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發布時間:2021-08-05 01:07:10

❶ 注重幼兒音樂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音樂 你就選這首 (甩蔥歌)把

❷ 怎樣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編者的話: 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模仿與創造在幼兒學習中的特殊性何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怎樣的模仿與創造才是適合老師的也是適合幼兒的?本期話題,就此模仿與創造的理論探索開始,然後結合幼兒教育具體實踐談談與之相關的策略。 謅議幼兒的模仿與創新 魏峰 南京師大教科院 這是一個需要創新的時代,但又是一個充斥著模仿的時代。 創新產生於好奇。出於好奇而產生探索的慾望、擺脫束縛的慾望是孩子們的天性。幼兒喜歡提出一些新的問題。他們試圖從大人們那裡得到解釋。他們總是努力打破大人為他們制定的框框,重新建構他們喜歡的東西。出白天性的東西大多是有價值的,而大人們由於在社會上受到的程式化訓練太多,已經不能發現孩子們的天性中體現出來的價值。有的教師嘴上鼓勵創新,其實心中期望的還是模仿;有的教師表面上鼓勵創造,可是當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東西出現時,卻不能接受,不會欣賞。於是,當新事物出現時,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呵斥:「誰叫你這么做的?」「誰教你這么做的?」言下之意。只有「聽命為之」或「學而習之」才是正途。 模仿來自外力的引導。我們的教育鼓勵標准化,學校像麥當勞生產一樣培養兒童。標准化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在逐漸扼殺幼兒的想像力,這種教育是創新最大的敵人。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時候,看到每堂課都是以師生共同說「小小手,放放好」開始,然後每個孩子都正襟危坐,感到特別不能理解。今天的玩具也是成套的,有的還配上「使用說明」,看似豐富多彩並且更加「科學」,卻限制了孩子們的想像力。農村的孩子沒有奧特曼和積木,但是一塊泥巴就能玩半天,每個孩子都以能夠標新立異,捏出新的形狀為自豪;一根玉米秸稈就能做成機槍、長矛或是一桿秤。那是憑自己的想像力創造新事物。 「壓制創新、鼓勵模仿」的現象出現在學校,這不能僅僅怪老師,其根子在文化。我們的文化是一種小農經濟狀態下形成的「阿波羅」文化。這種文化追求穩定的結構,結構中的人服從並維持外部秩序,而不去追求打破秩序、超越秩序。可喜的是,隨著外部的沖擊和內部的變革,打破秩序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超越秩序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另外,在大張旗鼓「創新」的時候,需要警惕並非所有的新東西都是好的。創新必須有價值向度。否則,新東西越多,我們失去的也就越多。 從心理學角度談兒童學習的模仿與創造 夏春 南京師大教科院 模仿是觀察學習的一種形式,也是兒童的重要學習方式。根據艾曼貝爾提出的創造力理論,創造力的組成成分包括:與領域有關的技能、與創造有關的技能和任務動機。領域知識是與領域有關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力的基礎。因此,模仿習得的知識,對兒童將來創造力的發展和運用是有促進作用的。 不過,模仿與創造的關系並非如此簡單,模仿的對象和模仿的內容都會影響到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兒童在控制智力水平之後,隨機分為四組,每組都看一段錄像,然後進行一個創造力的測試。第一組看到的是一位女性在創造力測驗中表現出低靈活性一低獨創性;第二組看到這位女性在創造力測驗中表現出高靈活性一低獨創性;第三組看到這位女性在同樣測驗中表現出高靈活性一高獨創性;第四組只看到這位女性在進行測驗,但沒有看到測驗的結果。結果發現,第一組兒童在隨後的測驗中表現出比其他三組都要低的靈活性分數,但是前三組兒童的獨創性分數都要低於第四組的兒童。從實驗結果我們可以推論,模仿創造力低的對象不利於兒童思維的靈活性發展。模仿不利於兒童的獨創性發展。 模仿是否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孩子獨創性的發展?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實驗。將兒童分為三組:第一組讓兒童使用新奇材料自由玩耍,即自由游戲組;第二組,讓幼兒模仿實驗者運用該材料的方法,即模仿組;第三組,讓幼兒對實驗者使用該材料所用方法進行觀察,即觀察組,然後測量三組兒童列舉該材料獨特性用途。結果發現,游戲組兒童優於其他兩組。其實第二組和第三組都可以看作是模仿組(只不過第二組強調了對實驗者的模仿),由此可見。自由游戲比模仿更能促進孩子的獨創性和想像力;反過來說,模仿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限制了孩子的獨創性和想像力。 總結一下,模仿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但教師和家長要教會孩子不要表面的模仿,而要理解模仿對象的深層規則,並恰當地運用到其他地方。為了提高孩子的創造性,模仿的對象最好也要有較高的創造性。此外,對游戲材料進行介紹和示範不要過多,多給孩子使用新穎的材料自由玩耍的機會。 幼兒藝術教育中模仿與創造的關系 季琴 南京師大教科院 一、模仿與創造 模仿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學習新行為的有效方式。對兒童來說,模仿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斷的模仿中,兒童完成了自我建構。語言,最初也是通過模仿習得。但是如果僅僅停留於模仿階段,不進行體驗、重組,那麼語言僅僅是語句的重復。人無法理解詞語的意義,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意向。所以,我們要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才能達到自我表達的目的。 何為創造?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說法,創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創造並不是高不可攀的,當你已經開始從事一項工作或是想像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就是創造過程的一部分,因為這里有你的發現和冒險。創造也並非憑空產生,是需要廣闊的認知基礎的。而模仿提供了人認識世界的基礎。所以說,模仿是創造的前提。但是創造的真正實現,不僅需要模仿來積累知識技能,更需要自由的探索和足夠的試錯空間,需要創造的慾望和創造性思維。 二、如何在藝術教育中恰當處理模仿和創造的關系 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變得更富於創造力。在日常的藝術教學中,模仿是促進了還是阻礙了創造的產生,這直接受制於教師的價值取向——教師將兒童的創造活動作為自我表達的方法還是僅為模仿?自我表達,是根據兒童的現有經驗(包括認知、審美、情感的經驗)來表現,兒童可以按自己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鼓勵和發展。如果教師將兒童的創造活動等同於模仿,就會以成人的標准為依據,使兒童的整個經驗變為視覺的經驗。 我們強調藝術教育要重視兒童的自我表達。但是如果對於要表現的經驗和表現的媒介缺乏認識的話,一切藝術創造將免談。藝術教育的一條重要的原則是——擴大經驗的范圍,這意味著我們應該以兒童個人的程度和發展的階段為本,在正確了解兒童的基礎上才能給予適當的指導。模仿是擴大兒童經驗的一種途徑。在模仿的過程中,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和理解力,讓孩子體驗到知覺的、情感的、審美等方面的經驗。我認為欣賞藝術作品對兒童藝術經驗的豐富是重要的。藝術欣賞不僅讓兒童體驗作者的表現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兒童體驗到作品的情感,提升其美感經驗。在保護兒童的創造慾望和能力中,教師還要關注評價的標准。我們不應該以「像不像」來評價兒童的藝術表現,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兒童是否有積極表現自己的慾望,關注兒童體驗其經驗和表現的程度。 創造需要以模仿作為前提。在藝術教育中,我們應該以模仿作為一種手段去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 幼兒音樂學習中的模仿與創造 禹心悅 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兒園 在日常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示範、幼兒模仿的教學模式一直被我們一線的許多教師應用,而這一模式也確實是簡單易行,且對幼兒音樂成長有益。但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進步,學習掌握某種音樂技能早已不是音樂活動的唯一目的了。在關注幼兒整體性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主體理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創造性的發展,並開始反思調整自己的教育活動環節。為了體現孩子的自主創造性,老師在設計活動中減少甚至完全沒有了幼兒模仿環節,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隨便跳隨便唱。可是這樣的調整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疑惑:在隨便唱隨便跳中,幼兒的音樂技能如何得到提升?其實《綱要》已經有答案:在支持、鼓勵幼兒參加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見,技能與創造表現是和諧統一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孩子尤其需要教師適當的示範支持。 在音樂活動中,模仿和創造並不是矛盾的,它們統一於一個完整的活動中,都是為幼兒的發展服務的。如何把握幼兒模仿與創造的度,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師示範是提供操作的材料與規則,提供態度上的榜樣,為幼兒提供更長遠的追求目標,而不是讓幼兒機械地模仿。其次,幼兒模仿的對象不應該是老師,而應該是被模仿的事物、現象的本身。所以在活動中老師可以鼓勵幼兒先觀察現實中的事物、現象,再用各種方式進行模仿,最後再隨音樂表演。模仿與創造在一節課中所佔比例應當根據不同音樂活動的關鍵價值而決定,如:創造性韻律活動,它的關鍵價值就是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創造性參與機會,所以創造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所佔比例就應該大一些。又如集體舞活動,它的關鍵價值在於與同伴的合作,那麼對幼兒的動作要求就需要規范,以便於與他人合作完成舞蹈。這就需要幼兒模仿規范的動作。

❸ 什麼是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人們能過觀察別人的行為、活動來學習各種知識,然後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應的能力。

模仿不但表現在觀察別人的行為後立即做出的相同的反應,而且表現在某些延緩的行為反應中。模仿是動物和人類的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如兒童在家庭中模仿父母的說話、表情;從電視中模仿演員的動作、服飾;從字帖上模仿前人的書法等。

(3)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擴展閱讀:

模仿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區別及其意義

這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動物能模仿,但不會創造;模仿只能按現成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創造力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人的模仿力和創造力有明顯的個別差異。有的人擅長模仿,而創造力較差;有的人既善於模仿又富有創造力。了解這一點對選拔和使用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模仿力和創造力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常常是先模仿,然後再進行創造。科研工作者先通過觀察模仿別人的實驗,以後才提出獨創性的實驗設計;學習書法的人先臨摹前人的字帖,以後才創作出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作品。在這個意義上,模仿也可說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

❹ 我的模仿能力很強,創新創造能力很差,能幹什麼啊我的改編能力也很強。看著完全不同的文章我可以改成車

強到什麼成都~

❺ 我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強,但是創造能力很弱,有哪些專業比較適合學習

當時的我也是這么想的,情況跟你有點像像。。。我學的電子商務,個人覺得還不錯,可以參考參考。。

❻ 模仿力強、觀察力強、創造力弱但善於思考的人適合什麼職業

可以學習心理學,以後做個專職的心理醫生,幫助更多解不開自己心結的人。也可以學習司法,當個警察去破案,也可以考個律師,幫助更多無辜的人翻案。

❼ 只有模仿能力,沒有創新能力怎麼辦

創新會慢慢提高的,記憶力要好

❽ 中國人為什麼仿造能力這么強創造能力卻很差

一個只會考試的民族,一個考什麼學什麼的民族,一個英語第一的民族,一個高考萬歲押題的民族,一個重視做考題技巧的民族,是一個no good,no hope的民族。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是不會有創造力的民族。
我不說多,就說那些所謂的年年高考狀元們,現在有幾個能成為國家棟梁?!
我再說一個大家眾所周知的事情,就是著名的羅彩霞案,按照新聞媒體的說法,當時公安局政委的閨女王佳俊比被頂替的羅彩霞分數低了200多分,但是按照事後她的大學班主任的說法,她的成績還是不錯的,而且是班裡的學生幹部。並且取得了教師資格證。這就說明她完全能夠上好高等教育。這就出現了問題,究竟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太簡單了呢?還是中國的中學教育太難了?!再往深了想,如果王佳俊當時上了北京大學這樣的中國最高學府,是否也能學好?!
按照中國的教育現狀,就是愛因斯坦生在中國也不會得到日後的成就,因為老師看不起,高考看不起。高考是不會喜歡這種學生的。
我說這些,並不是說這是哪一個政黨的責任,而是中國獨尊儒術、朱熹理學、八股的糟粕!不知道中國的現行教育還能培養出多少只會考試不會研究與實踐的人!
還有華為好像就參加課好多軍工產品的生產。我的一個老師的企業(私企)就參加了河南省軍區的某個國防項目的建設(是指揮方面的,不便透露)再說,你說中國有哪個私企有實力去參加那些項目?靠溫州商人可能嗎?這主要還是中國商人自己不行,一有錢馬上就開始想著錢生錢了(就是指類似於房地產投資方面的)不注重在科學創新方面的投入,中國那麼多服裝製造企業,為什麼甘心情願的去給老外做貼牌而不願意自我創新創自己品牌呢?私企只有有了一定的實力才能參加國防方面的招標。如果服裝企業有自己的頂尖技術,國家會用的。可惜中國人小富即安!

❾ 我模仿能力很強,創造力很弱,要如何提高創造力

左手開發右腦,多用左手做事情,左腦是邏輯思維的,右腦是用來創造想像的。

❿ 模仿能力分幾種。比如模仿畫畫。唱歌。適合什麼工作

心理學分類

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

研究心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和個性心理特徵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論和規律,建立心理學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論原則和具體的方法。
生理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是從人體生理和神經生理、神經解剖、神經
等方面進行關於心理的生理基礎和機制研究的學科,是心理學
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在特定社會、群體條件下,心理、動機、人際關系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學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包括認知活動、情感活動、動機和意志行為活動、智力和人格特徵等方面的異常表現。
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心理發展規律的學科。發展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發展中的人進行教育、教養的理論根據。

是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
勞動心理學 勞動心理學研究人在勞動過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質,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條件與操作者的心理特點適應等問題。
文藝心理學 文藝心理學在各種藝術領域有不同的研究對象。
體育運動心理學 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體育活動和競賽活動所涉及的心理特點
航空航天心理學 航空航天心理學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飛行條件下人的心理活動特點。
組織管理心理學 組織管理心理學研究某一群體——一個企業或一個學校的組織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它涉及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心理素質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的協調問題。
題外話:心理學流派大致有: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心理學、存在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
、功能主義心理學、
心理學等等。 學科分支:普通心理學 變態格式塔心理學、
、功能主義心理學、
心理學等等。 學科分支:普通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生理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團體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勞動心理學 文藝心理學 體育運動心理學 航空航天心理學 組織管理心理學 臨床或醫學心理學 司法與犯罪心理學 公關心理學
進化心理學等等
人的能力很多,可以從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許多基本活動中都表現出來,巨各種活動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例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都屬於一般能力。學習、工作、創造發明、任何活動的順利完成,都離不開這些能力。一般能力的綜合也稱為智力。
特殊能力是在某種專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例如,數學能力、音樂能力、繪畫能力、機械操作能力等,這些能力對於完成相應的活動是必需具備的。每一種特殊能力都是由該活動性質所制約的幾種基本的心理品質構成。例如,構成音樂能力的基本組成成分有:(1)曲調感,即區分旋律的曲調特點的能力;(2)聽覺表象,即能隨意地使用反映音高關系的聽覺能力;(3)音樂的節奏感,即感受音樂的節奏並能准確地再現它的能力。
人要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必須具備一般能力和該種活動的持殊能力。在活動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一般能力在某種活動中的特別發展,就可能成為特殊能力。例如,觀察力是一般能力,但在農業技術工作中,除了需要一般的觀察力外,還需要區別各種作物的形態、結構的細節,察看作物個體的生長、發育、繁殖和類群的特徵及其相互關系的敏銳觀察能力。這就是對農作物的特殊觀察力。另一方面,特殊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發展了一般能力。因為農技師在培育過程中的精細觀察能力,有可能遷移到其他活動領域,表現出他的一般觀察能力的發展。
(二)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模仿就是仿效、模仿能力就是仿照他人的言行舉止去做,以便使自已的行為方式與被模仿者相同的能力.模仿中主要包括兩種成份:觀察和仿效。個人"看到"或"聽到"別人怎樣行動,自己也跟著怎樣做。模仿實際上就是一種較復雜的操作條件反射的學習過程。模仿能力的大小,表現為個人的行為方式與被模仿者的行為方式的相似性上;兩者愈相似,表明模仿能力愈強。
創造總是與創造產物相聯系的。創造產物通常是指"首創"加"適宜"的產物。如藝術作品和科學理論以及有創見性的談話和奇特的建築等。創造力是指產生既是首創又是適宜的產物的能力。在創造能力中,創造思維和創造想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有密切的聯系。人們通常是先模仿,然後進入創造;在創造中也是有借鑒的。人們的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有個別差異。
(三)認知能力和元認知能力
簡單地說,認知能力就是個人獲取和保存知識的能力,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力等。很明顯,一個人頭腦里儲存著某種知識是一回事,但當這些知識為他在需要的時候能否加以利用卻是另一回事;具有技能和應用該技能是兩回事;改進某種作業和對作業改進的了解也是兩回事。對於這些差異,心理學家用元認知能力(metacognitive ability)這一術語來加以說明。所謂元認知能力是指個人對自己的記憶、理解和其他認知活動的評價和監控能力。人們的元認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別的。專家和新手的明顯區別不僅在於前者對本行知識知道得較多,而且還在於善於應用和組織所知道的知識,也就是說,在元認知能力上他們有著明顯的區別。
元認知活動是很復雜的。弗拉維爾(Flavell,1979)認為,元認知是通過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目標(或任務)和行動(或策略)這四類現象相互作用而發生的。元認知知識即有關認知和見識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人的思維過程的能量和限度的知識,即關於人(特別是自己)作為認識著的主體特徵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是那種與認知活動相伴隨的感情體驗。目的(或任務)指認知活動的目標。行動(或策略)指用來達到這些目標的認知或其他行為。元認知能力的差異就表現在上述四種因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上。據林傳鼎(1985)的分析,元認知能力包括個人怎樣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怎樣從各種已知的可能性中選擇出解決問題的確切方法(策略),怎樣集中注意待解決的問題,怎樣決定何時對一種難以對付的問題停止工作,怎樣判斷到底一個人是否理解他所聽到或看到的事,怎樣從一種情境中所學到的原則或方法轉用到另一種情境中去,怎樣判斷目標是否和自己的能力相一致等。
(四)優勢能力和非優勢能力
一個人往往有多種能力,形成一個能力系統。通常有一種能力占優勢,其他的能力從屬於它。例如,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祖沖之具有卓越的數學才能,同時他又具有物理學和史學方面的才能。趙丹具有卓越的戲劇和演電影的表演才能,同時他又具有繪畫和作詩的才能。優勢能力在一個人的生活實踐中佔主導地位,其他能力起增強優勢能力的作用。
不少人都能順利地完成同樣的活動,但是完成這種活動的能力組成因素所處的地位也可能不同,有的因素在一些人身上是優勢能力,但在另一些人身上是非優勢能力。例如,音樂能力的基本成分是曲調感、聽覺表象和音樂節奏感。但是對於每個具有音樂才能的人來說,這三種因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研究表明,音樂成績良好的學前兒童中,一些兒童具有強烈的曲調感和聽覺表象能力,但節奏感不足;另一些兒童具有很好的聽覺表象和節奏感,但曲調感較弱;還有一種兒童有強烈的曲調感和節奏感,但聽覺表象能力較弱。又如,數學能力的基本組成部分是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有的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占優勢,而邏輯推理能力可能差一些;另一些學生則可能邏輯推理能力占優勢,而空間想像能力稍差一些,但他們都能達到正確、迅速地運算。再如,在運動競技中,兩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一個主要依靠動作的穩健和准確,另一個主要依靠動作的強度和靈活,他們同樣可以表現出乒乓球運動的卓越才幹。在這種情況下,優勢能力在完成某種活動時可以補償非優勢能力的不足。
區分優勢能力和非優勢能力,發揮優勢能力的作用,對於因材施教、加速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能力的個別差異
人與人之間在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能力的水平、能力表現的早晚和能力結構類型等方面。
能力水平上的差異,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人的能力有大小: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而大多數人屬於中常。
能力表現早晚上的差異:有些人在少年兒童時期就表現出優異的能力、聰慧超群,這叫"人才早熟";有些人的能力表現較晚,甚至到了晚年,能力才充分發揮出來,這叫"大器晚成"。
能力結構類型上的差異是指能力中的各種成分的構成方式上的不同。例如,在智力中,有的人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強,而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弱;有的人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強,而觀察能力和記憶力較差。有的人模仿能力強,但卻缺乏創造能力;而有的人既富於模仿能力又富於創造能力。有的人智力發展水平高,但元認知能力弱;有的人智力發展水平中常,但元認知能力強。甚至在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方面,也有結構上的差異。例如在觀察力方面,有些人長於分析,對細節感知清晰,但整體性較弱;另一些人富於概括性和整體性,但分析較弱;還有一些人既善於分析又善於綜合。在記憶力方面,一些人善於形象記憶,另一些人善於語詞、符號記憶,還有一些人則既善於形象記憶也善於語詞記憶;等等。

閱讀全文

與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