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發明故事的讀後感100子
[《100個發明故事》讀後感(蔡曉晴)]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100個發明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徐麗紅等,《100個發明故事》讀後感(蔡曉晴)。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些發明家經過探索,艱苦,辛勤的勞動。發明家們面對了許許多多的失敗,可他(她)們並沒有放棄,而是不斷的嘗試和實驗,最終發明他們發明了一些別人意想不到的作品,發明家們也變得著名。
讀了《100個發明故事》這本書,我知道了這些發明是離不開發明家的靈感、艱苦的探索和辛勤的勞動。他們發明的作品的經歷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再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讀後感《《100個發明故事》讀後感(蔡曉晴)》。」
這些故事告訴了我發明家發明出的作品是經過他們勇於嘗試才發明出來的,並且還要有耐心,不然是不能發明出別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我要學習發明家勇於嘗試的精神和耐心。如果,沒有麻醉葯和人工心肺機等,許多人只能讓可怕的疾病奪去寶貴的生命等,我們應該謝謝這些偉大的發明家。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發明一些作品來幫助受苦受難的人。
〔《100個發明故事》讀後感(蔡曉晴)〕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❷ 《中國古代發明》的讀書筆記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造紙法 紙是很普通的東西,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我們讀書、看報、寫信、繪畫、記筆記、寫文章,那一件也離不開紙。 有了紙,人類的各種知識才能保存下來,才能傳播開去。有了紙,人類的文化科學事業才能迅速地向前發展。可以這樣說,紙是人類文明的標志。 為了滿足人民的需要,我國在解放後開辦了很多造紙廠,用機器大量製造各種各樣的紙張,供我們使用。在許多少年朋友看來,紙好像沒有什麼希奇。 可是你知道嗎,人類的文化史,有漫長的一個時期不是寫在紙上,因為那時候人們不會造紙。造紙的方法是我們祖先經過長期的努力,花了無數的心血才發明出來的。 紙的發明,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重大貢獻。 「龍骨」的故事 在紙產生以前,人類早就會寫字了。據歷史學家的研究,我國的文字起原於六千年前。 在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東郊,有個半坡村。六千年前,有一個原始氏族公社在這里生活。一九五四年,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半坡村氏族公社的遺址,挖出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陶器。那些陶器上,除了刻有花紋,還刻著簡單的符號。歷史學家們認為,這些符號具有文字的性質,可以說是已經發現的我國最早的文字。 可見在紙發明之前,我國的文字已經有了很長的 西安半坡村出土陶器上刻劃的符號歷史。到了青銅時代,我們的祖先還把文字鑄在或者刻在青銅器上。有些商代和周代的青銅器一直保存到現在,上面的文字記載了當時的一些歷史事件和社會狀況。 除了青銅器,我們的祖先還把文字寫在什麼上面呢?這里,我們先講一個「龍骨」的故事。 清朝光緒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有一個人叫王懿榮,喜歡收集和研究古代的文物。有一天,他生了病,醫生給他開了一張葯方,葯方上有一味葯,叫「龍骨」。所謂龍骨,實際上是古代動物的骨骼或者骨胳化石。 葯買了回來,王懿榮打開一看,發現有的「龍骨」上刻著很多古代的文字。他感到非常奇怪,就花工夫搜集這種刻有古代文字的「龍骨」。後來又有一些學者對這種「龍骨」發生了興趣,他們經過搜集研究,方才知道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龍骨」,是一種珍貴的古代文物——殷商[Yī nshāng]時代留下來的甲骨,離開現在已經有三千多年了。 甲骨是什麼東西呢? gǔ 甲就是烏龜的腹甲;骨就是獸骨,主要是牛的胛骨[jiǎ ]。甲骨上刻的是當時的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刻在甲骨上面,所以稱做甲骨文。 這片「龍骨」,實際上是刻著卜辭的龜甲 這些帶字的甲骨,最初是在河南安陽發現的。安陽是殷商後期的京城。當地的農民在地里挖到了這些東西,就當做「龍骨」,賣給了葯店。 這就是「龍骨」的來歷。 最初出土的甲骨並不很多,後來考古學家確定它是研究殷商歷史的珍貴資料,就在安陽等地大規模發掘。幾十年來,刻有文字的甲骨,已經發現約十餘萬片。 那麼,當時的人為什麼要把文字刻在甲骨上呢? 原來殷商王朝很迷信,出征啦,打獵啦,放牧啦,甚至有什麼疾病災害啦,都要「占卜」一下,預測自己的運氣好不好。甲骨就是他們占卜的用具。占卜的時候,他們先用銅鑽在甲骨的一面鑽一個孔,再用火燒灼鑽孔的地方。甲骨經火一燒的,另外一面就出現了縱橫的裂紋,他們就根據裂紋來判斷吉凶。占卜以後,他們常常就把結果刻在這塊甲骨上。 當時,占卜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因此,甲骨文字記錄的范圍非常廣泛,反映了殷王的活動和殷商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 不但殷代有甲骨文,殷以後的西周也有甲骨文。一九七七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周原地區,又挖出了一萬五千多片西周早期占卜用的甲骨。 殷商時代和西周甲骨的出土,使我們獲得了研究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量歷史資料。這種甲骨就是我們祖先最早用來「寫」字的一種「紙」。
❸ 發明的故事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們都是有學識淵博的科學家:像電視機的發明家貝爾專德,地球儀的屬發明家埃拉托色尼,冰箱的發明家法拉第,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等等,還有普通的勞動者發明家拉茲羅.比羅,威廉.艾迪斯等等。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經歷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付出了無比的艱辛。像電視機的發明者貝爾德,他為了發明電視機,曾被2000伏的電壓擊倒,昏迷在地上,醒來後還繼續沒日沒夜的工作,終於取得了成功。正是有了他們的發明,使我們有了今天多姿多彩的生活。
這本書還告訴我,在日常生活中,發明創造無處不在,大到飛機.輪船,小到細細的拉鏈,無不包含著發明家們的奇思妙想和辛勤的汗水。而科學發現是發明創造的基礎和源泉,它使人類能夠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宇宙和大自然並從中產生了靈感,發明創造正是由此而生。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前人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畏艱難.鍥而不舍的創造精神。
❹ 發明故事巧克力的讀後感
發明故事巧克力的讀後感
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那我就是快樂的。不要去在乎別人的目光,也不要因為自己某個短處而自卑,因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讓它成為困著自己駛向快樂彼岸的枷鎖。讓自己活得充滿自信:讓我們的世界充滿生機:讓我們的生活飽含笑聲……要讓自己活得輕鬆快樂,只要對未來充滿希望永不言棄就行了。其實,艾芳一直忽略了一樣東西那就是—艾芳迷戀的巧克力的苦澀中其實還蘊含了一種迷人的香甜氣息。這才是真正的青春,苦樂交融,讓我對青春充滿希望,好好珍惜青春,享受青春。希望你們往後的生活不要處處往壞處想,不要忽略了快樂的氣息,拋開心靈的枷鎖做真正的自己———快樂、自信、勇敢、堅強的自己。
❺ 發明故事的讀後感一百字。
我有非常多的書,媽媽為了提高我的知識面,給我買了幾百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發明的故事》。這是英國的安娜·克雷伯恩寫的。裡面有非常多的插圖,介紹了很多發明。
我們人類對萬事萬物充滿了興趣,除了體悟和發覺以外,還在用理性不斷探索著世間萬物,發現這其中的規律,開拓著屬於自己的、全人類美好未來。
人類一直都是發明家:從史前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利用身邊各種材料製作用工具、機械,還有玩具。人類發明的進程至今從未停過。
許多發明讓我們干起活來更迅速。比如約瑟芬發明的洗碗機;有些發明,比如珀斯·肖發明的貓眼反光鏡,讓我們開車更安全。有些發明,比如相機,可以讓我們把美好瞬間記錄下來……所以人們總說,發明是人類進步的關鍵。是各種各樣的發明將我們帶入了現代化的社會。
你可能以為發明家就是在小閣樓里埋頭苦幹,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做出許多瘋狂新玩意的人。的確如此,,電視的發明者就是這樣工作的。但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得到靈感的。
在暑假中,我也有靈感。在做數學題時,需要用到圓規,畫好之後又要用尺子量半徑。為何不把尺子和圓規合二為一呢?我把尺子卡在圓規之間,但畫出的圓的半徑只能是尺的長度。於是我剪下一段皮尺,用502強力膠粘上,可這樣要量的半徑比尺短,尺捲起,就量不了。突然,我腦袋裡靈光一閃,目光落到了皮尺上伸縮裝置上,只要把它裝到皮尺上,就ok了!
俗活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的發明一定會成功!
❻ 發明的故事/大師經典系列讀後感150字
寓言是一顆魔豆,雖然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是一根魔杖,雖然短,但能變出許多有趣的東西。
在《伊索寓言》這本書中,全是一個個短小故事。但是,每個故事裡都講著不同的深刻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龜兔賽跑》。
❼ 發明故事讀後感100
寫讀後感要注意
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後面加一句 讀了之後深受感觸等話語
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然後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
最後升化主題
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發明發現故事讀書筆記
裡面的全部好詞
❾ 發明發現的故事的讀後感,70字怎麼寫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拉個不停。家裡人不堪這種「鋸床腿」似的聲音的干擾,向小姑娘求饒。女孩一氣之下,跑到一處幽靜的樹林,獨自奏完一曲,忽然聽到一位老婦的贊許聲。老人說:「我的耳朵聾了,什麼也聽不見,只是感覺你拉得不錯!」於是,女孩每天清晨來這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連聲贊許:「謝謝!拉得真不錯!」終於有一天,女孩的家人發現,女孩的琴聲變得非常優美動聽,便驚奇地問她得到了哪位名師的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樹林中那位老婦人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她的耳朵從沒有聾過。這個小女孩是幸運的,她從贊美聲中得到了進步的力量。由此可見,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學會了愛。我認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應當適時地對一些學生加以贊美,使他們獲得一種精神動力,獲得一種成長的力量。對缺乏自信的學生一點贊美,使他們獲得自信;對遭受挫折的學生一點贊美,使他們獲得克服困難的力量;對自律性差的學生一點贊美,使他們獲得進步的動力……贊美的力量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贊美的話能當我十天的口糧。人們對贊美的渴望是最持久、最深層次的需要。有句俗話說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酷暑寒。中國100位業務過硬的人中,有67位因人際關系不暢而在事業中嚴重受挫,難以獲得成功,他們共同的心理障礙是:難以啟齒贊美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與其贊美自己不如贊美對方,對方高興你就成功了一半。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並誠懇地贊美他,既鼓勵了他,也讓自己找到了榜樣。一句贊美鼓勵的話,讓學校老師認為無可救葯的孩子成為大發明家;一句贊美鼓勵的話,讓後進學生成就自己的事業。贊美的力量,鼓勵的火花,曾經讓許多人的生命,有了奇跡般的改變。在科學史上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那就是:一位小學生,由於他的耳朵失聰、加上他思維方法奇特,老師認為他是無可救葯的,於是,就把他退學了。回到家裡母親並沒有對孩子失望,並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最聰明的,你將來一定能有大作為,今後媽媽在家教你。在媽媽輔導下,他完成了學業,後來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去世時,為了悼念他,全美國熄燈五分鍾。他就是大發明家愛迪生。假如,沒有母親的肯定和贊美,這個世界上將會多一位頑皮的孩子,少一位大發明家,電燈和錄音機的發明將會向後推遲若干年。一個世紀前,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的一個工廠里,有一位剛剛滿十歲的童工,他很渴望成為一名歌唱家,可他的第一位老師卻當頭給他潑了一瓢涼水,老師對他說:「你不可能成為歌唱家,你根本沒有好的歌喉。你唱歌的聲音就像穿過百葉窗的風一樣。」但,孩子的母親知道他的宏志之後,沒有像那位老師那樣,而是驚喜的把孩子緊緊的擁進懷里,並說:「媽媽相信你會成功的。」在以後的日子裡,這位母親為了省錢給兒子上音樂課的學費,走路連鞋都捨不得穿。後來,正是這位貧窮母親的贊揚創造了奇跡,改變了孩子的命運。他成為了義大利著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卡盧梭(1873-1921)。有一位男孩高考落榜後很悲觀,父親看在眼裡疼在心上。父親並沒對孩子失望,鼓勵孩子說:「我兒子雖然沒考上大學,但我相信我兒子一定能大有作為的,兒子,你只要發揮你計算機的特長,老爸相信你會有前途的。」在父親鼓勵和資助下,這個高中生從經營電腦開始,後來成為了擁有億萬資產的企業家。家長的鼓勵和贊美既能使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又能使孩子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在講學歷又不唯學歷的今天,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清楚一個道理:接受學歷教育是孩子成功的一個捷徑,但不是唯一的途徑。沒有學歷的有成為發明家的、有成為企業家的……等等。在面對孩子升學失利時,家長應該端正心態,一定問問自己是讓孩子未來有成就還是有學歷,假如,沒有學歷也能有所作為,也能成為社會上有用人才,那麼,不能升學是否也不要大驚小怪?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建立起奮斗的信心,比逼孩子更是明智之舉。一位曾經由於在社會教育、講演方面的傑出貢獻獲得美國政府精神獎的講演家,同時,他又和另一位夥伴經營一個世界著名企業的企業家。他在人生道路上獲得巨大成功後,他一直覺得這一切的成就的取得與他小學一位教師在他作業本上寫的一段鼓勵他的話有關。於是,他去拜訪年邁的老師,以表示他的感激之情。在他要與老師分別時他說:「影響他一生的是在小學時老師在作業本上寫的一句鼓勵的話。」老師脫口而出說:「這句話是: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因為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當時企業家非常驚訝,接著問:「老師幾十年過去了,你還記得給我寫的這句話,我那時學習成績很不好,你怎麼能看出我一定能成功?」老師笑著說:「我在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作業本上寫的都是這句話。」這時企業家才悟到:不是老師看出了他是天才,而是,老師的善良和愛心對他的鼓勵,才使他變成了人才。上個世紀70年代,在一個農村小學,有一位小男孩,由於家庭困難他必須幹完家裡農活後才能上學,因此,他經常曠課。因為老師了解他家情況,所以,他曠課老師也不批評他,他的學習成績很一般,在班級只能排在中下等水平。當時小男孩的班主任老師是他三哥哥的小學班主任老師,他三哥哥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在小男孩三年級時,他三哥哥在工廠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班主任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講他三哥哥的故事,這些故事當時對小男孩沒有太大的影響。一天,課間老師在教室看學生玩耍時,老師突然說了一句:小男孩的腦子有點像他三哥哥,只要一努力,學習成績就能超過xxx同學(班級第一名)。由於小男孩的成績實在是太一般了,同學們都用老師這句話來諷刺他。回家後,他想:老師為什麼以有哥哥那樣學生為榮為傲?我為什麼不能?就是因為哥哥品學兼優,而自己不行,自己為什麼不行?就是因為經常不上學。這時小男孩暗暗下定決心:從今天起自己早起晚歸幹活,堅持上學。結果小男孩一年後,學習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這大大的增強了他的自信心。到中學後,他繼續努力,當他九年級畢業時,正好是一九七八年,已經恢復了高考,農村中學應屆畢業生200多人,只有2人考上了大學,其中就有小男孩。後來,他成為了某大學的一名教授。每當他與學生交流時,他總會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按當時條件看,本來應該成為一名本分的農民,就是三年級時老師的鼓勵讓我沒有成為農民而成為了一名教授。這位農民兒子從教後,從來不以學生當時的成績論英雄,而是,不斷的激發學生的理想和夢想,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有一年,他教的工科學生中有一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當他得知這位學生不喜歡他教的工科專業,而喜歡哲學時,在他鼓勵下,這位學生大學四年級時,從二本工科專業報考並考取了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正像一位老師說的那樣:鼓勵和贊美能讓白痴變天才,謾罵與打擊能讓天才變白痴。整個社會都認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升學和學生畢業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這是認知和教育體制的矛盾,需要社會進步來解決這個矛盾。在這種矛盾的教育體制面前,我們家長和基礎教育工作者,是以培養學生遠大理想為目標,還是以學生升學為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為目標,還是以學生考試的分數為目標?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標,還是以題海為目標?是以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目標,還是以逼迫學生熬到足夠的學時為目標?目標不同,將會影響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法。初等教育方法和學生的習慣,不僅影響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同時,對學生一生都會有極大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不僅應該引起我們家長和初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而且,也應該引起整個社會的重視。為別人鼓掌就是給自己加油歌德說過「最真誠的慷慨就是贊賞」。待人處事,最有效的靈丹妙葯就是能夠適時地給他人播撒心靈上的陽光和雨露,即:感謝、鼓勵、欣賞和贊美。接受是一種能力,欣賞是一種心境,只有懂得欣賞和感恩的人,才能真誠的肯定和贊美別人。人們在外面世界與工作中追求肯定,俗話說的好:「士為知己者」,古時荊軻受燕太子丹賞識,願為他刺殺秦王,雖然明知必無疑;現在也有很多現代版的荊軻,為老闆赴湯蹈火,往往只因為老闆一句話:「公司發展不能沒有你啊」。前任福特汽車總裁皮特森就有習慣每天寫紙條稱贊員工。他說「你每天最重要的十分鍾,就是你花在鼓勵員工上的時間。」皮特森認為,管理人「把事情做對」,領導人更要「做對的事」,如果只照書本做管理,只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去衡量員工的努力,進展有限,但如果同時用腦與用心去領導,誠心肯定每個人以激發個人動力,當每個人都成功時,團體必能成功。作為領導者,具有欣賞之心,勇敢地把成就給部下,贊美部下的優點,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很好的獲得追隨者,建立起自己的領導魅力。常懷感恩之心,欣賞之心,去肯定同事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優點,這樣,不僅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也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強自己奮斗的動力。為別人鼓掌是給自己加油;為別人成就歡呼,能喚醒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美,這似乎是人的天性。人與人之間需要贊美作為紐帶。贊美別人,可以給予對方鼓勵和支持,使好的行為得以延伸和發展。所以,贊美不是可有可無的,只要它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狀態就能更長久,更穩定。贊美他人是一門藝術,它能夠體現出贊美者的素質和人格,並且還能體現出贊美者良好的交際能力。試想,被贊美者聽了一番贊美的言辭後,心裡會多麼高興,一定會產生前所未有的自尊和自信。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贊美別人。不過,贊美不是陰奉陽違,也不是溜須拍馬,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同時也應當牢記,贊美不能過頭,贊美者要有一個度,否則會適得其反。平凡的人需要贊美,歷史上的一些偉人正是因為經常受到別人真誠的贊美,才發奮圖強,最終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贊美是偉大的,它寄託著美好的希望和祝願,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贊美,也應該不吝嗇對別人的贊美。希望可以幫到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