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一歷史前五課的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課 ****的遠古人類
一、元謀人
1、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2、地點:雲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
3、歷史地位:元謀人是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4、生產情況:會製造工具,知道用火(在其發現地點發現有明顯加工痕跡的石器,還發現了許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燒骨)
二、北京人
北京人是舊石器時代遠古人類的典型代表,它的發現是古人類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1、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2、地點: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
3、北京人遺址的歷史地位:其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體質特徵: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生產情況:
(1)他們使用打制石器-------------說明他們處於舊石器時代
(2)他們已經使用天然火,並懂得保存火種(用途:燒烤食物、照明、禦寒、驅趕野獸)
6、生活情況:群居生活(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
三、山頂洞人
1、生活年代:距今約18000年
2、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里(和「北京人」發現的地點相同)
3、體質特徵:他們的面貌和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
4、生產情況:
(1)他們使用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與「北京人」相同
(2)他們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
(3)他們懂得了人工取火(比北京人使用天然火更進一步)
5、生活情況:他們已經進入了氏族社會。
第2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半坡聚落
1、生活年代:距今約6000多年
2、地點:陝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
3、生產情況
(1)生產工具:磨製石器-------他們處於新石器時代
(2)農業:①他們已經種植粟(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②他們種植蔬菜,飼養豬、狗等家畜,並打獵、捕魚。
(3)手工業:製造「彩陶」。
4、生活情況:房屋為「半地穴式房屋」(北方房屋特點)-----他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
二、河姆渡聚落
1、生活年代:距今約7000年
2、地點:浙江餘姚河姆渡村(長江流域)
3、生產情況
(1)生產工具:磨製石器-----他們處於新石器時代(與「半坡人」相同)
(2)農業:①他們已經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②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4、生活情況:房屋為「干欄式房屋」(南方房屋特點)-----他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
備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已經處於農耕時代,他們過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正是他們農業生產的發展。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生活年代:距今約四五前年 2、地點: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
3、社會的變化:隨著生產的發展(根本原因),出現了私有財產,貧富分化現象出現。
第3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一、「人文始祖」--------炎帝、黃帝(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
1、炎帝:「神農氏」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還發明陶器,開辟集市。
2、黃帝:「軒轅氏」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其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
3、中華民族的形成
(1)黃帝、炎帝聯合打敗了傳說中東方部落的首領蚩尤;
(2)炎帝和黃帝後來展開大戰,炎帝歸附黃帝,形成後來華夏族(漢族前身)的主體,中華民族逐漸形成。
二、「禪讓」制度
1、「禪讓」制度與下列歷史人物有關:堯、舜、禹(先後成為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首領)
--------------要注意這三個歷史人物的出現順序
2、什麼是「禪讓」:它就是一種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說明在原始社會出現了政治的民主現象)
三、大禹治水
1、治水方法: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
2、大禹的事跡:「三過家門而不入」-----說明:大禹忠於職守,在治水中與人民同甘共苦。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夏朝------「家天下」
1、建立標志:約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夏朝,都城陽城
備註:在建立夏朝之前,大禹鑄造了象徵最高權力的「九鼎」。
2、歷史地位: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奴隸國家),它的建立標志著我們奴隸社會開始。
3、繼承製度的變化:「王位世襲制」出現
禹死後,其兒子啟繼承王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歷史的進步,說明社會生產力發展了。
4、夏朝出現了國家機器:城堡、宮殿、軍隊、刑法、監獄、政權機構等
5、著名的暴君:夏朝的最後一個國王--------桀(「酒池肉林」的成語與他有關)
二、商朝
1、建立標志:約公元前1600年,湯滅亡了夏朝,建立商朝,都城在亳。
2、湯的賢能:勤於政事,「有功於民,使民心向商;重用人才,特別重用伊尹。
3、盤庚遷殷:約公元前1300年→作用:穩定了商朝的統治,商朝的統治不斷擴大,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4、著名的暴君:商朝的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炮烙」酷刑就是他發明的)
三、西周
1、建立標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打敗商朝軍隊(備註:周武王伐紂的性質屬於奴隸主貴族領導推翻暴君的戰爭),建立西周,都城鎬京。
2、西周滅亡:公元前771年,少數民族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鎬京,殺死西周暴君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說的就是周幽王)。
3、平王東遷: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西周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開始了東周的歷史。
備註:書本第26頁《每課一得》「怎樣推算公元紀年?」必須掌握推算方法。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實行「分封制」的目的:為了鞏固奴隸主統治,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2、主要內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疆土」,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諸侯國是周設在各地的據點,起著拱衛王室的作用。
3、受封者(即諸侯國)對周王要承擔的義務: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必須定期到周室朝覲、納貢和服役,平時鎮守邊疆,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4、作用:通過逐級分封,編織起由中央向西方擴散的控制網路,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備註:西周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的主要社會原因就是分封制的實施。
二、夏商西周時期的等級
(一)統治階級:貴族(指國王以下)
1、劃分統治階級尊卑等級的標准:血緣親疏關系
2、貴族包括:諸侯、卿大夫、士(他們擔任各級官吏,享有各種特權,以剝削平民和奴隸為主,僅從事腦力勞動,不從事體力勞動。)
(二)被統治階級
1、平民:隸屬於貴族,被驅使進行大規模集體勞作,一般擁有生產工具和家庭副業,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享有人身自由)
2、奴隸:(1)來源:戰俘、觸犯刑法的罪徒。
(2)地位:他們毫無人身自由,經常被用於賞賜和買賣,有時還被用作奴隸主祭祀祖先的供品,有時還要為死去的貴族殉葬。
三、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見書本第31頁---第32頁,自習)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備註: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一、春秋五霸
1、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指的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2、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1)周平王遷都後,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勢;(2)各國爭奪土地和人口,為了爭當諸侯首領,不斷進行兼並戰爭。
3、春秋五霸(先後出現):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4、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霸主:齊桓公
(1)稱霸的條件:
①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最主要的原因);
②齊國地近渤海,擁有山海漁鹽之利的優越條件;
③提出「尊王攘夷」口號,積極開展外交活動。
(2)稱霸的標志:「葵丘會盟」(書第35頁第1段)
651年,齊桓公在葵丘舉行諸侯盟會,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3)與齊桓公有關的兩個成語:老馬識途、管鮑之交
5、晉楚爭霸
掌握成語:退避三舍(見書第35頁最後一段)、問鼎中原(見書第36頁第1段)
6、春秋時期爭霸戰爭的影響:
(1)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
(2)但是,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在客觀上起了推動社會前進的積極作用:
①加快了統一的步伐;②促進了民族融合;③推動了新舊制度更替,社會在動盪中前進,國家在變革中發展。
備註:掌握成語「卧薪嘗膽「(見書第39頁《每課一得》)
二、戰國七雄
1、戰國時期:戰國時期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2、「三家分晉」:戰國初期,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個國家。
3、戰國七雄(同時並存):齊國(地理位置最東)、楚國(地理位置最南)、秦國(地理位置最西)、燕國(地理位置最北)、韓國、趙國、魏國。
備註:(1)口訣是「齊楚秦燕韓趙魏,東南西北到中央。」
(2)齊國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之一。
4、戰國時期的外交:「合縱」、「連橫」
(1)合縱: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2)連橫:秦國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
(3)著名的縱橫家:張儀(秦國)、公孫衍(魏國)
(4)反映「合縱」、「連橫」時期的歷史的成語:朝秦暮楚(在合縱連橫斗爭中,東部各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時而追隨秦國,時而追隨楚國。)
5、戰國時期爭霸戰爭的影響:給社會帶來災難,此外也產生了一些積極的影響:(1)戰爭過程中各國進行改革,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形成;(2)秦國的力量不斷強大,為統一中國創造了條件。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鐵器和牛耕的出現
1、鐵器的出現:春秋時期
2、牛耕推廣使用:戰國時期
→→作用: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公作則遲」、「分地則速」),促使井田制瓦解,削弱了奴隸制度,瓦解著周王室的統治,新興地主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
二、商鞅變法
1、歷史條件:生產力發展,私田大量出現,形成了封建地主和農民。
2、改革的根本目的:地主階級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3、時間:公元前356年
4、主持者:秦孝公
5、主要內容:
(1)編制戶口,加強刑罰; (2)獎勵生產;
(3)獎勵軍功(對舊貴族主貴族最不利);
(4)承認土地私有;
(5)推行縣制(這一措施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縣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國開始出現。
(6)統一度量衡。
6、歷史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變法順應了封建制度發展的歷史趨勢;
(2)商鞅敢於同封建舊勢力進行斗爭;
(3)變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
8、商鞅變法對我們的啟示:我們的國家要及時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不畏艱辛和強權,敢於向落後的舊勢力挑戰,甚至是不畏流血犧牲,表現極大的勇氣和信心。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一、甲骨文
1、出現時期:商朝
2、含義: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3、主要內容:這些甲骨文紀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
4、意義:甲骨文對研究商朝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二、青銅器
1、鼎盛時期:商朝(所以,商朝創造的文明一般被稱之為「青銅器文明」)
2、代表作:司母戊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四羊方尊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一、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簡單介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選為「世界文化名人」。
2、思想上的主張: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和「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3、教育上的主張(貢獻):(1)創辦私學,不問貴賤貧富,廣收門徒,先後培養學生三千人;(2)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並能因材施教;(3)教育學生要謙虛好學。
注意:孔子在教育上提出的學習言論有許多,比較典型的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教育學生要謙虛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教育學生要謙虛好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育學生要獨立思考)、「溫故而知新」(教育學生學習要常復習)、「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教育學生要熱愛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育學生要堅持學習和教育別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教育學生要謙虛)
4、記載孔子言行的書籍:《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們整理,並非孔子本人所著)
二、戰國時期:百家爭鳴
1、形成百家爭鳴的根本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
2、代表人物
(1)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2)儒家:孟子,主張「施仁政於民,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並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按時令進山伐木,這樣才能持續利用自然資源。
(3)道家:莊子,主張「道法自然」主張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4)法家:韓非子,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主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韓非子的觀點對封建統治最為有用]-------------為以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提供了理論基礎
(5)兵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書中提出了著名的軍事格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一、都江堰(長江流域)
1、主持修建者:李冰(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及其兒子
2、組成部分(結構):「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
3、作用: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人稱「天府之國」。
4、歷史地位:
(1)2000年,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前面所提到的「北京人遺址」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兩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5、後人對李冰的評價:「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知。」(即認為李冰的功勞勝過大禹)
二、編鍾
1、用途:周朝(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用於祭祀、宴會等活動中的樂器(注意:不要誤認為是「禮器」)
2、歷史地位:編鍾的出現,表明了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3、代表性的編鍾: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編鍾
『貳』 王志善的王志善藝術創作思維
我國北方薩滿文化是人類文化遺產中不可多得的財富,先民在漫長的生存發展中探索著世界,不斷總結積累著智慧,並在大自然界中孕育出具有原始宗教的薩滿文化。「萬物有靈」思維觀念所形成的薩滿造型觀給予動漫藝術豐富的創造力與題材范圍,動漫創作中的想像力是其藝術的核心魅力,在非客觀世界物象的動漫藝術中,以特有的創意魅力展示給觀眾奇妙的旅程。而動漫藝術的特點與薩滿文化的魅力產生了共鳴,薩滿神話涵蓋了豐富的傳說題材,創世紀神話、大自然界神話、動物與植物類的神話豐富了動漫藝術多種題材的可能性,薩滿教各種神靈的崇拜觀讓動漫藝術充滿了趣味性,薩滿造型藝術品賦予了動漫人物及場景造型的多樣化,通過研究剪紙、服飾、面具等薩滿造型藝術拓展了動漫技法的表現形式。
動漫藝術通過假設的思維創作手法,運用誇張、想像等元素塑造出自由創意的世界,通過想像力思維的表現形式,把原本沒有生命的視覺圖像進行加工,用深刻的主題給予了動漫藝術的生命活力。薩滿造型藝術與思維觀念賦予了動漫創作與眾不同的精神內涵與意義,讓思維為核心的動漫藝術具有了文化的支撐,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路媒介的發展,以圖形為語言的動漫藝術愈加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王志善通過對動漫研究與探索、親自創作與實踐,創作出路貓roadcat系列等動漫作品。
《禪的種子》是筆者創作的動漫作品,表達對自然界動物、植物等萬物的相互尊敬、共存的信仰觀念,從而引發我們對生態平衡的保護意識與思考。薩滿造型藝術是人類早期的一種文化現象,時隔久遠的我們已經無法回到當時的年代,體驗原始薩滿現場創作的獨特藝術形式,我們只能通過保留至今的薩滿神器感受先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玲琅滿目的薩滿造型藝術令後人嘆為觀止,每一件充滿造型創意的神秘物件都匯聚了先民智慧的結晶,這些造型奇特的薩滿藝術品向我們訴說著遠古時期充滿神秘性的薩滿靈異世界。動漫創作的獨特處是將我們現實世界的生活進行再加工形成無限的想像空間,是將幻想、想像部分與現實生活相互糅合成新的虛擬世界,薩滿造型藝術用獨特的魅力提供了動漫創意的源泉,並存在於動漫創作的場景、角色等諸多造型方面。動漫作品「禪的種子」創作畫面中心是一隻巨大的機械蟬,它是一部具有承載與運輸功能的「車」,機械蟬的頭部裝載著水資源,豐富的水源中各類魚群在悠閑游動,晃動的波浪讓水中船隻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機械蟬頭部頂端是緊張的忙碌的操作人員,正駕駛它飛翔遠方的方向,坐在他們身後的旅客享受著陽光溫暖與清新的空氣,生命樹生長在機械蟬的中部,它散發出旺盛的生命活力。在樹下是一排排、一列列的屋舍群,窗戶中透露著幸福與溫馨的光。尾部傳來火車的鳴笛聲,裝載著豐富物資的車廂正駛向未來。在作品畫面的下方,青山白雲間一位乘客正手持一束花朵,在站台等候機械蟬的來臨,等候乘車並不需要錢財,只是手捏一束鮮花等候排隊,寓意對自然界萬物生命的尊重。作品中,自然界每一種生命都是機械蟬的乘客,它們與人類共同生存在地球之上,萬物都是有靈魂的,這與薩滿創作藝術觀念類似,即認為每一個被刻畫的自然界對象都是平等,藝術創作並不是照搬視覺范圍內對外在物象的映射,而是通過心靈感悟而創作出本真的情感世界。動漫造型設計的想像與人格化創作是一種自由開放的創意空間,其造型不論如何荒誕怪異,觀眾的思維中並不會把動漫中的情節與客觀世界中的萬物進行理性的對比分析,動漫文化本身是孕育在虛構的想像力藝術世界之中,其目的是讓欣賞者的思緒遠離現實世界到達非理性空間,感受奇妙有趣的旅程。動漫造型設計是一種創造新生命形態的過程,將新的生命力給予視覺形象的畫面,從薩滿造型藝術中吸取情感與造型元素,通過再創作形成新的動漫藝術,具有生命形態與人格魅力、又能展示出情感魅力與內涵底蘊的視覺形象。
『叄』 初一上冊期末歷史考點
歷史作為非熱門考試科目,卻也在中考中占據一定比重,近年來的歷史中考中,開放性題目的比重在不斷增高。因為開放性試題最能體現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人文素養的要求。昂立新課程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考歷史19大必考知識點,讓這萬能的模板助你得高分。
一、大國崛起
1. 常考設問:對大國發展/崛起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和前提;
(2)不斷改革,大膽創新;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
(3)善於學習外國的長處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等。
二、中日關系
1. 常考設問:中日雙方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為中日關系良性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2. 答案模板 (1)總體做法(建議、啟示、看法)
①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對未來;
② 加強交流,增進互信;
③ 睦鄰友好,合作共贏。
(2)日本方面:應正視歷史問題,積極、主動、妥善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事,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鄰關系。
(3)中國方面: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加強和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努力促進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
三、中美關系
1. 常考設問:發展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的看法、建議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異、增強政治互信;
(2)促進經濟合作與共贏、加強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事務合作;
(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珍惜和平發展機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設問: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認識
2. 答案模板
(1)積極影響: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消極影響:環境污染,交通擁擠,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等;
(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要正確利用科技,減少消極影響。
五、對外交往
1. 常考設問:對外交往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開放利於進步,閉關導致落後;
(2)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出發點;
(4)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是外交發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
六、民族復興
1. 常考設問: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 答案模板
(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3)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為發展貢獻力量。
七、戰爭與和平
1. 常考設問: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戰爭
2. 答案模板
(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
(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防止軍國主義和極右勢力抬頭;
(4)力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5)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八、民族團結
1. 常考設問:如何維護民族統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
(3)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
(4)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註定失敗。
九、兩岸關系與祖國統一
1. 常考設問:如何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穩定)發展,實現祖國統一
2. 答案模板
(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2)互相尊重、互補互利,加強經濟、科技、文藝、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3)加強領導人對話和兩岸人員往來;
(4)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一中一台」等各類台獨言行,堅決維護國家統一;
(5)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聰明才智,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等。
十、改革與制度創新
1. 常考設問:從中外的改革中,獲得了什麼啟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改革必須立足國情,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3)改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
(4)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十一、侵略與反抗
1. 常考設問:對中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2)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對外開放,只有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等。
十二、思想解放
1. 常考設問: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2. 答案模板
(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進步;
(2)思想解放為社會進步奠定思想基礎,社會進步推動思想解放。
十三、黨的發展歷程
1. 常考設問:對黨的發展歷程的啟示
2. 答案模板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3)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4)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等。
十四、改革開放
1. 常考設問:由中國改革開放得到的啟示
2. 答案模版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
(2)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3)要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十五、民主與法制
1. 常考設問: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
2. 答案模板
(1)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3)不同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
(4)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十六、經濟全球化
1. 常考設問: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重視區域合作,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2)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防範風險的有效政策,重視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
(3)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設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中國應該如何做/如何應對
2. 答案模板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綜合國力;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加快自身發展,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3)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十八、傳統文化
1. 常考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2. 答案模板
(1)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
(3)積極宣傳民族傳統文化;
(4)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十九、三農與民生
1. 常考設問: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視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
(2)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堅持稅費改革;
(3)加強、加大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等的力度;
(4)注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歷史學科注重記憶理解與背誦,學生們不可忽視歷史對我們的學習成長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就應該打好基礎。
『肆』 懂歷史的入入入
初中歷史重大歷史事件的性質實質類的知識點歸納整理
1.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一場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2.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是日本在西方列強支持下企圖征服朝鮮,入侵中國而挑起的侵略戰爭。
3.義和團運動的性質——一場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4.洋務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5.戊戌變法運動的性質——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6.辛亥革命的性質——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8.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9.北伐戰爭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0.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1.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2.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3.長征精神——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怕4.任何艱難險阻、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協作精神。
5.延安精神——就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是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6抗日精神——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民族團結
7.西柏坡精神——兩個「敢於」(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兩個「善於」(善於破壞舊世界,善於建設新世界)的科學精神;兩個「堅持」(堅持依靠群眾,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兩個「務必」(務必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創業精神。
8.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②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③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④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⑤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9.雷鋒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
還有:初中歷史知識點到下面網頁點擊吧
http://www.sne.net/a7/yuandzyk/tiku/1/16/total.htm
『伍』 歷史7年級上冊資料
七年級上冊歷史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 一、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元始人類遺跡最多的國家。 2.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3.北京人。 (1) 時間:距今約70萬-20萬年 (2) 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3) 體質特徵: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 生產生活:製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生活。 4.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約1.8萬年的山頂洞人使用人工取火。 5.山頂洞人與北京人相比有哪些進步? 山頂洞人的面貌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山頂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這從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可以看出來;他們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山頂洞人已經開始佩帶裝飾品;已經會人工取火。二、星羅密布的氏族聚落 1. 最具代表性的氏族和聚落是黃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時間距今約6000多年距今約7000年地點今陝西西安半坡村今浙江餘姚河姆渡村 生產生活使用磨製石器,用石斧耕地,種植粟、白菜、芥菜。飼養豬、狗等家畜,打獵、捕魚。製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使用磨製石器、骨器,用骨耜耕地,種植水稻;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製造黑陶。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會挖掘和使用水井。意義黃河流域氏族聚落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長江流域氏族聚落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 3. 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社會出現了私有財產,貧富分化現象出現。三、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 炎帝是神農氏。 2. 華夏族的形成約4000多年前炎帝和黃帝在逐鹿聯合打敗了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黃帝在「阪泉之野」展開大戰,炎帝戰敗並歸服黃帝,炎、黃二部族聯合,不斷繁衍,形成了後來華夏族的主體。 3. 堯舜「禪讓」 皇帝之後,人們不再通過頻繁的戰爭,來爭奪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而是以相對和平的方式推舉繼承人,這種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後人稱之為「禪讓」。 4. 大禹治水成功給我們帶來的啟示:(1)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要靈活多變,要有創新精神。(2)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堅持不懈和懂得奉獻的精神。(3)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4. 比較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異同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不同點地理位置位於黃河流域位於長江流域房屋結構半地穴式房屋干欄式房屋主要農作物粟水稻相同點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開始了農業上產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 1. 夏朝--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奴隸制國家 (1)背景:禹任部落聯盟首領時,接受各部落朝貢,把全國劃分為「九州」,並鑄造象徵最高權力的「九鼎」。 (2)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定都陽城。夏朝築城堡、建軍隊、制刑法、設監獄,建立起國家政權機構。 (3)「家天下」:禹死後,啟繼承父位,世襲制從此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2. 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桀,奢侈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黃河下游商部落首領湯起兵滅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3. 商朝末代國王紂是個荒淫無道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在牧野打敗商軍,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4.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5.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6. 怎樣算時間? (1)所算時間在同一側,用大的減小的。 (2)如果不在同一側,用以下計算公式: 公元前時間+公元後時間-1=相隔時間二、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1.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對周邊統治 (2)內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各個諸侯,稱為「受民受疆」,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因此,他們必須定期到周室朝覲、納貢和服役。各諸侯國保持密切聯系,共同抵禦「蠻」「夷」「戎」「狄」等。 (3)作用:通過逐級分封,編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擴散的控制網路,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密切了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2.貴族、平民與奴隸統治階級貴族:包括諸侯、卿大夫、士擔任各級官員,以剝削平民、奴隸為生,僅從事腦力勞動,不從事體力勞動 被統治階級 平民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家庭副業,有人身自由。擁有一些私人財產,「犯罪或負債會淪為奴隸」 奴隸:來自戰俘、觸犯刑法的罪徒等無人身自由,被殺死用做祭祀祖先的貢品,或為死去的貴族殉葬 3.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夏、商、西周主要是通過軍隊、刑法的暴力鎮壓和思想上的禮儀教化等雙重手段統治人民。三、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 春秋五霸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當時王室日益衰弱,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別國的支配權,展開爭霸戰爭。「春秋五霸」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1)齊桓公最先稱霸。 ① 原因:東方大國,盛產漁鹽;管仲改革,國富兵強;「尊王攘夷」,策略政策。 ② 標志:公元前251年,葵丘會盟。 (2)楚莊王問鼎中原:邲之戰,出國打敗晉國,楚莊王躍升為霸主。 2. 戰國七雄 (1)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戰國七雄」指韓、趙、魏、楚、燕、齊七國。 (2)「合縱」:六國聯合抗秦 (3)「連橫」:秦利用六國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四、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時間: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3)內容目的採取措施富國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強兵獎勵軍功集權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 (4)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五、甲骨文與青銅器 1.甲骨文 (1)含義:商朝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為一篇或長或短的記事文,稱為卜辭。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 (2)意義: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 2.青銅器 ⑴青銅器:商朝的青銅制業高度發展,青銅工藝十分精湛。青銅器是指銅、錫、鉛的合金。 ⑵代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 ⑶意義: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技藝精湛、氣勢渾厚的青銅大鼎象徵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六、思想的活躍於百家爭鳴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要思想 「仁」和「禮」,提倡「為政以德」,以「徳」教化人民,以「禮」治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對後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獨立思考、因材施教文化貢獻他的言論由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3. 百家爭鳴。學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張墨家墨子《墨子》 「兼愛」「非攻」 儒家春秋:孔子《論語》 「民貴」「君輕」 戰國:孟子《孟子》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經》 「道法自然」 戰國:莊子《莊子》法家韓非子《韓非子》 「法治」,加強中央集權七、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⑴修築: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⑵組成: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⑶意義:都江堰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神奇的編鍾 ⑴組成:編鍾是周朝貴族在祭祀、宴會等活動中使用的樂器。把幾件銅鍾組合成一套,它們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稱為編鍾。 ⑵意義:大型編鍾的出現,表明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⑶湖北隨州出土了大量的編鍾。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一、秦帝國的興亡 1.「秦王掃六合」 ⑴原因: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漸成為實力最強的國家;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後,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秦統一的進程加快。 ⑵過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⑶意義: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爭霸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局面。 2.陳勝吳廣起義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秦朝實行的殘暴統治,直接原因是陳勝、吳廣等人在大澤鄉遇雨誤期。 ⑵意義: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二、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的措施 1.廢分封,立郡縣 ⑴確立至高無上的黃帝制,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⑵在中央設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事)、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⑶在地方,廢除以血緣紐帶為基礎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二級行政機構,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 2.車同軌,書同文 ⑴統一車輛形制。 ⑵統一文字。 ⑶統一貨幣。 ⑷統一度、量、衡制度。 3.御匈奴,修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 4.思想專制:焚書坑儒四、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措施 ⑴思想文化方面:①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排斥、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從此,儒家學說被確立為王朝的正統思想,延續了2000多年。 ②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教授儒家經典。 ⑵政治方面: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從而削弱諸侯國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 ③強化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設刺史『負責監督地方官員,並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富。 2..影響:漢武帝在位期間能順應歷史潮流,開拓創新,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關系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漢王朝實現了大一統,步入鼎盛時期。思想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軍事反擊匈奴民族關系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漢與西域的交流對外交往開拓絲綢之路四、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⑴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年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⑵意義: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此後,漢朝與西域諸國互派使節,互通商旅。 ⑶西域都護的設立: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2.絲綢之路 ⑴形成:張騫通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絲綢之路」。 ⑵路線:從長安(今西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是當時橫穿歐亞大陸的陸上通道。 ⑶作用:「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沿著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汗血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五、先進的科學技術 1.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⑴發明:西漢前期,人們從「積漂絮成絮片」中得到了啟示,發明了紙。 ⑵改進: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為原料,製成「蔡侯紙」,不僅降低了造紙成本,而且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 ⑶作用:中國的造紙術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⑷意義: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2.醫學 ⑴張仲景:東漢傑出的醫學家,他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他在書中全面闌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⑵華佗:漢代著名醫學家,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他製成的全身麻醉葯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他醫術高明,具有救死扶傷的精神,被人們譽為「神醫」。 3.數學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它的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六、昌盛的文化 1.史學 ⑴司馬遷: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經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終於編寫成《史記》。 ⑵《史記》: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一、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名稱時間交戰雙方及結果意義 官渡之戰 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曹操統一黃河中下游地區奠定基礎 赤壁之戰 208年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 2.三國鼎立的形成時間建立者都城國號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皇帝洛陽魏 221年劉備稱帝成都蜀 222年孫權稱王建業吳二、南方經濟的發展 1.人口南遷 ⑴秦漢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在北方。 ⑵原因:東漢末年以來,北方社會動盪不安,南方比較安定。為了躲避戰亂,北方人口開始南遷。西晉後期,匈奴等族乘漢族統治集團內亂之機起兵反晉,西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向中原推進,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浪潮。 ⑶分布:長江中下游地區,部分人移民到嶺南一帶。 ⑷影響:人口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資金,為南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江南經濟的發展 ⑴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不但為南方補充了大量的勞動人手,而且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經驗。②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③南方戰亂較少,為南方經濟發展提供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④南北人民的辛勤勞動。⑤統治者採取的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 ⑵表現一農業:①在太湖、鄱陽湖、洞庭湖一帶開辟出了大量的湖田。②北方農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進技術與南方水田種植經驗相結合,在江南地區普遍實行麥稻兼作,五嶺以南則種植雙季稻。③南方各地還陸續修建了許多水利設施。二絲織業:三國時期,只有蜀錦有名。到東晉後期,北方長安的織錦工匠大批來到建康,官府建立專門的機構管理絲織業。三冶鑄業:在冶鑄業中灌鋼法的發明是冶煉技術的一大進步,它不但大大提高了剛的質量,而且降低了成本。三制瓷業: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青瓷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用具。四商品經濟:南方的商品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城市繁榮。建康城人口達到百萬,是當時經濟最活躍的一個都市。三、北方民族的匯聚 1.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⑴背景:民族匯聚成為時代主流。 ⑵目的: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加強統治。 ⑶措施:①遷都洛陽。②改穿漢服。③學習漢語。④採用漢姓。⑤與漢人通婚 ⑷作用:①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②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③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 四、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領域人物朝代成就地位 數學 祖沖之 南朝宋、齊之際計算出圓周率數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間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歐洲早約1000年 農學 賈思勰 北魏和東魏《齊民要術》:反映了我國北方農業生產技術的水平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的優秀著作 地理學 酈道元 北魏《水經注》記述了1250多條河流及河流沿途的情況優秀的地理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五、異彩繽紛的藝術成就 1.書法東晉的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他改變了前代比較質朴的書風,將字寫得端秀清新、絢麗華貴,有「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美稱。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被後人稱為「書聖」。 2.繪畫東晉畫家顧愷之,以人物畫最為突出,「以形寫神」,注重點睛傳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3.石窟藝術 ⑴特點: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高的藝術成就,它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發展起來的。 ⑵代表: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陸』 請你寫出3個謎語,並解答
謎語:
絕色天下無(紅)
真心不二專念伊 (打一字)(一)
工人團結緊 (打一字)(天)
伸手就抓 (打一字)(爪)
人生便是戰斗 (打一字)(丈)
(6)先民的智慧與創造擴展閱讀:謎語的解釋:
謎語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古時候稱「瘦辭」或「隱語」。 謎語有狹義與廣義兩種解釋。
文義謎語是謎的統稱,它包括文義謎(即燈謎)和事物謎(即民間謎),狹義的謎語僅指民間謎。
『柒』 古瑪雅先民是什麼樣的
古瑪雅先民是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的一群!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創造出既現實又神奇的生活樣態。他們不是蒙昧的蠻夷土著,當然也不是外星來客;他們是以人的才智創造人的業績的瑪雅人。這就是考古學家打破科學與神秘的情結所能給予我們的基本事實。以這樣的眼光,我們走近瑪雅,看到了瑪雅先民不朽的智慧!
『捌』 中國古代玻璃自成一家,其起源有什麼和什麼等都是中華先民的智慧創造
中國古代設立自成一家,期權是什麼都想做花生,你的智慧。
『玖』 古代先民的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
都江堰水利工程重在疏導,
體現了古代先民戰勝自然,
讓自然為人類服務的能力,
體現了先民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創造力,
那變種的使用則體現了先民在藝術方面的智慧之聲。
『拾』 世界上最大的幾項科技項目,中國參與了哪些
新館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公共空間展示區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4個特效影院。此外,新館設有多間實驗室、教室、科普報告廳及多功能廳。
"兒童科學樂園"展廳
"科學樂園"主題展廳特為3-10歲兒童設置,展廳面積為3800平方米,下設九個主題展區。"科學樂園"主題展廳以兒童成長需求為本,展示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科技內容,採用以游戲化、探究式互動參與為主的多樣化展教方式,鼓勵兒童親身體驗、積極思考,在展覽和活動中積累經驗、鍛煉能力,激發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
"華夏之光"展廳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古老的中國曾經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取得過輝煌的成就,對於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社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的還遠播到世界各地,並與其他文明相互交融,相互激盪,為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展覽通過序廳、中國古代的科學探索、中國古代的技術創新、華夏科技與世界文明的交流、體驗空間五個展區,向廣大觀眾展示華夏先民們的智慧與創造。
"探索與發現"展廳
在從蠻荒走向文明的過程中,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圍繞人類科學探索的若乾重要方向及內容,把反映宇觀探索的宇宙和微觀探索的物質,反映對身邊自然現象探索的運動、聲音、光和電,反映對自身探索的生命,以及在人類探索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數學等科學內容串聯起來,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類在與自然交互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科學思想和方法,使觀眾在參與和體驗中受到科學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啟迪,享受探索與發現過程所帶來的快樂。本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展覽面積5000平方米,共設置8個主題展區。
"科技與生活"展廳
生活孕育了科技,科技改變了生活,科技與生活相互交融,難以分割。本主題展廳以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作為展覽的貫穿脈絡,選取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關乎衣食來源的農業、關乎自身生活的健康、關乎家庭生活的家居與住宅、關乎社會生活的信息交流與交通運輸、關乎創造生活的工具與機械等,展示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日益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傳播科技以人為本的觀念,使觀眾感受科技創新為人類帶來的福祉和恩惠,同時,關注科技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一些問題以及人們解決這些問題所做出的努力,使觀眾在參觀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領悟。
"挑戰與未來"展廳
"挑戰與未來"主題展廳位於新館4層,面積5100平方米。展廳主要展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與挑戰,展示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展示人類對未來生活的暢想,使觀眾認識到創新是人類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引導觀眾對未來科技發展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依據"挑戰-解決方案-未來"線索,以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引發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以影響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要領域中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反映人類面對挑戰的各種努力,以未來生活的展示體現科技引領未來的思想,並通過從挑戰到未來的整體構架和連貫性展示,激勵公眾積極應對挑戰、共創和諧未來。 據此展廳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新型材料、基因生命、海洋開發、太空探索、走向未來七個展區,共138件展項。絕大多數展項屬於創新性、研發性展項,部分展項展示內容或展示手段都居於國內領先水平,國際上也極為罕見。
特效影院
特效影視主要利用現代電影科技手段,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體驗各類影視特效刺激,領略人與自然之美。中國科技館特效影院設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四個特效影院。
1、 動感影院
動感影院引進目前最先進的動感設備,由三組動感基座船艙式座椅平台組成,雙機同時放映,5.1聲道立體環繞音響,可容納60名觀眾。當觀眾坐在六個自由度運動平台上觀賞影片時,運動平台可隨影片畫面同步運動,模擬上下升降,使您的身體運動與影片情節相協調,彷彿乘坐宇宙飛船一樣驚險刺激。動感座椅、立體圖像配合一流的音響效果,您將看到巨石迎面碾來,憨態可掬的動物將頭伸向面前,美麗的蝴蝶翩翩飛過,停在鼻尖。動感影院,將帶您親身經歷驚心動魄的探險旅程,給您呈現一場豐盛的的視聽饕餮大宴。
2、4D影院
4D影院採用4D特效高清數字立體電影播放系統與杜比5.1聲道數字環繞音響,影院可容納198名觀眾。
4D電影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增加各種環境特效,如震動、霧、雨、雪、風、閃電、氣味、氣泡等。通過特效控制系統與影片中的情節進行配合,觀眾帶上特製的偏振立體眼鏡,將欣賞到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立體影像。4D影院將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及動感完美地融為一體,使您擁有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在觀賞影片後仍回味無窮。
3、 巨幕影院
中國科技館新館巨幕影院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影院之一,也是目前世界最大巨幕影院。銀幕寬29.58米、高22米,可容納632位觀眾,並設有殘疾人專用座位。特別設計的大坡度影院座位,讓每一位觀眾都擁有無障礙的視覺。獨特的"波狀環行"進片技術使電影膠片如波浪般沿水平方向運行,畫面的穩定性大大超過任何常規標准。六聲道超級音響系統包含有超低音頻道,超越了目前普通影院最先進的5.1聲道系統。而專為影院設計的聲源均衡系統,讓影院內每個地方的音量和音質完全相同。影院採用單機雙鏡頭放映,當觀眾戴上特製的立體眼鏡時,圖像通過光的偏振原理,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猶如景物在眼前,有伸手可觸的感覺。巨幕影院可使您真正置身於電影景觀之中,感受高科技帶來的科學與藝術方面的享受,其臨場感是任何其它電影所無法比擬的。
4、 球幕影院
中國科技館球幕影院同時擁有世界先進的球幕電影放映設備及天象演示節目設備,兼顧放映球幕電影和演示天象節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幕影院,可容納442位觀眾,並設有殘疾人專用座位。影院引進世界先進的IMAX放映設備,採用30米直徑的半球形銀幕,銀幕上電影畫面的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配以六聲道立體聲音響效果,以超人視角的畫面和逼真的環繞音響效果,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震撼和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球幕影院同時配備了世界先進的光學天象儀和數字輔助投影系統。光學天象儀不僅可以演示恆星、行星等天體,還可以展現日月食、月相變化等天文現象;世界先進的數字投影系統,將以更具震撼力的場景揭示宇宙的奧秘。影院座椅整體傾斜30度,為觀眾營造仰望蒼穹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