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各種發明

各種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7:21

① 中國除了四大發明還有什麼偉大的發明

中國的偉大發明
連載:龍象之爭 作者:[英]戴維·史密斯 譯 丁德良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很多人對近代以前中國的了解大都是它傑出的發明。中國發明歷史久遠,由於當時交通不便,所以不利於技術的傳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技術領先了西方(歐洲)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中國人民過去發明了鐵犁、弓箭、油漆、風箏(有的能載人飛行)、指南針、紙、鐵等,他們還把油氣用作燃料,把馬匹作為交通工具,用手推車來運送貨物,還挖掘了第一條用於運輸和航行的運河。中國層出不窮的發明和革新的推動力主要有兩個:一是需求,特別是農業方面需要提高效率,以便提供更多的糧食;二是好奇,這反映在中國人對自然界的興趣上。歷史學家彼得·戈拉斯寫道:
中國人對「科學」和「技術」的劃分是不清楚的。西方人理解的「科學」和「技術」的概念在傳統的中國思想里並不存在。因而不難理解,中國並不「科學的」觀念卻引發了各種技術發明。比如,人們通過天文和占卜來探尋宇宙奧秘的強烈願望,促進了公元後第一個千年裡中國許多發明的產生。通過這種方式,最終推動了11世紀蘇頌的水運儀象台的誕生,這代表了古代中國機械方面的最高成就。水運儀象台的運行原理是:滴漏設備通過水力沖擊固定在水輪外圍的連續葉片,帶動水輪轉動,從而推動與水輪相連的渾儀、渾象和報時系統的勻速緩慢運轉。
同樣,中國人對磁力的興趣推動了指南針的發明。古代中國人在煉丹過程中對各種原料的組成物質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又促進了火葯的發明,二者都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
在食物供給方面,中國農業生產工具的發明和農業耕作方法的創新更是層出不窮。在漢朝滅亡後,中國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主要糧食作物由粟麥變成了稻米。「在公元5世紀和6世紀期間,中國有大量居民遷移到長江地區,」拉爾寫道,「那裡的土地原來因火災或洪災的破壞處於荒蕪狀態,由於移民的到來,這些土地變成了水稻耕作區。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新的農具、推廣新的輪作方法並種植新的作物,南方水稻種植的技術與北方的旱地耕作是完全不同的。」⑩隨著這一時期中國人口的激增,農業生產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農業經濟學家埃斯特爾·博色拉普在她的大作《農業增長的條件》(1965)中指出,中國的農業發展遵循一種獨特的模式(被人們稱為「博色拉普式增長」),在比較中國和印度時這種模式會比較明顯,中國農民比印度農民更勤勞,生產能力也更強。和馬爾薩斯主義者認為的人口增長會使糧食生產達到極限的觀點不同,「博色拉普式增長」的觀點認為即使有人口增長,農業產出也可以滿足需求。拉爾解釋道:「由於採用了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每畝的糧食增產可以滿足每畝土地上所增加的人口對食物的需求。」
古代中國在航海技術方面也領先於西方,這成就了它11~15世紀海上強國的地位。中國早就有專業海軍部隊。中國不僅發明了指南針,而且還製造了人力操縱的備有渦輪的航船以及安置在船尾的船舵,可以根據水的深淺利用船舵來調節船的高低。有些中國航船還配備了防水箱,不僅堅固無比,而且在部分受損的情況下仍能正常航行。在中國航海的鼎盛時期(15世紀初),它的海船探險擴展到很遠的地方,中國的船隊跨過印度洋到達了紅海和非洲東海岸。體現中國航海水平的「大寶船」的體積是歐洲航船的5倍。15世紀中國的永樂皇帝組織了多次遠洋航行,其中有一次還從非洲帶回了長頸鹿和斑馬等動物,不過這些航行多是向其他國家表達善意,並非為了貿易。

② 人類的發明有很多,哪些發明是非常有趣的

我們人類作為地球上的統治者,不僅會利用地球上現有的事物,還會學習各種動物身上的長處,用來壯大我們自己的實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

就我個人看來,人類下面這些發明,非常的有趣,而且也從滿了智慧:

一、竹蜻蜓

竹蜻蜓是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的一種兒童玩具,因為其製作方法非常的簡單,而且玩法也很簡單。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竹蜻蜓的成本低,所以小時候大家都玩過。

它就是一種非常有趣的兒童玩具,很多時候只需要用雙手輕輕的一搓,便能夠飛出很高、很遠的距離,猶如螺旋槳一般。

竹蜻蜓便是仿照蜻蜓的翅膀製作,而且他的原理還被運用到了直升機上面。是一種既簡單,又非常實用、有趣的發明。

在我們人類的發展史上,類似於這些有趣的發明還有很多;而最讓我覺得有趣的,還是抓癢器。

③ 各種發明者

你不覺得有點兒多了嗎???????

④ 歷代各種「巧奪天工」的發明,有哪些發明令人拍手叫絕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並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有許多優秀的手藝人,他們發明了許許多多巧奪天工的東西,為人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並且從我們現在人一些工具都可以看到這些古代人發明東西的影子,可以說它對我們現代科技的發展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指南針的發展為我們中國的航海技術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當然有人說,我們中國拿指南針來看風水,糟蹋了這個技術。

還有一個我認為就是我們平時用的瓷器,首先瓷器的外觀看起來都非常的漂亮,並且它用起來也非常的實用,當時的瓷器現在拍賣的話可以賣到幾十萬的價值,由此可見瓷器也是一個非常珍貴,並且具有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的一件文物,這些巧奪天工的文物,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具有美感,他們方便著人們的生活,節省了人們的時間,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具有創造性。

⑤ 哪些動物讓人發明了啟示發明了各種發明

大烏龜背小烏龜:轉動炮塔的坦克。
鳥在天空飛翔:製造了各種飛行器。
蜜蜂造巢窩:各種正六邊形的蜂巢結構板材。
每隻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飛機設計師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方法,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鯨: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而「流線體」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後來工程師模仿(fǎng)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舴的速度。
蛋殼: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yún)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袋鼠: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貝殼:外殼堅固的坦克……
魚兒在水中游盪:學會了游泳,發明潛艇。
連體鯊魚裝:第一代鯊魚裝模仿了鯊魚的皮膚,在泳衣上設計了一些粗糙的齒狀突起,以有效地引導水流,並收緊身體,避免皮膚和肌肉的顫動。第二代鯊魚裝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亮點,加入了一種叫做「彈性皮膚」的材料,可使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減少4%。此外,還增加了兩個附件,附在前臂上由鈦硅樹脂做成的緩沖器能使運動員游起來更加輕松;附在胸前和肩後的振動控制系統能幫助引導水流。
讓盲者見到光明:在植入了微小的仿生視網膜之後,3位失明患者不僅看到了明滅或者移動的光點,甚至還成功地用眼睛區別出杯子和盤子。
人工合成蛛絲:蛛絲含有一種纖維蛋白,這種蛋白質和存在於毛發和羊角中的角質蛋白相似。這種蛋白分泌出來後開始變得堅韌。通過精細的平衡水的含量,蜘蛛和蠶可以防止纖維蛋白過快固化。
運動方向識別的神經元功能模擬裝置
自動報靶機
平板型復眼透鏡
側抑制微光電視
蜻蜓-飛機;
順風耳-電話;
青蛙—快速掃描系統
蒼蠅-氣味探測器
螳螂—鐮刀
蒼蠅與宇宙飛船
蒼蠅嗅覺器:小型氣體分析儀。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電魚與伏特電池。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
水母耳朵: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

⑥ 誰發明了什麼至少10個

愛迪生發明電燈、華佗發明麻沸散、倫琴發現X射線、貝克勒耳發現自發放射性、瑞利發現氬、達倫發明航標燈自動調節器、勞倫斯發明迴旋加速器、格拉澤發明氣泡室、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蔡倫發明了紙 、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貝爾發明了電話,等等。

一、愛迪生發明電燈

貝爾本人是一個聲學生理學家和聾啞人語的教師。在他之前,德國人菲利普·雷斯曾發明過一台電話機,但其傳聲效果極壞,實際上無法被使用。1876年3月10日貝爾與他的同事試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

此外貝爾還發明了一台測量聽力的儀器,一台可用來發現人體內金屬的儀器以及其它一些發明創造。

貝爾擁有電話的發明專利,但是有人也指出,從義大利移民到美國的安東尼奧·梅烏奇(Antonio Meucci)才是電話的發明者。

⑦ 古今中外的發明有哪些

1、指南針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2、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

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3、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4、原子彈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性武器去壓倒對方。

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

5、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⑧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發明

1、看見魚兒在水裡,便發明了潛水艇。 2、通過蝙蝠發明了雷達。 3、看見海豚發明了聲納。 4、看見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5、看見青蛙皮膚發明了仿生潛水衣或游泳運動員的泳衣。 6、人類模仿魚鰓發明了在水中呼吸的"人工鰓"。 7、鱷魚的排鹽機理發明高效"淡化器" 。 8、根據蒼蠅的復眼發明"復眼照相機"用在人造衛星上。

閱讀全文

與各種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