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防風眼鏡的發明

防風眼鏡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5 03:46:10

Ⅰ 人類發明電腦護目鏡的原因

保護眼睛。電腦屏幕尤其是早期的電腦屏幕帶有輻射,看時間長了引起眼部疲勞不適等症狀,所以才有人發明護目鏡

Ⅱ 還有人有防風眼鏡嗎

專家介紹,質地優良的鏡片,應具備以下特點:無波紋、無瑕疵,配戴眼睛不會感到疲勞。街邊小攤,小販的眼鏡片,大多是塑料鏡片,較玻璃鏡片是易產生劃痕,最好不用。加之有些太陽鏡的鏡片沒有磨平,消費者戴上之後,會產生看物不清晰、物品變形,引起視疲勞等現象。時間一長,不僅會影響眼睛視力,還可能染上白內障等病。
消費者最好到正規的有保障的眼鏡店中購買太陽鏡,並且留意產品合格證、生產廠家和售後服務。在挑選太陽鏡時關鍵看鏡片是否平。檢測方法很簡單,只需手拿太陽鏡,放在一尺之外,透過鏡片觀察對面物品,隨著眼鏡的垂直水平移動,如果物品不扭曲,鏡片就是平的,反之則不平,不平的眼鏡會使人產生頭昏、難受的症狀。另外,建議消費者在挑選鏡片時盡量選用灰色、茶色、綠色,因為這幾色鏡片遮光效果好。
此外,還要檢查鏡框兩臂寬度會不會妨礙側向視野。優秀質地的合成樹脂框,通常寬度不妨礙側面視野,看著清楚,戴著舒適。

正確選用太陽鏡,有利於眼睛健康
一、選購常識
根據各自的喜好和不同的用途來選擇太陽鏡,但最根本的是要從保障配戴者的安全及視力不受到損傷的基本原則出發。減少強光刺激、視物清晰不變形、防紫外、對顏色識別不失真、准確辨識交通訊號,應該是太陽鏡的基本功能。若上述功能有缺陷,輕則起不到太陽鏡的作用,重則會產生頭暈、眼睛酸脹等不適應症狀,所以在選擇太陽鏡時,不能只注重款式,而忽視其內在質量。
消費者在選購太陽鏡時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自己選購太陽鏡的目的
目前在市場銷售的太陽鏡主要有二種類別,一類是「遮陽鏡」,人在陽光下通常要靠調節瞳孔大小來調節光通量,當光線強度超過人眼調節能力,就會對人眼造成傷害。遮陽鏡能起到遮擋陽光的作用,以減輕因眼睛過度調節造成的疲勞或由強光刺激造成的傷害;另一類是「淺色太陽鏡」,也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品種,主要起到裝飾作用,當陽光不強烈的時候也可使用。淺色太陽鏡由於其色彩鮮艷、豐富,款式新穎、多樣,受到了年輕人的寵愛。對於這一類產品,如果沒有科學的理解,會給使用者帶來不利的影響。比如,長期配戴某些色彩的眼鏡會導致人眼疲勞,如果配戴者誤把這類眼鏡也當遮陽鏡用,不但起不到遮陽的效果,還可能損傷人的眼睛。
我們要選購太陽鏡,首先要確定自己選購的目的是為遮陽、還是為了搭配服飾、起裝飾作用?除了遮陽以外,是否還有防紫外功能方面的要求?對鏡片的安全性能有無特殊要求?只有明確這些目的,再結合款式和戴在本人臉部的實際效果,才能購買一副合適的太陽鏡。
2、學會看懂產品標識
一副符合我國現行標準的太陽鏡,並不一定具有防紫外或抗沖擊等附加的防護性能。只有當產品上有明示性能時,才會對這些指標進行考核。
a) 有關防紫外功能的標識
紫外線是指波長在200nm~380nm之間的太陽光線,包括三類:UVA波段為315nm~380nm,UVB波段為280nm~315nm,UVC波段為200nm~280nm。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光線(290nm~2000nm)中紫外線約佔13%,其中UVA佔97%,UVB佔3%,UVC接近於0。紫外線對人眼的損傷主要決定於紫外線的波長、輻射時間和輻射強度以及人眼自身防衛機制的強弱,角膜、晶狀體是最常受到紫外線損害的眼部組織,日光性角膜炎和角膜內皮損傷、日光性白內障是與之最相關的眼部疾病。為了保護眼睛的健康,可以選擇具有防紫外功能的太陽鏡,盡量消除380nm以下的紫外線。選購時應特別注意玻璃鏡片的防紫外功能,從抽查統計情況來看,玻璃片很難完全達到防紫外的要求。
b) 有關安全性能的標識
具有安全防護性能的太陽鏡,其鏡片採用諸如PC片等抗沖擊的材料製作,在標簽和說明書上往往會標上「有抗沖擊性能」、「通過美國FDA認證」 、「符合歐美最高標准」等等,如果產品能達到標識上的要求,對於摩托車手、駕駛員等對安全性能有特殊要求的消費者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應索取完整的包裝,並將其保存好,這些是製造廠對產品性能的承諾。或讓商家將這些附加的防護功能註明在發票上,一旦發生糾紛,就不至於因缺乏證據而被動。
c) 鏡片顏色深淺要符合使用目的
鏡片顏色深淺的選擇,應視所需活動的場所而定,針對不同的光源和場合,鏡片的顏色會影響遮光效果。要使太陽鏡能有效遮擋夏季強光,眼鏡的顏色應有足夠的深度,但騎車或駕車者,不要選擇顏色太深的鏡片。
二、鑒別常識
消費者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來簡單地辨別一下鏡片的內在質量:
1、鏡片的度數應滿足對平光鏡片的要求,並且不應有影響視力的光學疵病。簡便的鑒別方法為,可將太陽鏡置於眼前,透過鏡片觀察遠處目標,如窗框或門框等,再將眼鏡上下前後移動,目標不應有擺動及波浪形變形。也可以在日光燈下觀察太陽鏡鏡片表面的燈管影像,移動太陽鏡使燈管影像出現在鏡片的不同部位,燈管影像不變形為最佳,目前市場上的偏光太陽鏡,大部分是使用厚度為0.7mm的樹脂偏光鏡片,由於鏡片薄,在裝配中很容易產生變形,選購時應特別注意。
2、鏡片的顏色不能偏,應使周圍環境的顏色不失真。在沒有配戴太陽鏡前,先觀察紅、綠、黃等顏色的物體,然後戴上太陽鏡,觀察同樣的物體,兩次觀察的顏色不能偏色,否則會降低識別交通信號燈的能力。對於鏡片為彩色的太陽鏡特別應注意此項的鑒別。
三、使用常識
太陽鏡配戴不當易患眼疾,陰天和在室內沒有必要戴太陽鏡。有些人不分場合,不論太陽光強弱,甚至在黃昏、傍晚以及在看電影、電視時也戴著太陽鏡,這必然會加重眼睛調節的負擔,引起眼肌緊張和疲勞,使視力減退、視物模糊,嚴重時會出現頭暈眼花、不能久視等症狀。對於視覺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的嬰兒、兒童等不宜配戴太陽鏡。
除了玻璃片的太陽鏡外,其它的太陽鏡鏡片材料耐磨性不高,使用者應經常注意太陽鏡的表面情況,當磨損影響清晰度時,應及時更換。

Ⅲ 護目鏡的製造材料

這種鏡片在製造時,在一般光學玻璃配方中再加入了一部分金屬氧化物,如鐵、鑽、鉻、鍶、鎳、錳以及一些稀土金屬氧化物如和釹等。這些金屬氧化物能使玻璃對光線中某種波段的電磁波作選擇性吸收,如鈰和鐵的氧化物能大量吸收紫外線。採用這種玻璃鏡片可以減少某些波長通過鏡片的量,減輕或防止對眼造成傷害。不同顏色的防護鏡片可以吸收不同顏色為主的光線。 這種眼鏡分兩大類,一為吸收式,一為反射式,前者用得最多.
鏡片毛片一般均為圓形,規格以其直徑表示,單位為mm,有φ48、φ50、φ52、φ56、φ60、φ65、φ70等。最常用的為φ56、φ60、φ65三種規格。由於大鏡框的流行,使φ70等大尺寸鏡片的使用有所增加。

Ⅳ 電腦護目鏡是誰發明的

13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

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

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最早發明了近視眼鏡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

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向左轉|向右轉

1268年,羅吉爾·培根最早記錄了用於光學目的的透鏡。

然而,與此同時,將透鏡裝入框中的放大透鏡用於閱讀已經在歐洲和中國出現了。

關於眼鏡是從歐洲傳入中國還是中國傳入歐洲一直存在著爭論。

在歐洲,最早的眼鏡出現在義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鏡的畫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於1352年繪制的,

宋朝之前中國已經出現眼鏡雛形。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

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

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

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4)防風眼鏡的發明擴展閱讀: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

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中國的姑蘇(蘇州)是我國眼鏡的發源地,蘇州生產眼鏡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對我國的眼鏡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明代崇禎初年(西元1628年)、蘇州眼鏡史上山現了一位傑出的技師,名叫孫雲球,字文玉,又字泗濱,原籍吳江。他從小勤奮好學,當時他看到視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單照」鏡之類又使用不方便。於是他就精心研製一種可常架在眼鏡上的鏡片。

他經過反復多次試驗,利用機械原理發明創造了鏡片研磨機器—牽陀車。這種牽陀車,就是所謂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腳踏轉動,採用礦石砂、白泥、磚灰等作研磨劑或拋光材料,把鏡片磨成凸凹透鏡,以適應眼屈光的需要,最後終於掌握了磨片技術。

用天然水晶石磨製出鏡片。同時他又掌握了「對光」(驗光)的技術,按照人的年齡和不同的視力研製出老花、近視、遠視等品種以及各種光度的鏡片,並編制了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方法用以驗目配境。

這樣就可以隨目配鏡,效果絲毫不差,戴在臉上也比較方便舒適,以適應各人視力的需要,這是我國自主驗光配鏡的開始。

鏡架文化也是體現在材料質量的高低,鏡架外形、顏色、裝飾的精美程度,以及圖文含義等方面。古代的鏡架上往往刻有福、祿、壽、財等花紋圖案,體現著「福在眼前」、「福壽雙全」、「官運亨通」、「四季發財」等價值內涵。

同時,梁架上往往還雕刻著店名、字型大小、人名、含金量等。依社會地位和身份的不同,帝王、達官貴人所用鏡架多用金、銀、玳瑁、象牙等貴重材料,而普通百姓所用眼鏡多用銅、鐵、鋼、木等材料。

眼鏡的梁架圖案,由最初的拱橋形、門字形、城門洞形、弧形,逐漸過渡到一字形、竹節形、上下翻梁形等;梁卡、邊卡、由雲紋形、貓頭形、虎頭形過渡到鷹頭形、二點形、梅花點形等形狀。

現代鏡架在古代鏡架文化在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從設計到裝飾,花紋圖案以及色彩上,都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體現了新的價值觀和美學觀。

從鏡片的功能上講,它具有調節進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視力,保護眼睛安全和臨床治療眼病的作用。對屈光異常引起的兒童斜視和伴有頭痛的屈光異常患者,配戴眼鏡後均可治療。

而眼鏡架的功能,除其為鏡片配套構成眼鏡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還具有美容、裝飾性。現代流行者強調,眼鏡要有與時代人的面部化妝及服飾的和諧,反映社會階層高、學問高雅、時尚等等象徵。

隨著社會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視力保健工作的開展,眼鏡在人們生活領域中將要發揮重要作用。」專家說,摘鏡對不少人來說也算是「剛需」,所以他們不會因為某些言論就徹底放棄手術,相反,會花更多精力去考察,去尋找解決辦法。

27歲的孫先生打算過完年回南京把手術做了,但蔡瑞芳「封刀」的消息就給他當頭一棒,孫先生一直關注事情的發展,直到後來蔡瑞芳自己出來解釋「被誤解了,不繼續做LASIK並不是因為認為LASIK有潛在危險或是有問題,而是有其他的考量。

LASIK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近視手術,能夠非常精確地矯正近視者的度數,孫先生更堅定自己要手術的決心。

Ⅳ 眼鏡架發展歷史

眼鏡是以矯正視力或保護眼睛而製作的簡單光學器件。由鏡片和鏡架組成。矯正視力用的眼鏡有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老花眼鏡以及散光眼鏡四種。保護眼睛用的眼鏡有防護鏡、防風鏡和太陽鏡等。

眼鏡即是保護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種美容的裝飾品。從鏡片的功能上講,它具有調節進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視力,保護眼睛安全和臨床治療眼病的作用,對屈光異常引起的兒童斜視和伴有頭疼的屈光異常患者,配戴眼鏡後均可治療。而眼鏡架的功能,除其為鏡片配套構成眼鏡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還具有美容、裝飾性。現代流行者強調,眼鏡要有與時代人的面部化妝及服飾的和諧,反應社會階層高超、學問高雅、時尚等等象徵。

隨著社會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視力保健工作的開展,眼鏡在人們生活領域中將要發揮重要作用。

【培根與眼鏡】

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眼鏡的起源和發展】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這項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以免受頻繁換兩副眼鏡的折磨。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盡管眼鏡發明誰為先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系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製,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鏡的深淺標度,是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的,這在清史料筆記李光庭所著的《鄉言解頤》中有記載。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Ⅵ 平光眼鏡和平光電腦護目鏡是誰發明的

關注
眼鏡是由誰先發明的,是由歐洲傳入中國還是由中國傳入歐洲?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是從中國傳到外國的,在中國眼鏡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它的發展變遷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古文化遺產之一。

關於透鏡和眼鏡的歷史,我們可以從戰國時期,墨子l5卷中已經記載墨子很多有關光和對平面錘、凸面鏡和凹面鏡的論達。東漢時期大科學家張衡發現了月亮的盈虧和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藉助透鏡。
中國最古老的眼鏡是用水晶製成的,做成圓形單片鏡,最初這種水晶片不是用來矯正視力的,而是用來治療「去赤眼」即紅眼睛病的,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有水晶的醫療作用「去赤眼」。在古時候中國人都在拚命的讀書,「家無讀書郎,功名何處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有讀書去趕考才有出人頭地,才有出路,才能讀書當官。由是就挑燈夜讀,鑿壁偷光等等手段都來了,這股拚命勁就像現在參加高考一樣。讀書讀的眼睛都紅了,視物也不清晰了,於是家長著急了,家庭條件差點的用冷水洗洗眼睛去去火氣,家庭條件富裕點的就去珠寶店,訂制二片水晶片去去心火醫醫紅眼病。珠寶店的伙計天天被東家(老闆)呼來呼去的使喚,心裡挺煩,工作起來有抵觸情緒,一不小心把平面水晶片平磨成凹面水晶片。讀書郎來取水晶片,往眼上一貼涼悠悠的眼睛挺舒服的,往遠處一看,咦,眼睛視物不迷糊了,遠處物境也清晰了,這樣第一副近視鏡就這樣在無意中誕生了。

Ⅶ 眼鏡的歷史

【簡介】

眼鏡是以矯正視力或保護眼睛而製作的簡單光學器件。由鏡片和鏡架組成。矯正視力用的眼鏡有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老花眼鏡以及散光眼鏡四種。保護眼睛用的眼鏡有防護鏡、防風鏡和太陽鏡等。

眼鏡即是保護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種美容的裝飾品。從鏡片的功能上講,它具有調節進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視力,保護眼睛安全和臨床治療眼病的作用,對屈光異常引起的兒童斜視和伴有頭疼的屈光異常患者,配戴眼鏡後均可治療。而眼鏡架的功能,除其為鏡片配套構成眼鏡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還具有美容、裝飾性。現代流行者強調,眼鏡要有與時代人的面部化妝及服飾的和諧,反應社會階層高超、學問高雅、時尚等等象徵。

隨著社會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視力保健工作的開展,眼鏡在人們生活領域中將要發揮重要作用。

【培根與眼鏡】

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眼鏡的起源和發展】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這項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以免受頻繁換兩副眼鏡的折磨。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盡管眼鏡發明誰為先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系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製,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鏡的深淺標度,是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的,這在清史料筆記李光庭所著的《鄉言解頤》中有記載。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Ⅷ 眼鏡的起源

眼鏡的雛形始於東漢水晶凸面鏡,江蘇揚州憎泉山的劉荊墓里,出土了一隻小巧玲瓏的水晶放大鏡。它是水晶凸面鏡,圓形,並鑲嵌在一個指環形的金圈裡,它能使物體放大五倍。

劉荊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由此可見早在東漢初年,中國的造鏡技術和工藝就已經十分高超了。這為眼鏡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南宋時期,管監獄的小吏史沆,首先發明了成形眼鏡。外形是一個橢圓形的透鏡,材料是岩石晶體、玫瑰色石英、黃色的玉石和紫晶之類。

義大利的馬可·波羅是13世紀末來到中國的。後來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

由此可知,在中國的元朝初年,眼鏡就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他於1295年才返回自己的國家,而他的父親尼克羅·波羅、叔父馬菲歐·波羅卻早在1269年之前就來到中國做貿易。他的父親和叔父早在那時就已經把這種東西帶回了義大利。

(8)防風眼鏡的發明擴展閱讀

眼鏡的作用

1、戴眼鏡可以矯正視力

近視眼因為遠方的光線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造成視遠物不清楚,而配戴了近視鏡後,就可以獲得清晰的物像,從而使視力得以矯正。

2、戴眼鏡可以減輕視疲勞

近視而不戴鏡,必然導致眼鏡極易疲勞,其結果只能是促使度數日益加深。正常戴鏡後,視疲勞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3、戴眼鏡可以預防治療眼外斜

近視眼視近時,眼的調節作用減弱,時間一長眼外直肌作用超過內直肌,就會引起眼位外斜。當然,近視伴外斜,仍可通過近視鏡矯正。

Ⅸ 關於防風眼鏡的選擇

  很多騎車的朋友,光線充足的時候可配戴太陽鏡防止沙塵,但是陰天起風沙的時候配戴太陽鏡會影響能見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無色透明的防風眼鏡成為了陰天起風沙時候的首選眼鏡。但市場上的防風眼鏡質量參差不齊,如何選擇防風眼鏡成了我們關注的話題。下面就讓小編為您支招,教您如何選擇防風眼鏡。
 

  1、 選擇防風鏡鏡片材質
 

  一般選購一副防風鏡至少要100元或以上,市場很多30元、40元的產品都是採用塑料鏡片製成,故售價低廉。但是長期配戴塑料鏡片,對眼鏡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塑料的氣味容易刺激眼角膜,從而引發流淚、紅痛、急性充血等症狀。合格的防風眼鏡的鏡片應該採用的鏡片為PC宇宙片,具有抗沖擊性強,輕薄,韌性好等特點。如發生意外,不易呈尖銳狀碎裂,可有效的保護使用者的眼鏡。也有用光學CR-39材料製成的,優點是光學性遠遠高於PC宇宙鏡片,但耐沖擊性不強,考慮到使用者的針對人群,還是PC鏡片在此領域更勝一籌。
 

  2、 防風鏡密封膠圈的選擇
 

  一副好的防風鏡都是採用硅膠材質製成的密封膠圈,不但能更親近人體皮膚,還可有效的防止沙塵透過縫隙進入眼內,配戴舒適。現市場上多數產品都採用硅膠材質製成,造價低廉防風鏡的產品採用的是塑料,容易氧化、變硬,不能牢固的貼合皮膚並造成壓痕。長期配戴容易磨損皮膚。
 

  3.防風鏡鏡框選擇
 

  防風鏡整體材質盡量選擇樹脂或TR-90的,盡量避免選擇金屬的,如果行車發生撞擊容易造成對面部的傷害。鏡框的固定方式以松緊帶為佳。

Ⅹ 問兩個驚天動地的問題:1、眼鏡發明之前,眼鏡蛇叫什麼呢 2、世界上第一個知道牛奶可以喝的人,到底對牛

1鏡還沒有發明之前人類還不知道有這一類生物,在發明了眼鏡之後,才根據眼鏡叫這類生物眼鏡蛇,。
2擠、牛、奶

閱讀全文

與防風眼鏡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