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馬車發明汽車

馬車發明汽車

發布時間:2020-12-23 04:14:28

① 馬車是誰發明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我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國內外學術界爭論不休。國內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中期的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馬車,在商代晚期時輾轉傳入我國。 關於車子在我國的發明與使用,古代文獻多有記載。有黃帝、夏禹或夏禹時的奚仲發明車的說法。還有的文獻記述夏啟曾動用戰車征伐有扈氏,商湯伐夏桀時也曾動用了不少戰車,甚至夏代已有了管理車政的官吏車正等等。如果這些記載屬實,夏代的車子及用車制度已相當發達,但直至目前,尚未找到考古學證據。 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商代早期都城遺址鄭州商城曾發現鑄造車用青銅配件的陶范,在與此同期的偃師商城也曾發掘出車用青銅配件。這些都說明我國在商代晚期之前,不僅有車,而且車上已使用了青銅配件。偃師商城車轍發現後,主持過偃師商城發掘工作的杜金鵬、王學榮曾撰文認為由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看,顯然不宜將晚商馬車之源頭直接追尋到西亞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博士認為,二里頭遺址發現了車轍,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用車的傳統早在殷墟以前數百年就已出現了。二里頭和偃師商城發現的車轍特徵較為接近,形體較小,與安陽殷墟發現的馬車有很大的區別。二里頭時期,是人力駕車還是使用牲畜駕車,使用什麼牲畜駕車,都有待將來的考古發現去證實。另外,在中國晚商以前的遺址中也罕見馬的骨骸。因此,我國商代晚期以馬駕車的習俗,目前尚未在考古學上找到其當地的源頭,晚商時期馬車的起源仍然是待解之謎。

② 世界上第一輛馬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發明世界上第一輛馬車的國家是中國,馬車的發明者是4000多年前生活於夏王朝專初年的奚仲。

馬車屬的發明,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大創舉,它不但解決了落後的交通問題,而且促進了道路設施的發展,擴大了商貿運輸和文化交流活動。

奚仲造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而馬車在商代被大規模地應用到戰爭中,大大提高了戰爭的機動性,從而加速了國家統一的步伐。

(2)馬車發明汽車擴展閱讀:

國內首部反映遠古年代故事的電影《車神奚仲》在山東棗庄薛城舉行開機儀式,導演李克龍攜尚華、譚建昌、郭金傑、張昊等主演悉數亮相,侯耀華、劉蘭芳兩位藝術家前來捧場。

作為國內首部以遠古時代為背景的影片,《車神奚仲》在服裝、化妝、場景三方面都進行大膽嘗試,演員甚至會穿獸皮、樹葉還原原始社會末期人文風貌。

談起對這一題材的選擇,導演李克龍表示,「國內目前還沒有反映原始社會末期這一歷史時代的影片,拍攝這部影片也是為了讓現代人在享受汽車便利的同時,能夠了解到汽車始祖奚仲是我們中國人。」

③ 汽車是誰發明的

汽車發展歷史 汽車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竟然誕生了從速度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時只需要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一百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同時,汽車工業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們一手創建了通用、福特、豐田、本田這樣一些在各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著名公司。讓我們一起來回望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辛酸與喜悅,體會汽車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歡樂與夢想…… 汽車同其它現代高級復雜工具如電子計算機等一樣,並非是哪一個人坐在那裡發明了的。發明之初的汽車也不是現在之個式樣,如果你能見到當時的汽車,你也可能認為這不是汽車呢。汽車的發展也有一個漫長的歷程,總的說來,汽車發展史可能分為蒸汽機發明前、蒸汽汽車的問世、大量流水生產汽車開始等三個階段。 人類最初的工作勞動完全是由本身來完成,根本沒有什麼汽車和發動機,如果說有的話,在未使用牛和馬之前使用的是人體的股份這台發動機。奴隸就是一種「生物發動機」。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越來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強,人們不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風力。 在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Cugnot)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Trouithick)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EtienceLenor)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CountNicholasOtto)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1879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苯茨(Kart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台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苯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製成了第一輛苯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採用一台兩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與此同時在1893年就與威廉.邁巴特合作製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試驗性發動機的德國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邁巴特的協助下,又於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輛「無馬之車」。該車是在買來的一輛四輪「美國馬車」上裝用他們製造的功率為1.1馬力,轉速為每分鍾650轉的發動機後,該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當時所謂「令人窒息」的速度從斯圖加特駛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輛汽油發動機驅動的四輪汽車就此誕生了。實際使用表明,此車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輪汽車賣給了一個法國巴黎人,由於這種三輪汽車設計可靠,選材和製造精細,受到了好評,銷路日廣。 由於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苯茨製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視為汽車誕生年。苯茨和戴姆勒則被尊為汽車工業的鼻祖。這是汽車發展史上的第二件大事。 需要說明的是,那時的汽車司機必須是勇敢、機智的機械修理工,在許多場合下他不得不「從汽車內爬出或爬到汽車下」或者到鄉下鐵匠那兒去修車,所以一般人是望車莫及的。盡管如此,坐在極為嘈雜和震動非常厲害的機械上,不僅要飽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曬雨淋,而且全然沒有今日司機的舒適和氣派,況且馬車手認為汽車搶佔了他們的生意,當汽車與馬車並行時,他們常常揚起皮鞭抽打汽車司機。 進入20世紀以後,汽車不再僅是歐洲人的天下了,特別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開始出售著名的「T」型車時,這種車產量增長驚人,短短19年,就生氣1500輛。此間的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還首次推出了流水裝配線的大量作業方式,使汽車成本大跌,汽車價格低廉,不再僅僅是貴族和有錢人的豪華奢侈品了,它開始逐漸成為大眾化的商品。也是此時開始,美國汽車便成為世界寵兒,福特公司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王國。所以,人們說,汽車發明於歐洲,但獲得大發展那是在本世紀初30年代的美國。福特採用流水作業生產汽車,在汽車發展史上樹起了第三塊里程碑。 短短幾年時間,汽車已經從一種實驗性的發明轉變為關聯產業最廣、工業技術波及效果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因此,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汽車行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也取決於汽車工業應用這些技術的投資能力和世界汽車市場的投放容量,兩者相互影響並受到整個經濟形勢的發展,及人們對環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應、意外變化及國家政策等的影響。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表明了汽車運輸的機動性,而且還培訓了不少駕駛軍用卡車的駕駛員,他們中的很多人還學習到了一些汽車機械技術,於是戰後汽車買賣興隆,在美國,汽車製造商和附件的供應商全負荷生產仍不能滿足要求的迅猛增長。汽車價格幾倍於戰前。但時隔不久由於經濟簫條汽車高需求即宣告結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國,汽車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更高,幾乎生產多少就可售出多少。大戰中的美國發了橫財,戰後的美國工業越發興旺,汽車生產在世界上始終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汽車、鋼鐵、建築這三大工業曾被譽為「三大支柱」,而汽車工業更是美國工業驕傲的象徵,長期以來,他們一直以研究豪華小汽車為主。但當1973年首次發生石油危機時,美國汽車工業便受到很大的沖擊,而日本似乎對此早有察覺,他們大量研製生產的是小型節油汽車,結果終於在1980年把美國趕下了「汽車王國」的寶座,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謂「後起之秀」,當歷史進入20世紀,日本才出現第一部汽車,幾年後日本人才開始研製汽車。但誰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車(向我國上海)的日本,60年後竟然出口汽車達6400萬輛,登上了汽車王國的寶座。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汽車發展史上一個特大新聞。當然美國也決不會就此罷休,到底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未來的汽車市場仍是世界市場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有人以美國汽車之王通用汽車公司為例,它平均每15分鍾用於汽車生產的投資就高達180萬美元,這真是令人驚訝的數字。因此,人們預料在將來,只有資金龐大的汽車公司才能有這樣的投資能力,不過由於有政府等各界支持,未來汽車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獨有戲,中小型汽車公司也會有很大的發展。 為了佔領未來汽車市場,如今已有許多公司把各種先進技術和裝備,如微型電子計算機、無線電通訊、衛星導航等等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新材料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中,汽車正在走向自動化和電子化。有了衛星導航系統,汽車可接收交通衛星的通信資料,確定汽車所在位置,從而自動提供最優行車路線,並且顯示出交通圖;汽車的雷達系統可以把障礙物的距離和大小告訴給駕駛員,這樣停車就更容易;而語言感知系統可以用圖、表和聲音告訴駕駛人員汽車的各個部位情況,此外還可按「音」行事,執行駕駛有關指令等等。另外汽車的能耗,排放廢氣、雜訊和污染等公害也日將減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將日益提高,即使再次發生石油危機,汽車工業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專家們認為,汽車是當前世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將來它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別的任何開工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完全把汽車取代。與福特沒有任何關系。老亨利·福特那是以後的事了。 最早的汽車發明者其實是兩位,發明時間幾乎是同時,所以沒法說到底是哪位先。因為本茨先申請的專利。所以教科書上一般是以本茨位主的。本茨就是賓士的祖宗,當然不能說本茨就是賓士:) 這兩位一位叫戈特列布·戴姆勒(戴姆勒集團的祖宗) 另一位叫做卡爾·本茨。(賓士汽車的祖宗)1885年,戈特列布·戴姆勒把汽油機裝在自行車上發明了摩托車,而卡爾·本茨1886年吧發動機裝再了3輪車上,狠滑稽的一個巧合。 不過最後的歷史我曾經看到過以點資料說是戈特列布·戴姆勒和卡爾·本茨幾乎同時完成了汽車的研究。不過幸運的是老卡爾同志發揚了我黨不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優良作風申請了專利~至此,汽車的發明權就誕生再了老卡爾家裡了。資本主義啊~ 世界公認的汽車發明者是德國人卡爾·佛里特立奇·賓士。他在1885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並於1886年1月29日獲得世界第一項汽車發明專利,這一天被大多數人稱為現代汽車誕生日,賓士也被後人譽為「汽車之父」。1887年,卡爾·本茨將他的第一輛汽車賣給了法國人埃米爾·羅傑斯,這是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的銷售。同年,卡爾·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車製造公司——賓士汽車公司。 賓士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汽車事業。 1886年,德國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在一輛四輪馬車上安裝了自己研製的汽車發動機,以每小時18千米「令人窒息」的速度行駛,人類歷史上第一輛四輪汽車誕生了。1890年戴姆勒成立公司。 而對於誰是汽車的發明者,法國人抱有不同的看法。法國人認為,早在德國人之前,法國的戴波梯維爾在1884年就發明了汽車並申請了專利,這確是事實。遺憾的是,他以後並沒有去研究汽車,而是把發動機用到了工業生產中,最終成為工業發動機製造商,與汽車業疏遠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法國在汽車發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為法國人是汽車工業的先驅,是他們使汽車製造真正進入工業生產階段。 汽車百載歷史中,聲明自己是汽車最早發明者的不下幾百人,但發明世界第一輛汽車的桂冠當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莫屬了。 卡爾·賓士1844年出生在一個火車司機的家庭,幼年的耳濡目染,培養了他對車輛,內燃機及機械構造的濃厚興趣,長大後到鐵工廠當學徒,在綜合技術學校畢業後在曼海姆辦了一家機械廠,從此,他如願以償,潛心研究機械。終於在他34歲那年,首次研製成功了一台二沖程煤氣發動機,並於1883年創建「賓士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 1886年卡爾·賓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三輪汽車,並於同年1 月29日為發明專利立案,因此1月29日被認為是世界汽車誕生日,1886年為世界汽車誕生年。該車裝有卧置單缸二沖程汽油發動機,785CC容積,0.89匹馬力,每小時行走15公里。該車前輪小,後輪大,發動機置於後橋上方,動力通過鏈和齒輪驅動後輪前進。該車已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電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掛、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掣動手把等。其齒輪齒條轉向器是現代汽車轉向器的鼻祖。當時,由於該車的性能還未完善,發動機工作時噪音很大,而傳遞動力的鏈條質量不過關,常常發生斷裂,因而在汽車經過的道路上,人們看見的經常是人推車而不是人坐車。在那個馬車的時代,汽車受到人們的嘲笑,被斥之為無用的怪物。賓士夫人貝爾塔為了回擊社會輿論的譏諷,於1888年8月帶領兩個兒子駕駛著經過賓士反復改進的汽車從曼海姆出發,途徑維斯洛赫添油加水,直駛普福爾茨海姆,全程 144公里。這次歷史性的試驗為汽車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賓士夫人被稱為世界上第一位女汽車駕駛員。如今,這輛賓士1號車陳列在德國汽車發源地斯圖加特市的賓士汽車博物館中。 1885年製造第一輛摩托車,1886年發明第一輛汽車。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世界上相繼出現了一批汽車製造公司,除戴姆勒和賓士公司外,還有美國的福特, 英國的勞斯萊斯、法國的雷諾、標致、雪鐵龍、義大利的菲亞特等。這個時期, 人們的主要精力在不斷改進汽車的機械結構方法。即想辦法讓汽車行駛起來,速度要快,操縱要穩定。在車身造型方面還沒有專門的設計人才,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沿用馬車的型式,因此,當時人們把汽車稱為無馬的「馬車」。 德國 賓士專利1號車(Benz Patent Motor)1886年 型式:卡爾·本茨製造的最早車型,3輪,最早採用差速機構,後輪為鏈傳動 發動機:單缸,排量984ml 功率:0.89HP(英制馬力,1HP=0.746KW) 最高車速:15km/h世界上第一批車模誕生於1914年,當時,美國福特汽車廠在銷售新出品的T型車的同時,還贈送給購車者一個精緻的T型車小模型,福特的本意純粹是為了和通用汽車進行競爭。

④ 圖一汽車發明之前,馬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19世紀倫敦街頭,馬拉客車很常見 圖二19世紀末美國紐約

(1)19世紀末的美國來,電力源已廣泛應用,圖中蜘蛛網狀的電網即是說明;汽車已經發明,但使用並不普遍,19世紀末馬車仍是美國社會的主要交通工具。
(2)任何科技發明都是利弊兼具,是一把雙刃劍;汽車帶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諸如車禍、污染等嚴重問題。問題在於利用新科技時如何將其弊端降低到最小。
(3)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⑤ 是誰發明了馬車

車在古代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因為發明了車,人類才解放了雙腳,有了代步回工具和搬答運工具。那你知道車是誰造的嗎?最早出現的是什麼車?
相傳,最早造車的是黃帝,除此之外還有「乘杜作乘馬」和「奚仲作車」兩種說法,也就是說,黃帝、乘杜和奚仲都可能是車的發明人。雖然車的發明人很難確定,但能夠確定的是車的發明與「橇(qiāo)」有關。當人們需要遷徙到另一個地方時,要搬運大量物品。

遷徙的路程遙遠,東西又多又重,這使人們犯了難。後來人們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利用中空的枯木來運載東西,後來又將幾根木頭捆綁成一排,然後在木排底下墊上原木,用滾動原木來替代拉動枯木,這讓人們拉起來更省力氣。後來原木演變成車輪,「橇」也慢慢演變成了「車」。

點擊查看更多《穿越時空看文明:全景手繪中國史》

⑥ 歷史上是誰發明了馬車

應該是古代蘇美爾人最早發明了馬車。
目前的考古研究表明世界上最早的馬車應該是出現在西亞的新月地帶(又稱新月沃土),由古蘇美爾人所發明,最早關於馬車的記載出現於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烏魯克時代(約前4000年~前3000年),最早關於馬車的圖畫和模型則是出現在位於敘利亞西部的哈拉夫文化(約前3000~前2800年)出土的彩陶上,而最早的馬車實物則是出土於美索不達米亞早期王朝(約前3000年—前2350年)的基什王陵和烏爾王陵中。
根據古籍和傳說,中國最早的馬車出現於上古時代由軒轅氏發明(軒轅氏正是因此得名),但是最早的馬車實物則是出土於商朝晚期的殷墟遺址(約前1314年-前1046年)中,不過考古人員在商朝早期的偃師商城遺址和鄭州商都遺址(約前1600年左右)中都發現了青銅製造的馬車零件,在位於中原地區的夏朝晚期二里頭文明遺址(約前1800年~前1500年)和西北地區的四壩文化(約前1900~前1400年)中都發現了車轍的痕跡。
由於四壩文化分布於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西部地區,因此有學者認為在中國重新的最早馬車可能是從西亞和中亞地區傳入的,另外也有學者對比美索不達米亞馬車和中國馬車的形制後認為中國中原地區的馬車可能是中國人獨立發明的。

⑦ 馬車的發明有什麼重要意義

奚仲發明的馬車距今已有4000多年,當時世界許多古老民族還正在以牛馬為交通工具時,奚仲專創造的屬木車已馳驅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因此可以當之無愧地列入世界之最。

馬車的發明是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以馬力代替人力,大大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交通效能,增強了人們的地域拓展能力,有利於各地區間的聯系和信息交往,擴大了各地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與此同時,馬車的發明促進了道路的發展。

⑧ 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誰發明的

世界第一輛汽車是由德國人卡爾·弗里德里希·本茨發明的。

本茨和戴姆勒是人們公認的以內燃機為動力的現代汽車的發明者,他們的發明創造成為汽車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被世人尊稱為汽車之父。

⑨ 馬車的由來是什麼,怎麼發明出來的

我覺得是因為古代可以讓一些王侯貴族的出行更加的方便,才有了這種工具。

⑩ 馬車是誰發明的那牛車呢

馬車是古人發明的. 畜力車的出現,使古人從繁重的推挽車勞動中解放出來,成為車的駕馭者。畜力車比人力車載運能力大,而且速度快,行駛里程遠,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過很大的促進作用。古人使用畜力作為車輛的動力,是以人類對野獸的長期馴化為先決條件的。以馬為例,它那魁梧的身軀,賓士千里的英姿,一直為人們所贊頌。可是馬並不是生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據說世界上最早的馬,只有一尺左右高,相貌和現代的狐狸差不多。以後經過上千萬年的自然進化,特別是通過上百萬年的人類培育,它才變成供人騎乘和作為車輛動力使用的家馬。我國古代一直習慣用馬來駕車,馬車的出現至少可以追溯到 4000 年以前。《尚書》中有「服牛乘馬」的說法,夏朝時期的馴馬駕車技術就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到了商朝,已經有裝設有輻車輪和車廂的馬車。春秋戰國時期,用馬拉的戰車多少成了國力強弱的標志,馬作為騎乘之畜也開始為我國古人所普遍使用。豢養馬、鑒別馬的知識技能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西漢時,為了得到馬,國家專門頒布法令,要求家家養馬,不許10 歲以下的馬出關出界。有時為了要馬,不惜發動戰爭,派大將去西域索取驃悍雄健的汗血馬。東漢著名將軍馬援,深刻認識到「馬者甲兵大本,國之大用」,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相馬經驗,並鑄成銅馬一尊。他說:相馬的知識光靠口耳傳授不行,「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然而,任何一匹具體的馬,又不可能兼具各種優點,「今欲形之與生馬,則有法難備具,又不可傳之於後」,於是鑄成一尊銅馬,高三尺五寸,胸圍四尺四寸,將良馬的■[jī積]中、口齒、身中、唇鬐等各部位的長處集於一身,使人一目瞭然,而且可以長久存在。馬援鑄的銅馬模型被稱作「名馬式」,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視。利用模型進行相馬術的直觀教育,說明馬援是很有點科學頭腦的。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用馬方面又有了新的改革,這就是六朝人發明了馬鐙。古代人騎馬不用鐙,甚至到了三國時期還不知道用鐙,所以體力消耗很大。這時發明了馬鐙,騎馬就很方便了。這是一個極其簡單而又有很大實用價值的發明。英國科技史家李約瑟先生說:馬鐙傳到歐洲,促進了歐洲人的騎兵建設。可惜我們無從知道這馬鐙的發明者與最初的使用情況了。馬車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因此在畜力車中佔有重要地位。雖然漢朝以後,馬車主要不是作為戰車使用,但作為載客運貨的運輸車輛,卻一直得到普遍使用,並延續至今。

閱讀全文

與馬車發明汽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