母親只說:「也許是時間不夠長吧。」還吩咐兒子繼續種麥子。兒子沒說什麼,又跑去田地里忙活著。三年後,麥子又得到了好的收成。母親把麥子賣了,又把賣回的銀子裝進了壇子里,然後,她遞給了兒子,並告訴他,這一壇就是老人當年埋下的銀子,如今長出來了。兒子笑了,他對母親說:「我終於知道,財富是不會從土裡冒出來的。」
是啊,只有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因為勞動是財富之源。是勞動,讓我們的生活變的多姿多彩。
如今,我們已經跨入了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是勞動的世紀。但許多青少年在家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學校勞動時,總是畏首畏尾,躲躲閃閃,好逸惡勞。我想,他們若是再這樣下去,不勞動,只等天上掉餡餅,那麼當困難來臨時,他們便難於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最終將被困難打倒,永遠被墜落於萬丈深淵!
一位名人說過:「我只相信一條:靈感是在勞動時候產生的。……勞動,這是一切鈍感的最好的醫生」,我還想說,勞動創造的財富,比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貴重的多,這種財富,將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遠也不會失去……
希望對你的寫作靈感有用謝謝
『柒』 以耐心才能創造財富為題的作文
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勤勞的故事。
在一個依山傍水的村子裡,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子,他們以經營果園為生。父親天天早出晚歸地給果樹澆水施肥,待到秋天,果實都豐收了,老漢把所有的果實拿到集市上去賣,忙都忙不過來。因為有了老漢的照顧,果園常年不衰,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日子當然過得還不錯。可是他的兒子就截然不同了,他整天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無所事事,也不幫父親幹活。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父親已經白發蒼蒼了,終於,他因為過度疲勞而病倒了。在父親生病的時候,兒子也沒有照顧好果園,只是去果園澆了一兩次水,日積月累,果園漸漸變得死氣沉沉,雜草叢生,樹枝也黃蔫蔫地抬不起頭來了。父親病得越來越厲害,在他奄奄一息的時候,他把兒子叫到身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兒子呀!爸爸不行。。。。。。行了!我把。。。。。。把我的遺產交給你,果園里。。。。。里有黃。。。。。。黃金。」
說完,便咽氣了。兒子悲痛欲絕,他把父親埋葬好之後,趕緊抄起鋤頭,來到果園,開始「淘金」。他把果園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黃金,兒子搖搖頭,抹了抹頭上的汗水,便又重新挖了起來,他挖呀挖,滿頭大汗,仍一無所獲。兒子急了,氣得把鋤頭扔在一旁,乾脆坐了下來,抱怨到:「果園里沒有黃金,我的努力全都白費了,可惡!父親在騙我。」
他既感到非常郁悶,又感到非常生氣。轉眼又到了秋天,兒子去果園,果園里的景象使他大吃一驚:果園里紫色的葡萄,紅艷艷的蘋果、黃燦燦的橘子等水果都朝著他笑呢!兒子怔住了,他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等他回過神來才恍然大悟:父親所說的「果園里有黃金」是為了讓我給果園翻土,父親話中所說的黃金,那就是指——自己勞動的結果,果園里真正的黃金原來是「勤勞」二字。
兒子終於理解了父親當時的用意和苦心。這個故事一定讓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吧!這就是「勤勞創造財富」的真正含義。是呀,一勤天下無難事!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奮圖強,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有所作為。讓我們都做一個勤勞、勤奮的人吧!
『捌』 創造就是財富作文
創造財富作文
有一天,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我的母親乞討。只見那個乞丐只有一隻胳膊,很是可憐。我想我的媽媽肯定會給他很多好吃的,還會給他一些錢。可母親不但沒有給他錢,反而學著乞丐的樣子,用一隻手搬磚,然後讓那個乞丐搬磚,也許是那個乞丐餓壞了還是怎麼了?他真的非常吃力的用一隻手搬起磚來。乞丐整整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終於搬完了轉,母親很心疼的拿來毛巾幫乞丐擦汗,並給他20元錢。乞丐接過錢連聲道謝,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勞動所得,不用謝任何人。」乞丐好像明白了什麼,接過錢對母親深深的一鞠躬,就上路了。
幾年以後,有個非常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是一個很有錢的人,唯一不足的是那個老闆只有一隻胳膊。那個老闆拉著母親的手說:「如果當初沒有你教我搬磚,讓我明白了用手創造財富,我現在還是一個乞丐。真的非常感謝你,你需要什麼我都會滿足,我要報答您。」母親笑笑說:「謝謝你的好意,我不能接受你的錢,我有雙手。那就把你的錢送給那些連一隻手也沒有的人吧!」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很受啟發,我想:我們現在生活在非常優越的環境里,要什麼有什麼,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們不能天天伸手向爸爸媽媽要錢,等到有一天,我們的爸爸媽媽老了,不能掙錢了,我們不就成了乞丐向別人要錢嗎?所以,我從來都沒有零花錢,我都是用自己的小手掙錢。在家裡,我幫媽媽做家務,掃地、拖地、擦桌子,還幫媽媽洗碗,媽媽就會給我「工錢」,有時候,我的作文寫的好,也會掙到稿費,媽媽也會獎勵我錢。
這個故事還讓我懂得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的幸福,所以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好好學習,經過勤奮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就像《寶蓮燈》里的沉香,用自己的努力,救出自己的母親。再看看那個一隻胳膊的乞丐,經過多年的勤奮和付出,用一隻手創造了財富。而我們有一雙手,只要努力,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和雙手,去創造更加富強的中國!
有個人想成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裡乞求。上帝一時心熱,便給了他一籃子品德。那個人苦惱地說: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錢呀!上帝說:沒錯呀!我給你的是品德,因為品德能使你換來金錢呀!那個人不解地回到人間,廣泛散布上帝給他的東西。幾年後,他果然成為一位大富翁。這是人們杜撰的故事,其實根本沒有上帝,但它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品德能夠創造財富。
一家軍工企業生產民用傢具,在一批貨發出後,發現有一張桌子少漆了一遍。經查找,這張桌子已經被顧客買走了。於是廠方便通過電台連續廣播了半個月,尋找那位買主。沒想到,此項舉措雖然沒找到買主,卻引來了12家商場願意包銷該廠產品的好事。
這家軍工企業的良好信譽使其得到了一個不小的意外收獲。
一位中國母親到日本去看望兒子,住在兒子的寓所里。有一段時間,兒子出差在外,母親天天都收到一份通知。母親看不懂上面寫著什麼,很焦急。兒子回來後,她把一疊通知單交給了兒子,問他上面寫著什麼。兒子查看過所有的通知單後,笑著告訴母親這是自來水廠寄來的通知,上面寫著:「尊敬的用戶,我們發現您在這個月的用水量激增,可能是水管漏水了,只要您通知,我們會前來檢查,並按照往常的用水量收取水費。」兒子解釋說,以前我一般總是深夜才回家,現在母親住在這,天天需要用水,當然用水量會增加了。他的母親聽後,感慨萬分。後來才知道,因為這家自來水廠服務好、信譽佳,收費合理,大家都願意用他們供的水。
我也經歷過一個品德能夠創造財富的事。幾年前,我妻子聽某個一知半解的人說××牌UPS電源能夠穩定電壓、保護電器,就信以為真地來到電腦用品商店購買,想用做我家新買的電冰箱的電源保護器。
這家電腦用品商店的老闆詳細問清妻子的來意後心想:賣還是不賣?賣,這種電源保護器對保護電冰箱是毫無用處;不賣,到手的「肥肉」就會丟掉。猶豫再三,商店老闆的良心戰勝了貪欲。他向妻子仔細講解了該電源的用途和電冰箱的耗電原理,勸妻子不要去花幾百元錢買一個對自己來說無用的東西。
妻子先是不解,當明白商店老闆確實是一片好心時,便由衷地感到敬佩。第二天,我們就從這家商店購買了一台價值不菲的電腦,因為我和妻子都覺得從這里購買商品放心。我逢人便講這家商店老闆的良好品德,我的幾位親戚、同學受到我的感染,也從他那裡購買了不少東西。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不僅能贏得對方的心,而且還能贏得周圍人的心,凡是知道他具有良好品德的人都願意與他交往。
『玖』 傳統手工藝的作文800
手藝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手藝與文化正走的無聲無息,「手藝人」這一稱呼也離我們愈來愈遠。
曾經也問過妹妹,我問她是否知道爆米花時這么做的,她居然告訴我是用豆子敲裂了炸的,真是讓我哭笑不得。我費盡口舌的向她展示我童年看到的爆米花的做法,而她卻無法理解。
或許是深秋,或許已入冬,我在陽台上寫作業。已是旁晚時分了,忽聽得「嘭」的一聲,抬頭,順聲而望,只見夕陽已落,晚霞已紅,在樓下一棵正落葉的樹邊是一位爆爆米花的老人。現如今想想,那是何等的意境!便丟下筆,興沖沖的去找媽媽,媽媽便找來了個袋子,裝上幾把大米,我在一旁卻嫌不夠。人們三五成群的圍在老人的小攤子邊上,每一次響聲過後,那還算恬靜的樹下便有了各種聲響:小孩子的歡笑聲,塑料袋的聲音,婦女付錢砍價的聲音。一會兒又靜下來,那樣的樂此不疲,繁中生樂。
好不容易輪到我了,我在一旁小心地看著,在我看來,把硬邦邦磕牙的米粒變成又香又脆的爆米花實在是件奇事!那老人把米倒進爐子里,又從旁邊黑乎乎的盒子中挖了勺白糖,我多希望他能多放點,他便一次又一次的搖動手柄,爐下的煤炭燒得通紅,我喜歡站的近些,那老人便會和我說話,有的沒的我們聊著。一會兒,他便會高聲一呼:「要爆嘍——」我便捂著耳朵跑向媽媽,「嘭——」如一聲悶雷,在我看來,這比一樣煙花還要精彩。
米粒與白糖的結合成了我童年的滋味,空氣也變得如此香甜,我喜歡用手把爆米花刨出來,滿滿兩大袋,如同堆沙子般有趣。付完錢,媽媽一手拎一袋,袋口冒著熱氣,我總伸手去抓一把,先是一粒一粒的吃,一把一把的吃,最後將整個嘴巴塞了個滿,滿足與喜悅充溢著整個口腔。若換成什麼稀罕物,像是巧克力,一次只有那樣的一小塊,哪能帶來如此的滿足感。
回家後,解了袋子,索性將整個臉埋進爆米花里,亂嚼幾口,還帶著些溫熱,鼻間香氣正濃,媽媽見了便呵斥一聲:「干什麼呢!」我一抬頭,嘴上,鼻尖上,睫毛上如點點白雪,媽媽便會笑個不停。
現在回憶起這些童年樂事,手中執筆依舊,樓下越是另一番風景,怎叫人不心生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