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類是由什麼創造出來的

人類是由什麼創造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0-12-23 01:51:42

1. 人類到底怎麼出來的.到底是誰創造了人類

嘿嘿
你提出的問題,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終極問題。如果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那人類就升華成上帝了。
在人們現有的智力水平,人們試圖對這個問題做了不同的回答:
科學家說,生命是無機物隨機產生有機分子再產生低等生命,從低等到高等逐步進化而來,所以人是幾十億年從無機物變的有機物進化而來的。不過古往今來,好像沒有人見過海浪可以隨機把沙子堆成一個規則的哪怕是最簡單的房子,這說明無機分子,要隨機組合成有機分子,再組成生命,並且組成有繁殖能力的種群,好像概率=0。
耶穌說:人是上帝創造的。這個說法最簡單,什麼事情都可以推給上帝,不用去想各種各樣的問題,反正誰也沒見過上帝,而且也不知道上帝又是誰創造的。
佛陀說: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佛性,是這些萬事萬物的【念】或【念力】,因因緣聚合而產生了這個世界,產生了世界產生了眾生產生了人。這個說法近來好像慢慢得到量子物理的證實了,佛陀說的【念】,很像量子物理學家說的【超炫】,是一種極其微小的波,沒有實體的波,是構成世界的最最基本的東西,佛陀也叫它【空】,不過要真正搞清楚,也許還要很久很久。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生命是從這個【道】中生出來的,人也一樣。這個【道】,與佛陀說的【念】,好像很接近。
……
還要很多說法。你可以感悟感悟,說不定你那天修成聖賢了,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生命是哪來的,然後在來教我們吧。

2. 歷史是由什麼創造的

歷史當然由人民來創造。這是想當然。有文字的歷史絕大部分是由少數人創造。
人類發源,發展有近百萬年歷史。基本上是勞動,勞動人民創造人·人類的過程。而在有文字記載後的歷史,約近5000年-3000年的歷史,勞動者的創造有所改觀。勞動者的創造為少數人竊取,勞動者創造的成果為統治階級享受,勞動者大多數時間被奴役,勞動者的命運由少數人主使。這個歷程能說是勞動人民的選擇和自願?如果說是,那麼這段歷程中,奴隸,農民,工人的起義又該怎麼解釋?您說,他們曾經改變過。那麼我要問,除了朝代,生產方式有所改變,他們改變了少數人統治制度嗎?他們反抗的成果無一例外為少數人竊取,這就是有文字的歷史,這就是近代史和當代史。
當人類歷史發展到了近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財富越來越多,少數人主導的社會越來越野蠻。中華文明燦爛時,西方的鬼獸們還在飲血茹毛。而160年前,他們利用船堅,利用我們創造的指南針避免了迷失方向,駛向我們的海岸,利用我們發明的火葯把炮彈驅到我們頭頂。進入20世紀,這少數人更加野蠻,為了商品市場,為了資本家的利益,發起戰爭,對多數人進行大肆屠戮。這是人民主宰的嗎,這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嗎?
20世紀初,人類在東方燃起一盞明燈,列寧率領俄國人民推翻了少數人的統治,試圖建立一種沒有剝削壓迫的制度,讓勞動者掌握自己的命運,證實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的真理。毛澤東率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繼承了馬列主義,開創了新時代的真理。隨著歲月的流失,偉人們相繼離去,明燈逐一熄滅,人類又進入黑暗。
面對這不應顛倒的歷史,我幾乎又寫成狂人日記一篇。人民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力,回顧人類發源歷史,無人否認這一點。我在哀嘆,歷史發展的動力在近代沉睡的太久太久,清醒的時候太為簡短。勞動人民的意志常常為少數人改變。

3. 人類是由誰創造的

自然界。 它提供了人類以及所有物種生存、發展的場所。 如果是人的個體的話那就是有受精卵來的,在接著生長發育等等。

如果是人類的話,具目前最認同的是由古猿變來 (建議參考 ) 如果是生命體的話,大致較為可信的有三種觀點:

一、有觀點認為是由外星天體撞擊地球後,該天體上的有機分子就降生到地球上。

二 、地球上的氧、氮、氫、碳等元素在太陽的紫外線和暴雷的作用下,形成了蛋白質;又很巧合的是地球正好處在距離太陽的適當距離,所以有了生命。在接著生命受到環境的約束而進一步進化。然後經過N億年的進化,人類就產生了。。

三 、在數十億年前,地球天氣的含氧量比現在少得多,火山噴發時所生成的蘑菇的溫度比現在高大約200攝氏度。這種條件非常有利於蘑菇雲中的多種物質之間發生更加復雜的化學反應,合成有機聚合物和氨基酸。這些物質在落到地面,並經過多年的相互作用後,便可合成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核糖核酸分子,從而使原始細胞的出現成為可能。 而由無生命向有生命,在接著先鋒較高的層次進化是由無機小分子物質一直到原始生命的出現。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在地球形成以後十億年內才完成的。一般把這個過程分為四個階面,即:

(一)由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二)由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多糖、類脂等;

(三)由生物大分子組成多分子體系;

(四)由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對於四個不同的階段,世界各國學者有的進行過模擬實驗,取得了較一致的結果,關於多分子體系的形成提出了一些假說,如蘇聯學者奧巴林的團聚體學說和美國學者福克斯的微球體學說。

4. 人類是靠什麼創造的,求回答

5. 人類是靠什麼創造的

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孕育著千萬的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類物種。人類的智慧是其他的動物無法比擬的。在千萬年的演變中,他們不斷改變著自己,同時也改變整個世界。然而,大自然卻和人開了玩笑——人類到底源自哪裡?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又令人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它是人類至今沒有解開的枷鎖……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追尋著自己的根。然而,古代由於人類對於科學的無知,對自己的認識也只能停留在寄託於幻想。

古代中國在民間,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這樣的故事一直流傳著,人們認為自己只是神仙悶了用泥巴捏出玩偶。他們供奉天神,認為人就源於此。這個思想在神州沃土中埋藏了幾千年……

古代西方,人們信上帝,上帝是無上的真神。人們認為人是從上帝造亞當、夏娃起開始活躍在這大地上的。直至今日,人們對上帝還懷著無比崇敬的心,認為上帝是人類的創造者。這個思想也在西方生根發芽,今日仍枝繁葉茂。

這些就是所謂的「神創論」,是人類在懵懂的童年給自己下的一個定義。它們更是給人類起源這個難題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使人類渴望尋根的夢想更為迫切。

時光飛逝,漸漸地,隨著人類掌握了科學知識,世界更是一下子成了人類主宰的天地。但人類的追尋依然未停,也不會停止。直至1860年達爾文提出的大膽理論才打破了人們從前的無知。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類化石的出土,人類對自己的認識逐漸明朗,頭上的霧水也漸漸散去,但又畫上了一個更大的問號。「古猿說」是人類最早確定的一種觀點,即認為人類是從猿經過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到智人一步步進化而成的。一些化石為這一理論增添了可靠性。然而,隨著人們對人體更加深入地研究發現,更多的謎團籠罩在人們的頭上,隨之而來的「海猿說」,「外星人說」使人們對自己的研究更為多元化。人們通過自己的鑽研不斷提出新的猜想。至今,仍是眾說紛紜,無法定論。但人們依然把「古猿說」當作人類起源的根基理論,並以此不斷探索。

雖然現在沒有定論,但人們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對自己的認識也會逐漸趨於合理。人類到底是天上神仙的完美傑作,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產物?人類起源的奧秘最終定會破解。打開這把枷鎖的鑰匙就在不遠處等待著人類的到來……

6. 人類是誰創造出來的

各種「神創論」的宗教告訴我們,人類是由他們所信仰的不同的神創造的。 而相信史前文明的人,有一部分則相信地球上存在過幾次或者多次文明。這些文明毀滅的原因基本上都是道德因素。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各位「神」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出人類,又一次又一次的因為人類的道德因素而將人類毀滅。 難道「神」,無所不能的「神」,也在進行從試驗品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實驗嗎?

7. 人們根據什麼發明什麼

1、人類根據螢火蟲發明了人工冷光。

拓展資料:

仿生學

仿生學是一門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利用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製機械或各種新技術的學科。

仿生學一詞是1960年由美國斯蒂爾根據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質』的意思)」構成的。這個詞語大約從1961年才開始使用。

某些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游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又比如,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一般歸類為害蟲,可是蒼蠅的楫翅是天然導航儀。而且,它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

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參考資料:仿生學-網路

8. 人類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創造出來的請說

生命的起源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後,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了一段漫長的化學演化,就是說大氣中的有機元素氫、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種能源(如閃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機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等等).這些有機分子進一步合成,變成生物單體(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這些生物單體進一步聚合作用變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質、多糖、核酸等.這一段過程叫做化學演化.蛋白質出現後,最簡單的生命也隨著誕生了.這是發生在距今大約36億多年前的一件大事.從此,地球上就開始有生命了.生命與非生命物質的最基本區別是:它能從環境中吸收自己生活過程中所需要的物質,排放出自己生活過程中不需要的物質.這種過程叫做新陳代謝,這是第一個區別.第二個區別是能繁殖後代.任何有生命的個體,不管他們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們都具有繁殖新個體的本領.第三個區別是有遺傳的能力.能把上一代生命個體的特性傳遞給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個體能夠與上一代個體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這個大致相同的現象最有意義,最值得我們注意.因為這說明它多少有一點與上一代不一樣的特點,這種與上一代不一樣的特點叫變異.這種變異的特性如果能夠適應環境而生存,它就會一代又一代地把這種變異的特性加強並成為新個體所固有的特徵.生物體不斷地變異,不斷地遺傳,年長月久,周而復始,具有新特徵的新個體也就不斷地出現,使生物體不斷地由簡單變復雜,構成了生物體的系統演化. 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態與特性.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態很簡單,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個體,它沒有細胞核,我們叫它為原核生物.它是靠細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圍環境中的養料來維持生活的,這種生活方式我們叫做異養.當時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缺乏氧氣的,這種喜歡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生活的叫做厭氧.因此最早的原核生物是異養厭氧的.它的形態最初是圓球形,後來變成橢圓形、弧形、江米條狀的桿形進而變成螺旋狀以及細長的絲狀,等等.從形態變化的發展方向來看是增加身體與外界接觸的表面積和增大自身的體積.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細菌和藍藻都是屬於原核生物.藍藻的發生與發展,加速了地球上氧氣含量的增加,從20多億年前開始,不僅水中氧氣含量已經很多,而且大氣中氧氣的含量也已經不少.細胞核的出現,是生物界演化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原核植物經過15億多年的演變,原來均勻分散在它的細胞裡面的核物質相對地集中以後,外麵包裹了一層膜,這層膜叫做核膜.細胞的核膜把膜內的核物質與膜外的細胞質分開.細胞裡面的細胞核就是這樣形成的.有細胞核的生物我們把它稱為真核生物.從此以後細胞在繁殖分裂時不再是簡單的細胞質一分為二,而且裡面的細胞核也要一分為二.真核生物(那時還沒有動物,可以說實際上也只是真核植物)大約出現在20億年前.性別的出現是在生物界演化過程中的又一個重大的事件,因為性別促進了生物的優生,加速生物向更復雜的方向發展.因此真核的單細胞植物出現以後沒有幾億年就出現了真核多細胞植物.真核多細胞的植物出現沒有多久就出現了植物體的分工,植物體中有一群細胞主要是起著固定植物體的功能,成了固著的器官,也就是現代藻類植物固著器的由來.從此以後開始出現器官分化,不同功能部分其內部細胞的形態也開始分化.由此可見,細胞核和性別出現以後,大大地加速了生物本身形態和功能的發展. 生命的起源 關於生命起源的問題,很早就有各種不同的解釋.近幾十年來,人們根據現代自然科學的新成 就,對於生命起源的問題進行了綜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根據科學的推算,地球從誕生到現在,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早期的地球是熾熱的,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氣體狀態,那時候是絕對不會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目前,這種關於生命起源是通過化學進化過程的說法已經為廣大學者所承認,並認為這個化學進化過程可以分為下列四個階段. 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根據推測,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開始進行的.當時,地球表面溫度已經降低,但內部溫度仍然很高,火山活動極為頻繁,從火山內部噴出的氣體,形成了原始大氣(下圖).一般認為,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氨 原始地球的想像圖 (左)原始大氣(右)有機物形成 (NH3)、水蒸氣(H2O)、氫(H2),此外還有硫化氫(H2S)和氰化氫(HCN).這些氣體在大自然不斷產生的宇宙射線、紫外線、閃電等的作用下,就可能自然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單糖等一系列比較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後來,地球的溫度進一步降低,這些有機小分子物質又隨著雨水,流經湖泊和河流,最後匯集在原始海洋中. 關於這方面的推測,已經得到了科學實驗的證實.1935年,美國學者米勒等人,設計了一套密閉裝置(下圖).他們將裝置內的空氣抽出,然後模擬原始地球上的大氣成分,通入甲烷、氨、氫、水 米勒實驗的裝置 蒸氣等氣體,並模擬原始地球條件下的閃電,連續進行火花放電.最後,在U型管內檢驗出有氨基酸生成.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因此,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產生是有重要意義的. 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模擬原始地球的大氣成分,在實驗室里製成了另一些有機物,如嘌識、嘧啶、核糖,脫氧核糖,脂肪酸等.這些研究表明:在生命的起源中,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是完全可能的. 從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的有機高分子物質 蛋白質、核酸等有機高分子物質,是怎樣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形成的呢?有些學者認為,在原始海洋中,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如吸附在粘土上),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 現在,已經有人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製造出了類似蛋白質和核酸的物質.雖然這些物質與現在的蛋白質和核酸相比,還有一定差別 ,並且原始地球上的蛋白質和核酸的形成過程是否如此,還不能肯定,但是,這已經為人們研究生命的起源提供了一些線索;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產生這些有機高分子的物質是可能的. 從有機高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 根據推測,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高分子物質,在海洋里越積越多,濃度不斷增加,由於種種原因(如水分的蒸發,粘土的吸附作用),這些有機高分子物質經過濃縮而分離出來,它們相互作用,凝聚成小滴.這些小滴漂浮在原始海洋中,外麵包有最原始的界膜,與周圍的原始海洋環境分隔開,從而構成一個獨立的體系,即多分子體系.這種多分子體系已經能夠與外界環境進行原始的物質交換活動了. 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 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過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復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發生.目前,人們還不能在實驗室里驗證這一過程.不過,我們可以推測,有些多分子體系經過長期不斷地演變,特別是由於蛋白質和核酸這兩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終於形成具有原始新陳代謝作用和能夠進行繁殖的原始生命.以後,由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階段進入到生命出現之後的生物進化階段. 關於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研究,雖然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實驗,但是絕大多數實驗只是集中在第一階段,有些階段還僅僅限於假說和推測.因此,在對於生命起源,問題還必須繼續進行研究和探討. 蛋白質和核酸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物質.沒有蛋白質和核酸,就沒有生命.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一種含有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1981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運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一種).這些工作反映了我國在探索生命起源問題上的重大成就.

9. 人類從大自然中有什麼創造

1。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鴨的蹼。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6.樹葉的排列和悉尼大劇院的建設。
17.潛水艇和魚的沉浮。
18.響尾蛇和空對空響尾蛇導彈。

閱讀全文

與人類是由什麼創造出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