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動力沖浪板的介紹
沖浪(surfing)是以海浪為動力,利用自身的高超技巧和平衡能力,搏擊海浪的一項運動。運動員站立在沖浪板上,或利用腹板、跪板、充氣的橡皮墊、劃艇、皮艇等駕馭海浪的一項水上運動。不論採用哪種器材,運動員都要有很高的技巧和平衡能力,同時要善於在風浪中長距離游泳。
㈡ 沖浪運動是誰發明的
沖浪運動是古波利尼西亞人發明的一項運動。
沒有記載古波利尼西亞人何時開始從事這種沖浪活動,但是十五世紀時的夏威夷詩歌就已有沖浪的記載。而夏威夷沖浪文化最遠可追溯到公元五百年至八百年間,居住在馬貴新群島的馬貴斯土著就仰賴星座方位,航行至二千哩外的夏威夷,並在大島上的南點附近登陸,並且定居下來。十三世紀左右,波里尼西亞的社會群島或大溪地島,土著們駕著雙體獨木舟,航行到千哩外的夏威夷群島,並且征服了早期定居的馬貴斯人。
英國探險家詹姆士·庫克船長在公元1768年至1771年,受命英國海軍總部和皇家學會,首次航行至南太平洋,並於1769年時發現大溪地。1777年12月再次登陸大溪地時,看到大溪地土人在馬他瓦伊角劃著一艘裝有舷外支架的獨木舟沖進高卷的海浪中,並在航海日誌寫下:「我不得不說,這個人被海浪急速推動滑行時,他的確感受到至高的樂趣。」
公元1778年,庫克船長所指揮的英國皇家「決心號」與「發現號」發現了夏威夷,並在考艾島的Waimea海灘登陸。稍後,庫克船長和副手詹姆斯·金恩看到夏威夷人乘著一塊長短不一的木板,在海浪上賓士,感到無比驚異。「決心號」軍艦的副長金恩形容夏威夷沖浪時說:「他們在表演那些困難而危險的動作時,那種勇敢而嫻熟的技巧,的確令人嘆為觀止。」
十七世紀中,卡拉尼摩庫酋長時期,版畫家培理恩的作品中就出現目前所知最早的沖浪板資料。公元1873年,法國藝術家E.Riou就描繪夏威夷海邊沖浪的婦女為雕刻作品。
在夏威夷古老的贊美詩中已記載了威基基五個優良的沖浪地點艾瓦希、卡雷豪威希、卡布亞、卡布尼、眉希瓦,而當時使用的沖浪板是十八呎長,叫作歐羅,是用柯亞或威利威利的樹干製成。
㈢ 沖浪板是根據哪個動物的啟示發明的
利步沖浪板(Malibu,編者注:一種輕型的沖浪板,9~10英尺長,圓頭方尾,底部凸出)正是源於西蒙斯的這些發明...
㈣ 誰知道動力沖浪板
去淘寶~
㈤ 朱鄂平發明的動力沖浪板多少錢一台
你說的是江蘇那個哥們嗎?他發明的國產動力沖浪板2W2一台。 不過動力實在是小 50cc的排氣量 跑不動啊。 外國進口機器:泛海動力沖浪板 3.5W一台 330cc 時速 55公里 . 找了下網址:www.qdfanhaidongli.com 答案應該會讓你滿意。
㈥ 沖浪板的發展歷史
早在1778年,英國探險家J.庫克船長在夏威夷群島就曾見過當地居民有這種活動。1908年後沖浪運動傳到歐美一些國家。1960年後傳到亞洲。近一、二十年沖浪運動有較大發展,北美洲、秘魯、夏威夷、南非和澳大利亞東部海濱都曾舉行過大型的沖浪運動比賽。沖浪運動以浪為動力,要在有風浪的海濱進行。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最低不少於30厘米。夏威夷群島常年有適合於沖浪運動的海浪,特別是冬天或春天都有從北太平洋涌來的海浪,浪高達 4米,可以使運動員滑行800米以上。因此夏威夷群島一直是世界沖浪運動中心。最初使用的沖浪板長5米左右,重50~60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泡沫塑料板,板的形狀也有改進。現在用的沖浪板長1.5~2.7米、寬約60厘米、厚7~10厘米,板輕而平,前後兩端稍窄小,後下方有一起穩定作用的尾鰭。為了增加摩擦力,在板面上還塗有一種蠟質的外膜。全部沖浪板的重量只有11~26公斤。
座頭鯨翅膀前側有一些波紋結構,這幫助這種龐然大物更加優雅流暢地在水流中前行。這種結構能夠幫助減少阻力,並幫助座頭鯨「抓住」水流,從而確保它盡管擁有巨大身軀,仍能敏捷行動。受此啟發,沖浪板生產商「流體地球」(Fluid Earth)生產了擁有波紋狀前端的特質沖浪板.
㈦ 動力沖浪板的動力沖浪板介紹
動力沖浪板《Dynamic surfboard》,約2.5米長、0.6米寬的沖浪板整體呈流線型,重約70-90公斤不等。動力沖浪板由新型復合材料製作而成,時速可達55公里,船體裝有的操縱手柄,電子打火開關按鈕以及油門控制器,在沖浪板底部配有330CC單缸水冷二沖程發動機和噴泵系統,是專門為動力沖浪板量身設計的。
㈧ 動力沖浪板的沖浪板介紹
沖浪運動是運動員先俯卧或跪在沖浪板上,用手劃到有適宜海浪的地方作起點。當海浪推動沖浪板滑動時,運動員使沖浪板保持在浪峰的前面站起身體,兩腿前後自然開立(通常是平衡腿在前,控制腿在後),兩膝微屈,隨波逐浪,快速滑行。
㈨ 帆板運動是誰發明的
帆板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沖浪勝地夏威夷群島,1965年美國人紐曼在《流行科學》雜志著文《航行的滑板——一種新興刺激的高速水上運動》,介紹在沖浪板上裝置帆具,藉助風力推動行駛。文中所介紹的帆板要求人背向帆操作。因為這種操作不符合人體解剖學的規律,難以駕駛,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興趣。
196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馬里納德海港出現一種加長沖浪板,上面裝有能轉動的桅桿,受到青少年的青睞。後逐漸形成一種體育運動,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1970年1月,馬裡布帆船俱樂部舉行了帆板冬季邀請賽,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帆板比賽。1974年舉行首屆世界帆板錦標賽。1984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帆板起源於六十年代末世界沖浪勝地夏威夷群島,1970年6月由美國一位沖浪愛好者電腦技師修萬斯設計製造出世界第一條帶有萬向節的帆板,並獲專利權,此後在當地很快興起帆板熱,不久便流傳到歐洲、大洋洲和東南亞一帶,現在全球性的帆板熱方興未艾。
首屆世界帆板錦標賽於1974年舉行,現世界性的國際帆板協會每年舉行多次國際比賽,1981年帆板作為帆船的一個級別被接納為奧運會大家庭的一員,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第一次把帆板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現在所有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如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都有帆板比賽,每年世界各地還舉行經常性的職業選手系列賽。
㈩ 我愛發明動力沖浪板
想法不錯,看一下別人做好的電動沖浪板,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