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希臘發明

古希臘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11 14:20:47

1. 古希臘人是如何發明了幾何學

相傳四千年前,埃及的尼羅河,每年洪水泛濫會淹沒很多土地。

為了重新測量土地以便於征稅收,埃及人對幾何圖形的面積、角度的計算和測量研究得越來越深入。

在古籍《萊因德紙草書》中就記載了各種平面圖形、立體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隨著歷史的發展,古希臘人整理了歷年來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逐漸將知識抽象化,建立了幾何的基本理論和定理。

(1)古希臘發明擴展閱讀

幾何學的發展史

1、歐氏幾何的創始

公認的幾何學的確立源自公元300多年前,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著作《原本》。歐幾里得在
《原本》中創造性地用公理法對當時所了解的數學知識作了總結。歐幾里得的《原本》是數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數學中確立了推理的範式。他的思想被稱作「公理化思想」。

2、解析幾何的誕生

解析幾何是變數數學最重要的體現。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上引入「坐標」的概念,並藉助這種坐標在平面上的點和有序實數對(x,y)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於是幾何問題就轉化為代數問題。
解析幾何的真正創立者應該是法國數學家迪卡兒和費馬。

3、非歐幾何的誕生與發展

非歐幾何的誕生源於人們長久以來對歐幾里得《原本》中第五公設即平行公設的探討,直到數學家高斯、波約和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進行推理而得出的新的一套幾何學定理,並將它命名為非歐幾何,一般稱為「羅氏幾何」。

1854年德國數學家黎曼發展了羅巴切夫斯基的幾何思想,從而
建立了一種更為一般化的幾何,稱為「黎曼幾何」。直到19世紀後期,數學家貝爾特拉米、克萊因、龐加萊在歐氏空間建立了非歐幾何的模型,非歐幾何才得到理解和承認。

4、射影幾何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幾何發展源於對宗教繪畫的更高追求。

5、幾何學的統一

非歐幾何的創立打破了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只有歐氏幾何的觀念。希爾伯特為統一幾何學的提出了實施方法,即公理化方法。這種公理系統透徹的闡述了幾何學的邏輯關系和包含內容,完整的統一了幾何學。

2. 古希臘神話的起源

古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包括如《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赫西奧德(Hesiod/Ἡσίοδος)的《工作與時日》和《神譜》,古風時期託名的《荷馬頌歌》等經典作品,以及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的戲劇。

希臘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歐洲最早的文學形式。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它在古希臘原住民長期口頭相傳並借鑒了流傳到希臘和其它各國的神話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規模。

後來在荷馬的《荷馬史詩》和赫西俄德的《神譜》及古希臘的詩歌、戲劇、歷史、哲學等著作中記錄下來,後人將它們整理成現在的古希臘神話故事,分為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

最早的幾部參考文獻當推荷馬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除此之外的這方面的史詩都被歸結到了《史詩集成》。有一組或贊美諸神,或歌唱神明事跡的史詩體詩歌被稱為「荷馬贊歌/荷馬頌詩」(Homeric Hymns)。


(2)古希臘發明擴展閱讀


神話由人民集體口頭創作,表現對超能力的崇拜、斗爭及對理想追求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屬民間文學的范疇,具有較高的哲學性、藝術性。千百年來一直是文人墨客與民間藝人進行創作的不朽源泉,對後世影響深遠。

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所產生的。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舊時由於人對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

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一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其是一種心靈寄託。

宗教神話則是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神話人物與事件而形成的傳說,也屬於特殊意識形態體現方式。

3. 古希臘文大概什麼時候發明的

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Arthur John Evans)在希臘克里特島發現的泥版殘片,有兩種文字形式,被專稱為線形文字A和線屬形文字B。線形文字B於1950年被文屈斯(Michael Ventris)破譯,證明其為希臘語的一種古代形式,使用於邁錫尼文明時期。而線形文字A則至今未被破解。它的破解是考古學上的「聖杯」。

線形文字A
盡管這兩種文字共用許多符號,使用線形文字B所表達的音節來套用線性文字A所得到的結果和任何已知的語言都沒有關系。這種語言被命名為米諾斯語。使用時間對應於米諾斯文明先於約前1450年,邁錫尼人入侵的階段,即前1800年至前1450年。

4. 古希臘人發明了什麼文字

古希臘人發明了線形文字。

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Arthur John Evans)在希臘克里特島發現的泥版殘片,有兩種文字形式,被稱為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線形文字B於1950年被文屈斯(Michael Ventris)破譯,證明其為希臘語的一種古代形式,使用於邁錫尼文明時期。而線形文字A則至今未被破解。

創造希臘文的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從巴爾干半島遷移到希臘半島及其鄰近地區。希臘文最後分化出四種方言:依奧利亞(Aeolic)、愛奧尼亞(Ionic)、阿卡狄亞-塞普路斯(Acado-Cyprian)、多利安(Doric)。約在公元前九世紀出現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塞》,就是用愛奧尼亞方言寫成的。在以後的幾百年中,隨著雅典城的興起,一種叫雅典語的愛奧尼亞方言,產生了古典時期偉大的文學作品。雅典語成了希臘語的主要形式及共同語(Koine)的基礎。雅典語的使用范圍,遠遠超過現代希臘的疆界。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以後,雅典語的使用范圍東邊遠達印度;後來羅馬帝國信奉雅典語為第二語言。新約聖經用共同語(Koine)寫成;時至今日,東正教還在用這部聖經。

根據腓尼基語改制的希臘字母表,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出現了。這是有母音字母、也有輔音字母的第一個字母表。閃米特語族諸語言的字母表與此不同,它們只有輔音字母。希臘字母最初也象閃米特字母那樣,是從右到左書寫的。但後來變成從右到左和從左到右交替地書寫,後來又變成從左到右,成為這種樣子。1952年曾解釋叫做線形文字B的希臘早期文字,那時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遺物,但是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年這種文字大部分廢棄不用了。

從第四世紀到第十五世紀,希臘文是拜占庭帝國的官方方言;以後在土耳其統治期間,希臘人仍然講希臘文。現代希臘文約在九世紀開始成型,到十九世紀成為希臘王國的官方語言。操希臘文的,約有一千萬人,其中包括塞普路斯島上的五十多萬人。除了通俗的共同語外,還恢復了一種純粹的古希臘語的模仿語,作為文學用語。

5. 概述古希臘的起源發展

公元前6~公元5世紀出現在希臘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別是小亞細亞西部、義大利南部的哲學學說。又稱古希臘羅馬哲學,是西方哲學最初發生和發展的階段。
古典希臘哲學,或稱早期希臘哲學集中在辯論與質詢的任務。在很多方面,它同時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

古希臘哲學的發展史古希臘哲學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3個階段。
自然哲學時期公元前6世紀,東方伊奧尼亞地方的一些哲學家開始提出世界的本原問題,他們反對過去流傳的種種神話創世說,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質性的元素,如水、氣、火等;他們最早用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義哲學家。著名的代表有米利都的泰利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愛非斯的赫拉克利特。與此同時,在義大利南部出現了具有另一種思想傾向的哲學學派,他們認為萬物的本質不是物質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則,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是「數」,以巴門尼德為代表的愛利亞學派認為是「存在」,並認為「存在」是不變的,不生不滅的,運動變化的只是事物的現象。他們提出的非物質性的抽象原則,對以後唯心主義哲學的產生影響很大。

古希臘哲學的影響 古典希臘哲學的影響在很多方面為現代科學與現代哲學鋪設了道路。
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臘哲學對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臘化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猶太教的希臘化,著名猶太哲學家:亞里斯多布魯斯(Aristobulus)和斐洛,便採用了寓意的解經方法。而在基督宗教當中,早期的教會父老(即教父)都融合了古希臘哲學的思想和解經方法。由於受著名的教父游斯丁、俄利根和特土良等所影響,形成了很多基督教傳統教義。早期希臘哲學家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從未間斷,從早期基督教神學、穆斯林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運動和現代的普通科學都可見得到。

古希臘哲學的代表人物 前蘇格拉底時期
西方哲學的歷史從古希臘開始,特別是一群通稱為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這不是為了否認其他在古埃及、閃族以及巴比倫文化里出現的早期哲學家而作的謠傳。誠然,每個文化中都存在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們有證據證明一些最早的希臘哲學家可能至少接觸過某些古埃及和巴比倫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臘思想家與他們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種元素,使他們與前人的思想區分開來。在歷史上,我們首次在他們的作品中發現他們對於世界規律並不是教條式的主張,而包括了他們對這些理論的各種論點。
事實證明了,幾乎所有早期希臘哲學家提出的各種宇宙論是極度和明確的謬誤,但這並不會降低它們的重要性。因為即時以後的哲學家立刻拋棄了前人假設的答案,但他們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問題:
一切事物從哪來?
它到底是由什麼製造的?
我們如何解釋大量事物組成的本質?
為什麼我們能用單一數學來描述它們?
而希臘哲學家所追隨的形式和傳達他們的答案方法,變得與他們所問的問題一樣重要。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拒絕傳統的神話對他們周遭所見現象的解釋,而贊同更理性的解釋。換言之,他們依靠推論和觀察來闡明圍繞他們周圍的真實自然界,而且他們使用合理的論點突出他們的觀點來告訴他人。盡管哲學家對關於理性和觀察相關重要性尺度有所爭論,但2500年來他們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蘇格拉底學派最早發明的方法。
爭議常出現在確定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思想,以及確定他們用以支持自己獨特觀點的論據的方式。這個問題並非來自他們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純粹是由於他們的歷史與我們相隔太遠的緣故。雖然多數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創作出標志性的著作,但我們並沒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我們只有後世的哲學家和史學家對其作品的引用,與偶爾發現的原文片段。
希臘哲學總是圍繞著「一」與「多」的問題在打轉。在這個希臘哲學發展的最初期,已經有了「一」的觀念。賢哲之士從實體的連續變化歷程及生死的交替更迭中,想到宇宙有一共同的本原,看出了必有某種恆存之物,那就是最初的某物。因此,愛奧尼亞的哲學或宇宙論主要是想嘗試決定萬物的原始因素或原質(德語:Urstoff)。泰勒斯(Thales)宣稱是水,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說是氣,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則說是火,他們雖然各執一辭,但都認為它是物質的,而且相信它只有一個。在這個決定的過程中用的不是科學或實驗的方法,而是慎思明辨的理性,是直觀到宇宙的同一。他們都飛越了經驗觀察所能指證的范圍,但同時不以神話的假設為滿足,而要尋求一個真正的同一原理,找出變化的原質。他們對「萬物是一」及「原質(不管是水、氣或火)」的肯定,是由理性或思想所指導的,而非僅僅出自想像或神話,因此被稱為歐洲的第一批哲學家。
米利都學派
泰勒斯(希臘語:Θ?λη

6. 古希臘字母是如何發明的來源是什麼

希臘字母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是世界上第一種母音—音素文字,它對專字母—音素文字的進一步發屬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希臘人自公元前9世紀末開始就認識了腓尼基字母,經過。不斷改進,才將它變得易於使用。希臘字母文字傳入東歐和義大利半島之後,形成了斯拉夫字母體系和拉丁字母體系。而現代歐洲各國大多數的字母文字,如俄文、英文、義大利文等字母又是在希臘、拉丁字母文字的基礎上演變發展過來的。

希臘字母來源於腓尼基,腓尼基是古代一個城邦國家,位於敘利亞沿岸,西臨地中海,東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亞細亞,南連巴勒斯坦。由於腓尼基地處西亞海陸交通的樞紐地區,所以航海和商業特別發達。

由於腓尼基人主要從事商業和航行事業,因此要經常坐著船到各地去做買賣。在做買賣記賬時,覺得當時流行的楔形文字太繁難,需要有一種簡便的文字作為記載和交往的工具,於是他們在埃及字母的基礎上,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在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來源於腓尼基字母。

7. 古希臘發明了什麼

體育
發明了奧運會這一體育盛會。

醫學。
前3世紀初,在埃及亞歷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臘解剖學家希羅菲盧斯證明,腦是思維器官,人的一切感覺都是通過腦神經傳遞的。此外,他還提出血液循環理論,認為脈搏的輕重緩急可以說明一個人的健康程度。

地理學。
亞歷山大軍隊的遠征可謂是一次異國探秘,遠征軍中有一批工程師、哲學家、地理學家和測繪師等專門人才,他們隨軍收集資料,繪制地圖,在地理學上取得輝煌成就,大大豐富了古希臘人的地理知識。前3世紀中葉,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擔任館長的希臘學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測繪資料及希臘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學專著《地理概論》。

天文學。
古希臘的天文學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巴比倫,同時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響。古希臘天文學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倫人的數學和天文學後,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預測出了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時間。此外,希臘學者亞里斯托庫斯根據巴比倫人的天文觀測資料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前1世紀中期,希臘學者尤利烏斯·凱撒引進埃及的太陽歷,稍加改變後,成為用凱撒名字命名的「儒略歷」。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太陽歷,也可以說是承襲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遺產。

數學。
古希臘的泰勒斯還是一位數學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測量法後,制定出測量公式。畢達哥拉斯曾游歷埃及、兩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許多先進的東方科學文化思想。相傳他和他的弟子總結了當時的數學知識,發現許多數學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實在他之前,兩河流域等地的數學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畢達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驗證和普及一類的工作。前3世紀初,長期執教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總結了當時的數學知識,根據公理、定義制定了一系列計算公式,創立了歐氏幾何,成就卓越。

8. 古希臘羅馬科技的古希臘、古羅馬的科學

古希臘羅馬的科學主要是自然哲學的形態,此外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等方面也有驚人的造詣。古希臘有很多領域屬於思辨猜測,但在某些領域已進入理論科學的范圍。 自然哲學為古希臘的理性科學奠定了基礎。古希臘自然哲學中所提出的問題往往是帶有普遍性的命題,對重要的自然現象進行根本性的說明,由於觀察事實的不足,只能以想像和思辨的猜測得出結論,因而它不同於工藝操作的經驗記述,也不同於理論科學,但還是與理論科學更為接近。不過,自然哲學的猜測畢竟要以事實的觀測作為依據,所以當時自然哲學家就離不開對自然現象的研究,而是哲學和自然科學融為一體。對此,恩格斯指出:「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後各種觀點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論自然科學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半原理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臘人那裡去。」
最早的米利都學派對天文地理、數學物理以及生物方面的知識都有極大的興趣。畢達哥拉斯學派則從數的和諧美研究了這些方面的知識。他們將自然數區分為奇數、偶數、素數以及完全數。據記載他們最早地證明了勾股定理,由此發現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為1,則弦是來自一個不能公度的√2。這使他們費解,出現了數學史上的「第一次危機」,以後導致了無理數的發現。他們從數的觀點構思了世界上最早的宇宙整體模型,認為十、圓、球、均速是最完美的,因此,除中心火、地球、太陽、月亮河五大行星之外,又設想一個星球「對地」,對求得天體的數目是10個。他們認為宇宙的中心是「中心火」,「對地」所處的位置是永遠在中心火與地球的中央、地球永遠只有一面對著中心火,人類居住在它的另一面,所以人們看不見中心火和對地。所有天體都是球形,圍繞圓形軌道勻速運行,太陽和月亮都是由於反射中心火的光才能明亮的。這個模型雖屬荒誕,對後世卻有很大影響。他們還發現,同張力不同長度的琴弦,長度比為整數比時產生諧音,這不僅對物理學是一貢獻,而且使他們對宇宙間數的和諧更加深信不疑。畢達哥拉斯派的醫生阿爾克芒(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5世紀間)發現了視覺神經和歐式管,認識到大腦是感覺和思維的器官,被譽為古希臘醫學之父。
持「四根說」的恩培多克勒開創了宇宙形成的漩渦學說,以後又被持原子論觀點的留基伯所發展。詭辯派學者提出三個數學難題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研究,雖然沒有得到解決,其副產品卻是窮竭法的開端。柏拉圖為尋求思維中的完善美,注意數學的證明方法,將研究數學的方向引入脫離實際的純理論。偏離柏拉圖研究方向的正是他的學生歐多克索(約公元前408——公元前355),他在幾何學上頗有貢獻,在對四邊形面積和曲面體積進行計算中發展了窮竭法,預示了微積分學的萌芽。歐多克索在對天象的精細觀測中提出了宇宙的整體幾何模微積分學的萌芽。歐多克索在對天象的精細觀測中提出了宇宙的整體幾何模型——同心球模型,為解釋行星視運動將其以地球為中心的同心球增加到27個。亞里士多德又發展了幾個模型,將同心球的數目增加到55個。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最博學的人」。他除發展了同心球幾何模型外,還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物理學專著《物理學》。由於歷史的局限,有人說「亞里士多德的教的一切皆偽」,並且成為後來宗教利用的工具,不過他對機械運動的認真推理研究卻是科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生物學方面他採取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他所記載的500種動物中,親手解剖觀察的至少有50種,對動物作了分類,其方法多達8種,其中「級進分類法」注意到等級間的連續性,把整個生物界看成一個延續的系列。以後,被他的學生狄奧弗拉斯特(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6)所繼承。 以植物以基乾和枝條的狀態為標准進行分類。塔里士多德突破了直觀思維的方法,為自然科學從自然哲學中逐漸分化出來做了准備。
亞里士多德之後,古希臘還有很多領域屬於思辨猜測,但在某些領域已進入理論科學的范圍。自然哲學的思辨猜測、邏輯推理得出大量關於自然現象的定性結論,錯誤百出,甚至笑話荒誕,歷史的局限也在所難免,但卻促使人們更加重視理論思維,成為科學發展進程中的必經之路,也是古代科學中一種知識形態,為理論科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歐多克斯(約409-356BC)在柏拉圖關於天體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原則指導下提出了天體的同心球理論。他一共設置了27個同心球:恆星一個,五顆行星每顆四個,太陽和月亮各佔三個。
亞里士多德之後,薩摩斯的阿利斯塔克(公元前310——公元前230)最早提出日心說。他根據三角形測量法測量得日月與地球的距離之比、並根據月食時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以及太陽和月球的視角估計了地球、太陽和月球的大小。他還作出與眾不同的大膽猜想,出現了地球與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最早的太陽中心說,並且認為太陽與恆星是不動的,地球還圍繞自己的軸每天自轉一周。這些觀點已很接近哥白尼的日心說,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符合世俗觀點,又沒有確鑿證據進行論證,這種思想剛一出世,阿利斯塔克本人就受到控告,一種新鮮的思想被認為是瀆神而被扼殺了,雖然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動搖了同心球宇宙模型。阿利斯塔克還根據得到的日、月、地大小和距離數據,提出地球繞著太陽轉動的地動說。對於因此而應該產生的但沒有被觀測到的恆星周年視差,他假定地球軌道半徑與地球到恆星的距離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這一學說富有革命性但缺乏經驗事實的支持。
不久,阿波羅尼烏斯(約公元前262——公元前190)提出了兩個數學發明:偏心圓運動和本輪、均輪模型,為天文學家解決行星視運動問題提供了基礎,本輪和均輪的運動可以從數學上解釋行星的各種運動狀態:留、逆行等。
這一模型被伊巴谷(約公元前190——公元前120)所繼承。這是伊巴谷的本輪一均論模型,即天體都在自己固有的本輪上做了均速圓周運動,本輪的中心又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均論上作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均速圓周運動。模型的本身沒有改變人們的習慣認識,模型有很好地解釋了當時所觀察到的日月距離的變化以及行星的視運動,因此,它很快被人們所接受,而後又被羅馬時代的托勒密(約90—168)繼承和完善。 伊巴谷本人的工作使人信服也是模型易使人們接受的一個原因。伊巴谷工作於羅特斯島天文台35年,日夜進行著天象觀測與精密構思,他所發明的天文儀器和研究方法都高人一等。他最先發現了歲差,測得一回歸年和一朔望月的時間,以及月球半徑和地球半徑之比,月地距離與地球半徑之比。伊巴谷被譽為古希臘成就最大的天文學家。
阿波羅尼烏斯的發明還被喜帕恰斯(約190-127BC)用來描述天文現象,從此希臘天文學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喜帕恰斯在構建日月和行星運動幾何模型時採用了巴比倫幾個世紀以來保存的觀測數據。他的另一項重要發現就是春分點的退行即歲差現象,並提出了太陽運動模型,很好地解決了四季長度不等與勻速圓周運動之間的矛盾。 除天文學之外,希臘人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是驚人的。他們把埃及人和巴比倫人的經驗和智慧提煉和升華為一種新的體系,有了這一體系,後人便不再必須通過經驗而只需通過書本和邏輯就能掌握幾何學了。據說米利都的泰勒斯最先提出和證明直徑等分圓、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等命題,還提出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這在今天都是中學幾何學的內容,但在當時是了不起的科學發現。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證明了勾股定理和發現了根號2。到古希臘後期在科學理論上貢獻最大的應推亞歷山大城的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23—公元前235)和西西里島的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公元前212)。
歐幾里得是希臘數學的集大成者,古希臘數學家,被稱為「幾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提出五大公設,發展歐幾里得幾何,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歐幾里得也寫了一些關於透視、圓錐曲線、球面幾何學及數論的作品,是幾何學的奠基人 。歐幾里得通過早期對柏拉圖數學思想,尤其是幾何學理論系統而周詳的研究,察覺到幾何學理論的發展趨勢,將缺乏系統性的片斷、零碎的知識,缺乏聯系性的公理、證明,缺乏邏輯性的公式和定理進行嚴格的邏輯論證和說明。系統地整理之前的幾何學成果,從10個公設、公理出發,按嚴格的邏輯證明推出467個命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幾何學體系。歐幾里得在 13卷的《幾何原本》中所創立的數學方法,即在定義和公理基礎上的抽象邏輯體系,不僅為幾何學的研究和教學提供了藍本,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它的明晰性和可靠性為後輩科學家所嘆服。這是希臘人對數學發展完全獨創性的貢獻,幾何學從此成為一門科學以及古代最成熟的學科。他的其他著作:《已知數》:指出若幾何難題圖形中的已知元素,內容與《幾何原本》的前四卷有密切關系。《圓形的分割》:論述用直線將已知圖形分為相等的部分或成比例的部分,內容與西羅的作品相似。《反射光學》:論述反射光在數學上的理論,尤其論述形在平面及凹鏡上的圖像。《現象》:是一本關於球面天文學的論文,這本書與奧托呂科斯所寫的作品相似。 《光學》:早期幾何光學著作之一,這本書主要研究透視問題,敘述光的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等。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到過亞歷山大里亞,據說他住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阿基米德把觀察和數學推理、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發現了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給出了求解復盡雜物體重心的方法。他的研究方法已接近現代的研究方法,被譽為「力學之父」。阿基米德流傳於世的數學著作有10餘種,多為希臘文手稿。他是把數學研究與力學研究相結合,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傑出代表。他在力學問題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是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著作有《論杠桿》、《論平板的平衡》、《認重心》、《論浮力》等。傳記作家普魯塔克這樣評論阿基米德的著作:「在整個幾何學上不可能找到更困難更錯綜復雜的問題,也不可能找到更簡單更清晰的解說。」在《論平板的平衡》中,有句著名的話叫做「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該書系統地討論了杠桿原理,揭示了重量、支點和力三者之間的關系,指出了加於杠桿支點兩邊的重量或作用之比等於兩個力臂長度之反比,揭示了理論力學的萌芽。阿基米德利用公設、命題來表述的杠桿原理,其形式與近代理論自然科學頗為相似。在《論浮體》中,他用數學分析方法首先論證了浮力定律,證明了一物體浮在液體之中,其所受浮力等於所排開的液體的重量;沉於液體中時,其所失重量也與所排開的液體重量相等。出現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F表示物體於氣體和液體浮力),使用范圍:氣體和液體。在《論球和圓柱》中,他證明了:(命題13)任一正圓柱(不記上下底)的表面積等於一圓的面積,該圓半徑是圓柱高與底直徑的比例中項;(命題33)任一球面積等於其大圓面積的四倍;(命題34推論)以球的大圓為底以球直徑為高的圓柱,其體積是球體積的3/2。其包括上下底在內的表面積是球面積的3/2。他對這條定理非常喜愛,以致遺言把它刻在墓碑上。
在數學上精心研究了圓周、球體、椎體、著重去探討計算面積、體積的一般方法。他還發明了滑輪起重機、螺旋提水器、模仿日月、行星繞地球運動的水力推動儀器等,所以說他還是一位軍械發明家。阿基米德在科學上取得的成就主要決定於阿基米德的科學研究思想和他建立的一整套研究方法,又使數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得出一般方法。研究力學問題時首先注意實際觀察和實驗,從中得出公理和基本假定,繼而用嚴密的邏輯推理、數學論證去探求其力學原理。數學、力學二者又互相聯系,就像他本人所說,力學研究推進了他的數學研究;從他的力學著作中又能看到數學的分析如何促成他達到理論高度。最早給予力學原理藝術學表達式的也正是阿基米德。這也是他獲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離不開社會時間的條件、社會生產的影響以及阿基米德為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敘拉古城失陷時,他正在專心致志地研究問題,不幸被一羅馬士兵刺死。 希臘醫學中許多知識是直接來自埃及和兩河流域的。符咒和驅邪曾是流行的治療方法。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出現了以行醫為業的醫生,並逐漸形成一些醫學派別。在醫學領域,以醫學兼解剖學家的赫羅菲拉斯(公元前4世紀)為創始人,建立了亞歷山大城的一個醫學派。赫羅菲拉斯較為重視實際經驗,對人體很多器官進行了很好的描述,譬如他接受了阿爾克芒的觀點,批判了亞里士多德吧心臟看作思維器官的說法。他是第一個區分動脈和靜動脈的人。接著,埃拉西斯特拉塔(約公元前304—公元前250)考察了人體中動脈和靜動脈的分布以及大腦的功能,第一個將生理學作為獨立學科加以研究。他還提出所謂的「靈氣」學說,認為空氣被人吸進肺部之後進入心臟變為「活力靈氣」,再通過動脈流向全身,「活力靈氣」的一部分流入人腦變為「靈魂靈氣」,再通過神經動脈流向全身。 歐德謨(公元前3世紀)研究面更廣,通過解剖研究骨骼、神經、胰腺、甚至胚胎。這個學派為歐洲的醫學奠定了基礎。
希波克拉底被認為是古希臘的醫學之父,有全集59篇,集古希臘醫學之大成。該派的理論和醫術走在了現代以前任何時代的見解前面。希波克拉底認為疾病是人體的自然過程,主張用觀察和實驗方法研究疾病並創立了「四體液說」,認為人體由血液、粘液、黃膽和黑膽四種體液組成,這四種體液的不同配合使人們有不同的體質。他把疾病看作是發展著的現象,認為醫師所應醫治的不僅是病而是病人;從而改變了當時醫學中以巫術和宗教為根據的觀念。主張在治療上注意病人的個性特徵、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對患病的影響。重視衛生飲食療法,但也不忽視葯物治療,尤其注意對症治療和預防。他對骨骼、關節、肌肉等都很有研究。
在生物學領域,阿那克西曼德曾想像人是由魚變來的,因為人的胚胎很像魚。亞里士多德採用的解剖和觀察法在生物學史上是首創的。狄奧弗拉斯特(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6)繼承和補充了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的工作。
地理學在古希臘後期主要是亞歷山大城圖書館館長埃拉托色尼(約公元前273—公元前192)的工作了。他著有《對地球大小的修正》和《地理論述》,記載了許多地方的地形、氣候和礦產,記載了地球周長,其值與今天測得的赤道周長僅差385.13千米。他用巧妙的辦法確定了地球上山川的位置,繪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經緯網格表示的地圖。
在物理學領域,泰勒斯認為磁石吸鐵,磁石有靈魂。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分別對風和虹的形成作了大致正確的說明。恩培多克勒也正確地認為,聽覺是聲音造成的,聲音是空氣振動造成的。畢達哥拉斯派研究了弦的長度和音律的關系。埃利亞的芝諾提出四大悖論。亞里士多德寫了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學》專著,他研究的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現象。 羅馬的文明實際上是希臘文明的繼續。羅馬位於義大利半島,由於擴張的結果,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公元1世紀—公元2世紀為其鼎盛時期,自公元3世紀走向衰落。
古羅馬在理論科學上與古希臘相比,不僅僅是遜色的問題,而是一大倒退,這與羅馬時代的社會及思想局限分不開。羅馬本身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軍事帝國,長期的軍事行動使之著重於軍事掠奪,即使在帝國建立初期的穩定時期也只是在掠奪的基礎上追求奢侈豪華的生活,從表面上顯示自己的權威,絲毫不存在繼承和發展希臘科學成就的思想,因而,第一次戰爭就焚毀亞歷山大城珍藏的手稿50萬份;以後為鎮壓不信仰基督教的異端又焚毀書稿30萬份。他們認為古希臘的數學僅僅是一種「方術」,扼殺了剛剛踏入門檻的數學推理,還有奴隸本身所決定的權力日益集中,貧富分化加劇,是科學發展失去動力。因此,古羅馬盛期的繁榮只是重實際輕理論的暫時現象。古希臘科學在古羅馬時期走向衰落,但在天文學和醫學仍有重要進展。托勒密的《至大論》集古代天文學之大成,運用數學模型方法建立了地心說體系。蓋倫醫生提出了「靈氣論」學說。托勒密地心說和蓋倫醫學統治西方科學長達1500年之久。
托勒密(約100-170AD)繼伊巴谷之後進行了細致的天文觀測,更完善了宇宙幾何模式本輪一均輪體系。他將天體運行的圓形軌道增加到80個,使其與觀測結果更好的相符。雖然他已認為這樣龐大復雜的系統沒有客觀實在性,只有數學上處理的意義,但因擺脫不了舊軌,他還是奴隸不懈地進行研究,得出比較滿意的結果,最後著成《至大論》一書,其影響延至16世紀哥白尼心體系建立之後。
自然學家普林尼(23-79)同時也是醫葯網路學家,記錄了包括從蔬菜到動物、礦物製成的葯品,提供了那個年代的公共衛生方面的資料,匯集成為《自然史》。公元一世紀塞爾蘇斯的網路全書中的醫學部分被保存下來,他深信希波克拉底的病理學觀點,並有所進步。詳細敘述了對外傷、骨折的治療,總結了炎症的四個主要症狀:紅、腫、熱、痛。
蓋倫(129-199)生於小亞細亞愛琴海邊一個建築師家庭,早年跟隨當地柏拉圖學派的學者學習,十七歲時跟隨一位精通解剖學的醫生學習醫學知識,是古羅馬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被認為是僅次於希波克拉底的第二個醫學權威。蓋倫是最著名的醫生和解剖學家。一生專心致力於醫療實踐解剖研究(羅馬人統治時期嚴禁人體解剖,蓋倫通過解剖動物來了解人體)、寫作和各類學術活動。一生寫了131部著作,其中《論解剖過程》、《論身體各部器官功能》兩書闡述了他自己在人體解剖生理上的許多發現。

值得指出,古希臘哲學的影響形成了古羅馬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兩大派別。以盧克萊修(約公元前99—公元前55)為代表的唯物主義派別繼承和完善了伊壁鳩魯的原子論思想;唯心主義學派繼承了斯多葛派的泛神論和柏拉圖的靈魂轉世說,二者的結合成為古羅馬煉金術的思想基礎,使煉金術在古羅馬流行300年,雖屬荒唐,但為化學科學的起源積累了知識。總的來看,古羅馬時代理論科學的主流沒有什麼大的建樹,只是古希臘部分理論科學的系統和完善。

9. 古希臘人發明了什麼對世界有影響的東西

愛琴海是古希臘文明的搖籃,古代希臘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曾經在科技、數回學、醫學、答哲學、文學、戲劇、雕塑、繪畫、建築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成為後代歐洲文明發展的源頭.希臘文明對我們如今的社會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如果沒有希臘文明,就幾乎沒有我們今天現代社會的一切.現代的許多科學學科、技術發明以及民主制度,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產生出了其雛形.古希臘文明更是直接催生了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導致近代科學的產生、民主制度的萌芽.這是希臘文明對整個人類世界做出的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貢獻

10. 古希臘科技之神

阿基米德是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回學家,靜態力答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與浮力定律,利用浮力定律發明了螺旋式水車,被後世科學家們譽為「科學之神」.「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是阿基米德杠桿原理的誇張說法.
故選A.

閱讀全文

與古希臘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